临沂汤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5.67 MB
- 文档页数:43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4•【字号】临政字〔2022〕50号•【施行日期】2022.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临政字〔2022〕5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14日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我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的重要阶段。
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奋力开创我市生态环境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第一章开启美丽临沂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旧动能转换一体推进,成立“6+2”工作专班,全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1+1+9”方案,切实加强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十三五”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推进“四减四增”成效显著。
强力推进源头污染防治,实施退城入园,基本解决主城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
临沂市湿地保护办法【发文字号】临政令第31号【发布部门】临沂市政府【公布日期】2020.12.22【实施日期】2021.05.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临政令(第31号)《临沂市湿地保护办法》已经2020年11月30日市政府第84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孟庆斌2020年12月22日临沂市湿地保护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认定第三章保护和利用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及相关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潮湿地带、水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库塘等人工湿地。
第四条湿地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湿地保护中重大事项和问题。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湿地管护责任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投资、合作、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湿地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临沂汤泉区规划方案第1篇临沂汤泉区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汤泉区位于临沂市区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为充分发挥汤泉区的资源优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汤泉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汤泉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 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汤泉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汤泉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合法合规。
2. 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汤泉区的地理、资源、环境等因素,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汤泉区的温泉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4. 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规划(1)核心区:以温泉资源为核心,打造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区。
(2)配套服务区:在核心区周边布局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3)产业发展区: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发展温泉农业、温泉工业、温泉服务业等产业,实现产业融合。
2. 旅游产品规划(1)温泉养生产品:开发温泉浴、温泉SPA、温泉疗养等养生产品,满足游客健康需求。
(2)休闲度假产品:建设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温泉别墅等度假设施,提升游客度假体验。
(3)文化体验产品:挖掘温泉文化,举办温泉文化节、温泉摄影大赛等活动,丰富游客文化体验。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加强温泉资源保护,确保温泉水质稳定,防止资源枯竭。
(2)实施生态绿化工程,提高区域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3)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确保区域环境质量。
4.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设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等级,改善交通条件。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 为增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旳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合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旳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照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旳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旳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旳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旳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保证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旳科普宣传教育设施,合理运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旳建设管理,增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运用、持续发展”旳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旳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旳可持续运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旳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旳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运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旳前提下,合理运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旳规模和速度要充足考虑湿地生态系统旳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现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旳需要,又能满足后裔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运用规定旳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互相增进,共同发展。
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都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立案。
汤河综合治理工程一、工程概况:汤河是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沂南县河阳镇,于河东区汤河镇禹屋村东汇入沭河,主流纵贯南北,流经莒南县许口,沂南县河阳、葛沟,河东区汤头、八湖、相公、郑旺、汤河等八个乡镇。
汤河全长56.9km,其中河东区全长41.25km。
流域面积460.2km2,现状河底宽为100-260m,上游比降为1:1000,中游比降1:2000,下游1:4000。
2015年国家林业局已经批复汤河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汤河综合治理工程自汤河入沭河河口(中泓桩号0+305)至汤头街道盖家五湖橡胶坝段(中泓桩号25+318)和汤头街道御汤街(中泓桩号30+528)至尹家寨村牧鹅湖段(中泓桩号31+228),治理长度共计26.208km,主要涉及河东区汤河镇、郑旺镇、八湖镇和汤头街道办。
二、工程任务:本次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整治、新建堤防工程、道路工程、险工段工程及建筑物工程等工程措施,提高汤河的防洪排涝能力,环节区域交通压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整治工程、堤防工程、堤顶道路工程、护险工程、拦蓄建筑物工程及穿堤建筑物工程等。
三、工程等别: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L252-2000)的规定,依据河道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
四、工程规模和标准:汤河治理工程主要保护河东区汤河镇、郑旺镇、八湖镇以及汤头街道办共计20.3万人,23.3万亩耕地以及沿岸公路等重要设施,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山东省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以及工程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参照沭河其他支流治理情况,确定汤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4级,穿堤建筑物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汤河治理工程成果及思考作者:姜春岭,胡文学来源:《山西农经》 2016年第12期!汤河又名温水河,位于临沂市沂沭河之间,是沭河流域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沂南县杨家坡乡左泉村东、西两山丘之间,流经沂南、莒南、河东三县(区),于河东区汤河镇禹屋村东汇入沭河,全长56.9km,流域面积460.2km2。
工程区地处沂沭深断裂带丘陵、剥蚀平原区,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67.20m~70.20m,汤河发育在沭河右岸冲积平原上,经人工改造,河谷呈开阔的“U”字型,为基本对称河谷,局部受河流侧向侵蚀作用,凹岸岸坡后退而陡立,凸岸产生堆积现象。
主要的微地貌为主河床、漫滩,主河床宽度一般50m~150m,河底高程为63.00m~65.58m,平均比降约为0.46‰,漫滩呈零星带状分布,宽度10m~30m,高出河床1m~3m,倾向河床,呈缓坡状与河床相接,阶地不发育。
1 存在问题1.1 防涝标准低、淤积、堵障严重汤河堤防总体防洪减灾能力低,拦河建筑物损坏未修;该流域夏季洪水较大,河堤坍塌现象严重。
在对汛前的全面普查中,发现多处水毁工程及险工段,严重威胁沿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河道内建筑、生活垃圾以及农牧残留物倾倒现象十分严重。
1.2 冲刷严重该流域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冲刷、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尚未治理段堤身单薄,断面不足,河岸冲刷坍塌严重,仍然存在多处险工险段,危及两岸大片良田。
1.3 河道生态遭受破坏随着该河道周边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大幅增加,导致河道内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
2 加固内容及措施2.1 河道工程2.1.1 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2.1.1.1 洪水标准和工程等别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的规定,确定汤河,防洪堤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级别为4 级。
建筑物级别为4 级,涵洞按5 年一遇排水标准设计,生产桥按20 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荷载标准采用公路-Ⅱ级。
绿林中的红飘带——秦皇岛市汤河两岸带状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绿林中的红飘带——野绿缠幽波,火虹邀彩云前期分析篇•周边用地现状分析•现状竖向分析•现状交通分析•现状场地构筑物分析•现状植被分析•用地适宜性分析问题,现状场地构筑物分析现状植被分析用地适宜性概念篇•方案特色汤河幽波,菖蒲护岸,狼尾菱角竞相迎,轻踏月光,高塔寻踪,蛙响蝉鸣皆有情;长桥平卧,栈道依林,七进八出绕轻音,火红邀云,水漾泛舟,品茗呷酒入画境。
概念篇汤河幽波,菖蒲护岸,狼尾菱角竞相迎,欣赏自然界中的植物概念篇轻踏月光,高塔寻踪,蛙响蝉鸣皆有情;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感受水畔林地的风光穿越林中的红飘带•总体布局•鸟瞰图结构篇•道路交通规划机动车交通:场地内基本不考虑机动车通行,东岸车行基本利用外部城市规划路,西岸结合场地出入口、停车场,在南北两端开设车行路,可与将来植物园的总体规划相连接,使植物园形成一个整体的交通网络。
自行车道:2.5M宽,贯穿于整个场地的两岸,与步行道并行。
步行道:•一级步行道:东岸采用透水树脂粘接红色玻璃碎粒,穿越在林地与滨水之间,宽度由1.5M到2.4M之间变化;另一种为与外界联系结构篇•竖向规划•场地内整体竖向变化复杂,基本保持原地形地貌,只在局部进行调整。
•场地西南岸设计停车场,外围与周边相衔接,形成缓坡地形•将东岸中部回填土高丘以及北侧堆料场靠岸边一侧平整,降低高差,形成连续的视线通廊•东岸南侧自行车道与规划路之间回填土形成缓坡结构篇•夜景灯光规划本案灯光的设计以各种照明方式和照明手法强化了汤河滨水景观区的生态性,创造了诗意地游憩和观光环境,享受自然之精华,创造天地人之和谐。
本项目灯光照度设三个层次,按照度强弱依次为•高照度区:景观区入口及汤河两岸景观节点区,此处灯光设计手法丰富,采用地灯、霓虹灯、聚光射灯、泛光灯、庭院灯等构成丰富的艺术性光环境,突出了景观区入口、标志性构筑物和主题雕塑。
•次照度区:两岸自行车道及植物园区。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28•【字号】临政字〔2019〕209号•【施行日期】2019.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临政字〔2019〕20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临沂商城管委会,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临沂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各县级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2020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已经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沂市人民政府2019年12月28日2020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品质,以解决民生、环保问题为导向,以道路桥梁、拥堵点治理、内涝及积水点治理、黑臭水体治理、高铁片区和国际生态城片区等基础设施工程为重点,编制了《2020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具体情况如下:一、市级新建工程2020年市级新建项目84项,总投资170亿元,其中2020年投资123.2亿元,按资金来源划分:市财政综合预算28.6亿元、PPP运作15.3亿元、片区开发23.9亿元、市场化运作46亿元、其他9.4亿元。
(一)道路桥梁工程道路桥梁以完善“三环十三射七联”路网为目标,实现三环贯通,对重点射线进行快速化改造,治理重点路段交通拥堵。
2020年投资59亿元,主要实施陶然路提升改造、北京东路提升改造等15项工程。
1.陶然路提升改造:总投资51.3亿元,其中2020年投资30.8亿元。
工程西起京沪高速公路,东至滨河路,长15公里,为中心城区对外联系的重要射线。
沂河湿地公园策划书3篇篇一沂河湿地公园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沂河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片宝贵的区域,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沂河湿地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保护沂河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2. 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
3. 成为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
三、项目规划1. 生态保护区:划分核心保护区域,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确保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衍。
2. 休闲游览区: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等,设置观景平台、休息长椅等设施。
3. 科普展示区:通过展板、多媒体等形式介绍沂河生态、动植物等知识。
四、设施建设1.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售票、餐饮等服务。
2. 完善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
3. 安装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游客安全。
五、活动策划1. 定期举办生态科普讲座和活动。
2. 组织自然观察、摄影比赛等活动。
3. 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
六、管理与维护1. 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公园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2. 加强安全巡逻和设施维护。
3. 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七、营销与推广1. 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2. 与旅行社等合作,吸引更多游客。
3. 举办特色活动,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预算安排包括设施建设、人员工资、活动费用、营销费用等各项开支。
九、预期收益十、风险评估与应对分析可能面临的自然风险、管理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篇二《沂河湿地公园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沂河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其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沂河湿地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保护沂河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
2. 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4.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8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8号临沂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临政报〔2023〕3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临沂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商贸物流枢纽、滨水宜居文化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临沂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29.2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6.8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16.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511.15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8.83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主三副多节点、四屏八脉润田园”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和沂水、平邑、临港新城三个副中心要素集聚能力,培育鲁南城镇发展轴、京沪城镇发展轴,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发展。
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文本规划总论 (1)第一章现状背景与资源 (2)第二章旅游客源市场 (2)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3)第四章旅游开发规划 (4)第五章旅游分区开发 (4)第七章滨水景观建设 (7)第八章旅游活动策划 (8)第九章旅游线路设计 (9)第十章旅游商品规划 (10)第十一章旅游市场营销 (10)第十二章旅游基础设施 (11)第十三章景区防洪规划 (12)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十五章景区组织管理 (13)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文本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进入新世纪,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宏伟目标,成功争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临沂市滨河景区依托城市建设,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通过几年的城市建设努力,发挥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临沂市城市旅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滨河景区先后被水利部评定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跻身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河景区自建成以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发展滨河旅游业,先后公开招标了19处服务经营网点,成功举办了沂河广场艺术节、龙舟对抗赛、沂河沙雕艺术节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滨河景区,突出特色,提升景区综合效益,2006年5月,滨河景区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编制旅游规划,经招标专家综合评定,北京创新旅游开发中心中标,《滨河景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
二、规划范围景区范围包括沂河左岸自分沂入沭水道205国道桥至汶泗公路汤头桥、右岸自刘家道口闸至白沙埠的前石梁头村北,祊河自入沂河口至临沂城北外环路。
以上所属河段河道两岸堤防、道路及堤防内所有陆域、水域,滨河防洪工程建设的设施及橡胶坝,河道两岸堤防以外滨河防洪工程建设的部分;城市规划区内已列入滨河防洪工程规划的所属区域;沿河两岸堤防以外与管理范围相连接的区域200米范围,纳入滨河景区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近6000公顷,水面3600公顷,蓄水量1亿立方米。
沂水县沂河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袁波【摘要】结合该县沂河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利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的措施和建议。
%Combined with the county Yi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tatus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沂河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和建议;沂水县【作者】袁波【作者单位】沂水县高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沂水 2764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维护全县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沂水县水资源丰富,全县湿地总面积6785.24 hm2。
沂河湿地主体为跋山水库和沂河。
湿地类型可大致分为库塘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
湿地面积为2709.3 hm2,其中,库塘湿地为跋山水库,面积为1934.8 hm2,占湿地面积71.41%;永久性河流湿地指沂河沂水段,自北向南穿越沂河县,面积为462.8hm2,占湿地面积17.08%;洪泛平原湿地指沂河两侧湿地,面积为311.7 hm2,占湿地面积11.50%。
沂水县沂河湿地主要包括跋山水库和沂河沂水河段。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20•【字号】临政办字〔2022〕63号•【施行日期】2022.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字〔2022〕63号兰山、罗庄、河东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临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20日临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加快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拓展绿色空间,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现就推进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治理理念,全面开展城市增绿、补绿行动,统筹绿道、廊道建设,高质量推动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规划,均衡布局。
统筹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居住环境和公园服务能级差异,高起点、高标准优化调整城市绿地系统,结合土地出让、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整治、老旧小区更新和拆违清障时,充分利用裸露地、拆违地、边角地、废弃地等地块,规划建设城市综合公园和口袋公园,补齐公园绿地缺少短板。
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家门口的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的目标,建成数量多、品质优、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满足市民“推窗见绿、漫步进园”的美好愿景。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6.10•【字号】临政办字〔2020〕62号•【施行日期】2020.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临沂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6月10日临沂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前言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境内水系发达,有河流、水库、池塘、塘坝等各种水域类型,水域滩涂资源丰富,发展渔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长期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渔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全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2.13万吨,渔业产值28.9亿元。
水产养殖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在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市场供给、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养护资源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渔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临沂水产养殖业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存在养殖产业不规范、养殖模式粗放、科技支撑不足、管理效率低、质量效益不高、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作为空间管控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筑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尝试吴明伟【摘要】通过对山东省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系统详细规划中建筑景观设计的总结,以设计实例阐述了既能反映地域文化气息,又能与湿地环境有机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景观设计与传统地域文化有机结合,使湿地建筑具有地域文化特征.【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6(041)002【总页数】4页(P141-144)【关键词】湿地公园;建筑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作者】吴明伟【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1;TU986.2;Q178.513湿地公园的建筑,其最根本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建筑造型以及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向公众展示湿地生态环境,同时还向公众宣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湿地公园内的建筑作为湿地的一部分,不但承担着其“建筑”所特有的功能,同时还应发挥出湿地建筑的人文景观功能。
也就是说,建筑其实也是湿地公园另一层面上的景观。
成功的湿地建筑设计,将会为湿地公园增添别具特色的靓丽景观。
目前,我国湿地公园建筑设计中已经或正在实践的大部分建筑,均是从建筑的生态性方面入手,也就是建筑与湿地环境的有机融合。
其共同点都是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自然协调性,即建筑的生态属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就是已建成的杭州西溪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
该建筑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使之成为湿地建筑设计的成功典范,对我国湿地建筑的设计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该设计将建筑所依附的整个山丘山体作为拟建建筑的载体,几乎将整个科普研究展示中心的建筑主体完全“埋”入自然形状的山丘之中,让人很难从外观上看出其建筑的痕迹,整个建筑与湿地地貌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景观与湿地的自然和谐,体现了建筑的生态性特征。
湿地公园的建筑设计,除了需要注重自然生态属性之外,还应该注重地域性的结合。
一般广义上所说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与其所处地域环境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特性,它与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