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二讲 提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9
在以学增智中提升“三种能力”(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以学增智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习和研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机构和实体会议,而是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系列以学增智中提升“三种能力”(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主题的在线学习和研讨活动,获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这些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一、政治能力的提升1. 政治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政治能力是一个人在政治理论上的修养和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能力对于每个公民和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政治能力不仅仅是了解政治常识和政治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政治问题,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提升政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政治观念和思想方法。
2. 学习和研讨政治能力的途径在学习和研讨政治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途径是特别有效的:(1)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是提升政治能力的基础。
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从而更好地领导和管理社会。
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理论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2)政治实践经验分享:与其他领导干部和政治学者共同研讨和分享政治实践经验,可以学习到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增加自己的政治智慧。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亲身参与政治实践,提高自己的政治感悟和政治处理能力。
(3)政治讲座和培训班:参加政治讲座和培训班是一个系统提升政治能力的好方法。
这些讲座和培训班通常由政治学家和资深政治工作者主讲,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政治实践和政治智慧等方面。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新的政治理论知识,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交流和研讨政治问题。
3. 政治能力提升的效果和体会通过以上的学习和研讨活动,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1.谚语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侈败家门。
这里提倡的是()A.尊老爱幼B.夫妻和睦C.勤俭持家D.邻里和睦解析:选C。
谚语之意是要求我们要勤俭持家,因此不难直接选出C项。
2.家庭美德的培育()①是培育家庭责任的过程②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③必须要制定严厉的家规④要塑造融洽的邻里关系,创设和谐友善的社区环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能力及其提高教案第一章:能力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能力的分类及各类能力的特点1.2 教学内容能力概述:定义、特点能力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各类能力的特点及实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力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能力的实例,加深理解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能力的思考讲解:详细讲解能力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案例分析:分析各类能力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力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能力的认识1.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实例,分析它们属于哪种能力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二章:能力的形成与培养2.1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形成的原理及过程掌握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2.2 教学内容能力形成原理:基因、环境、教育的作用能力提升方法:练习、反馈、观察、模仿能力提升技巧:时间管理、目标设定、自我激励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力形成的原理及过程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讲解:详细讲解能力形成的原理及过程,以及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的认识2.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与技巧,制定一个能力提升计划,并执行一段时间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三章:能力的测量与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与工具掌握能力评估的标准与技巧3.2 教学内容能力测量方法:笔试、口试、操作测验能力评估工具:标准分、百分位、标准差能力评估标准与技巧:公平、客观、全面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力测量的方法与工具,以及能力评估的标准与技巧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能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3.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力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讲解:详细讲解能力测量的方法与工具,以及能力评估的标准与技巧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能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能力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的认识3.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与技巧,对某个群体进行能力评估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能力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四章:能力的应用与发挥4.1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发挥自己的能力4.2 教学内容能力应用实例:学习、工作、社交能力发挥策略:定位、优势、灵活应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能力发挥的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能力应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4.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详细讲解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能力发挥的策略案例分析:分析能力应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能力应用与发挥的认识4.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能力应用与发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五章: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5.1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提升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掌握应对困境的方法与对策5.2 教学能力及其提高教案第六章:常见能力提升困境及其应对策略6.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常见的困境掌握解决困境的应对策略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困境一:缺乏兴趣和动力困境二:学习方法不当困境三:时间管理能力差困境四:自我压力过大困境五:缺乏有效反馈和指导应对策略: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改进、时间管理技巧、心理调适、寻求帮助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提升能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法讲授法:讲解常见困境及其应对策略6.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提升能力过程中的经验和困境讲解:详细讲解常见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困境,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困境应对策略的认识6.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自己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能力提升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七章:自我激励与持续进步了解自我激励的重要性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与技巧7.2 教学内容自我激励的重要性:激发内在动力、保持积极心态、提高学习效率自我激励的方法与技巧:设定目标、积极思考、自我奖励、培养习惯、寻找支持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我激励的方法和经验讲授法:讲解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7.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保持持续进步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讲解:详细讲解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自我激励的认识和掌握程度7.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制定一个自我提升的计划,并执行一段时间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自我激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八章:团队协作与能力提升8.1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技巧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共享资源、互补优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技巧:明确分工、有效沟通、建立信任、积极反馈、共同目标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协作的经验和技巧讲授法: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8.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经验和感受讲解:详细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识和掌握程度8.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技巧,参与一个小组项目,并总结体验和收获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团队协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九章:创新思维与能力提升9.1 教学目标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9.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培养竞争力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拓展思维、敢于尝试、多角度思考、头脑风暴、借鉴经验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经验讲授法:讲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9.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讲解:详细讲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和掌握程度9.5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及其提高教案第十章:跨学科学习与能力提升10.1 教学目标了解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0.2 教学内容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跨学科学习的方法与技巧:选择跨学科课程、参与学术研讨会、进行交叉研究、建立学习小组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跨学科学习的经验和技巧讲授法:讲解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10.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跨学科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感受讲解:详细讲解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认识和掌握程度10.5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十一章: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11.1 教学目标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1.2 教学内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适应社会变化、保持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终身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制定学习计划、利用网络资源、参加培训课程、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1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终身学习的经验和技巧讲授法:讲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11.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终身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感受讲解:详细讲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和掌握程度11.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制定一个个人学习计划,并执行一段时间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十二章: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12.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与技巧12.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明确职业目标、规划发展路径、提高职业竞争力职业规划的方法与技巧: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分析市场需求、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实施计划1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经验和技巧讲授法:讲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12.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经验和感受讲解:详细讲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掌握程度12.5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心理调适与能力提升13.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13.2 教学内容心理调适的重要性: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抗压能力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积极思考、调整心态、合理安排时间、寻求支持、培养兴趣爱好1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调适的经验和技巧讲授法:讲解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13.4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心理调适方面的经验和感受讲解:详细讲解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方法,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心理调适的认识和掌握程度13.5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制定一个个人心理调适计划,并执行一段时间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能力及其提高”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能力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培养、测量与评估、应用与发挥、提升困境与对策、自我激励与持续进步、团队协作与能力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提升、跨学科学习与能力提升、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心理调适与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
授课提纲: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落实能力主题: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落实能力一、背景介绍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
提升落实能力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目标。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落实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1. 优秀作风能带动良好行为习惯,推动工作向好的方向发展;2. 落实能力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核心要素;3. 加强作风建设和提升落实能力是培养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部分干部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不足;2. 部分干部追求形式上的成绩,重视舆论评价,轻视实际落实;3. 部分干部思想上脱离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和积极性。
四、加强作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1. 形成务实作风,落实工作责任;2. 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增强工作动力;3. 建立高效协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五、提升落实能力的方法和途径1. 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的实践操作能力;2. 关注实际效果,将绩效考核与实际落实情况挂钩;3.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4. 鼓励创新,激励干部在工作中勇于尝试和探索。
六、落实监督和评估机制1. 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对干部的作风和落实能力进行综合评估;2. 设立奖惩机制,激励优秀作风和良好落实能力的干部;3. 加强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落实能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提高效率和质量。
作风建设和落实能力的提升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才能实现党的建设目标,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八、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1. 强化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引导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职责和任务。
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准确执行,避免出现重复劳动或责任模糊的情况。
张红提升五种能力宣讲各位同志们:大家好!我是张红,今天我宣讲的内容是——提升五种能力。
第一种力,长学力。
每次发言都离不开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学习。
无时不学、无事不学、无处不学,鲜活、生动的基层正是积累知识、积蓄能量的大好时机。
第二种力,练笔力。
对年轻干部而言,文字综合能力是“敲门砖”,也是核心竞争力,一如经常备考的“高考作文”。
有人说武侠大家金庸与古龙之区别在于,金庸写人间、太阳、剑,古龙写天涯、明月、刀。
年轻干部执笔天涯、信马由缰的“武功秘笈”除了学、思、践、悟,还有写,就是行走江湖必的“刀”和“剑”。
第三种力,提能力。
“能力”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广,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在于转化运用,这里主要讲的是做好实际工作的素质和水平。
不是因为到了某个岗位才去学才去做,而是因为达到一定能力后就会有无数种选择的可能。
就像u盘一样,不管插到哪台主机上都会运转、闪亮。
年轻干部观念新、知识多、思维宽、信心足,但也是“未经一番寒彻骨”的小树苗,长得太快材质就会疏松,是做不了扁担的。
第四种力,抗压力。
有一名小有成就的年轻同志曾问我,琐碎而繁杂的工作让人失去激情,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好几次都快崩溃了似的,是不是患上抑郁症了?我回答她,“你不是抑郁,也许是忧郁,忧郁是紫罗兰的颜色,高雅且漂亮,就像晚礼服,时而伤怀、时而美丽,但总不能一直穿着吧?因为难得出场,所以弥足珍贵。
”第五种力,持定力。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功利而浮躁,纷纷又扰扰,稍有不慎就会让人迷茫与迷失,走入迷宫与迷途。
年轻干部要踢正步,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要踱方步,像京剧中的慢板唱腔,踱着方步行云流水,看似简单却极深刻:要跑快步,最难爬的是上坡路,容易走的是下坡路,但也不一定,就像刚才我举例的“戈尔巴乔夫”的那一种下山。
也没有考证过是不是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唯愿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守正减负、行稳致远。
[转载]党校教师要不断提升四种能力教师是党校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于党校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
要做一个受学员尊重和喜爱的党校教师,就必须不断提升学习力、教研力、思考力和创新力。
党校教师要不断提升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
党校教师肩负着对党员干部理论培训的重任,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传播者。
因此,更应当把学习做为立身之本。
一、要“想”学习,即要有学习的动力。
所谓学习,就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党校教师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学习,要有正确的目的,明确的态度。
要做到“想”学习,在思想上必须要有三种动力。
第一,学习是丰富知识的需要。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增长才干,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防止知识老化,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用新知识新思维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二,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党校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教学工作,因此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校教师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学习是追求共同理想的需要。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前行的导向,也是教师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源泉。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就必须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学识水平。
二、要会学习。
党校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学习:一要向书本学习,练好“内功”。
党校教师虽然书本知识较多,掌握理论较为系统,但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力争成为学问渊博、才识出众的教学工作者。
二要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对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向学员学习,教学相长。
党校教师有知识,有理论,但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校内,对校外实际接触较少,实践知识不如学员多。
“学政策用政策提能力促发展”活动学习小组日常学习制度“学政策用政策提能力促发展”活动学习小组日常学习制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政策用政策提能力促发展”活动的要求,切实提升理论政策水平,使学习小组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和取得实效,现根据《“学政策用政策提能力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本小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习对象由学习小组全体成员组成,根据学习需要可扩大到有关人员。
本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二、学习时间平时由小组成员安排自学,每周一晚上为集中学习时间,便于小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三、学习内容(一)《_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____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____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大政策文件;(三)国务院、国家各部委支持国家级新区发展的相关文件,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部门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四)贵阳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相关文件;(五)专项梳理编印的政策汇编资料。
四、学习方式(一)个人自学。
学习小组成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情况制定年度自学计划,认真学习政策文件,记好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每季度末提交阶段性学习心得及总结。
(二)集中学习。
集中学习采用签到制定,小组成员集中学习年出勤率不少于80%。
每次围绕1—2个专题,安排重点发言,开展讨论交流,进行学习讲评。
在集体学习研讨中,小组成员每人每年至少作3次重点发言。
(三)授课宣讲。
小组成员每年至少带头讲1次课,宣讲的内容主要包括阐释党的重大理论,解读中央、省委、市委、新区党工委的重大部署,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学习要求1、严格按照《“学政策用政策提能力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组织学习活动。
2、留存学习相关痕迹材料。
3、开展集中学习前将手机统一存放到制定位置。
4、要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从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认真坚持理论学习,以更加积极的、主动的、饱满的政治热情落实学习制度,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1.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 A .S B .CO C .Fe 3O 4D .F 2解析:F 2的氧化性很强,不能通过F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答案:D2.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O 2氧化物――→+H 2O酸或碱――→+NaOH 或HCl盐A .硅B .硫C .铜D .铁解析:硅的氧化物(SiO 2)与H 2O 不能转化为H 2SiO 3,铜、铁的氧化物均不能与H 2O 反应转化为对应的碱。
答案:B3.(2011·石家庄模拟)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X ――→MY ――→MZ解析:选项A 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为:Fe ――→Cl 2FeCl 3――→Cl 2不反应。
答案:A4.(2011·银川模拟)A 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 、C 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 、B 、C 均含有元素X 。
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 元素可能为AlB .X 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C .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D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由于A 为单质,而A 与OH -反应后B 、C 均含有元素X ,说明反应①发生了歧化反应,所以X 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同理②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5.A ~G 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 、D 为气态单质。
A ――→MnO 2①B ――→Fe 点燃E ――→CF 和G 的混合溶液 C ――→MnO 2②△D ――→Fe ,△G 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 和E 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可选用不同的A 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 应为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 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 。
提高能力,自探“水源”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形象的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
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的吧知识传授给学生。
笔着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必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唯一因素。
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汲取知识、探索“水源”,这样其所得就远不止“一杯水”了。
怎样在语文基本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一、重视预习感知,开发学生智力的“窗口”观察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文,以获得事物的表象。
课标所说的“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提倡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以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叶圣陶先生就特别在预习中要读课文,从总体上要把握全貌,之后在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直觉的欣赏和感受过程。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文章的许多内涵都是通过整体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只能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如果不嫌从整体上加以感知,不把百草园的生活同三味书屋的情景放在一起对比,就不容易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整体感知”是语文基础训练的起点,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
如果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摆在面前,那么教师千万不要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应引导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或读几遍,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的印象。
教师在领导学生预习感知时,要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动机,确定明确的“观察”任务,确保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设计预习题、限时阅读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感知;同时,还要将表象和语言结合起来,通过语言来唤起行行色色的表象,进而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
专题培训提升能力方案1. 简介专题培训是组织内部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的一种培训活动,旨在提升员工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本文档将介绍专题培训提升能力方案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步骤,以帮助组织高效地进行专题培训。
2. 制定目标在开始制定专题培训提升能力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培训的目标和目的。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员工的现状,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确保培训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和影响。
例如,培训目标可以包括提升员工在特定领域的技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创新思维等。
3. 分析需求在制定专题培训提升能力方案过程中,需要对组织和员工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需求分析:•与组织管理层和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期望和需求•分析现有的培训记录和反馈,掌握员工的培训历程和效果•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员工对于特定培训主题的兴趣和意见通过充分的需求分析,能够更好地定位培训的方向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4. 设计课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目标明确: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培训内容,确保与培训目标一致。
•结构合理:根据培训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顺序。
•内容丰富:提供详细、全面的学习内容,确保学员能够获得充分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机会:设置实践环节,让学员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材料,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5.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讲座:由专业讲师进行系统的讲解,适合传授理论知识。
•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员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习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员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视频教学: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帮助教师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本培训专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讲座、研讨和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评价能力。
以下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专题内容模板:二、培训目标1.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3. 强化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增强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促进教学反思和改进。
5. 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培训内容(一)教学理念与教师观1.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解读。
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3.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4.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
(二)教学设计能力提升1. 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5. 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科学化。
(三)教学实施能力提升1.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2.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3. 教学互动与交流技巧。
4.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融合。
5. 教学情境创设与问题解决。
(四)教学评价能力提升1. 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2. 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应用。
3. 学生学业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
4. 教学反思与改进。
5. 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五)教师团队建设与专业发展1. 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2.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成长路径。
3.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4. 教学竞赛与教师能力展示。
5. 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应对。
四、培训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
2. 研讨交流:组织教师开展分组讨论,交流教学心得,共同解决教学难题。
3.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专题03 推荐信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英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英语最后的复习要树立信心,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要想“别人也难”,遇到容易的则要想“细心审题”。
越到最后,考生越要回归基础,单词最好再梳理一遍,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另附高考复习方法和考前30天冲刺复习方法。
1.(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调研检测试题)假定你是李华,你校英语社团计划创建一个英文公众号(English official account)。
请你给社团负责人Ryan写信推荐一个栏目,内容包括:1. 栏目名称;2. 栏目内容;3. 推荐理由。
注意:1. 写作词数应为80个左右;2. 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Dear Ry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rs,Li Hua 【答案】Dear Ryan,I’m really excited to be informed that we are going to start an English official account, which is definitely a wonderful idea. As for proposals, I’d like to recommend “Students’ Voice” as a distinctive column.As studying is always students’ top priority, we students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and lack opportunities to be listened to. Why not help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nner feelings and have a good mood to embrace the tough yet bright future? This column, I promise, is bound to be a precious outlet and a stepping stone to communicating fluently in English.That’s all for my advice! Thank you!Yours,Li Hua 【导语】本篇书面表达属于应用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我们的能力,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准则,也是我们提升能力的基础。
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的政治品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是提升能力的源泉。
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永恒的主题。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二是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三是要学习先进经验,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担当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而努力拼搏。
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三是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攻坚克难。
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团结协作是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发扬团队精神,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一是要相互尊重,增进理解,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善于沟通,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现共同进步。
五、严守纪律,廉洁自律纪律是能力的底线。
我们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做到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形象。
一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领导;二是要严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安排;三是要严守廉洁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总之,提升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1.(2011·海淀三模)钾(K)与Na 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 比Na 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 的性质对K 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A .K 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B .K 在空气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只有K 2OC .K 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 与水的反应剧烈,产物都有氢气D .K 也可以与氯气反应,且比Na 与氯气的反应剧烈解析:锂(Li)、钠(Na)、钾(K)、铷(Rb)、铯(Cs)等元素称为碱金属。
由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因此,在性质上有相似性。
但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
碱金属单质的硬度都很小,熔点都较低,故A 错误;由于K 的活动性比Na 更强,更容易与O 2、Cl 2、H 2O 等反应,故B 、C 错误,D 正确。
答案:D2.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 .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 B .Al 2O 3+3H 2=====△2Al +3H 2O C .Fe 3O 4+4CO=====高温3Fe +4CO 2 D .2HgO=====△2Hg +O 2↑解析:金属冶炼的方法很多,由于金属离子得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Hg 、Ag 等)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位于前面的几种金属(如K 、Na 、Ca 、Al 等)的还原性太强,这些金属都很容易失去电子,只能用电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
答案:B3.(2011·山东高考)Al 、Fe 、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 .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 .制备AlCl 3、FeCl 3、CuCl 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 .电解AlCl 3、FeCl 3、CuCl 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 、Fe 、Al解析:A 项,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B 项,Cu 在空气中的CO 2和H 2O(g)的作用下与O 2反应生成Cu 2(OH)2CO 3;C 项,三种盐均为强酸弱碱盐,加热时都水解,且生成易挥发的HCl,随着水分和HCl的挥发,蒸干时都得到金属氧化物和其氢氧化物的混合物;D项,电解AlCl3溶液阴极上的产物为H2和Al(OH)3。
答案:C4.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D.Al(OH)3中混有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解析: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应使用加热的方法使NaHCO3分解。
答案:C5.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将a g铜投入250 mL某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得溶液X,再向溶液X 中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后得溶液Y及残留固体c g,且测得a>c。
请回答:(1)比较a、c大小的仪器(填名称):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数据分析残留固体一定是________。
(3)写出溶液X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比较铜与残留固体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砝码);(2)根据题意,可知溶液X 为CuSO4、Fe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Y为FeSO4。
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u+Fe2(SO4)3===CuSO4+2FeSO4,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由于a>c,故残留固体一定为铜。
答案:(1)托盘天平(砝码)(2)Cu(3)2Fe3++Fe===3Fe2+Fe+Cu2+===Fe2++Cu(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0·重庆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浓H2SO4B.AgI 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解析:热的浓硫酸与铝反应,A错;AgI胶体在电场中定向移动,存在电泳现象,B 错;K的金属性比Li强,更易与水反应,C正确;红磷在过量氯气中燃烧生成PCl5,D错。
答案:C2.(2011·青岛测试)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融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A.Cu和Al B.Fe和CuC.Fe和Na D.Al和Na解析:分析数据得出,C错误,因为铁的熔点(1535 ℃)高于Na的沸点(883 ℃),无法制得合金。
答案:C3.(2011·江苏高考)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B.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C.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2-3解析:A项电荷不守恒,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B项正确;醋酸是弱电解质,不能拆为离子形式,C项错误;偏铝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D项错误。
答案:B4.(2011·四川一模)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苏打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但速率慢B.等质量的C3H6O3、CO、C2H4、HCHO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分别通入到等量的Na2O2固体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仍相等C.可选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小苏打和纯碱溶液D.将Na2O2加入到Ba(HCO3)2溶液中有沉淀析出和气体产生解析:A项,苏打为Na2CO3,摩尔质量为106 g/mol,小苏打为NaHCO3,摩尔质量为84 g/mol,等质量时苏打产生的二氧化碳少;B项,C2H4不能改写为(CO)x(H2)y的形式,不合题意;C项,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D项,会产生BaCO3沉淀和氧气。
答案:D5.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A溶液中一定含有Fe3+B.C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A一定是无氧酸盐FeCl2D.A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解析:Fe3+遇KSCN变红色,B项正确;因为酸化的AgNO3溶液具有氧化性,所以A 溶液至少含Fe2+或Fe3+中的一种。
答案:B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多种方案,每种方案所需的试剂如下:①Fe、CuSO4溶液、Ag②FeCl2溶液、Cu、AgNO3溶液③Fe、Cu、稀盐酸、AgNO3溶液④FeSO4溶液、Cu、Ag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④解析:①Fe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Ag却不和CuSO4溶液反应,故有活动性:Fe>Cu>Ag;②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而Cu不能与FeCl2溶液反应,故有活动性:Fe>Cu>Ag;③Fe能和稀盐酸反应,而Cu不能和稀盐酸反应,Fe和Cu都能和AgNO3溶液反应,故有活动性:Fe>Cu>Ag;④Cu和Ag都不与FeSO4溶液反应,不能判断Cu和Ag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A7.(2011·资阳模拟)向200 mL 0.1 mol/L FeCl2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在坩埚中小心加热此混合物,直到水分蒸干,然后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此时坩埚中固体的质量应为()A.1.6 g B.2.34 gC.3.94 g D.5.00 g解析:n(Fe2+)=0.1 mol/L×0.2 L=0.02 mol,Fe2+经一系列反应最终得到Fe2O3和NaCl,根据铁原子守恒,Fe 2O 3的质量为: 12×0.02 mol ×160 g·mol -1=1.6 g , NaCl 的质量为:0.02 mol ×2×58.5 g·mol -1=2.34 g ,故坩埚中固体的质量为2.34 g +1.6 g =3.94 g 。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8.(14分)(2011·南充模拟)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约占8%,目前我国铝消费量超过430万吨,在众多的金属中仅次于铁。
请回答下列问题:(Ⅰ)实验室中用金属铝制备少量氢氧化铝,有以下3种方案: 方案1:Al ――→H 2SO 4Al 3+――→NaOHAl(OH)3;方案2:Al ――→NaOHAlO -2――→H 2SO 4Al(OH)3; 方案3:⎦⎥⎤Al ――→H 2SO 4Al 2(SO 4)3Al ――→NaOHNaAlO 2―→Al(OH)3 制备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铝消耗酸和碱最少的是方案________________。
(Ⅱ)工业上冶炼铝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在制取氧化铝的过程中,分析铝土矿和赤泥中所含Al 2O 3、Fe 2O 3质量分数的数据如下:(1)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氧化铝生产铝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其它杂质不参加反应,则每生产3.4t 纯净的氧化铝,需铝土矿________t 。
解析:(Ⅰ)制备2 mol Al(OH)3时方案1消耗3 mol H 2SO 4,6 mol NaOH ;方案2消耗消耗1 mol H 2SO 4,2 mol NaOH ;方案3消耗0.75 mol H 2SO 4,1.5 mol 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