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的楹联之美
- 格式:docx
- 大小:16.73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休闲观光公园的楹联上联:撷一片温馨,沐水色天光,生态公园堪寄梦下联:添几分浪漫,偕花香鸟语,休闲福地倍怡情上联:新城湿地,近悦远来,草木有情花解语下联:生态公园,主欢客乐,风光无限鸟知音上联:湿地滋林茂,公园荡惠风,日暖银滩飞鹭影下联:黎村沐景新,沃土逢时雨,心欢宝县动诗情上联:国神故里,生态园林,每多绿色装春色下联:盛世风光,丰年景象,更有金辉焕卫辉上联:美景趁春风,好寻生态园林,深深呼吸下联:阳山迎雅客,细把桃花诗句,缓缓吟哦上联:燕云叠翠,绿岛鸣禽,生态氧吧连锦绣下联:水幕出新,平湖漱玉,乐园奇景烁珠玑上联:湿地出天然,遥望云山皆入画下联:公园涵大美,乐随鱼鸟共忘机上联:凤岭公园中,花开锦绣,处处乐见和谐景下联:顺峰牌坊里,曲舞升平,人人喜唱盛世歌上联:玉宇澄晋地,畅目舒怀,复上层楼百仞,月照园林分树影下联:金声动新区,怡情养性,闲斟秀色一樽,人居市井醉桃源上联:园傍大沙河,环保清新融生态下联:名闻深圳市,景呈妍丽醉游人上联:富裕家园,运动乐园,春江如练鱼腾浪下联:阳光基地,休闲胜地,美景怡人鸟啭声上联:美丽公园,红花绿叶春风醉下联:和谐马踏,碧水蓝天景色新上联:昌瑞奇园,景中景,明亭靓阁,曲径小桥,英雄路旁崛仙境下联:绿洲宝地,天外天,鸟语花香,林荫倩影,董寺河畔起蜃楼上联:名园呈特色,和谐生态宜人意下联:化境借神工,锦绣风光启画廊上联:建绿色长廊,林木参天田野秀下联:赏蒙城美景,春风遍地空气新上联:步道观光,眺远频添诗里景下联:碧湖嵌玉,登高可览月中春上联:赏景观光,清风廉雨皆宜我下联:休闲游览,秀水芳园最可人上联:园林铺锦绣,展九州气韵、万国风情,谁遣仙乡迁胜境下联:晓月映卢沟,赏一谷山光、五湖水色,神游博会聚丰台上联:安居仁里,坐享园林,有景有情真富有下联:春沁江南,漾开水墨,观浓观淡总达观上联:公园似画,街道如枰,三省黎元常接踵下联:古寨品联,名山赏景,九州游客共开颜上联:一方地质公园,悠悠古老风情,千秋画卷下联:兆叠岩层标本,道道新生魅力,万物渊源上联:观云峰胜景,银河飘彩,瀑布欢歌,沃土园林开画卷下联:览达浒风光,龟甲把关,蟒蛇守口,麒麟狮象显英姿上联:金牛公园,翠山碧水美风景下联:老龄学员,琴棋书画胜少年上联:文化园中,书画飘香春永驻下联:陶公山上,风光夺目景长新上联:氧吧画廊,城前名片,沧桑永蔚邹东绿下联:香风奇石,海右福山,商贾频添脚下云上联:三贤园翠,竹岭清幽,车城一绝风光美下联:九曲河澄,廊桥横跨,沃野双峰海客来上联:春色驻芳园,风景长新,悠悠碧水堪浮月下联:夕阳辉寿塔,桑榆未晚,灿灿红霞尚满天上联:林秀湖宽,绿道绿阴追绿韵下联:花香鸟语,清风清境合清游上联:生态乐园,三滩水润千重碧下联:祥和福地,九鼎霞飞万朵红上联:明月映湖光,清风摇绿树,云霞焕彩寻真乐下联:回廊通曲径,酒店连公园,水榭流芳得大观上联:湿地清幽,花蕊吐香千树翠下联:公园秀美,煦风送爽百禽鸣上联:绿径寻芳,红楼望水,新景园中千态美下联:清风拂袖,游目骋怀,诗人笔底百花娇上联:生态观光,绿色园区农事盛下联:黄墩焕彩,蓝莓画野果香飘上联:古塔迎晖园景美,游观爱看风摇五更露下联:红梅迓雪寒天艳,有感尤如锦饰二月春上联:楼阁雄奇,行宫古朴,秀美园林融一体下联:亭廊雅致,礁石嶙峋,葱茏竹木映长江上联:水瀑缀风光,万木青葱灵秀地下联:亭台昭景色,百家墨迹馥芳园上联:胜地萃奇观,水木清华,总向崇川分秀色下联:佳园臻化境,人文厚重,堪同古塔共芳名上联:微湖揽胜,看鹭翥舫飞,十里红荷羞白日下联:古镇寻幽,听蛙鸣莺啭,一泓碧水笑青山上联:天门观日,香泉泛舟,蔬菜之乡风光美下联:陋室迎春,镇淮揽胜,历史名城景色新上联:漳云龙韵,展寺庙风,清幽胜地迷寒暑下联:聚日月光,融春秋色,秀雅公园醉众生上联:湿地公园,林海遮天蔽日,风光秀丽诗难咏下联:兰山胜景,艺廊簇锦团花,色彩斑斓画不如上联:天桥腾紫气,气爽境幽,幽然生态千般景下联:银杏荡青云,云蒸霞蔚,蔚起人文万卷诗上联:汝水荡春波,诗满一河,笑满一河,绿廊玩得芳拥爽下联:箕山舞彩带,虹飞两岸,霞飞两岸,生态邀来鸟作歌上联:生态名区,鹰山叠翠,雾锁香桥呈瑞霭下联:旅游胜地,响水浮光,鹿鸣壑野沐春风上联:山水乐园,秀阁名亭盈画卷下联:人文胜地,彩虹白鹤舞烟霞上联:红日入襟怀,看长廊挺秀,栈道铺春,步移景换三维画下联:白龟瞻气象,正湿地飞虹,公园叠翠,浅唱低吟万卷诗上联:东风伴我,鸟接花迎,度假沐泉临圣地下联:丽景怡人,波澄林秀,休闲挹翠揽平湖上联:馆建香江,道教园林花似锦下联:泉流新界,仙居圣地客如云上联:生态园艺,极品荟萃醉游客下联:广府古城,百花芳草淹春秋上联:园中美景,美景娱人多自在下联:江上清风,清风惠我倍怡然上联:空港起恢弘,竟将阆苑移来,幽雅风光宜度假下联:新区增魅力,已把乐园造竣,多元功用更迷人上联:地临三教融仁净,三友汇清馨,仿古园林,建在市东真雅矣下联:目骋群楼耸伟宏,群峰流碧翠,焕新景貌,奔来心底好怡然上联:绿韵怡人,笑览资溪生态画下联:白茶引客,悠游幻境大觉山上联:绿延天际,红闹枝头,生态三门春润色下联:城在园中,人居画里,文明二字口皆碑上联:观景到名亭,近树远山收眼底下联:寻芳临胜地,诗情画意涌心头上联:生态乐园,四时湿地吟新曲下联:自然宝库,百顷彩霞绘锦图上联:锦绣簇丰台,河边叠翠、陌上飞红,寻幽揽胜亲生态下联:园林融世界,花下藏诗、景中飘梦,步月吟风返自然上联:景物任流连,广场公园皆诱我下联:风情凭领略,山光水色最怡神上联:人文福地,山水画廊,满城锦绣千般美下联:霞蔚园林,云蒸巷陌,一派和谐万物春上联:共享新天,看柳绿花红,激赏风光添画境下联:同营生态,闻莺歌鸟语,挥描春色醉诗篇上联:抬头见绿,林绿新安,韵绿一城生态画下联:放眼飞红,花红古道,联红千载汉关春上联:居在田园,人游仙境,看古镇新村,自然生态真福地下联:瀑迎百丈,杏历千年,览奇山秀水,画意诗情小桂林上联:园博湖中,波光朗沏,月轮娇态镜中镜下联:景观道外,林色葱茏,珍木美姿春外春上联:湿地富资源,物阜民丰真福地下联:水乡多胜景,湖光山色恍仙乡上联:云动景开,旖旎掩灵泉,松柏庇荫幽胜地下联:龙吟山舞,葱茏藏宝寺,骚人寻古怡情园上联:生态美如诗,挥毫喜染花香,咏园博红翻、丰台绿涌下联:游情浓似酒,举盏欣斟秀色,醉卢沟月满、永定波清上联:醉矣湖光,晴好雨奇,生态花都人尽乐下联:美哉画境,民勤政善,和谐城市梦常圆上联:东岸寻亭,村落景观情脉脉下联:西河拾趣,仁山智水韵悠悠上联:复兴摄影门,幽谷清香成画境下联:礼敬自然界,朝晖绚丽蕴诗情上联:佳境系游踪,数千年银杏,百丈瀑流,生态画图娇达浒下联:清风舒望眼,赏板贝湖光,象山树色,自然意趣俏浏阳上联:胜景无边,定使园林环秀水下联:风情遍地,且凭盛世醉仙乡上联:瑚琳熠熠,竹喧莲动,花园胜地情常惬下联:杨柳依依,凤翥龙腾,伟业雄心梦又圆上联:锦绣苏州,生态园林,柳外东风花外雨下联:和谐城市,文明邻里,庭中紫燕巷中春上联:茫茫湿地建花园,看滟滟湖光、巍巍塔影下联:漠漠水田飞白鹭,听柔柔橹韵、呖呖莺声上联:观豫园,称赞大假山,层峦叠嶂自然美下联:赏佳景,须歌玉玲珑,姿态婀娜出神工上联:在水中央,四顾览湖天,云影山光铺画卷下联:于花世界,一游兴逸趣,桃红柳绿叠诗行上联:绿化竞风流,生机无限情无限下联:文明铺画卷,牧野更新景更新上联:园林驻翠,眼里龙城开胜境下联:生态创优,人间妙笔绘新天上联:登临宜放眼,看碧水蓝天,写意南山生态画下联:欢乐自开怀,赏红花绿草,丰裁深圳泰和春上联:廊映秀山春,畅游时画景盈眸,风情逐梦下联:桥涵流水韵,陶醉处花灯竞彩,民俗放歌上联:禅寺依峰腰,幽谷腾祥云,神龙开美景下联:佛光辉峦脚,群山萦瑞气,和顺焕新颜上联:郊外踏青,芳草葱茏疑水碧下联:园中拾趣,桃花艳丽映春酣上联:青峰挺秀,绿水萦城,生态家园春不老下联:玉宇澄清,虹桥入画,人文福地景常新上联:观中山南坡五岩,赏百花胜景下联:游一廊两园三河,思鹤源文化上联:俗客文人游乐地,景画一统,传闻天下下联:怡园墨迹各名家,诗书千秋,载入吴中上联:曲径幽廊,携杏雨一帘,游无尽汾河景致下联:远山近水,望烟村两岸,赏不完古邑风光上联:桥倚青山,栏围芳树,赏景得闲情,审美寻来天上乐下联:鱼游碧水,龙吐明珠,临池追往事,会心读到汉宫春上联:游目后花园,春风扬柳郴江畔下联:登高走马岭,碧水蓝天林邑间上联:近市育森林,斯园首创堪为范下联:环城镶绿带,此岭精培更可观上联:赏优雅园林,渊明又欲挥妙笔下联:有清新环境,彭祖焉能占鳌头上联:赏花园果树水池,绿色无时不在下联:游工厂乡村街市,方形有处皆生上联:文明生态,画廊百里,翠荫遮日莺啼序下联:美丽家园,楼宇千村,芳草迷眸蝶恋花。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摘要:中国园林在崇尚自然的同时,还阐释在文化中的深远意境,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内涵深厚的园林构造艺术。
本篇主要从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略加描述和阐释。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一山、一水、亭台楼榭,无不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园林高超的造园手法、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今天的园林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值得园林爱好者学习借鉴。
在园林设计、园林绿化施工中借鉴,发扬光大。
一、中国园林的意境美“情景者,境界也”,情是主观的,景是客观的。
当情景交融之后,便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两者很难分开。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言外之意,景外之情,所谓"意境"。
意境,实质上是客观的,存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用以指导人们对好的形象联想,“象存境中、境生象外”是园林艺术中审美意境的主旨。
我们所接受的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小型园林总是与隐士画上等号,带有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闲趣情调,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带有一种远离世俗的静谧,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
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这也是使我国古典园林走向艺术的关键之处。
园无水则不灵,石因水活。
无论走到哪个园林都能看到假山,流水,承德避暑山庄更是如此,只有看到山石,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园林之美。
有水,有石。
园林就更显意境;有水,有石,园林更能寄托古圣先贤的的思想;有水,有石园林才能更好的陶冶后来者的心智。
二、意境美创作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建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A RT P A N O RA M A||2008·06I I艺术理论诗画意I竞:苦趱筑年8酌1对联写趟。
额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对联与匾额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类,从内容到款式,从材质到风格,都与建筑环境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互为辉映,意趣盎然。
一、联匾与古建古代建筑室内的装饰多由木雕、彩绘、楹联、堂匾、中堂、条屏字画及家具几部分组成,大量使用绘画、书法和诗文来表现视觉艺术和文学内容,突出“仁、义、礼、智、信”、“忠、贞、节、孝、勇”的儒家思想。
老房子室内的木雕、堂匾、中堂和楹联,都是主人精神和财力的积累,每一件都是传世艺术品,也是主人十分看重的家族精神依托,倍加珍惜。
在安徽黟县,凡大户人家的正厅都有块堂匾,称“堂”者甚众,其余也有“居”、“轩”、“庭”、。
山房”之称。
祠堂、书院亦是。
堂匾既可作为房子的标志,又显雅致,寄托着主人对后人的期望,堂匾常请名家书写,大楷字体居多。
堂匾下面悬挂中堂,东西两侧挂四条屏字画。
厅堂的柱子上悬挂木抱柱楹联,这是老房子的必备装饰要件。
朱砂底金字、淡灰底石绿字、黑底金字、赭底黑字等各种用色都是楹联的流行做法,名家书写的正草隶篆,皆见功力。
联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直白易懂,富有处世做人的哲理,既可欣赏书法艺术,又可咀嚼个中文化真谛,多成传世家训。
在苏州,匾额与楹联作为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是一种独立的园林小品。
古典园林中留存着大量书条石、碑碣、匾额、对联、诗词题咏,多出自著名书法家之手,在园林艺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品,也是文人园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种形式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要素之一。
它既为建筑物作典雅的装饰,为园林景观作说明书,又为园主作心灵的独白,反映了造园者的文化心态,它还最直接地将文学融会于园林造型艺术之中,借以传递审美信息,激发人们的联想,深化人们对景观的理解,从而使人们能品味出园景的立意和含蓄深远的意境。
在造园过程中用最恰当的文字题额写联,表达此景此境,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一、绪论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
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
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
自宋代之后,楹联逐渐出现于园林景观中。
由于文人的参与把建筑环境的创造推向了高潮,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与装饰。
楹联与园林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关系,第一个层次在于形式上。
他的存在有如题跋之于国画,原本不属于画面的一部分,但积久成习,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了。
缺少题跋的国画,感觉上少了历练;缺少对联的园林,则令人感觉生涩空乏。
因此对联在形式上的作用在于它的装饰性,装饰环境是对联自身的特征,也是古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
对联本身包含着一种对称之美,从对联的语言、声调、内容以及形式上都要求对称。
对称既是艺术美的规律之一,同时也应和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尽管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它首先是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
二、匾额楹联的由来苏州古典园林以独特的造园风格闻名于世。
姑苏城内名园如绘,其以数亩之地有限的空间 ,描绘出亭、台、楼、阁 , 纤巧精美的佳构。
一潭清池 , 复廊萦回 , 花木扶疏。
“微风一以摇 , 青天散渌渌”, 妩媚瑰丽的诗情画意佳景川。
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分别建造于宋 , 元、明、清。
造园设计者都以诗文兴情而筑园。
园内景观不无散发着阵阵书卷墨香。
历代文人骚客为苏州名园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题咏诗篇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俯首可拾 , 随处可见。
或以摩崖石刻 ,抑或镌之碑帖 , 犹以匾额楹联典雅优美含义深邃 ,成为园林建筑装修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装饰品。
匾额楹联起源于何时 , 现已很难查考。
相传五代时每年春节 , 人们用一对桃木刻画两位神仙插在门户两侧 , 用来避邪降福析求平安 , 谓之桃符。
后在桃符上的画加题或改题文字 , 表达人们的企求和意愿 , 成为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句 , 经过历代衍变升华逐渐形成了楹联。
浅谈承德避暑山庄楹联的艺术之美作者:李莉莉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摘要:避暑山庄中的楹联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人提供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探索,启发人们去思考和欣赏。
山庄中楹联既是园林艺术,又是书法艺术。
每副楹联都能呈现出一幅山庄的美景,本文通过对云山胜地、文园狮子林、文津阁楹联的赏析,深刻的阐明了楹联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避暑山庄;楹联;艺术之美课题:2015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1 避暑山庄匾额楹联概况避暑山庄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肇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周围寺庙兴工,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庄和寺庙工程先后完工,前后用了89年的时间。
而随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兴建,康熙、乾隆、嘉庆诸帝位其题写了大量的匾额楹联,它不仅是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清帝在避暑山庄的诸多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它们既是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了解这座皇家园林文化内涵的实物资料,更是清代底纹遗留的书法艺术真品的一部分。
按照目前对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的不完全统计,其184座亭台楼阁悬挂着近600面匾额。
咸丰时期,避暑山庄的匾额、楹联睡着园内陈设多次运往紫禁城,一次就有99块匾,51副楹联挂对,20个横批。
目前避暑山庄匾额楹联仅有几十件。
2 山庄内的楹联举不胜数,每副楹联都能呈现出一幅山庄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从几副楹联中体会不一样的山庄美吧!1、云山胜地楹联赏析云山胜地位于避暑山庄正宫区烟波致爽殿之后,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八景,正宫区的最后一组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此景地势高旷,楼阁高耸。
“云山胜地”,意为秀丽的山峰常有云气升腾,乾隆曾用这样的诗句赞美道:“地灵延昼永,峰秀蔚云兴。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山庄地有灵气,使得白昼延长了很多;峰峦秀丽,使得华美的云气不断兴起。
在他看来,这里这里地有灵气,景色迷人,登高远望,白云萦绕俊峰秀岭更是难得的游览胜景。
惠州西湖各风景点的楹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惠州西湖是广东省惠州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西湖周边的各个风景点都各具特色,每一处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楹联。
下面就带您一起领略惠州西湖各个风景点的楹联之美吧。
首先是西湖边的“白鹢洲”,这是一座人工岛屿,建有仿古建筑和园林景观。
白鹢洲上的楹联写道:“碧波连天舞白鹤,水墨山水颂人间。
”这句楹联通过描绘白鹢洲的美丽景色,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
其次是“樱花大道”,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樱花大道的楹联写道:“花开如梦歌如画,樱花飘零满径芳。
”这句楹联通过描绘樱花盛开的场景,表现了绚丽多彩的春日景象。
再来是“状元坊”,这里是古代进士考试状元桥的遗址,建有木质亭台楼阁。
状元坊的楹联写道:“题名高中泰受益,状元坊前古意浓。
”这句楹联通过表现古代进士考试的殿堂文化氛围,赞颂了古人的才华和智慧。
最后是“白鹤楼”,这是一座古代楼阁,建有三层,俯瞰西湖全景。
白鹤楼的楹联写道:“湖光山色入画图,洁白凝红白鹤舒。
”这句楹联通过描绘白鹤楼周围的湖光山色和洁白的白鹤,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在惠州西湖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楹联,这些楹联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还蕴含着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和对人文历史的传承之意。
希望您有机会前往惠州西湖,亲自感受这些楹联的魅力和西湖的风景之美。
【2000字】第二篇示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惠州西湖是一处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旅游胜地。
西湖景区内有多处风景名胜,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欣赏自然风光,尽情放松身心。
1. 望江楼望江楼是西湖景区内的一处古建筑,也是西湖的制高点,登高望远可以一览湖光山色。
楹联如下:梦江南风韵绕,西湖水色连天一线。
春风吹动音乐起,倚栏寻之梦中人。
2. 东湖亭东湖亭是一座建在湖中的亭子,是西湖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关键词意境美苏州园林造园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苏州园林就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居多,起至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年),构成于五代,明朗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至清末苏州尚无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留存完备的存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
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
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j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b在所撰的《绘境》中明确提出了“外师天道,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沦为包含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
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
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引诱天下”的政策的鞭策下,苏州沦为关键的商业贸易中心。
靠近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以求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
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艺术小总结的趋势。
苏州经济稳步经济繁荣,大批文人参予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刺绣纷呈。
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已经开始私自驻入,很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依然就是传统与脱胎换骨并存有,而且大多以传统居多。
论我国园林园景命名与匾额楹联艺术作者:莫劲萍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园景命名是我国园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命名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景命名是以远景物质要素为基础,各种文化内涵的综合凝练,名实必须相符,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 园景命名艺术手法1.1 按具体对象命名兰雪堂、天泉亭、见山楼、倒影楼、留听阁都是以纯风景命名;梧竹幽居、海棠春坞、十八曼陀罗花馆是以建筑风景命名。
1.2 按提名内容含义命名“雪香云蔚亭”是纯写意的命名;“别有洞天”是写意与写实兼而有之的命名。
1.3 按绘画意境、古典名诗名言命名远香堂,取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绣绮亭,取于杜甫的“绣绮相展转,琳琅愈青荧”;听雨轩,取于“雨打芭蕉淅沥沥”的诗意;小飞虹,取于“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宜两亭,取于白居易的“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意;留听阁,取于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浮翠阁,取于苏轼的“三峰已过浮翠”;嘉实亭,取于晋代丘迟的“芳叶已浩浩,嘉实复离离”;玲珑馆,取于北宋“日光穿竹翠玲珑”;枇杷园,取于“摘尽枇杷一树金”的诗意。
诗词绘画对古典园林建筑主题意境起了点景、拓景的作用,使园林产生“像外之像,景外之景”。
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取自《入若耶溪》。
该亭和远香堂隔池相望,四面遍植梅花,暗香浮动,且有枫、柳、松、竹相争荣。
以香雪喻梅,以云蔚喻树木茂盛,上有明朝文证明行书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几声蝉噪鸟鸣更显林幽山静,居高临下,环览拙政园中园景色,远方水波潋滟,万榭隐现,近处树木葱笼、百鸟和鸣,山下溪间环流、芦苇摇曳,颇有野山旷湖之意。
1.4 以嗅觉、味觉、触觉传递美感为特征命名如杭州“满陇赏桂”,以嗅觉为主;“龙井品茗”以味觉欣赏为主;“钱江畅泳”以触觉欣赏为主。
赞美苏州园林的对联篇一: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景以境出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scenery out of Artistic Conception,Emotion from Scenery”—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Classical Plaque and Couplets Jiangnan Region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
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题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
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
“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审美内涵中国古典是集建筑、园林、文学、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更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类艺术领域,直接记录了造园的一些历史,反映了园中景点设立的文学渊源,有效地深化了人们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探讨匾额楹联于情景交融中的美学内涵。
1匾额楹联的构造艺术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按照阮仪三先生在一书中对“江南”地理位置的界定,它主要指“长江下游、环太湖和钱塘江两岸”的大片地区。
境内的主要城市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松江、扬州、泰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
自古以来,这一地区造园活动一直很活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园林精品。
江南古典苏州园林素重匾额题名和楹联的设置,仅苏州一地其古典园林中“厅堂景点名称共有252处;匾额总计238块;楹联150副;砖额72块”1。
这些匾额楹联既表现出与北方皇家园林、南方岭南园林相同的共性,又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情调优雅,意境深远,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浪漫的艺术想象和高雅的文化修养。
园林设计中的楹联之美园林中的楹联集诗歌,书法,篆刻于一身,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给人提供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探索,启发人们去品味、思考和欣赏。
楹联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
一般认为保存下来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当然那时的字是题在桃符板上的;园林中的对联最早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北宋以后,这种对联从宫廷推广到民间,历代文人墨客,更是运用此种形式出尽了风头。
楹联在园林文体中可分为以下四类:1 点明主题,写景抒情如济南大明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以疏朗,明快的笔调,鲜明的勾画出大明湖的特有的景致,以及古城济南那潇洒的风韵,湖光山色如在眼前。
拙政中园中此类写景的对联最多。
园内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岛,绝佳的观景点,岛的中央一个小亭"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水中广种荷花,三面植柳,柳枝随风摇曳。
所以亭中有一个绝妙的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寥寥数笔将周围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同时也勾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观,妙处还有,双句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
此联的出处有二,上半句来自济南大明湖的着名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半句来自唐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结合的天衣无缝。
2 纪念功德,颂扬领袖这类楹联常概括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声,便于人们了解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地位。
济南辛弃疾纪念祠中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奠随鸿雁南飞".辛弃疾为南宋词人,其词风豪放、纵横慷慨。
一生坚持抗金保国,此联上联写了辛弃疾在词坛上的重要作用,下联评述了词人的爱国之志。
上下融汇,准确评价了词人的一生。
3 表达志向,抒发豪情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楹联文化心得(通用5篇)楹联文化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楹联文化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楹联文化心得(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楹联文化心得篇1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对此深感兴趣,希望能够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楹联的创作有其独特的规则和技巧。
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平仄对称,意境相融。
这需要创作者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我学习楹联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过程。
其次,楹联的魅力在于它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形式上,楹联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含义;意境上,楹联常常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曾经写过一副关于春天的楹联:“柳丝舞风,春色醉人;桃花笑靥,岁月如歌。
”这副楹联将春天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最后,楹联文化也是我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楹联,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魅力,体验古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也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总的来说,学习楹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我期待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楹联创作,更好地表达自我,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楹联文化心得篇2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文学、艺术等领域。
它通过字数相等、语义对称、节奏和谐、结构严谨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我对楹联文化的几点心得。
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涵。
通过对楹联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更加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楹联在字数、结构、节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同时满足对称和平衡的审美标准。
浅谈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李世勇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书法艺术的美不仅是章法、结构、线条、墨色之美,而是在于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当书法艺术通过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书法作品就有了生命、灵魂,便能打动人。
在园林景观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历代名家墨迹,如泰山的石刻,苏州园林等都有名家书法作品,只不过这些作品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美,本文主要分析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
关键词:书法;园林;景观;设计中国书法最早进入园林景观的是风景名胜、寺庙园林。
古今风景名胜、寺庙园林有很多书法家的优秀作品,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父子等在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中都留有真迹。
园林中的碑刻、匾额楹联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风景线,而且书法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具有古雅之美。
国内目前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尚未得到学者和设计师的重视,书法作为园林景观组成的元素,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的重要。
然而,由于人们对书法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的认识不多,使得目前国内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国内园林景观设计如何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 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等。
能给人一种古雅之美,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哪种字体、色彩、形式,最终是让书法艺术融合到园林景观中。
在园林景观中的书法艺术,书法家在石板或者木板等材料中设计书法的结体和章法,而不同的结体和章法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色彩、作品形式与园林景观必须是和谐的。
这样才能让书法艺术融合到园林景观中,才能体现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
2 书法与园林景观设计要和谐统一就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任何一个园林景观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基调。
而书法元素就是要和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格调保持一致,不能与园林景观作设计风格相背离,甚至是与园林景观风格冲突。
园林设计中的楹联之美
园林中的楹联集诗歌,书法,篆刻于一身,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给人提供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探索,启发人们去品味、思考和欣赏。
楹联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
一般认为保存下来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当然那时的字是题在桃符板上的;园林中的对联最早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北宋以后,这种对联从宫廷推广到民间,历代文人墨客,更是运用此种形式出尽了风头。
这些作品很大一部分就出现在名胜古迹之中,从黄鹤楼到寒山寺,从泰山到杭州西湖,从苏州园林到昆明滇池,形成了中国文化所独有的风景。
笔者认为,楹联在园林文体中可分为以下四类:1点明主题,写景抒情
如济南大明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以疏朗,明快的笔调,鲜明的勾画出大明湖的特有的景致,以及古城济南那潇洒的风韵,湖光山色如在眼前。
拙政中园中此类写景的对联最多。
园内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岛,绝佳的观景点,岛的中央一个小亭“荷风四面亭”。
这里四面环水,水中广种荷花,三面植柳,柳枝随风摇曳。
所以亭中有一个绝妙的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寥寥数笔将周围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同时也勾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观,妙处还有,双句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
此联的出处有二,上半句来自济南大明湖的著名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半句来自唐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结合的天衣无缝。
颐和园玉澜堂东的“霞芬室”有一副对联:“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
”窗外摇曳的竹影,耳边潺潺的泉声,书案、砚池,山林读书的雅趣油然而生。
苏州沧浪亭“翠玲珑”有副清何绍基撰写的君子对:“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风吹竹丛,如长笛轻吹;流水淙淙,
似琴弦低鸣。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文徵明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叫之声越喧闹,深林就越静谧;鸟鸣之音越响亮,山谷就越清幽。
这类以动衬静的文学品题,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趣,营造出计成所说的幽雅的园林境界:“风生林樾,境入羲皇。
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
”逸士,松籁,竹篁,琴韵,使人获得“味之无穷”的美感。
拙政园中部花园“梧竹幽居”,这个四面通透的景观有着一个优雅的名字。
处景观这是一个亭子,站在亭子中央,透过四个圆门,南面柳绿桃红、西面嫩荷吐尖、北边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四个圆门分别镶嵌着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梧竹幽居,梧当指梧桐树,古语有云“凤落梧桐”,她是一种圣洁的树,翠竹,乃是刚柔忠义之物。
最妙的是他的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闭上眼睛,两幅美景映入眼帘,一幅秋高气爽、皓月当空、清风俆来、沁人心脾;一副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波光粼粼、山幽雾绕。
此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景的同时又带几分哲学意味,孔老夫子有一句名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心动物动、心静景止,无疑给四周的景物增加了三分美感。
其实欣赏一个景观分为三种层次,第一种很简单,就是感官刺激,第二种是心理感觉,第三种就是这种结合园林景观、大自然美景、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精神享受。
2纪念功德,颂扬领袖
这类楹联常概括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声,便于人们了解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地位。
济南辛弃疾纪念祠中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奠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为南宋词人,其词风豪放、纵横慷慨。
一生坚持抗金保国,此联上联写了辛弃疾在词坛上的重要作用,下联评述了词人的爱国之志。
上下融汇,准确评价了词人的一生。
3表达志向,抒发豪情
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表达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兴衰的关心,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
对今天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大的教
育意义。
苏州园林中的楹联中,也有很多是表达理想抱负和劝学的。
网师园中有濯缨水阁,阁内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简单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仅八字,却点出了四个典故,分别发生在四个历史人物身上。
曾指孔子的学生曾子,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不信乎,与人谋不忠乎,传不习乎”,这里的“曾三”就是指此意了;“颜四”,是孔子的另一位高徒颜渊,所说的一个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曾三颜四就是告诫年轻人要重视自身的修养。
大禹治水时,曾有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壮举,晋朝的陶侃为了报效国家,年轻时更是刻苦好学,寸和分就是比喻他们不浪费一寸一分的光阴。
拙政园净深亭明代祝允明的隶属对联:“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
集晋人左思和陶渊明诗,“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左思《招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潜《读山海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观赏字画,阅读诗文,醉心于艺术的世界里。
亦耕亦读,洋溢着田园隐逸的气息,平添了一种高情远韵,令人回味。
4宣传教义,劝人从善
这类楹联多见于寺院、道观。
如北京潭柁寺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看似平常,实寓意深远:表达了佛教的主旨,教育人们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河南嵩山少林寺门前的楹联“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其表达的思想内涵也与上面类似,都是劝人“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
还有很多佛寺道观中皆有绝妙佳联,如四川峨眉山报国寺的“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四川峨眉山洪春坪“常有欲以观其穷,应无住而生其心”等等。
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说:“都诗歌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笔。
名山遇赋客,何异贤士遇知己,一如品题,情貌都尽。
”园林是“无文景不意,有景景无情”。
诗是无形画,画为有形诗,园林这一艺术载体,是立体的画,我们称之为凝固的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形美与意
美两者兼美。
文学品题即指匾额、对联和摩崖、砖刻等,重要功能正是揭示“形美”中蕴涵的“意美”的,文学性品题是对景观表象和心灵境界的审美概括,也透露了造园设景的文学渊源或人文内涵,将园林意境做了美的升华,也是对园林景观的一种诗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园林中汉字品题和满文品题琳琅满目,充分反映了诗的国度的人文风采,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
游历中国园林是品诗读画的美学经历,是审美的过程、净化心灵的过程,心灵经过诗的熏染的过程,这就是文学家袁枚所谓的“鸟啼花落,皆与神通”(袁枚《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