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驱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22.00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三 LCD1602 液晶显示实验姓名专业学号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 Keil C51 软件与 proteus 软件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2.掌握 LCD1602液晶模块显示西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掌握用 8 位数据模式驱动 LCM1602液晶的 C 语言编程方法;4.掌握用 LCM1602液晶模块显示数字的 C 语言编程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微机一台 C51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1.用 Proteus 设计一 LCD1602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要求利用 P0口接 LCD1602液晶的数据端, ~做 LCD1602液晶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口扩展 3 个功能键 K1~K3。
参考电路见后面。
2.编写程序,实现字符的静态和动态显示。
显示字符为第一行:“ 1. 姓名全拼”,第二行:“ 2. 专业全拼 +学号”。
3.编写程序,利用功能键实现字符的垂直滚动和水平滚动等效果显示。
显示字符为:“1. 姓名全拼 2.专业全拼+学号EXP8DISPLAY ”主程序静态显示“ My information!”四、实验原理液晶显示的原理:采用的 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位于最后面的一层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的背光层,背光层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
当 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1.LCD1602采用标准的 14 引脚(无背光)或 16 引脚(带背光)接口,各引脚接口说明如表:编号符号引脚说明编号符号引脚说明1VSS电源地9D2数据2VDD电源正极10D3数据3VL液晶显示偏压11D4数据4RS数据/命令选择12D5数据5R/W读/写选择13D6数据6E使能信号14D7数据7D0数据15BLA背光源正极8D1数据16BLK背光源负极2. 1602 液晶模块内部的控制器共有11 条控制指令,如表所示:3.芯片时序表:4. 1602LCD的一般初始化 ( 复位 ) 过程(1)延时 15ms。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晶显示器(LCD)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3. 熟悉液晶显示器的接口技术及其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
4. 通过实验验证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并实现简单图形和文字的显示。
二、实验原理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各向异性来实现图像显示的设备。
它主要由液晶层、偏光片、电极阵列、驱动电路等部分组成。
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改变其排列方向,从而改变通过液晶层的光的偏振状态,实现图像的显示。
三、实验器材1. 液晶显示器模块(如12864 LCD模块)2.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单片机)3. 电源模块4. 连接线5. 实验平台(如面包板)四、实验内容1. 液晶显示器模块的识别与检测首先,对所购买的液晶显示器模块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
然后,根据模块说明书,连接电源和单片机开发板,进行初步的检测。
2. 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根据液晶显示器模块的技术参数,设计驱动电路。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电源电路:将单片机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液晶显示器所需的电压。
- 驱动电路:负责控制液晶显示器模块的行、列电极,实现图像的显示。
- 接口电路:将单片机的信号与液晶显示器的控制信号进行连接。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电源电压要稳定,避免对液晶显示器模块造成损害。
- 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要足够,确保液晶显示器模块能够正常显示。
- 接口电路的信号传输要可靠,避免信号干扰。
设计完成后,进行电路调试,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程序编写根据液晶显示器模块的控制指令,编写控制程序。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初始化程序:设置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模式、对比度等参数。
- 显示程序:实现文字、图形的显示。
- 清屏程序:清除液晶显示器上的显示内容。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指令要正确,避免对液晶显示器模块造成损害。
- 程序要简洁,易于调试和维护。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静态驱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静态驱动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3. 分析静态驱动电路的性能特点,并与动态驱动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静态驱动是液晶显示(LCD)中常用的一种驱动方式。
它通过在液晶的每个像素上施加稳定的电压,使液晶分子保持稳定的取向,从而实现稳定的显示效果。
静态驱动具有显示质量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等优点,但电路复杂、功耗大、成本高。
三、实验内容1. 静态驱动电路设计(1)电路原理:静态驱动电路由电源、驱动芯片、液晶显示屏和外围元件组成。
驱动芯片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液晶显示屏。
电源为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外围元件如滤波电容、电阻等用于滤波和限流。
(2)电路搭建:根据设计原理,搭建静态驱动电路。
具体步骤如下:①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驱动芯片、液晶显示屏和外围元件;②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无短路、断路现象;③ 通电测试电路,观察驱动芯片和液晶显示屏的工作状态。
2. 静态驱动电路性能分析(1)响应速度:静态驱动电路的响应速度较快,适用于高速显示场合。
(2)视角:静态驱动电路的视角较宽,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显示屏。
(3)功耗:静态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主要原因是液晶显示屏需要持续施加稳定的电压。
(4)对比度:静态驱动电路的对比度较高,显示效果清晰。
3. 静态驱动与动态驱动的比较(1)静态驱动:具有显示质量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等优点,但电路复杂、功耗大、成本高。
(2)动态驱动:具有电路简单、功耗低、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显示质量相对较差,响应速度较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驱动电路搭建成功,驱动芯片和液晶显示屏工作正常。
2. 静态驱动电路的响应速度较快,视角较宽,显示效果清晰。
3. 静态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4. 静态驱动与动态驱动相比,具有更高的显示质量和响应速度,但成本较高。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搭建了静态驱动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晶光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电光特性。
2. 通过实验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并从中得到液晶的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3. 探究驱动电压周期变化对液晶光开关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一种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改变排列方向,从而影响光线的传播。
液晶光开关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光的透过。
TN(扭曲向列)型液晶光开关是最常用的液晶光开关之一。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 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液晶层,其中液晶分子在未加电压时呈扭曲排列,使得入射光发生偏振。
2. 当施加电压后,液晶分子排列方向改变,扭曲消失,光线的偏振状态也随之改变。
3. 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可以调节光线的透过情况,从而实现光开关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仪一台2. 液晶片一块3. 可变电压电源一台4. 光强计一台5. 记录仪一台6.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将液晶片放置在实验仪中,并调整光路,使光线垂直照射到液晶片上。
2. 连接可变电压电源,设置初始电压为0V。
3. 使用光强计测量透过液晶片的光强,记录数据。
4. 逐渐增加电压,每次增加0.5V,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
5. 绘制电光特性曲线,分析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6. 改变驱动电压的周期,重复实验,观察液晶光开关性能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光特性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曲线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关系,表明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
图1 电光特性曲线2. 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根据电光特性曲线,确定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阈值电压为液晶光开关开始工作的电压,关断电压为液晶光开关完全关闭的电压。
3. 驱动电压周期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改变驱动电压的周期,观察液晶光开关性能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压周期变化对液晶光开关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测量,并得到了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液晶光电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
2、掌握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测量液晶的电光特性参数。
二、实验原理1、液晶的特性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力学性质。
液晶分子通常呈长棒状或扁平状,具有一定的取向性。
在不同的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取向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液晶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2、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液晶光阀是一种基于液晶电光效应的器件。
当在液晶光阀上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光通过液晶光阀的透过率。
通过控制施加在液晶光阀上的电压,可以实现对光的强度、相位和偏振等特性的调制。
3、液晶的电光特性液晶的电光特性通常用透过率电压曲线(TV 曲线)来描述。
在一定的波长下,测量不同电压下液晶光阀的透过率,即可得到 TV 曲线。
TV 曲线可以反映液晶的阈值电压、饱和电压和对比度等重要参数。
三、实验仪器1、液晶电光特性综合实验仪2、半导体激光器3、光电探测器4、数字示波器5、计算机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装置的连接将半导体激光器、液晶光阀、光电探测器、数字示波器和计算机按照实验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正确连接。
2、测量液晶的阈值电压(1)打开半导体激光器和实验仪的电源,调节激光的强度和光路,使激光能够垂直入射到液晶光阀上。
(2)从 0 开始逐渐增加施加在液晶光阀上的电压,同时用光电探测器测量透过液晶光阀的光强,并将光强信号输入到数字示波器中进行显示。
(3)观察示波器上的光强信号,当光强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时,对应的电压即为液晶的阈值电压。
3、测量液晶的饱和电压(1)继续增加施加在液晶光阀上的电压,直到透过液晶光阀的光强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此时对应的电压即为液晶的饱和电压。
4、测量液晶的对比度(1)在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之间选择几个不同的电压值,分别测量对应的透过光强。
(2)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数据,计算液晶的对比度。
5、观察液晶的电光响应时间(1)给液晶光阀施加一个方波电压信号,用数字示波器观察透过光强的变化情况。
LCD1602液晶显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LCD1602液晶显示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LCD1602液晶显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掌握LCD1602液晶显示的驱动控制方法;3.能够通过Arduino控制LCD1602液晶显示。
实验材料:1.Arduino UNO开发板2.LCD1602液晶显示屏3.面包板4.杜邦线实验步骤:1.将Arduino UNO开发板与面包板连接,确保连接正确并牢固;2.将LCD1602液晶显示屏与面包板连接,连接时应注意引脚的对应关系,确保连接正确;3.将杜邦线的一端连接到Arduino UNO开发板的数字引脚上,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液晶显示屏引脚上;4.编写Arduino代码,实现液晶显示屏的控制功能;5.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到Arduino UNO开发板上,运行程序,观察LCD1602液晶显示屏上的显示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对LCD1602液晶显示屏的控制。
在液晶显示屏上可以显示出我们想要的文字、数字或符号。
通过控制液晶显示屏的引脚电平,可以控制液晶显示出不同的字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LCD1602液晶显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液晶显示屏通过控制引脚电平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实现文字、数字或符号的显示。
我们还掌握了LCD1602液晶显示的驱动控制方法,通过编写Arduino代码,我们能够实现对液晶显示屏的控制。
在实验中,我们还学习到了Arduino的使用,它是一款开放源代码的电子原型平台,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通过编写Arduino代码,我们可以控制与Arduino连接的各种外设,包括LCD1602液晶显示屏。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LCD1602液晶显示的理解,还学会了使用Arduino控制液晶显示屏。
这对我们的电子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开发有重要意义。
液晶物性【摘要】本实验主要是对液晶的各向异性、旋光性、电光效应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
实验中,我们测量了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和响应时间,观察和分析了液晶光栅。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液晶在有无外加电场情况下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最后还用白光光源观察了衍射特性。
【关键词】液晶各向异性旋光性光电效应响应时间衍射【引言】19世纪末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时发现了液晶。
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近十年来液晶科学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使得液晶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为当代新兴的液晶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亦促进了液晶的基础理论研究。
【实验原理】一、液晶的基础物理性质1.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液晶的各项异性是决定液晶分子在电场中行为的主要参数。
当外电场平行于或者垂直于分子长轴时,分子极化率不同。
当一个任意取向的分子被外电场极化时,各方向上的极化率不同,造成分子感生电极矩的方向和外电场的方向不同,从而使分子发生转动。
旋转将引起类似于弹性恢复力造成的反方向力矩,使得分子在转动一个角度后不再转动。
因此产生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取向作用。
2.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光在液晶中传播会产生寻常光(o光)与非寻常光(e光),表现出光学的各项异性。
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也要通过两个主折射率n′′、n⊥描述。
由于n′′和n⊥不同,o光与e光在液晶中传播时产生相位差,使得出射光的偏振态发生变化。
这就是液晶的双折射效应。
二、液晶的光电效应1.旋光性由于液晶盒的上下基片的去向成一定的角度,两者间的液晶分子取向将均匀扭曲。
通常振动面的旋光角度θ与旋光物质的厚度d成正比,即为旋光率。
2.液晶响应时间当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改变时,液晶改变原排列方式所需的时间即为响应时间。
我们用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来衡量液晶对外界驱动信号的响应速度。
液晶电光特性液晶是一种即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类似于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殊物质(材料),它是在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首先发现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适当浓度的肥皂水溶液就是一种液晶。
目前人们发现、合成的液晶材料已近十万种之多,有使用价值的也有4-5千种。
随着液晶在平板显示器等领域的应用和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巨大需求,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状态。
本实验希望通过一些基本的观察和研究,对液晶材料的光学性质及物理结构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利用现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实验目的1.掌握液晶的工作原理,测量其在特定波长下的扭曲角。
2.观察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曲线,得到液晶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3.观察液晶的衍射现象,得到液晶的结构尺寸。
基本原理大多数液晶材料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
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多为细长的棒状结构,长度为数nm,粗细约为0.1nm量级,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根据排列的方式不同,液晶一般被分为三大类1)近晶相液晶,结构大致如图1。
图1 图2 图3这种液晶的结构特点是:分子分层排列,每一层内的分子长轴相互平衡。
且垂直或倾斜于层面。
2、向列相液晶,结构如图2。
这种液晶的结构特点是:分子的位置比较杂乱,不再分层排列。
但各分子的长轴方向仍大致相同,光学性质上有点像单轴晶体。
3、胆甾相液晶,结构大致如图3。
分子也是分屏排列,每一层内的分子长轴方向基本相同。
并平行于分层面,但相邻的两个层中分子长轴的方向逐渐转过一个角度,总体来看分子长轴方向呈现一种螺旋结构。
以上的液晶特点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下的状态特征,当我们对这些液晶施加外界影响时,他们的状态将会发生改变,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光学特性。
下面我们以最常用的向列液晶为例,分析了解它在外界人为作用下的一些特性和特点。
我们在使用液晶的时候往往会将液晶材料夹在两个玻璃基片之间,并对四周进行密封。
为了我们的使用目的,将会对基片的内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影响液晶分子的排列。
LCD的驱动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LCD 基本概念与原理。
2.理解LCD 的驱动控制。
3.熟悉用总线方式驱动LCD 模块。
4.熟悉用ARM 内置的LCD 控制器驱动LCD。
二、实验内容学习LCD 显示器的基本原理,理解其驱动控制方法。
掌握两种LCD 驱动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用编程实现用ARM 内置的LCD 控制器来驱动LCD。
三、预备知识1.用ARM SDT 2.5 或ADS1.2 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2.ARM 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 的JTAG 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 或WinXP、ARM SDT 2.51 或ADS1.2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五、实验原理及说明1.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原理液晶得名于其物理特性:它的分子晶体,以液态存在而非固态。
这些晶体分子的液体特性使得它具有两种非常有用的特点:1、如果让电流通过液晶层,这些分子将会以电流的流向方向进行排列,如果没有电流,它们将会彼此平行排列。
2、如果提供了带有细小沟槽的外层,将液晶倒入后,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并且内层与外层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排列。
液晶的第三个特性是很神奇的:液晶层能使光线发生扭转。
液晶层表现的有些类似偏光器,这就意味着它能够过滤除了那些从特殊方向射入之外的所有光线。
此外,如果液晶层发生了扭转,光线将会随之扭转,以不同的方向从另外一个面中射出。
液晶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以被用来当作一种开关——即可以阻碍光线,也可以允许光线通过。
液晶单元的底层是由细小的脊构成的,这些脊的作用是让分子呈平行排列。
上表面也是如此,在这两侧之间的分子平行排列,不过当上下两个表面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时,液晶随着两个不同方向的表面进行排列,就会发生扭曲。
lcd的显示实验报告LCD的显示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液晶显示屏(LCD)的原理和显示效果。
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和分析不同输入信号对LCD显示效果的影响,以及了解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光学特性。
实验装置:1. 液晶显示屏:使用一块常见的LCD显示屏,尺寸为10英寸。
2. 驱动电路:使用专业的LCD驱动电路板,可提供不同的输入信号。
3.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以模拟不同图像和视频场景。
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将LCD显示屏和驱动电路连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 设置信号发生器: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3. 观察LCD显示效果: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观察LCD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和视频场景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彩色显示效果: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我们观察到LCD显示屏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图像和视频场景。
不同的颜色通过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光学特性实现。
2. 对比度和亮度: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我们发现LCD显示屏的对比度和亮度也会相应改变。
较大的幅度可以增加对比度和亮度,但过大的幅度可能导致图像失真。
3. 响应时间:我们还观察到LCD显示屏的响应时间对快速移动图像的显示效果有影响。
较短的响应时间可以减少运动模糊,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讨论与分析:1. 液晶分子排列: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是通过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来实现的。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其排列方式,从而改变透光性。
这种特性使得液晶显示屏可以呈现不同的图像和颜色。
2. 优点与缺点:与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
然而,液晶显示屏的响应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导致快速移动图像的模糊。
此外,液晶显示屏的视角范围有限,需要保持正对屏幕才能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3. 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如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等。
其轻薄便携的特点使得液晶显示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1单片机实验报告51单片机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单片机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探讨一下51单片机的一些实验,以及对于这些实验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部分:实验内容我们进行的51单片机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闪烁LED灯实验:这个实验是入门级别的,主要是为了熟悉51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块51单片机开发板和几个LED灯,通过控制单片机的IO口信号来实现LED灯的闪烁。
2. 按键控制LED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闪烁LED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如何通过外部按键来控制单片机的输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运用了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和定时器等功能,实现了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
3. LCD1602显示屏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让我们熟悉如何在51单片机中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I2C总线来与LCD1602进行通信,通过向LCD1602发送命令和数据来实现字符的显示。
4. 电机驱动实验:这个实验是让我们了解如何使用51单片机来控制电机的运转。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运用了单片机的PWM控制功能,通过改变PWM波的占空比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第二部分:实验体会通过这些实验,我对于51单片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认为51单片机具有非常强大的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可以控制单片机的各种IO口、定时器、PWM输出等功能,从而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
同时,由于其能够直接操作硬件,所以可以快速响应各种外部事件,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有很好的适应性。
其次,我发现在51单片机开发中,良好的软硬件结合非常重要。
由于51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部中断、定时器等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硬件资源来实现各种功能。
同时,在编写程序时,我们也需要充分发挥51单片机的硬件优势,例如使用定时器来完成计时任务,使用外部中断来完成输入检测等等。
晶闸管驱动电路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晶闸管驱动电路研究。
实验目的:了解晶闸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习晶闸管的驱动电路的
设计和应用。
实验器材:晶闸管,二极管,电阻,接线板,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控制电流的能力。
它由四
个区域组成,即PNPN结构。
当控制电极施加一定的触发脉冲时,晶闸管
就可以在两个极之间形成通道,电流即可从正向导通,形成低电阻状态,
实现功率放大或控制。
晶闸管驱动电路主要包括触发电路和保护电路两部分。
触发电路的作
用是将外部触发信号转化为合适的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工作。
保护电路的
作用是保护晶闸管避免过流或过压损坏。
实验步骤:
1.将晶闸管与二极管按照电路图连接,搭建好触发电路和保护电路的
接线板。
2.接通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设置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并观察输出脉
冲波形。
3.调整触发脉冲的幅值和相位,观察晶闸管的导通情况。
4.调整负载电阻,观察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5.将保护电路的保护设置改变,观察晶闸管的保护效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到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现象,并了解到晶闸管的驱动电路设计与应用。
实验分析:
晶闸管驱动电路是实现晶闸管加工作的关键部分,合适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元件,可以实现晶闸管的合理控制和保护。
实验结论:
学习晶闸管驱动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掌握晶闸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对于工业应用、电子设计等方面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实验报告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电光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液晶的电光特性及其在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晶的电光特性,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探索液晶在显示技术中的潜力。
实验目的:1. 研究液晶的电光特性。
2. 探究液晶在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
实验器材:1. 液晶样品2. 透射电子显微镜3. 电压控制器4. 光源5. 电源6. 电阻7. 电压表实验步骤:1. 准备液晶样品,将其放置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
2. 使用电压控制器,通过电源和电阻,施加不同的电压到液晶样品上。
3. 观察液晶在不同电压下的光学特性变化。
4.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液晶在不同电压下的光学特性变化。
当施加较低的电压时,液晶样品呈现出透明或微弱的光透过。
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样品开始显示出明显的光透过,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变化,导致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液晶样品的电光特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液晶分子具有长而细长的形状,可形成有序排列的结构。
当电场施加到液晶样品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变化,使得光通过液晶样品时发生偏振。
这种偏振现象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液晶的电光特性使其在电子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液晶显示屏利用液晶的电光特性,通过控制电场来调节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屏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快速响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等设备中。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晶的电光特性及其在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液晶样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学特性,这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液晶的电光特性使其成为电子显示领域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中。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实验过程中,液晶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可能会引入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它可以将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显示出来。
数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器、电子钟、电子秤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数码管的驱动方法,以及数码管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数码管类型数码管分为两种类型:七段数码管和液晶数码管。
本实验主要介绍七段数码管。
七段数码管由七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分别代表七个笔画。
当七个LED中的某个或某几个LED点亮时,就可以显示出相应的数字或符号。
根据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七段数码管可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类型。
2. 数码管驱动方式(1)静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独立驱动,每个数码管都连接到单片机的I/O端口。
这种方式下,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或符号不会闪烁,但需要较多的I/O端口资源。
(2)动态驱动动态驱动是指多个数码管共用一组I/O端口,通过控制每个数码管的扫描时间来实现动态显示。
这种方式可以节省I/O端口资源,但显示的数字或符号会有闪烁现象。
3. 数码管显示原理(1)共阳极数码管共阳极数码管的特点是七个LE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阳极。
当要显示数字时,将对应的LED阴极接地,其他LED阴极接高电平,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
(2)共阴极数码管共阴极数码管的特点是七个LE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阴极。
当要显示数字时,将对应的LED阳极接地,其他LED阳极接高电平,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
4. 数码管驱动电路(1)BCD码译码驱动器BCD码译码驱动器是一种将BCD码转换为七段数码管所需段码的电路。
常用的BCD码译码驱动器有CD4511、CD4518等。
(2)74HC595移位寄存器74HC595是一种8位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码管的动态驱动。
它可以将单片机输出的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驱动数码管显示。
三、实验目的1. 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
单片机实验课程名称:点阵液晶汉字显示实验授课班级:10自动化三班任课教师:文远熔计划学时:32学时实验组员:张腾耀梁钦赵福亮秦菱蔚郑欢王聪慧摘要本文介绍了PROTEUS与Keil联调开发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方法以及基于PROTEUS环境下的12864液晶显示的仿真设计。
将Keil C开发的程序用Proteus设计的仿真电路中交互运行调试的方法,设计12864的液晶显示汉字图像。
在基于PROTEUS 环境下的12864液晶显示的仿真设计中,使用51芯片控制,然后显示在12864显示屏上,最多可显示4行每行8个汉字,并且可以通过按键随时改变12864显示屏上的内容。
通过Proteus环境下的温度报警器的仿真实验证明,在PROTEUS环境下可以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调试,测试系统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降低设计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效率。
关键词:Proteus;仿真;单片机;12864目录第一章绪论1.1实验任务和要求 (1)1.2 基于Proteus的12864显示的研究 (1). 1.3 实验方案及原理 (1)第二章点阵液晶汉字显示的硬件部分2.1程序流程图 (2)2.2硬件电路图…………………………………………………………….2.3芯片12864的简介………………………………………………………第三章点阵液晶汉字显示的软件部分3.1 Keil简介…………………………………………………………………….3.2 Proteus简介……………………………………………………………….3.3 Proteus与Keil软件联合仿真的建立……………………………………. 第四章结论4.1实验总结……………………………………………………………………. 附录1:点阵液晶汉字显示的源程序第一章绪论1.1 实验任务和要求用LCD128x64点阵液晶显示器显示指定汉字,最多可以显示4行、8个/行汉字,通过键盘可以随时改变显示的内容。
液晶电光特性及应用摘要:实验通过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得到液晶的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并且通过测量液晶的时间响应曲线,得出了液晶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并计算出了液晶能够响应的最高频率。
进一步又研究了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以及在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度。
实验的重点是作图,实验测量过程比较简单,通过测量作图,结果也比较符合理论。
关键字::1.液晶光开关;2.透射率;3响应;4.视角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导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交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一、实验目的1.在掌握液晶光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并由电光特性曲线得到液晶的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2.测量驱动电压周期变化时,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曲线,并由时间响应曲线得到液晶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3.测量由液晶光开关矩阵所构成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以及在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度,了解液晶光开关的工作条件。
二、实验原理1.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的原理主要是给予光开关,若在加电压钳两个偏振片刚好处于消光位置,当电压超过阈值电压时,整个装置将有消光变为通光。
同样,也可以先使检偏器处于通光位置,高电压时变为通光。
液晶的种类很多,仅以常用的TN (扭曲向列)型液晶为例。
TN型光开关的结构如图I所示。
液晶光开关是由外加电压来控制的。
液晶在电场作用下透光强度将发生变化,通光强度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称为电光曲线。
以常白模式为例,当电压小于一定数值时,透过率基本不变,加到一定电压时,透光强度开始变化,随着电压的增加,透光强度减弱,当电压声道一定值后,透光强度将不再随外加电压变化了。
MSP430单片机实验报告--段式LCD显示1.实验介绍:实验演示了将ADC结果用段式LCD显示,并且还原输入电压也采用段式LCD显示。
ADC的结果可以通过ADC12MEM0的值来显示。
当程序运行时,LCD屏幕采用10进制显示出ADC12MEM0的值。
2.实验目的:a.熟悉IAR5.0软件开发环境的使用b.了解MSP430段式LCD的工作方式c.掌握MSP430段式LCD的编程方法3.实验原理:驱动LCD需要在段电极和公共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
若只在电极上施加直流电压,液晶本身发生劣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使用短时也就驱动器,如MSP430F4xx系列单片机就集成有段式液晶驱动。
如果要在没有液晶驱动器的情况下使用段式液晶显示器,就要用到如图1所示电路。
图1中,A为电极信号输入端,控制该段液晶是否被点亮;B为交流方波信号输入端,将有一个固定频率的方波信号从此端输入;com为公共背极信号。
工作原理为;固定的方波信号被直接加载到液晶公共背极,同时该信号通过一个异或门加载到液晶段极。
当A端为低电平时,液晶的段极与公共背极将得到一个同相、同频率、同幅度的方波信号,液晶的两端始终保持没有电压差;当A端为高电平时,液晶的段极也公共背极将得到一个反相、同幅度、同频率的方波信号,液晶两端将保持一个交流的电压差。
这样既能使液晶保持点亮状态,又不会发生劣化而损坏液晶显示器。
图一.段式液晶驱动电路4.实验步骤:(1)将PC 和板载仿真器通过USB 线相连;5.实验现象:段式LCD显示屏显示的数字为002031,ADC12MEM0的值为07EF,其值为16进制,将其转换后值为2031与屏幕显示一致。
6.关键代码分析:#include <msp430x26x.h>#include "General_File.h"#include "I2C_Define.h"void I2C_Start(void){DIR_OUT;SDA_1;I2C_Delay();SCL_1;I2C_Delay();SDA_0;I2C_Delay();SCL_0;}//End I2C_Start/*函数名:I2C_Stop 功能:遵循I2C总线协议定义的停止*/void I2C_Stop(void){DIR_OUT;SDA_0;I2C_Delay();SCL_1;I2C_Delay();SDA_1;}//End I2C_Stop/* 函数名:I2C_ReceiveACK 功能:待接受ACK 信号,完成一次操作*/void I2C_Write_ACK( void ){SDA_1;DIR_IN;SCL_1;I2C_Delay();while(SDA_IN );SCL_0;I2C_Delay();DIR_OUT;return;}//End I2C_ReceiveACK/* 函数名:2C_Read_Ack 功能:接受数据后发送一个ACK信号*/void I2C_Read_Ack(void){DIR_OUT;SCL_0;SDA_0;I2C_Delay();SCL_1;I2C_Delay();SCL_0;SDA_1;}//End I2C_Read_Ack/* 函数名:I2C_Read_NoAck 功能:最后接受数据后发送NoACK信号*/void I2C_Read_NoAck( void ){DIR_OUT;SCL_0;SDA_1;I2C_Delay();SCL_1;I2C_Delay();SCL_0;}//End I2C_Read_Ack/* 函数名:I2C_Receiveuchar 功能:接受一个字节的数据*/uchar I2C_Receiveuchar(void){uchar Read_Data = 0x00; //返回值uchar DataBit = 0x00; //每一个clk 接受到的数据SCL_0;I2C_Delay();SDA_1;DIR_IN;for( uchar i = 0;i < 8;i++ ){SCL_1;I2C_Delay();DataBit = SDA_IN;SCL_0;I2C_Delay();I2C_Delay();Read_Data = ( ( Read_Data << 1 ) | DataBit ); //将数据依次存入Read_Data }return( Read_Data );}//End I2C_Receiveuchar/* 函数名:I2C_Senduchar 功能:遵循I2C总线协议定义发送一字节数据*/void I2C_Senduchar( uchar Wr_Data ){DIR_OUT;SCL_0;SDA_1;for( uchar i = 0;i < 8;i++ ){if( Wr_Data & 0x80 ){SDA_1; //最高位是否为1,为1则SDA= 1 }else{SDA_0; //否则SDA=0}I2C_Delay();SCL_1;I2C_Delay();SCL_0;I2C_Delay();Wr_Data <<= 1; //数据左移一位,进入下一轮送数}SDA_1;return;}//End I2C_Senduchar/************ BU9796FS相关指令定义**********/#define Write_Com 0x80#define Write_Data 0x00#define Display_ON 0x48#define Half_Bias 0x44#define Set_Reset 0x6A#define Ext_Clock 0x69#define Blink_Mode0 0x70#define Blink_Mode1 0x71#define Blink_Mode2 0x72#define Blink_Mode3 0x73#define Pixel_ON 0x7E#define Pixel_OFF 0x7D#define BU9796_Addr 0x7C#define Base_Add 0x00/************** 引用的外部函数*********************/extern void I2C_Start(void);extern void I2C_Stop(void);extern void I2C_Write_ACK(void);extern void I2C_Senduchar( uchar Wr_Data );/************** 定义段式LCD的阿拉伯数字码*********************/const uchar Num_Code[] ={0xAF, // 00x06, // 10x6D, // 20x4F, // 30xC6, // 40xCB, // 50xEB, // 60x0E, // 70xEF, // 80xCF, // 90x10, //. 如果要显示小数点,必须要将此值与下一位值相加0x88 //: ,包括LCD上的两个":"};uchar Disp_Data[]={ 5,5,7,3,1,5 };/* 函数名:Segment_Display 功能:段式LCD数据包写入服务程序,负责将一串字符送到段式LCD 上去显示*/void Segment_Display( const uchar Addr,const uchar *P_Data, uchar Length ){uchar User_Addr = Addr;I2C_Start(); //启动BU9796I2C_Senduchar( BU9796_Addr ); //写BU9796的物理地址I2C_Write_ACK();I2C_Senduchar( Base_Add + User_Addr * 2 ); //发送起始地址,下一个紧跟的是数据I2C_Write_ACK();for( uchar i = Length ;i > 0;i-- ){if( *P_Data != 0x0A ) // 显存中是否有小数点?如果有,就将小数点码值与下一位码值相加{I2C_Senduchar( Num_Code[ *P_Data++ ] );}else{uchar Temp_Disp_Data = Num_Code[ *P_Data++ ];I2C_Senduchar( Temp_Disp_Data + Num_Code[ *P_Data++ ]);i--;}I2C_Write_ACK();}I2C_Stop(); //访问结束}/* 函数名:Init_BU9796FS 功能:初始化驱动芯片BU9796的相关参数*/void Init_BU9796FS( void ){I2C_Start(); //启动BU9796I2C_Senduchar( BU9796_Addr ); //写BU9796的物理地址I2C_Write_ACK(); //等待ackI2C_Senduchar( Write_Com + Set_Reset); //启动软复位I2C_Write_ACK(); //等待ackI2C_Senduchar( Write_Com + Blink_Mode2 );I2C_Write_ACK();I2C_Senduchar( Write_Com + Display_ON ); //开显示I2C_Write_ACK();I2C_Senduchar( Write_Data + Base_Add ); //发送起始地址,下一个紧跟的是数据I2C_Write_ACK();for( uchar i = 0;i<10;i++ ) //清LCD显示屏{I2C_Senduchar( 0x00 );I2C_Write_ACK();}I2C_Stop(); //访问结束}/* 函数名:Init_MCU 功能:初始化MSP430的相关参数*/void Init_MCU( void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 关看门狗BCSCTL3 |= XT2S_2; // XT2频率范围设置BCSCTL1 &= ~XT2OFF; // 打开XT2振荡器do{IFG1 &= ~OFIFG; // 清振荡器失效标志BCSCTL3 &= ~XT2OF; // 清XT2失效标志for( uint i = 0x47FF; i > 0; i-- ); // 等待XT2频率稳定}while (IFG1 & OFIFG); // 外部时钟源正常起动了吗?BCSCTL2 |= SELM_2 + SELS ; // 设置MCLK、SMCLK为XT2P4OUT &= ~BIT4;P4DIR |= BIT4; // 打开LCD显示部分的电源//P8REN |= BIT3 + BIT4;P8DIR |= BIT3 + BIT4; // 配置MSP430与BU9796的数据数P8OUT |= BIT3 + BIT4;P5OUT &= ~BIT7; // 点亮外部LEDP5DIR |= BIT7;}/* 函数名:main 功能:系统入口主函数*/void main( void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停看门狗ADC12CTL0 = SHT0_2 + ADC12ON; // 设置采样时间,开ADC12,Vref = V ACC ADC12CTL1 = SHP; // 使用定时器采样ADC12MCTL0 = INCH_1; // 选用A1通道ADC12IE = 0x01; // 开ADC12MCTL0中断ADC12CTL0 |= ENC; // 启动转换ADC12MCTL0 = INCH_1;P5DIR |= BIT7; // P5.7输出-LED/*for (;;){ADC12CTL0 |= ADC12SC; // 软件启动转换_BIS_SR(CPUOFF + GIE); // LPM0模式,由ADC12中断唤醒}*//* 功能:将16进制转化为10进制*/int a,b;a=ADC12MEM0;Disp_Data[5]=a%10;b=a/10;Disp_Data[4]=b%10;a=b/10;Disp_Data[3]=a%10;b=a/10;Disp_Data[2]=b%10;a=b/10;Disp_Data[1]=a%10;b=a/10;Disp_Data[0]=b%10;Init_MCU();Init_BU9796FS();P5OUT |= BIT7;Segment_Display( 0,Disp_Data,6 );_BIS_SR( CPUOFF );}#pragma vector=ADC12_VECTOR__interrupt void ADC12_ISR (void){ _BIC_SR_IRQ(CPUOFF); }。
实验二与三162字符型模块的程序设计和外围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⒈熟悉C51编写液晶显示程序。
⒉掌握字符型显示程序的基本结构。
⒊掌握单片机与字符型模块的接口电路。
⒋熟悉电路焊接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设备⒈编程器、电烙铁、焊锡、电路板。
⒉单片机、162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
⒊实验电路板、连线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⒈输入程序。
⒉调试程序。
⒊按照电路焊接电路板。
四、编程提示。
五、下面是题目要求数据与时序参数表。
六、写操作时序图七、外围电路图与连接如下所示:八、下图分别为程序流程图与相应的程序。
程序示范一://-------------------------------------//本程序的演示结果为: “TOPWAY LMB402CBC”// ""//-------------------------------------#include <reg52.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DATABUS P1sbit LCD_RS =P3^1;sbit LCD_RW =P3^7;sbit LCD_E =P3^2;//-------------------------------------//延时程序//-------------------------------------void delay(uint t){uint i,j;for(i=0;i<t;i++)for(j=0;j<10;j++)_nop_();}//-------------------------------------//驱动函数写指令//-------------------------------------void wcode(uchar cmdcode){LCD_RW=0;LCD_RS=0;LCD_E=1;DATABUS=cmdcode;LCD_E=0;delay(5);}//-------------------------------------//驱动函数写数据//-------------------------------------void wdata(uchar Dispdata){LCD_RW=0;LCD_RS=1;LCD_E=1;DATABUS=Dispdata;LCD_E=0;delay(5);}//-------------------------------------//显示字符串//-------------------------------------void hzkdis(uchar code *s){while(*s>0){wdata(*s);s++;delay(50);}}//-------------------------------------//程序初始化//-------------------------------------void LCD_init(){wcode(0x38); //8 位形式,两行字符delay(50);wcode(0x0c); //开显示delay(50);wcode(0x01);//清屏delay(50);//画面不动,光标右移delay(50);}//-------------------------------------//主函数//-------------------------------------void main(){LCD_E=0;LCD_init();{ };} //end of program程序示范二://------------------------------------------------ //本程序的演示结果为://------------------------------------------------ #include <reg52.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LCD_BUS P1sbit RS=P3^1;sbit R_W=P3^7;sbit E=P3^2;//------------------------------------------------ //延时子程序//------------------------------------------------ void Delay(uint t){uint i;uint j;for(i=0;i<t;i++)for(j=0;j<109;j++)_nop_();}//------------------------------------------------ //检查忙位//------------------------------------------------ void chk_busy(){ RS=0;R_W=1;E=1;LCD_BUS=0xff;while((LCD_BUS&0x80)==0x80);E=0;R_W=0;RS=1;}//------------------------------------------------ //写命令到LCD(不检查忙位)//------------------------------------------------ void NoCheckBusyCmd(uchar cmdcode)RS=0;R_W=0;E=1;LCD_BUS=cmdcode;E=0;R_W=1;RS=1;}//------------------------------------------------ //写命令到LCD//------------------------------------------------ void CmdWrite(uchar cmdcode){chk_busy();NoCheckBusyCmd(cmdcode);}//------------------------------------------------ //写数据到LCD//------------------------------------------------ void DataWrite(uchar Dispdata){chk_busy();RS=1;R_W=0;E=1;LCD_BUS=Dispdata;E=0;R_W=1;RS=0;}//------------------------------------------------ //写入字符串//------------------------------------------------ void Printstr(uchar code *pstr){while(*pstr>0){DataWrite(*pstr);pstr++;}}//------------------------------------------------//自定义字符//------------------------------------------------uchar code a[]={0x08,0x0f,0x12,0x0f,0x0a,0x1f,0x02,0x02, 0x0f,0x09,0x0f,0x09,0x0f,0x09,0x11,0x00,0x1f,0x11,0x11,0x1f,0x11,0x11,0x1f,0x00};void zidingyi(){uchar i;CmdWrite(0x40);for(i=0;i<24;i++)DataWrite(a[i]);}//------------------------------------------------//初始化设置//------------------------------------------------void LCD_Initial(){Delay(50);NoCheckBusyCmd(0x38); //8位并行,两行,5*8 Delay(1);NoCheckBusyCmd(0x38); //8位并行,两行,5*8 Delay(1);CmdWrite(0x0f); //开显示,开光标,闪烁//Delay(10);CmdWrite(0x01); //清屏//Delay(10);CmdWrite(0x06); //shift=0,AC加1//Delay(10);}//------------------------------------------------//主函数//------------------------------------------------void main(){uchar i;E=0;LCD_Initial();zidingyi();//第一屏CmdWrite(0x80); //第一行显示内容:""Printstr("");CmdWrite(0xc2);Printstr("2006"); //第二行显示内容:"2006年10月12日"DataWrite(0x00);Printstr("10");DataWrite(0x01);Printstr("12");DataWrite(0x02);Delay(5000);//第二屏CmdWrite(0x01);CmdWrite(0x90);Printstr("Hebei University");CmdWrite(0xd0);Printstr(" of Technology");Delay(100);for(i=0;i<16;i++){CmdWrite(0x18);Delay(500);}while(1){};} //end of program九、按照图示连接电路,并用万用表检测,将程序输入单片机,进行电测。
十、写出实验的实验报告单。
通电后进行测试,液晶会显示出相应的字符,但是只是静态显示,但是通过基本的显示实习,会积累相应的知识,去解决更复杂的显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