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五章振动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8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A.2m/s2B.3m/s2C.5m/s22D.5cm/s2E.6m/s2正确答案:C2.粉尘的分散度是指A.粉尘的分布距离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粉尘的飘浮能力E.粉尘的沉降能力正确答案:C3.下面哪种论述是错误的A.窒息性气体均易引起机体缺O2B.刺激性气体均易引起肺水肿C.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抑制或麻痹D.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4.石棉小体是石棉肺的A.病理特征B.诊断依据C.接触指标D.X线表现E.无意义正确答案:C5.有机磷农药中毒常用的解毒剂有哪二种A.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B.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C.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D.胆碱酯酶复能剂、美蓝E.阿托品、依地酸二钠钙正确答案:C6.静态作业的特点是A.能量消耗水平高B.能量消耗水平不高C.能量消耗水平因人而异D.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不易疲劳E.能量消耗水平高,易疲劳正确答案:E7.下列何者不是尘肺A.煤肺B.石棉肺C.棉尘肺D.煤矽肺E.矽肺正确答案:C8.1986年国家发布并实施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A.矽肺B.石棉肺C.炭黑尘肺D.铝尘肺E.以上所有正确答案:E9.诊断慢性中度苯中毒的条件之一是A.白细胞数低于4.0×109/L,或粒细胞低于2.0×109/LB.白细胞波动在(4.0~4.5)×109/LC.血小板波动在(80~100)×109/LD.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颗粒明显增多E.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6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正确答案:E1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污染部位的清洗要用A.热水B.酒精C.肥皂水D.硼酸E.碳酸氢钠正确答案:C11.毒物本身的特性是指A.剂量、浓度B.毒物的联合作用C.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D.溶解度和分散度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12.砷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肺癌B.皮肤癌C.白血病D.脑瘤E.肺癌、皮肤癌正确答案:E13.放射性疾病其类型有A.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B.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C.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远期随机效应D.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近期随机效应E.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远期随机效应正确答案:E14.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有A.CO、CO2B.甲烷、氮气C.水蒸气、氰化物D.硫化氰、甲烷E.CO、氰化物、硫化氢正确答案:E15.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及分级标准为A.轻症中暑,中度中暑和重症中暑B.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C.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D.轻症中暑、重症中暑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6.痰中检出石棉小体,说明A.患有石棉肺B.患肺癌C.患胸膜间皮瘤D.石棉作业工人E.接触过石棉正确答案:E17.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正确答案:D18.下列关于”三同时”论述错误的是A.是对新建、扩建、改建企业项目进行的卫生监督要求B.是指劳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C.是预防性卫生监督内容D.目的在于保证投产后劳动环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E.具有法律效力正确答案:E19.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A.角膜的热损伤B.热性白内障C.急性角膜结膜炎D.慢性充血性睑缘炎E.视网膜灼伤正确答案:C20.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A.锻炼与练习B.改善劳动制度C.改善劳动组织D.心理学措施E.以上所有措施正确答案:E21.氮氧化物中毒的急性临床表现主要是A.刺激呼吸道深部,引起咳嗽、咳痰B.致肺水肿C.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炎D.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22.下面哪种论述是正确的A.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分散度B.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C.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毒性小于聚合物D.以上都不正确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B23.中暑按发病机理分为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B.轻症中暑,重症中暑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正确答案:A24.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C.控制和消除噪声源D.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E.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正确答案:C25.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作用特点是A.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B.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C.对皮肤的损伤作用D.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胸闷等E.对肺脏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水肿正确答案:A26.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A.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B.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C.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D.排除其它疾病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7.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肺癌B.皮肤癌C.白血病D.肾脏肿瘤E.胃癌正确答案:A28.生产中锰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A.锰尘和锰蒸气B.锰烟和锰蒸气C.锰烟和锰雾D.锰烟和锰尘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29.有机磷农药致机体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B.引起神经功能紊乱C.抑制心血管功能,兴奋平滑肌D.引起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A30.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A.亚硝酸钠B.依地酸二钠钙C.阿托品D.美蓝E.青霉胺正确答案:B31.人类工效学措施主要包括A.改善劳动操作的设计B.改善工具设备的设计C.合理运用体力D.改进操作方法E.以上全部措施正确答案:E32.下列关于经常性卫生监督论述错误的是A.地方性劳动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的工作B.对现有企业贯彻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情况的监督C.随时或定期进行D.根据监督检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E.监督检查数据是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正确答案:E33.同样浓度和分散度的下列粉尘,何者致纤维化能力最强A.煤尘B.石英尘C.水泥尘D.滑石尘E.铅尘正确答案:B34.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性尘肺A.矽肺B.石棉肺C.炭黑尘肺D.铍尘肺E.云母尘肺正确答案:D35.反映铅在体内含量的指标是A.网织红细胞B.尿ALAC.尿粪卟啉D.血铅E.游离原卟啉正确答案:D36.石棉肺患者的肺功能降低A.与X线胸片表现无关B.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早C.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晚D.与X线胸片表现同步E.与X线胸片表现相反正确答案:B37.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正确答案:D38.氰化氢致机体中毒的主要特点是A.和血液中Hb结合,影响O2的运输B.血液中虽被O2饱和,但不能被组织利用C.抑制体内多种酶的活性D.阻断细胞内电子传递,引起细胞内窒息E.降低脑和肝中ATP酶的活性,使细胞缺O2正确答案:B39.在化学工业中,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A.氨、氯、氮氧化物、光气等B.甲酸甲酯、二氧化氮、光气、二氧化硫C.三氧化硫、氟化氢、氟、碘D.氨、光气、乙醛、臭氧E.氟化氢、光气、溴甲烷正确答案:A40.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措施是A.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B.改革生产工艺,使工人不接触或少接触苯C.通风排毒D.采取卫生保健措施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41.影响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A.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B.劳动强度C.肺通气量D.肺血流量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42.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的波长是A.400nmB.320nmC.275nmD.297nmE.180nm正确答案:D43.聚氯乙烯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是A.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B.致肢端溶骨症C.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D.聚合物烟雾热E.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正确答案:A44.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A.通风排毒B.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C.个人防护D.安全生产管理E.个人卫生正确答案:B45.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外界气温、气湿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02一、选择题(每题1分,40分):1、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属于:(B)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D、劳动条件中的有害因素E、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2、安静时肌肉中CP的浓度约为A TP的:(C)A、10倍B、8倍C、5倍 D 、2倍E、4倍3、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快慢和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C)A、空气中毒物浓度B、血液中毒物浓度C、水溶性D、脂溶性E、挥发性4、目前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B)A、二巯基丙醇B、依地酸二钠钙C、二巯基丙磺酸钠D、青霉胺E、二巯基丁二酸钠5、汞蒸气具有:(A)A、高度的弥散性和脂溶性B、高度的弥散性和水溶性C、脂溶性和水溶性D、低度的弥散性和脂溶性E、低度的弥散性和高度水溶性6、毒物经皮吸收主要取决于:(D)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水溶性C、皮肤接触部位和面积D、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E、皮肤的完整性7、铬引起的癌多为:(A)A、鳞癌B、腺癌C、扁平细胞角化癌D、基底细胞癌E、未分化小细胞癌8、刺激性气体所引起的肺水肿分为:(B)A、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B、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C、眩晕期、诱导期、肺水肿期、恢复期D、刺激期、眩晕期、肺水肿期、恢复期E、诱导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9、苯的急性毒作用表现主要为:(B)A、白细胞减少B、中枢神经系统麻醉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血小板减少10、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大多属于:(C)A、沸点高、挥发性高的固体或液体B、沸点低、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C、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D、沸点低、挥发性高的固体或液体E、沸点低、蒸气压高的固体或液体11、苯胺中毒应选择下列哪种解毒剂:(A)A、小剂量美兰B、硫代硫酸钠C、大剂量美兰D、亚硝酸钠E、亚硝酸异戊酯12、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时,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其目的在于:(E)A、及时补充新鲜空气B、促进毒物从肺部排出C、阻止毒物继续吸收D、以便及时抢救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并有利于促使其从肺部排出13、被对硫磷农药污染器皿的去毒处理主要措施为:(D)A、日光下嚗晒B、酒精擦洗C、稀酸溶液浸泡D、弱碱溶液浸泡E、清水冲洗14、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作用是:(D)A、减轻毒蕈硷样症状B、减轻烟碱样症状C、减轻烟碱样症状,并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D、消除和减轻毒蕈硷样症状和呼吸中枢抑止E、以上均不是15、石棉肺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为:(B)A、类圆形小阴影和胸膜改变B、不规则型小阴影和胸膜改变C、大阴影和胸膜改变D、不规则型小阴影和肺纹理的改变E、类圆形和不规则型小阴影及肺纹理的改变16、铅对卟啉代谢的作用,现以肯定具有抑制作用的酶主要是:(D)A、δ-ALA合成酶及δ-ALADB、δ-ALA合成酶及血红素合成酶C、δ-ALA合成酶及粪卟啉原氧化酶D、δ-ALAD 及血红素合成酶E、δ-ALAD 及粪卟啉原脱羟酶17、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经验是:(B)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革、水、密、风、护、管、教、查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C、革、水、密、风、护、管、封、查E、革、水、密、保、护、管、封、查18、粉尘进入肺内,下列哪一型细胞防御作用最突出:(D)A、淋巴细胞B、白细胞C、成纤维细胞D、巨噬细胞E、浆细胞19、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D)A、气温、气流、气压、热辐射B、热辐射、气压、气流、气湿C、热辐射、气温、气湿、气流D、气流、气温、气湿、气压、热辐射E、气压、气流、气温、气湿20、目前评价矽肺患者肺功能的常用指标为:(A)A、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残气量和最大通气量C、最大通气量、潮气量和残气量D、肺活量、潮气量和残气量E、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21、抢救氰化物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尽早使用:(D)A、硫代硫酸钠B、亚硝酸钠C、小剂量美兰D、先用亚硝酸钠,再用硫代硫酸钠E、先小剂量美兰,再用硫代硫酸钠22、在听力曲线图上呈V形下陷频段是:(E)A、1000-3000赫兹B、2000-6000赫兹C、4000-6000赫兹D、6000-8000赫兹将E、3000-6000赫兹23、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以上时,能引起生物组织电离而使机体受到损害。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案整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劳动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2.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概念、分类及其致病条件;3.掌握职业病概念及其发病特点;4.了解常见的有关工作疾病及其特点,劳动卫生的工作内容,我国劳动卫生学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 2 h[学习要点]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也可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二)研究对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
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
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
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三)任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除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也可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及其职业生活质量。
因此,广义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还应考虑职业性因素与非职业性因素的联合作用,从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不同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导致职业性病损。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型题1】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A.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震动、辐射线B.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C.生产过程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D.细菌、病毒、霉毒E.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工具性因素2.不属于...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非电离辐射D.细菌E.劳动组织不合理3.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B.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机会C.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方式D.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时间E.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浓度4.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错误..的是A.可存在于生产过程中B.可存在于劳动过程中C.可存在于生产环境中D.泛指与职业性损害有关的因素E.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5.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A.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B.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C.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D.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6.关于职业病特点错误..的是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测定D.病变程度均于有害因素作用强度有关E.病变早期处理预后较好7.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中暑B.手臂振动病C.减压病D.高原病E.外照射急性放射病8.不符合...工作有关疾病概念含义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只是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B.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疾病的促发因素C.不包括法定职业病D.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强度就可降低发病率E.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就可避免发病9.不属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措施是A.作业场所通风排毒除尘措施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C.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D.职业健康监护措施E.以上都不是10.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B.发现临床病变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E.以上都不是11.职业性接触苯者所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职业病B.工作有关疾病C.职业性外伤D.职业特征E.以上都不是12.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B.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C.降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D.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需要E.以上都不是13.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A.气体、蒸气、烟B.烟、气体、液体C.蒸气、雾、尘D.烟、雾、尘E.烟、蒸气、雾14.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液体、固体、粉尘、烟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气体、蒸气、气溶胶E.固体、液体、尘、雾15.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A.接触浓度和时间B.接触浓度和方式C.接触的时间D.年龄和接触的方式E.营养状况和接触的时间16.属于法定职业性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结核B.痢疾C.布氏杆菌病D.肺霉菌病E.流行性出血热17.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的工作有关疾病是A.胸膜间皮瘤B.石棉肺C.尘肺D.肺癌E.慢性气管炎18.接触砷可引起A.皮肤癌、膀胱癌B.皮肤癌、肺癌C.肝癌、肺癌D.胃癌、膀胱癌E.肺癌、胃癌19.可引起肝血管肉瘤的毒物是A.苯B.聚乙烯C.联苯胺D.氯乙烯E.铬酸盐20.接触联苯胺可引起A.肺癌B.肾癌C.胃癌D.膀胱癌E.肝癌21.铅引起机体的主要早期变化之一是A.小血管痉挛B.卟啉代谢障碍C.对神经鞘细胞作用D.大脑神经细胞变性E.δ氨基r—酮戊酸的分解增加22.可接触到铅的作业是A.吹玻璃B.蓄电池制造C.电镀D.气压计制造E.提炼金、银等23.沉积在骨骼中铅的存在形式是A.磷酸氢铅B.甘油磷酸铅C.氧化铅D.四氧化三铅E.磷酸铅24.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含量达到或超过多少才能诊断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A.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8-2(总分84,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A. 耳蜗底部受损B. 高频听力下降C. 低频听力下降D. 语频听力下降E. 以上都不是2. 可导致女工月经异常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A. 铅、汞、苯、一氧化碳B. 铅、汞、、苯、氮氧化物C. 铅、汞、苯、二硫化碳D. 铅、锰、苯、氯气E. 铅、锰、苯、氨气3. 下列哪个不是法定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棉尘肺D. 煤肺E. 云母尘肺4. 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A. 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B. 四肢骨骼肌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C. 末梢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D. 手部循环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E. 脚部循环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5. 微波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应重点观察A. 心电图B. 外周血象C. 男性生殖功能D. 女性生殖功能E. 晶状体6. 符合下列哪一环境条件的车间可认为是高温车间(热车间)A. 气温超过35℃B. 气温超过37℃C. 气温超过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D. 热源散热量超过23w/m3E. 无明确规定7. 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到达多少度方可认定为高温作业A. 气温超过35℃B. 气温超过38℃C. 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D. 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以上E. 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或以上8.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是A. 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B. 潜伏期长、发病年龄早C. 有一定好发部位D. 有一定的发病条件E. 以上全部9.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A. 内防护B. 外防护C. 控制辐射源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10. 速发型矽肺是指A.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不到1年即发病者B.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1~2年即发病者C.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2~3年即发病者D. 限指吸入高浓度、高游离SiO2含量粉尘3个月内发病者E. 泛指矽肺发病工龄低于矽肺平均发病工龄者11. 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A. 发作性手指变白B. 感觉迟钝C. 血管痉挛和变形D. 肌无力、肌萎缩E. 听力下降12.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品种绝大多数为A. 除草剂B. 杀菌剂C. 杀虫剂D. 杀鼠剂E. 脱叶剂13. 有机磷农药致机体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B. 引起神经功能紊乱C. 抑制心血管功能,兴奋平滑肌D. 引起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E. 以上都是14. 芳香胺在人体内具有致膀胱癌活性的代谢产物是A. 邻羟氨基酚类化合物B. 邻苯二酚C. 4-氨基联苯D. 4-硝基联苯E. N-二甲基亚硝胺15. 防尘组织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 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制度B. 安全检查制度C. 健康监护制度D. 健康管理制度E. 有专人组织实施16. 关于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虽尚不清楚但较公认的学说是A. 致热效应B. 非致热效应C.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D. 钙稳态紊乱E. 免疫功能失调17. 晚发型矽肺是指A. 接尘20年以后发生的矽肺B. 经过长期动态观察后才确诊的矽肺C. 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发现的矽肺D. 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确诊的矽肺E. 矽肺发病工龄超过平均发病工龄者18. 尘肺X线胸片上的不规则小阴影的主要病理基础是A. 矽结节B. 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C. 胶原纤维与各种细胞D. 石棉小体E. 团块纤维19. 不属于农民肺的主要病原的是A. 球孢子菌B. 隐球菌C. 厌氧菌D. 小多芽孢菌E. 葡萄球菌20. 下面哪种物质可引起肝血管肉瘤A. 二异氰酸甲苯酯B. 含氟塑料C. 氯乙烯D. 聚丙烯E. 聚氯乙烯2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类型中属病理性改变的是A. TTSB. PTSC. 听觉适应D. 听觉疲劳E. 听力下降22. 以下哪种不属于非电离辐射A. 激光B. X射线C. 紫外线D. 红外线E. 可见光23. 有机磷农药,卜毒常用的解毒剂有A. 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B. 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C. 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D. 胆碱酯酶复能剂、美蓝E. 阿托品、依地酸二钠钙24.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列入的职业性肿瘤是A. 联苯胺所致的白血病B. 氯乙烯所致肺癌C.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D. 铍所致肺癌E. 镍工肺癌25. 在生产性中毒中,有机磷农药主要进入途径为A. 呼吸道B. 消化道C. 呼吸道和消化道D. 皮肤E. 皮肤、消化道以及呼吸道26. 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A. 周围神经炎B.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C. 腓长肌痉挛D. 癔病样发作E. 脑神经炎27. 以下哪种农业皮炎是在地瓜田中作业引起的A. 尾蚴皮炎B. 钩蚴皮炎C. 浸渍糜烂型皮炎D. 桑毛虫皮炎E. 毒毛皮炎28. 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A. 2m/s2B. 3m/s2C. 5m/s2D. 5cm/s2E. 6m/s229. 典型矽结节主要表现为A. 肺泡巨噬细胞大量聚集B. 尘细胞的大量堆积C. 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D. 嗜酸性白细胞的大量存在E. 胶原纤维与各种细胞30.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作业场所的噪声卫生标准为A. 85dBB. 85dB(A)C. 85dB(A)/8hD. 90dB(A)E. 90dB(A)/8h31. 尘肺是一种A. 肺部疾病B. 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C. 纤维化疾病D. 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E. 炎症32. 防止噪声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是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C. 合理的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D. 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E.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33. 生产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般是A. 只损害高频部分B. 只损害低频部分C. 先高频,后向低频发展D. 先低频,后向高频发展E. 高低频同时受损34. 尘肺病的病变轻重和发展速度主要决定于A. 粉尘的浓度和接触时间B.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 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D. 上述中的A和BE. 上述中的B和C35. 接尘工人定期体检中不必做的项目是A. 一般临床检查B. 职业史询问C. 肺功能测定D. 痰细胞学检查E. 拍摄后前位胸大片3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A.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水肿、瞳孔缩小B. 全身紧束感、胸部压迫感、肌束震颤C. 消化系统症状、眼睛的症状、呼吸道症状D. 毒蕈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烟碱样症状E. 乎吸肌麻痹、抽搐、昏迷37.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A. 粉尘的密集程度B. 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 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 粉尘的飘浮能力E. 粉尘的沉降能力38. 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项目中应特别注意询问A. 职业史B. 既往病史C. 自觉症状D. 结核病接触史E. 传染病接触史39. 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胃癌B. 肺癌C. 白血病D. 肾脏肿瘤E. 皮肤癌40. 射频辐射是指A. 高频电磁场和激光B. 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D. 微波和紫外线E. 激光与微波41. 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项目中最重要的是A. 职业史B. 现病史C. 痰细胞学检查D. 拍摄胸大片E. 既往史42. 下列哪种作业属高温、高湿作业A. 锅炉司炉B. 农田劳动C. 野外作业D. 印染E. 轧钢。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问题:[单选]用于微波防护的眼镜最好是()A.黄绿色眼镜B.绿色眼镜C.蓝色眼镜D.铜丝网制成的眼镜E.镜片中含有氧化亚铁成分的眼镜微波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者的距离,合理的个人防护。
问题:[单选]微波引起血液系统的障碍主要是()A.白血病B.贫血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减少E.再障问题:[单选]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热负荷的适应能力。
下列改变不属于热适应表现的是()A.体温保持稳定B.心血管系统紧张性下降C.热应激蛋白合成量减少D.排汗和蒸发散热能力增强E.劳动时代谢率降低(单身求爱 /)问题:[单选]潜涵作业是指在高于大气压条件下从事水下劳动。
在有些情况下,工人回到地面后出现肌肉骨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咳嗽、呼吸困难、皮肤灼热瘙痒等症状,初步判定为急性减压病,有效的处理措施是()A.卧床、对症治疗B.局部热敷、吸氧C.重新加压(高压氧舱),症状恢复后出舱D.重新加压(高压氧舱),症状恢复后合理减压后出舱E.不需特殊处理问题:[单选]某纺织女工,年龄45岁。
经检查听阈提高20dB,10~20小时后恢复听力,属何种类型听力损害()A.噪声性耳聋B.听觉适应C.听觉疲劳D.噪声性听力损伤E.暂时性听力下降问题:[单选]某男性建筑工人,年龄37岁,长期使用各种振动工具搅拌水泥等工作。
因手指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而就诊。
此工人可能患何种疾病()A.局部振动病B.末梢神经炎C.风湿性关节炎D.周围神经炎E.骨关节病问题:[单选]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当外界振动波作用于人体时,外界的振动频率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当时,则发生共振现象。
加强了对机体的危害、根据共振理论。
试问下列哪种波段的振动频率对人体危害最大()A.中长波B.超短波C.分米波D.厘米波E.毫米波。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五章粉尘与尘肺第五单元粉尘与尘肺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二)分类:1.粉尘性质:(1)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矿物粉尘——石英、石棉等;金属粉尘——铅、铁、锰等;人工粉尘——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动物性粉尘——皮毛、骨等;植物性粉尘——棉、麻等;人工粉尘——农药、合成橡胶。
(3)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最常见。
2.按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分类:(1)可吸入性粉尘:<15μm,存留在上呼吸道,医学上指可吸入并沉积在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2)呼吸性粉尘:<5μm,深入到肺泡区,医学上指可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
分散度: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或质量百分比表示。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一)化学组成、浓度和接触时间——对人体健康直接影响。
SiO2>70%——结节性为主的弥漫性纤维化;SiO2<10%——间质纤维化,不易融合;浓度越高→发病越快→越重。
接触时间——每日接触时间、工龄长短。
(二)分散度、粉尘粉碎程度——直径(μ)表示;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慢→存留时间长→进入机体多,反之则少;分散度高→在呼吸道的潴留分散度大的时间长,比表面积大。
比重:分散度相同,比重小沉降速度慢→进入机体多;(三)溶解度:呼吸道溶解吸收;毒性粉尘:铅,汞→溶解→中毒;矿物粉尘:SiO2→不溶解→尘肺;有机粉尘:面粉,糖→吸收。
(四)形状与硬度球形→阻力小→易沉降;比较坚硬→上呼吸道刺激,机械损伤。
(五)荷电性温度↑→荷电性↑90%~95%±电荷;湿度↑→荷电性↓5%~10%无电荷;同性电荷相斥,稳定性增强,增加了被吸收的机会,异性电荷相吸,粉尘聚集→沉降,减少进入机体机会。
(六)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等粉尘。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GBZ 7-前言本原则旳第6.1条为推荐性旳,其他为强制性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原则。
自本原则实行之日起,原原则GB4869-1985与本原则不一致旳,以本原则为准。
在接触手传(局部)振动旳职业活动中,可发生手臂(局部)振动病。
为了保护接触者旳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治手臂振动病,曾发布GB4869-1985。
修订后旳原则采用手臂振动病旳名称;分级原则改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取消了甲皱微循环、两点辨别觉和深度觉旳检查;采用改善旳冷水复温实验和振动觉阈值检查措施。
本原则旳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原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原则由济宁医学院负责起草。
参与起草单位有山西医科大学、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和河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原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GBZ 7-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旳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旳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旳损伤。
其典型体现为振动性白指。
1 范畴本原则规定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旳诊断原则和解决原则。
本原则合用于职业活动中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发生旳手臂振动病。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到合同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大纲发布处室[自学考试处]发布时间[2008-01-23 11:11:01]点击次数: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课程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课程在应用基础化学、基础医学等知识基础上,研究劳动条件对作业者健康的影响、诊断与处理,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劳动卫生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而职业病则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以及进一步钻研、提高奠定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熟悉了解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损害,了解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的基本概念(二)劳动条件(三)研究对象及任务第二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二)职业性损害、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职业病特点、职业性多发病(三)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的因素第三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一)三级预防(二)劳动卫生工作内容(三)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1.掌握劳动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2.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概念、分类及其致病条件;领会:了解常见的有关工作疾病及其特点,劳动卫生的工作内容,我国劳动卫生学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1.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个通风不良条件下,连续工作3~4小时,突然感到头痛,头晕等症状。
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具有呼吸加快等表现。
可疑何种毒物中毒A.二硫化碳B.二氧化碳C.硫化氢D.一氧化碳E.氮氧化物【答案】D2.在夏季施用有机磷农药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模糊等症状,在急诊室进行处理时,首选措施是A.使用阿托品B.使用解磷定C.吸氧D.人工呼吸E.输液【答案】A3.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作何种处理A.体内排尘处理B.服用治疗矽肺药物C.脱敏治疗D.定期体检,以尽早发现异常E.不需任何处理【答案】D4.CO中毒患者其皮肤和黏膜可呈A.暗红色B.鲜红色C.樱桃红色D.苍白色E.青紫色【答案】C5.与振动病发病率高低有密切关系的振动参数是A.频率B.操作方式C.接触振动的时间D.工作体位E.工作环境的气温【答案】A6.在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哪一种状况和条件是错误的A.接触毒性大的毒物,就一定会中毒B.挥发性毒物,吸入中毒危险大C.接触一定剂量的毒物,可能会中毒D.毒物浓度与作用时间是中毒的必须条件E.个体感受性是中毒难易的重要条件【答案】A7.女性,23岁,织布厂挡车工两年。
近2个月来,感觉耳鸣,听力下降。
听力测定发现听阈提高16dB(两耳)。
下班后十几个小时听力才可恢复。
此种现象称之为A.听觉适应B.听觉疲劳C.听力损伤D.噪声性耳聋E.永久性听阈位移【答案】B8.某纺织女工,30岁,接触棉尘6年,近几个月,每逢厂休息日后第一天上班日的下班前有胸部紧束感、气急、咳嗽、发热症状,该工人所患疾病可能是A.感冒B.支气管炎C.棉尘病D.变态反应性肺泡炎E.肺结核【答案】C9.从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角度,判断下列哪一种做法是错误的A.施药时使用浸酸液纱布口罩,防止吸入中毒B.施药时穿长袖衣、长裤、使用塑料围裙、鞋套、鞋盖等及防护口罩C.配药和检修施药工具时戴胶皮手套D.污染的工作服用碱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E.施药前用肥皂涂抹皮肤,减少药剂经皮吸收【答案】A10.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A.矽肺B.水泥尘肺C.铝尘肺D.电焊工尘肺E.以上所有【答案】E11.下列物质中,已确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是A.有机磷农药B. 一氧化碳C.铬D.铅E.汞【答案】C12.属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烟碱样症状的是A.瞳孔缩小B.语言障碍C.支气管痉挛D.肌束震颤E.多汗、流涎【答案】D13.高温作业工人的胃肠道疾病应归类于A.职业病B.法定职业病C.职业性多发病D.职业性疾患E.职业特征【答案】C14.属于一级预防的措施是A.早期检测病损B.对已患病者作出正确诊断C.患者及时脱离接触有害因素D.防止病情恶化和发生并发症E.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答案】E15.三期尘肺中,"Ⅲ"的X线诊断标准是A.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B.在二期尘肺的基础上,出现小阴影聚集C.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cm,宽径不小于1cmD.有密集度2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E.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答案】C16.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体内钠、钾过量丢失B.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C.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D.排汗功能疲劳和衰竭E.机体温度感受器失能【答案】A17.静态人体测量是测量人体A.安静状态时的尺寸B.睡眠状态下的尺寸C.安静状态下人体尺寸及重量D.静态站立时的尺寸E.各部分的固定尺寸【答案】E18.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A.密闭、抽风B.湿式作业C.抽风、除尘D.个人防护E.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答案】E19.下列哪项因素与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有关A.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B.毒物本身理化特性C.毒物的联合作用D.人体遗传特性E.酶的特性【答案】D20.影响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汕尾市2017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五单元试题(2)A3/A4型题(12题共用题干)夏季,某青年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饮水较少,至下午3时突然感到头晕、双下肢疼痛难忍,时而缓解,时而发作。
经检查,患者体温37℃、神志清楚。
1.对该病人的诊断可能是A 热晕厥B 日射病C 热射病D 热衰竭E 热痉挛2.一般认为,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中心体温的上限值是A 37.5℃B 38℃C 38.5℃D 39℃E 以上都不是(36题共用题干)某女性,纺织女工,年龄35岁。
在某纺织厂从事纺纱和织布工作已10年以上。
近来主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3.在询问病史时应考虑接触何种有害因素A 振动B 噪声C 化学染料D 微波E 射频辐射4.应作何种检查A 前庭功能检查B 听力测定C 一般内科检查D 物理检查E X线检查5.经检查听阈提高20dB,1020小时后恢复听力,属何种类型听力损害A 听觉适应B 噪声性听力损伤C 噪声性耳聋D 暂时性听力下降E 听觉疲劳6.对此女工应作何种处理A 继续从事纺织行业工作,减少接触噪声时间B 继续从事接触较低噪声工作C 调离原工作岗位,从事非噪声作业工作D 在原工作岗位作辅助工E 继续从事纺织行业工作(79题共用题干)某砂轮工于冬季因右手手麻、手痛、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便赴医院诊治7.你认为如确诊是否为局部振动病的主要依据是A 检查是否出现白指、白手B 冷水试验C 指端甲皱微循环D 振动觉E 尿羟脯氨酸8.上题病例若怀疑为局部振动病,应首先除外下列哪项A 腕三角软骨盘损伤B 外科病雷诺氏综合征C 腱鞘炎D 颈椎病E 三氯乙烯中毒9.上题病例若怀疑为局部振动病,其处理原则是A 继续做砂轮工,服用活血通络中药B 继续做砂轮工,每年复查一次C 调离接触振动工作,每年复查一次D 调离接触振动工作,做运动疗法E 病例不详,应先判断是轻度或重度局部振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