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预防癫痫发作的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而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联合应用在癫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意识丧失、抽搐和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目前,抗癫痫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不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可以作为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癫痫。
它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钠通道的活动来减少癫痫发作。
丙戊酸钠的副作用较少,但有些患者在单药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抽搐发作的情况。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多种机制来减少癫痫发作。
它主要通过增加突触后钾离子流入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左乙拉西坦具有强效的抗癫痫作用,并且相对丙戊酸钠来说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联合应用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
与单独使用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相比,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联合治疗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联合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丙戊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一、药品名称丙戊酸钠注射液二、成分每毫升含有丙戊酸钠100毫克三、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透明液体。
四、适应症丙戊酸钠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时的辅助治疗以及特定类型的癫痫,如良性阵挛性癫痫、复杂部分癫痫等。
五、用法用量1. 成人和青少年使用:初始剂量为每日10-15毫克/千克,分2-3次给药。
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最大剂量可达到每日30毫克/千克。
2. 小儿使用:初始剂量为每日20-30毫克/千克,分2-3次给药。
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最大剂量可达到每日30毫克/千克。
六、不良反应1.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2. 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精神病症状,如不安、焦虑等。
七、禁忌症1. 对丙戊酸钠过敏者禁用。
2. 丙戊酸钠不适用于婴儿。
八、注意事项1. 在给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时评估药物疗效。
2. 本品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者应避免从事需警觉的操作,如驾驶车辆等。
九、药物相互作用正在进行的其他药物治疗应告知医生,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十、贮藏1. 丙戊酸钠注射液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2. 本品应远离儿童。
十一、生产企业详见药品包装十二、批准文号详见药品包装十三、生产日期与有效期详见药品包装这是一份针对丙戊酸钠注射液的简要说明书,供医生和患者参考使用。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并遵循医嘱使用。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咨询医生。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们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
经元的兴奋性来控制癫痫发作。
下面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治疗癫痫患者上的效果对
比。
丙戊酸钠是一种选择性抑制传入性突触后膜钠通道的药物,能够抑制大多数神经元的
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它广泛用于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和症状性部分性发作的治疗,
且对大脑的功能影响较小。
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在开始治疗几个月内就
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卡马西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突触后膜上的L型钙通道的活化来控制
癫痫发作。
卡马西平主要用于癫痫的控制和治疗,对部分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疗
效较好。
卡马西平还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属于抗癫痫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实践中,丙
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无论是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还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
善效果,两者没有明显差别。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丙戊酸钠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但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初期可以逐渐耐受。
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包括
头晕、精神错乱、口干等,但较少引起嗜睡和共济失调。
在治疗癫痫患者上,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方面有所不同。
在
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禁忌症来进行选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
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注射用丙戊酸钠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丙戊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Valproate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Bingwusuanna【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戊酸钠【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癫痫的单纯或复杂性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时静注400mg,每日2次。
【不良反应】1.少见的有:(1)过敏性皮疹。
(2)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凝聚抑制以致异常出血或瘀斑。
(3)肝脏中毒出现眼和皮肤黄染。
2.下列的反应如果持续出现时应予注意:(1)较常见的有:腹泻、消化不良、恶心或呕吐、胃肠道痉挛、月经周期改变。
(2)较少见或罕见的有:便秘、倦睡、一般轻而短暂的脱发、眩晕、疲乏头痛、共济失调、异常地兴奋、不安和烦燥。
【禁忌】有肝病或明显肝功能损害时禁用。
【注意事项】1.有血液病、肝病史、肾功能损害、器质性脑病时慎用。
2.对诊断的干扰:尿酮试验可能由于酮性代谢产物随尿排出,出现假阳性。
甲状腺功能试验可能受影响。
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轻度升高,并提示无症状性肝脏中毒。
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可提示潜在的严重肝脏中毒。
3.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作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在最初半年内最好每1~2月复查一次,半年后复查间隔酌量延长。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本品能透胎盘屏障,动物试验有致畸的报道,人类尚未能证实。
孕妇应用时需权衡利弊得失。
2.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可抑制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氯硝西泮的代谢,易使其中毒,故在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2.饮酒可加重镇静作用。
3.全麻药或中枢神经抑制药与丙戊酸合用,前者的临床效应可更明显。
4.与抗凝药如华法林或肝素等,以及溶血栓药合用,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丙戊酸钠作用丙戊酸钠,化学式为C6H11NaO2,是一种丙二酸钠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以下是关于丙戊酸钠的一些作用的介绍。
首先,丙戊酸钠具有抗痉挛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减轻肌肉的过度收缩,从而缓解痉挛。
丙戊酸钠常被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如肌肉痉挛性头痛、颈椎病等。
此外,丙戊酸钠还有局部麻醉作用。
当丙戊酸钠局部应用时,它可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身体局部区域的疼痛反应。
因此,丙戊酸钠常被用于局部麻醉,比如手术前的皮肤麻醉和牙科手术中的局部麻醉。
此外,丙戊酸钠还有抗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动,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
因此,丙戊酸钠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
在临床上,丙戊酸钠还常被用于治疗癫痫。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丙戊酸钠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兴奋性,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丙戊酸钠对癫痫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作用,丙戊酸钠还可以用于治疗药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促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加速中毒物质的清除。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丙戊酸钠可以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失活引起的酸中毒,维持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
尽管丙戊酸钠有许多好处,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疲倦等。
此外,丙戊酸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丙戊酸钠时应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总之,丙戊酸钠是一种具有抗痉挛、局部麻醉、抗炎和治疗癫痫等多种作用的化合物。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相关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注射用丙戊酸钠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丙戊酸钠商品名称:德巴金英文名称:Sodium Valproate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Bingwusuanna【成份】化学名称:2-丙基戊酸钠。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8H15NaO2分子量:本品未利用辅料【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本品用于医治癫痫,在成人和儿童中,当临时不能服用口服剂型时,用于替代口服剂型。
【规格】【用法用量】用于临时替代时(例如等待手术时):本品静脉注射剂溶于%生理盐水,依照之前同意的医治剂量(通常平均剂量20~30mg/kg/日),末次口服给药4至6小时后静脉给药。
或持续静脉滴注超过24小时。
每日分4次静脉滴注,每次时刻需超过1小时。
需要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时: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持续至少5分钟;然后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使血浆丙戊酸钠浓度达到75mg/L,并依照临床情形调整静滴速度。
一旦停止静滴,需要立刻口服给药,以补充有效成份。
口服剂量能够用以前的剂量或调整后的剂量。
或遵医嘱。
【不良反映】先本性与家族性/遗传异样。
(见【妊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血液和淋巴系统异样,(详见【注意事项】)多见血小板减少罕有(≥%且﹤1%):全血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
骨髓衰竭,包括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粒细胞缺乏症已有报告单纯的纤维蛋白原减低和出血时刻延长,通常不伴有临床体征,且多发生于大剂量时(丙戊酸钠对血小板聚集第二个时期有抑制作用)。
(见【妊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神经系统异样少见(≥%且﹤1%):共济失调极罕有(﹤%):可逆行痴呆伴可逆性萎缩;意识模糊:医治进程中,少数患者显现木僵或昏睡,有时致使一过性昏迷(脑病);可单独显现或与惊厥同时显现,终止医治或降低剂量后会减轻,这些病例报导多见于联合医治(专门是与苯巴比妥或托吡酯联用)或突然增加丙戊酸钠剂量以后。
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方案丙戊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物,常用于治疗癫痫、震颤麻痹症等疾病。
然而,由于单一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佳,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越来越被医生们重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方案。
一、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1. 氯硝西泮,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常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联合使用丙戊酸钠和氯硝西泮,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癫痫持续状态的发作。
2. 联合用药的方案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丙戊酸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为每日10-15mg/kg,分2-3次口服。
然后,根据患者癫痫发作的类型和频率,逐渐增加丙戊酸钠的剂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3. 在确定了丙戊酸钠的用药方案后,再将氯硝西泮纳入联合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氯硝西泮的用量在0.1-0.2mg/kg。
这两种药物的用药间隔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丙戊酸钠联合苯巴比妥1. 苯巴比妥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常用于治疗癫痫和抽搐。
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癫痫发作。
2. 联合用药方案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丙戊酸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为每日10-15mg/kg,分2-3次口服。
然后,逐渐增加丙戊酸钠的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3. 确定了丙戊酸钠的用药方案后,再将苯巴比妥纳入联合治疗方案中。
苯巴比妥的起始剂量为每日3-5mg/kg,分2次口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苯巴比妥的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三、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1. 卡马西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癫痫治疗的抗惊厥药物。
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癫痫发作。
2. 联合用药方案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丙戊酸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为每日10-15mg/kg,分2-3次口服。
然后,逐渐增加丙戊酸钠的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3. 在确定了丙戊酸钠的用药方案后,再将卡马西平纳入联合治疗方案中。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是治疗癫痫病的常用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增加神经元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从而减少癫痫的发作。
而卡马西平则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来减少癫痫的发作。
虽然这两种药物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的发作,但它们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进行效果对比,以帮助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我们来看一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比较。
丙戊酸钠是一种长效的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控制部分性癫痫和癫痫大发作。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对于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地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而卡马西平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特别适用于控制部分性癫痫和复杂部分性癫痫。
与丙戊酸钠相比,卡马西平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也非常好,可以有效地减少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我们来比较一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等问题。
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嗜睡、失眠、共济失调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视力问题和免疫系统抑制等。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权衡这些不良反应,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小的药物。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治疗成本和便捷性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需要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而丙戊酸钠的用药剂量较为稳定,一般不需要频繁调整,但由于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需要注意药物积累的问题。
而卡马西平的用药剂量较为灵活,需要根据个体体重和药物浓度进行调整,但由于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服药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在治疗成本和便捷性方面,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注射用丙戊酸钠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注射用丙戊酸钠说明书【说明书修订日期】核准日期:2007年3月10日修改日期:2008年4月16日修改日期:2008年12月9日修改日期:2009年11月10日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3日修改日期:2011年1月17日修改日期:2011年7月4日修改日期:2011年7月21日修改日期:2012年12月10日修改日期:2013年3月29日【药品名称】注射用丙戊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Valproate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Bingwusuanna【成份】化学名称:2-丙基戊酸钠;本品未使用辅料。
【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或冻干块状物。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癫痫,在成人和儿童中,当暂时不能服用口服剂型时,用于替代口服剂型。
【规格】0.4g【用法用量】用于临时替代时(例如等待手术时):本品静脉注射剂溶于0.9%生理盐水,按照之前接受的治疗剂量(通常平均剂量20-30mg/kg/日),末次口服给药4至6小时后静脉给药。
·或持续静脉滴注24小时。
·或每日分四次静脉滴注,每次时间需约一小时。
需要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时: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持续至少5分钟;然后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使血浆丙戊酸浓度达到75mg/l,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静滴速度。
一旦停止静滴,需要立刻口服给药,以补充有效成分。
口服剂量可以用以前的剂量或调整后的剂量。
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CIOMS频率分级:很常见≥10%;常见≥1且<10%;少见≥0.1且<1%;罕见≥0.01且<0.1%;极罕见<0.01%,未知(不能从现有的资料估计)。
先天性与家族性/遗传性异常。
(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详见【注意事项】)多见血小板减少。
罕见(≥0.01%且<0.1%):全血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
有关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预防癫痫发作的说明
一、药物的理论依据
1.丙戊酸为广谱抗癫痫药,其作用机制:(1)通过影响γ‐氨基丁酸(GABA)合成或代谢增强GABA 的抑制作用;(2)增加神经细胞突触后GABA 亲和力;(3)减少门冬氨酸等兴奋介质含量,抑制琥珀酸半醛还原酶活性。
静脉用药时,生物利用度100%,分布主要在血液,快速到细胞外液,通过脑脊液入脑。
丙戊酸对全身性和局灶性发作均有效,且对认知功能、行为、智能影响轻。
适用于在口服丙戊酸盐暂时不可行的情况下.作为静脉滴注给药来进行替代治疗。
二、在《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一书中,明确提出在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路径治疗时可以静脉给予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
三、临床适应症:
1.创伤性癫痫即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的癫痫反复发作,是颅脑刨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症状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创伤性脑损伤发生后,如果不进行预防性干预.早期创伤性癫痫发生率为4%-25%,晚期创伤性癫痫发生率为9%-42%。
颅脑创伤发生后预防性应用药物预防创伤性癫痫的发生是目前的共识。
目前大多应用抗癫痫药预防创伤性癫痫的发生.大量研究证明抗癫痫药可以减低创伤性癫痫特别是早期创伤性癫痫的发病率。
2.颅内肿瘤手术,尤其额叶、颞叶、顶叶等部位的手术可引起脑的代谢、血流和内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术后癫痫发作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
周内,常加重脑水肿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急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疾病造成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神经递质改变、铁离子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还参与了癫痫的发作机制。
四、应用方法的建议:
丙戊酸钠注射液从10~15mg/(kg/天)开始静脉用药,并以5~10mg /(kg/周)的速度递增,直至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通常在60mg/(kg/天)以下即可获得最佳临床疗效。
持续7 天,7 天内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则停止静脉预防性用药。
若癫痫发作,则调整为癫痫治疗用药方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