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者呼吸不足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拯救新生儿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1.1 观察新生儿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为40-60次,若呼吸过快或者过慢,可能存在窒息。
1.2 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窒息的新生儿皮肤可能呈现发紫或者发青的颜色。
1.3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呼吸难点:呼吸难点是窒息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
二、急救处理方法:2.1 即将通知医护人员:在发现新生儿窒息后,应即将通知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放在平整硬板上,头部稍微后仰,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2.3 进行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呼吸或者面罩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后可观察新生儿胸廓是否有起伏。
三、胸外心脏按压:3.1 定位:将新生儿放在硬板上,双手叠放在胸部下半部,施行按压。
3.2 按压力度:按压力度应适中,每分钟按压次数为100-120次。
3.3 持续观察: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持续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
四、其他急救措施:4.1 赋予氧气:可使用氧气面罩或者氧气袋进行氧气输送,提高新生儿的氧气供应。
4.2 保持体温: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避免浮现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
4.3 注意观察:在急救处理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五、就医处理:5.1 及时送医:在进行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将新生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2 专业医疗团队:医院将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5.3 应对并发症:医院将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患者至关重要,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更多人了解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有效地拯救生命。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窒息程度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以Apgar评分为其指标。
1、轻度窒息也称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
新生儿面部与全身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min);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
2、重度窒息也称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
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min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抢救及时,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
按A、B、C、D、E步骤进行。
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
【护理评估】1、评估有无胎儿窘迫的诱因。
2、评估窒息程度。
3、评估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粘液及羊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继续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吸出粘液和羊水,必要时可用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粘膜。
(2)建立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吸入氧气。
(3)维持正常循环:可行体外心脏按压,新生儿仰卧,用食中指有节奏地按压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的下方,避开剑突,每分钟按压100次,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药物。
(5)评价:复苏过程中要随时评价患儿情况,以决定再抢救方法。
2、注意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维持肛温36.5℃~37℃。
胎儿娩出后及时擦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
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在新生儿窒息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救治步骤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一、紧急情况判断及叫救援首先,在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迹象时,父母或照看者应立即进行判断。
如果新生儿无法呼吸、哭声微弱或消失,并出现青紫色、面色苍白,即为窒息紧急情况。
此时,应立即叫救援。
二、清除气道阻塞1. 仰卧位头后仰:将新生儿放置于平坦、安全的表面上,并将其头部向后仰。
2. 手指探查:小心地用食指和拇指打开新生儿的口腔,检查是否有任何明显阻塞物质如分泌物或异物。
3. 拍击背部:用力轻拍新生儿的背部约5次,这有助于帮助清除气道中潴留的分泌物。
三、进行人工通气如果以上步骤无效,即新生儿仍然没有呼吸,则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以下是相关步骤:1. 恢复自主呼吸:将婴儿放置在胸肌平坦位置上并保持颈部后伸,用一只手控制其下颚,另一只手在腹部施加较轻压力以支持呼吸。
2. 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在玩自主呼吸的同时,在新生儿口唇或口腔和您的嘴之间形成密封,通过快速而口算舒缓地吹气(约每分钟40~60次),以帮助恢复正常呼吸。
3. 使用面罩通气:若新生儿无法维持自主呼吸,可以使用适当尺寸的面罩与呼吸设备连接,并按照医护人员指示做出相应操作。
确保应用正确强度和频率的人工通气。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新生儿窒息情况仍未解决,并且无法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停止,请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下面是相关步骤:1. 开始心肺复苏:在叫救援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2. 进行按压:采用适合的手法,在新生儿的胸骨下方进行按压,并设定正确的频率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每分钟进行100至120次按压,并确保每次按压能够使胸廓下陷约1/3。
3. 进行人工通气:每做30次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通气。
确保进行正确的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并观察胸廓上升以确认通气有效。
4. 持续心肺复苏:一旦急救团队到达现场,交接给专业人员,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措施直到情况有所改善或获得进一步医疗帮助。
婴儿大憋气的急救方法婴儿大憋气是指婴儿在窒息或呼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长时间无法呼吸而引起的窒息症状。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家长或者看护人员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婴儿大憋气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当发现婴儿出现窒息症状时,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应该保持镇定,迅速将婴儿放置在平坦的硬地面上,并且用手掌拍打婴儿的背部。
拍打的力度要适中,位置要稍微偏下,以帮助婴儿排出口中的异物。
其次,如果拍打背部未能使婴儿排出异物或者婴儿仍然无法呼吸,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应该迅速采取人工呼吸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婴儿平躺在硬地面上,然后张开婴儿的嘴巴,用手指将口腔内的异物取出。
接着,将婴儿的头部向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婴儿的鼻孔,用另一只手捏住婴儿的下巴,然后用自己的嘴对着婴儿的嘴巴进行急救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应该控制在1-2秒钟之间,每次呼吸后要观察婴儿的胸部是否有起伏,以确保呼吸通畅。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仍然不能使婴儿呼吸畅通,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可以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背部拍打的急救措施,直到婴儿呼吸恢复正常。
总之,婴儿大憋气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需要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在平时,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应该学习相关的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家长或者看护人员还应该定期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救助婴儿。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您,也希望您能够牢记这些急救方法,以保护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与抢救要点一、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法呼吸或呼吸不畅,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一种严重情况。
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一旦发生必须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与抢救措施,以尽快恢复呼吸功能并保障其生命安全。
二、初步判断当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状况时,首先需要进行初步判断。
判断方法如下:1. 观察胸部起伏:正常呼吸时,胸部会有明显起伏;而窒息时,则会完全没有胸部起伏。
2. 观察蓝紫色:窒息时,由于缺氧,婴儿的面部和口唇会变得发青。
3. 倾听哭声:窒息后,婴儿无法哭声明显或没有哭声。
三、急救措施一旦确认新生儿出现窒息,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保持通畅:首先,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或其他杂质,保持通畅。
2. 人工换气: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极弱,家长应立即人工换气。
取一个比婴儿头部稍大的塑料袋,系紧底部,并用手轻轻捏住鼻腔和口腔,请另一人在适当速度下进行挤压,以模拟正常呼吸频率。
3. 心肺复苏:如果患儿没有心跳或心跳微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找一个平坦硬板作为支撑,将患者平放于上面,然后按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
四、抢救要点如果初步的急救措施不起作用或窒息情况严重,在送往医院之前还可以采取一些抢救要点:1. 氧气给养:利用专业的医疗设备给予纯氧气给养,以满足患者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2. 喉管插管: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场,可以尝试插入喉管进行通气,以保持气道畅通。
3. 药物辅助:酌情使用一些药物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或扩张肺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窒息的急救与抢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协同救助:如果有多名医生、护士或急救人员在场,应分工协作,配合完成各项任务,并确保信息交流的顺畅。
2. 专业指导:如果条件允许,在急救与抢救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医院或急诊科的专业人员,及时获得指导和建议。
3. 适当固定:为了防止患者在移动中受到二次损伤,需要用布条或类似材料将身体适当固定住。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一、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1.1 观察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40-60次,若呼吸次数明显减少或呼吸急促,可能是窒息的表现。
1.2 观察面色:窒息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紫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观察嘴唇和指甲床:若出现发绀现象,可能是窒息的征兆。
二、急救处理步骤2.1 立即通风:将新生儿置于平坦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采用人工呼吸进行通风。
2.2 胸外按压:若新生儿无呼吸或心跳,可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1/3处。
2.3 寻求医疗帮助:在进行急救处理的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新生儿送往医院急救。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过度通风:通风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通风导致肺损伤。
3.2 避免过度按压: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
3.3 保持冷静:急救处理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造成处理不当。
四、复苏成功后的护理4.1 观察呼吸和心跳:复苏成功后要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确保稳定。
4.2 保持体温: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
4.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五、预防措施5.1 定期产检:孕期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减少窒息的发生。
5.2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学习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5.3 定期培训: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提升急救处理能力,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生命。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了解窒息的症状和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新生儿重度窒息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以确保婴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措施:
1. 呼吸支持,首先要确保婴儿的气道通畅。
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医护人员可以使用面罩和呼吸囊进行呼吸支持,或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到呼吸机上。
2. 氧疗,重度窒息的新生儿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支持。
医护人员会监测婴儿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浓度。
3. 循环支持,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支持婴儿的循环系统。
4. 体温调节,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
医护人员会确保婴儿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保温箱或加热设备来进行体温调节。
5. 营养支持,婴儿在窒息后可能无法进食,需要通过静脉或管
饲等方式获得营养支持,以维持体力和促进康复。
6. 监测和观察,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
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观察婴儿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 家庭支持,在医院护理期间,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婴儿出院后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监护。
总之,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支持、
氧疗、循环支持、体温调节、营养支持、监测和观察,以及家庭支持。
这些措施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婴儿能够尽快康
复并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分钟内容易发生窒息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及
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制定一份有效的新生儿窒息的应急
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新生儿窒息情况的详细预案:
1. 紧急呼叫
发现新生儿窒息情况时,首先应紧急呼叫急救服务。
在拨打电话时,要清晰地说明需要救助的情况,以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2. 确认窒息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家长或陪护人员需要确认新生儿确实发
生了窒息。
这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呼吸和脸色是否发紫来进行初步判断。
3. 采取应急措施
在确认新生儿确实发生窒息后,家长或陪护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应急
措施。
首先,将婴儿的身体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然后用手指在婴儿
的口腔内寻找卡住的异物并取出。
如果异物无法取出,可以采用背部
拍击或人工呼吸等方法帮助婴儿呼吸。
4. 切勿拍打
在处理新生儿窒息情况时,切勿过度拍打婴儿的背部或其他部位。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应该谨慎操作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
伤害。
5. 定期接受培训
为了更好地处理新生儿窒息等紧急情况,家长或照顾婴儿的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
通过学习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家长和照顾婴儿的人员应该具备处理窒息情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上的应急预案旨在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婴儿的生命安全。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够重视新生儿窒息的应急处理,并随时做好准备。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急救措施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导致缺氧的情况。
窒息发生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产科医师在面对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时,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产科急救措施的要点:一、立即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呼吸道阻塞,导致无法正常呼吸。
产科医师在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立即将新生儿置于仰卧位,用手指轻轻清除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二、进行呼吸气道扩张操作如果清除呼吸道阻塞物后新生儿仍无法呼吸,产科医师应采取呼吸气道扩张操作。
这包括头后仰、下颚前推等方式,帮助新生儿打开呼吸道,促使其进行正常呼吸。
三、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窒息导致新生儿心跳停止的情况下,产科医师需要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力度应适中,频率均匀,保持心脏持续供氧。
四、使用氧气辅助呼吸在经过上述急救措施后,如果新生儿仍未恢复正常呼吸,产科医师可考虑使用氧气辅助呼吸。
通过氧气面罩等设备,帮助新生儿进行呼吸,维持氧气的供应。
五、及时转运至专业医院产科急救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产科医师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将新生儿转运至专业医院。
专业医院拥有更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团队,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是一种较为紧急的产科情况,对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和处理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产科医师需要熟悉窒息的相关处理方法,迅速有序地进行急救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新生儿受损,保障其生命安全。
同时,定期进行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水平,也是预防和处理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手段。
希望产科医疗团队能够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窒息急救效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28新生儿窒息抢救预案
标题:28新生儿窒息抢救预案
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救情况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新生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28新生儿窒息抢救预案,以匡助医护人员和家长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
一、窒息症状的识别
1.1 呼吸急促或者呼吸难点
1.2 呼吸声音异常或者无声音
1.3 呼吸频率不规律或者住手呼吸
二、窒息抢救前的准备
2.1 确保环境安全,保持通风
2.2 保持镇定,迅速判断窒息原因
2.3 准备好呼吸道通畅器材和急救药品
三、窒息抢救的基本步骤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异物
3.2 采用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术
3.3 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四、窒息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保持患儿体温,避免低体温导致生命危(wei)险
4.2 避免使用过度力量,以免造成患儿伤害
4.3 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五、窒息抢救后的处理
5.1 细心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2 赋予患儿适当的营养和护理,促进康复
5.3 定期复诊,确保患儿康复情况良好
结语: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抢救预案对患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和家长应该熟悉窒息抢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的伤害和死亡率。
希翼本文能够匡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28新生儿窒息抢救预案,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方法
1.呼吸支持:新生儿重度窒息时,一般会立即采取呼吸支持措施,包括人工换气、气管插管等。
呼吸支持旨在维持婴儿的氧气供应,确保婴儿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2.心脏支持:新生儿重度窒息时,可能会伴随心率低下、心功能不良等问题,因此心脏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可能会给予静脉注射药物,以维持婴儿的心脏功能。
3.低温治疗(全身性低温疗法):全身性低温疗法(也称为缓解性低温疗法)是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此疗法旨在通过降低婴儿的体温,减缓细胞代谢并减少细胞损伤。
低温治疗可以通过减少缺氧引起的进一步损害,促进大脑的神经保护和修复。
4.药物治疗:除了上述的呼吸支持和心脏支持,也可能会给予一些药物治疗,以促进婴儿的康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神经保护剂等。
这些药物的目标是减少细胞损伤、促进大脑的神经保护和修复。
5.新生儿监护: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等。
监护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并防止婴儿出现可能的并发症和恶化。
6.康复治疗: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一旦脑部受损,后续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621文章编号:1004-7484(2022)-06-3491-0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以期为临床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供应参考,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其中男性新生儿22例,女性新生儿18例。
足月儿32例,胎龄37周-42周,体重2550g-4950g。
早产儿8例,胎龄32周-36周,体重1580g-3400g。
其中羊水清亮16例,羊水Ⅱ度-Ⅱ度污染23例,血性羊水1例。
全部新生儿诞生后1分钟的Apgar 评分为0分-3分。
1.2方法1.2.1抢救方法严格根据A、B、C、D、E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即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建立呼吸并增加通气,保持循环正常,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药物治疗,评价。
1.2.1.1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将新生儿置于远红外或者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使用温热的干毛巾快速擦干新生儿头部和全身的羊水;摆放好新生儿体位,使新生儿保持仰卧位,在肩下放置2厘米-3厘米的软垫,使头部略低,颈部轻度后伸,留意避开颈部过度后伸或者后伸不足均会对气道的通畅产生影响;使用吸痰管根据先后挨次将新生儿口、咽、鼻内的黏液快速吸出,如新生儿口腔存在大量分泌物,则应马上将新生儿的头部偏向一侧,留意避开吸入状况的发生。
如为胎粪污染堵塞的新生儿,则应在喉镜的直视下使用气管插管用的一次性吸痰管将胎粪样黏液吸出,在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开受到新生儿的咽部粘膜,每次操作的时间要求在10秒内完成,吸引器的负压在7.9kPa-13.3kPa间;对新生儿进行摩擦背部和拍足底等刺激,以刺激呼吸。
上述操作在要求在20秒内完成,如新生儿照旧没有呼吸则使用气面罩进行正压通气。
1.2.1.2建立呼吸并增加通气新生儿经初步复苏照旧没有呼吸或者喘样呼吸,皮色青紫,心律在100次/分钟以下,则马上使用气囊面罩进行正压通气,通气氧浓度保持在80?以上,压力掌握在1.47kPa-3.82kPa,依据实际状况对氧浓度、压力进行调整。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本文选取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对其实施及时的综合抢救和护理干预操作,观察新生儿的死亡情况、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以及护理疗效。
结果1例患者死亡,新生儿患者的存活率为98.00%(49/50)。
在存活的49例新生儿患者中,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有1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剩下的41例新生儿患者没有并发其他的不良反应症状,实施综合抢救和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抢救、护理治疗过程都比较满意,满意度为100.00%(50/50)。
结论对新生儿患者实施及时的抢救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疗效。
标签: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效果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产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一旦发病后,新生儿患者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就是缺氧、休克、厥冷、心音微弱等[1],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进一步引起血液中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系统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使得胎儿分娩时呼吸吸入大量羊水,出生后新生儿的呼吸中枢系统变得麻痹,引起新生儿重度窒息,因此正确认识该疾病,加强对该疾病诱因以及预防干预方式的认识和掌握,对于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2013年01月~2016年04月的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男25例,女25例,胎龄29~38w,平均胎龄(33.92±
2.01)w。
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发紫、口唇暗紫色症状。
1.2護理方法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对其实施及时的综合抢救和护理干预操作,新生儿窒息主要是呼吸不畅通引起的[2],在抢救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洁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得新生儿正常的血液循环流通功能良好,对患者实施持续的药物治疗。
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快速的将口鼻中黏膜排挤干净,剪短脐带,将其准确放置在抢救台上,采用头低脚高姿势确保新生儿可以将口鼻内的堵塞物及时排出,同时采用吸引器吸取新生儿口腔中充塞的分泌物、羊水等,当吸出物是胎粪或者是一些粘稠度较高的羊水时,继续实施气管插管治疗,利用婴儿导管将羊水、胎粪等及时吸出[3]。
当患者的呼吸变得微弱,不能够自主呼吸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对新生儿实施給氧操作,体外进行心脏按压,使得患者的呼吸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等到患者的心跳声音恢复正常后停止吸氧护理操作,除了人工呼吸給氧处理外,还需要有效提升新生儿呼吸能力,同时严格遵照临床医师用药指导,采用复苏药物对新生儿实施药物加强呼吸处理操作,患者的呼吸窒息症状有所缓解后,护理人员第一
时间检查新生儿的呼吸、脉搏、尿量等指标大小以及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立即加以处理。
当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症状后,容易引起缺氧性脑疾病,并且留下严重的并发症反应,因此需要派遣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患者实施看护和照顾,保证保温箱内温度适宜[4]。
抢救后的新生儿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一定要做好新生儿的保温处理工作,定期检查新生儿身体状况,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对患者的呼吸道加以检查,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无阻,新生儿可以正常的进行呼吸。
1.3观察指标观察新生儿的死亡情况、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以及护理疗效。
2结果
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对其实施及时的综合抢救和护理干预操作后,1例患儿死亡,49例新生儿患者全部存活,新生儿患者的存活率为98%(49/50)。
在存活的49例新生儿患者中,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为8.16%(4/49),2例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症状,急性肺水肿症状发生率 4.08%(2/49),1例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2.04%(1/49),1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2.04%(1/49),41例新生儿患者没有并发其他的不良反应症状,实施综合抢救和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抢救、护理治疗过程都比较满意,满意度为100%(50/50)。
3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胎儿出生后呼吸功能受到阻碍或者抑制后,患者不能够自主进行呼吸引起的一种病症,这些患者在出生后伴发有混合型酸中毒、缺氧等症状[5],一旦发病后,会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以及身体发育等各个方面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智障或者死亡等,对患者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及时开展抢救治疗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实现对新生儿身体器官功能的康复,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
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低氧血症、酸中毒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加以处理和解决,对患者的身体发育情况加以观察,及时做好急救处理工作。
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开展科学系统的抢救和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在临床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护理抢救技术,从而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和配合度。
参考文献:
[1]张缦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9):138-139.
[2]朱雪梅.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
学版),2014,11(4):353-354.
[3]张灵先.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8(19):1794-1795.
[4]E Andreas,Larsson,Ulf,Olsson,Colin D,et al.Synthesis of reference standards to enable single cell metabolomic studies of tetramethylrhodamine-labeled ganglioside GM1[J].Carbohydrate research,2007,342(3-4):482-489.
[5]Hilarie,Cranmer,Jennifer L,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suitable for assessing humanitarian workforce competencies during crisis simulation exercises[J].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2014,29(1):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