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园卡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1
浙江大学研究生英语笔试(机考)考场规则1、考生在考前需熟悉“浙江大学研究生英语机考系统”的使用方法,考试过程中如因考生操作不当而导致考试无法正常进行,责任由考生自负。
2、考生在考试开考前20分钟进场,开考前5分钟进场完毕,迟到考生不再允许进场;3、本校研究生持校园卡(校园卡遗失者持身份证与学生证(双证齐全))进场;进修生持进修证(省医科院、海洋二所等院(所)的学生持学生证)与身份证(双证齐全)进场。
考生进场后对号入座,将有关证件放在课桌上以便监考人员随时查验。
4、除必要的文具,如蓝(黑)色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外,考生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资料、通讯工具或有存储、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等进入考场,不得在考试机上拷贝带有翻译功能的软件。
考前应配合监考人员清场。
5、考生应严肃认真、独立完成考试,不得有任何作弊作为,如:在考场喧哗;在考试中使用通讯工具、交头接耳、报对答案、传递纸条等。
6、考试过程中考生除因病外不允许中途离场,中途离场即视为提前交卷;考试开始30分钟后才允许提前交卷。
7、考生必须遵守本考场规则,服从监考人员的管理,违者按《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处理。
研究生培养处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严歌苓说,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从陌生进展为熟识,从熟识走向陌生,同样是正常进展。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牢固,也许前一秒钟还牵手一起经历风雨,后一秒就说散就散,所以,你要懂得善待和珍惜。
人与人相处,讲究个真心,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给予真情,我还你真意,人心是相互的。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人主动,但主动久了,就会累,会伤心,心伤了就暖不回来了,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份忍耐和谦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和误解,也少了一些擦肩而过。
做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无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重在包容。
包容是一种大度,整天笑呵呵的人并不是他没有脾气和烦恼,而是心胸开阔,两个懂得相互包容的人,才能走得越久。
浅析浙江大学一卡通建设特色模式作者:叶镒娟徐锋程艳旗许彩娥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年第01期摘要:校园一卡通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体现。
浙江大学一卡通系统建设,打破以往两卡合一、银行掌控、独家管理等局限,建立分层次管理、开放性合作、自由独立采购的管理模式,形成浙江大学特有的一卡通建设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管理和服务上行之有效,取得良好效果,并将融入下一代一卡通建设中。
关键词:校园卡;智慧校园;高校信息化;一卡通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42-02一、引言高校一卡通系统是高校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如何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模式,实现独立决策、科学管理的目标,是所有高校在一卡通建设过程中必须探索的课题。
本文介绍浙江大学在一卡通建设中,借鉴各高校经验,根据实际条件,打破以往合作和管理的局限,走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合作共赢的道路,形成独特的建设管理模式,可为其它高校提供一些参考。
由于各高校的建设基础和建设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其建设规模、主要应用、合作模式等都有较大的差异,调研国内一卡通建设较成熟的知名高校,其反馈情况如表1所示。
从此调研反馈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①虽然M1卡的安全算法在2008年被德国研究员亨里克·普洛茨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在读博士卡尔斯滕·诺尔破解,[1]但M1卡仍然是目前高校使用的主流卡片;②虽然高校的主要应用并不相同,但其最核心的两大应用功能仍然是身份识别和小额支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项应用;[2]③大部分高校的一卡通系统建设资金由运营商或银行投入,受到对方的制约较大,且多数合作银行为一家,比较单一。
二、浙江大学一卡通建设情况及特色模式浙江大学第一代一卡通系统是2007年从食堂就餐系统升级而成,卡片采用非接触式射频Mifare S50卡,是师生在校内消费和身份识别的载体。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网络用户服务指南(2010研新生)为了方便2010新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尽快熟悉和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信息中心将为2010级新生提供试用帐号(含浙江大学电子邮件信箱),帐号名为学号,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后六位,试用期为一个月(至10月8日止)。
试用期满后,可通过校园卡充值继续使用该帐号(详见)。
现将访问校园网的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一、学生宿舍连通校园网方式:1、入住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校区学生宿舍,先到宿管中心办理IP-MAC地址绑定手续。
服务地址:玉泉校区:周一至周日8:30-11:30,13:00-17:00,1舍104室西溪校区:每周二上午8:30---11:30,西溪12幢122室华家池校区:每周二下午13:00---17:00,华家池3舍230室在非上述时间段内用户如需办理相关业务(绑定IP,),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如需绑定或修改IP信息,可通过浙江大学学生公寓自助服务平台自助办理,访问:(2)、持有效证件(学生证、身份证)至玉泉校区网管会办公室办理。
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1:30,13:00-17:00,地点:玉泉校区1舍104室。
宿舍网络报修热线:879334172、入住紫金港校区学生宿舍,需购买电信201+卡通过认证访问校园网;认证时输入“卡号@zheda”形式的认证信息。
宿舍网络报修热线:88981111校内资源可访问:二、访问互联网设置方法:1、虚拟VPN:点击信息中心主页/,点击“VPN接入”下载VPN客户端安装软件,按说明设置后,利用试用帐户(学号密码)拔号,即可访问教科网定义的地址列表内网络资源,包括QQ在线、病毒库升级、图书馆资料检索等应用。
2、电子邮箱:学号@登录邮件服务器主页收发邮件:三、帐户收费标准:试用期满后,可根据需要在自服务系统选择帐户包月类型并用校园卡缴纳费用。
帐户费用根据校有关文件规定如下:10元包月:可访问教科网允许范围内的网络资源;50元包月:访问资源不受限制。
浙江大学学生医疗保障简介根据浙江大学【2009】21号校长办公会议纪要决定,我校符合杭政办【2009】10号文件规定的学生从2009年9月1日起参加杭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全市统一规定享受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医疗保险待遇。
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平安保险(即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以提高医疗保障。
现简介如下:(一)普通门诊按原学校公费医疗政策执行。
入学体检复检合格的公费生在校医院就医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二)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享受市医保大学生待遇。
参保学生可在校医院和其他杭州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规定病种门诊就诊。
具体待遇如下:一个结算年度内,大学生发生的符合医保开支范围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个人自负比例见下表:注:1、住院医疗费以出院日期为准累计计算。
2、一个结算年度内,只承担一个住院起付标准。
3、一个结算年度内,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按一次住院结算,不设起付标准。
(三)大学生平安保险作为学生医疗保障的有力补充,其包含学生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引起的身故、疾病身故的保险以及医保住院医疗补充保险。
学生住院在享受市医保待遇后,个人自负费用可经大学生平安保险进行理赔。
部分医疗保障问题简答一、如何办理参(续)保手续符合参保条件的大学生,应在每年的9月1日至10月15日,由学校统一办理参(续)保登记和保费代缴手续。
新符合参保条件并按规定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的,从缴费的次月起享受该结算年度剩余月份的医保待遇。
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准确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联系电话、学籍号、入学日期、所在学院(系)专业、校区、班级等。
二、已参加杭州市社会保险任一险种和省、市、区子女统筹公费医疗的本市区户籍学生如何参保已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任一险种和省、市、区子女统筹公费医疗的本市区户籍学生,可在仔细比较不同险种政策待遇后选择参加其中的一种险种。
如选择参加大学生城居医保,须个人先去市医保办理原险种停保手续,二、参保学生如何缴费大学生医保费按年缴纳,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2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财政补贴90元。
浙大读博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博士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学生的追捧。
浙江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设施条件,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流程和学习生活。
一、准备阶段1.选择专业方向在准备报考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时,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学术背景的专业方向。
浙江大学拥有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门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
2.联系导师在选择专业方向后,学生需要联系感兴趣的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团队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自己。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导师的科研论文、网站信息或直接联系导师进行沟通。
3.准备申请材料准备博士研究生申请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般来说,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学位证书、学位证明、推荐信、研究计划等。
学生需要按照浙江大学的要求逐一准备,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二、申请阶段1.网上报名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学术背景等,并上传所需的申请材料。
2.参加入学考试通常情况下,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包括筛选考试和面试。
筛选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术素养,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研究动机和潜质。
3.获得录取通知书通过入学考试后,学生将等待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将包括学习计划、导师安排、入学时间等信息,学生需要按照通知书要求完成后续入学手续。
三、入学阶段1.校园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前往浙江大学所在校区进行报道,领取学生证、办理宿舍登记等手续,并参加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选课学习在完成报道后,学生需要根据导师和学校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浙江大学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并参与学术研究。
大学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实施细则为保障正常的校园交通秩序,缓解校园交通压力,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决定,在紫金港校区、玉泉校区、西溪校区和华家池校区建设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所有进出上述校区的机动车辆均实行智能化管理,凭智能通行卡通行。
根据《大学机动车辆进出校园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智能通行卡的分类及适用智能通行卡分为固定智能通行卡(以下简称“固定卡”)和临时智能通行卡(以下简称“临时卡”)。
固定卡为远程卡,适用于学校公务用车及本校教职工、全日制学生等需经常进出校园的机动车辆。
持固定卡的机动车辆,经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远程自动识别后,实现不停车自动开闸放行。
临时卡为近距离智能卡,适用于未办理固定卡的临时来校车辆,进校门时领取临时卡,出校门时经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读卡、验证、计时收费后放行。
二、机动车辆的分类及收费标准根据“严格控制、分类收费”的原则,报经公安、物价部门备案,经学校收费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对进入我校校园不同类别的机动车辆收取相应的停车泊位费。
(一)使用固定卡的车辆1.A类卡:为学校公务用车(车主为“大学”或“大学学院、部门”),首次办理免收固定卡费,再次办理收取卡费150元,免收停车泊位费。
2.B类卡:本校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用车实行“一人一卡”,即每位教职工、离退休人员(身份的确认以学校人事部门及离退休处提供的为准)凭工作证或校园卡可办理一固定卡,行驶证车主必须是本人或其配偶。
首次办理免收固定卡费,再次办理收取卡费150元;免收每天6时至次日2时在校园的停车泊位费。
若2时至6时在校停车,每年可免收20次(进出校门为一次)过夜停车泊位费,第21次起收取每辆5元/次的过夜停车泊位费。
因特殊情况需长期在校园停放过夜的车辆,经批准每辆收取夜间停车泊位费100元/月,按月计算。
住在校园(不含港湾家园、启真名苑、华家池家属区)教职工,夜间停车泊位费为50元/月,按月计算。
浙江大学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实施细则为保障正常的校园交通秩序,缓解校园交通压力,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决定,在紫金港校区、玉泉校区、西溪校区和华家池校区建设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所有进出上述校区的机动车辆均实行智能化管理,凭智能通行卡通行。
根据《浙江大学机动车辆进出校园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智能通行卡的分类及适用智能通行卡分为固定智能通行卡(以下简称“固定卡”)和临时智能通行卡(以下简称“临时卡”)。
固定卡为远程卡,适用于学校公务用车及本校教职工、全日制学生等需经常进出校园的机动车辆.持固定卡的机动车辆,经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远程自动识别后,实现不停车自动开闸放行。
临时卡为近距离智能卡,适用于未办理固定卡的临时来校车辆,进校门时领取临时卡,出校门时经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读卡、验证、计时收费后放行。
二、机动车辆的分类及收费标准根据“严格控制、分类收费”的原则,报经公安、物价部门备案,经学校收费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对进入我校校园不同类别的机动车辆收取相应的停车泊位费.(一)使用固定卡的车辆1.A类卡:为学校公务用车(车主为“浙江大学”或“浙江大学学院、部门”),首次办理免收固定卡费,再次办理收取卡费150元,免收停车泊位费。
2.B类卡:本校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用车实行“一人一卡”,即每位教职工、离退休人员(身份的确认以学校人事部门及离退休处提供的名单为准)凭工作证或校园卡可办理一张固定卡,行驶证车主必须是本人或其配偶。
首次办理免收固定卡费,再次办理收取卡费150元;免收每天6时至次日2时在校园内的停车泊位费.若2时至6时在校内停车,每年可免收20次(进出校门为一次)过夜停车泊位费,第21次起收取每辆5元/次的过夜停车泊位费。
因特殊情况需长期在校园内停放过夜的车辆,经批准每辆收取夜间停车泊位费100元/月,按月计算。
住在校园内(不含港湾家园、启真名苑、华家池家属区)教职工,夜间停车泊位费为50元/月,按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