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
▪ 症状与体征严重不符!
H
9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
H
10
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栓的范围、累及 血管的部位和口径以及肠壁缺血的深度。
▪ 腹腔内因素引起,血栓部位常常起自大血管, ▪ 促凝血因素引起,血栓多起自外周小血管。
H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 休克期:广泛行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 竭,坏死肠管达 250 cm以上 ,病死率达 87.4%
H
12
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体征
▪ 要点:严重的症状(一般止痛药,解痉药物不 能缓解)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称。
▪ 病程晚期:肠坏死和腹膜炎出现的相应表现。 ▪ 患者可以呕暗红色血便。 ▪ 腹腔穿刺可以穿刺出血性液体。
行血栓切除术。 ▪ 范围更为广泛的血栓 ,不宜实施取拴术。 ▪ 术后需要抗凝治疗预防复发。
H
21
非手术治疗
明确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但尚无腹膜炎肠坏死表现。给予立即采用抗 凝、溶拴治疗 ,并严密观察 。有急性腹膜炎发生则随时中转手术。 溶栓采用尿激酶 ,常规用量 25 万单位 ,每日 2 次 ,静脉滴注。 抗凝采用低分子量肝素 速必林 0.4mL ,每日 2 次皮下注射; 祛聚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每日1 次 ,静脉滴注。上述用药一般维 持7~10 天 之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其间监测凝血三项 ,使血小板 PT 、激活全血凝 固时间 APTT 维持在正常值的 1.5~2.5 倍之间 ,治疗 3~6 个月。
H
7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
▪ 如继发于肝硬化、肿瘤或手术创伤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常先在梗阻部位 形成血栓, 然后向外周蔓延; 而由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形成, 则由小分支 向主干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