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烧褐煤制粉系统防爆技术研究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煤粉厂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探讨摘要:煤粉厂制粉系统的防爆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分析探讨了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多种防爆方法和多项防爆设计,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制粉系统爆炸防爆措施防爆设计1 制粉系统的爆炸1.1 制粉系统的爆炸制粉系统爆炸就是煤粉的爆炸,是一种压力急剧上升的燃烧过程。
煤粉以一定的浓度分散在空气中,一旦遇到适当的点燃能,就会发生燃烧并迅速传播,导致连续不可控制的燃烧,这就是煤粉的爆炸。
1.2 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因素煤粉燃烧和爆炸通常要具备3个条件,即可燃物浓度、氧气浓度及引燃(爆)能量,只有当这三个主要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1.2.1 可燃物浓度煤粉产生爆炸,主要和煤粉的浓度、细度、挥发分含量有关。
气体中的煤粉浓度:一般说来,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3,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3。
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范围为300~500g/m3。
在这一浓度范围内,当遇到火花或明火条件时,煤粉会产生着火,就可能产生爆炸。
煤粉细度:煤粉越细,爆炸危险性越大。
对于烟煤,当煤粉粒径大于100μm时,几乎不会发生爆炸。
挥发分含量:当挥发分>25%时,爆炸危险性增大;挥发分愈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1.2.2 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大于16%,易引起燃爆,须采取相应的防燃爆措施。
表1为不同煤种发生爆炸时的氧气浓度极限值,当氧气含量小于极限值时,肯定不会发生爆炸。
1.2.3 引燃(爆)能量煤粉制备中,引燃(爆)能量就是火花或明火。
当达到煤粉着火温度时,会急剧燃烧产生爆炸。
因此要严格控制有关部位的温度指标。
气粉混合物流速过低,会沉积而引起自燃;流速过高,会引起静电火花导致爆炸。
一般流速控制在16~30m/s范围较适宜。
2 制粉系统的防爆措施与设计2.1 制粉系统的防爆措施根据引发煤粉爆炸事故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制定下列预防措施。
运行标准发电部技术措施编号:21燃用褐煤、烟煤及混煤防止制粉系统自燃及爆破技术措施批准:彭峰审核:杨景军编写:李庆民黄哲雄華潤電力(興寧)有限公司2014年10月16日燃用褐煤、烟煤及混煤防止制粉系统自燃及爆破技术措施一、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华润电力(兴宁)有限公司锅炉制粉系统的运行管理、检修维护及监督工作,通过运行控制管理、制粉系统隐患的排查治理、相关安全制度的落实监督,防止制粉系统与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制粉系统的运行安全。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DL/T435—2004)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标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重点措施》三、定义褐煤:为半暗半亮型,易点燃,燃烧彻底,灰呈粉状,易排出,属优质褐煤。
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分、高灰熔点的“两高两低”显著特点。
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关于褐煤的划分标准:干燥无灰基Vdaf>37%即为褐煤。
烟煤: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
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干燥无灰基20%<Vdaf<37%应属烟煤系列。
四、管理内容和方法我司燃用的煤种属于褐煤与烟煤范围,其特点是易燃、易爆、灰熔点温度偏低、水分大,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下列措施:(一)燃料上煤及混配煤的要求:1、褐煤不能单独入磨磨制,因为褐煤干燥无灰基挥发份大于40%,应该同其它易流动、不易爆炸的煤种混配后再磨制和燃用,以增强入炉煤的流动性,控制入磨煤的挥发份(Vdaf <37%)和水分(Mar<15%),减少制粉系统积煤引起的自燃着火。
煤粉制备系统防火防爆浅析张浩发布时间:2021-08-22T08:50:37.71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5期作者:张浩[导读]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煤粉制备是重点环节,因煤粉的易燃易爆性,在磨制、存储、输送等环节中,极易发生自燃或燃爆。
新疆圣雄水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处摘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煤粉制备是重点环节,因煤粉的易燃易爆性,在磨制、存储、输送等环节中,极易发生自燃或燃爆。
本文探讨了在煤粉制备系统各个环节的防火防爆措施。
关键词:煤粉制备系统;防火防爆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煤粉制备系统尽管采取了防燃、防爆、泄爆、抑爆、防静电等措施,设置了先进的压力、温度、CO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对煤粉制备系统各重点环节进行监测预警,还设置了CO2或N2自动灭火系统,但由于煤粉易燃易爆的特性,在煤粉制备生产、储存、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火灾、燃爆、中毒等事故。
密闭生产设备中发生的煤粉燃爆事故可能发展成为系统爆炸,抛射到密闭生产设备以外的煤粉可能导致二次粉尘爆炸和次生火灾,扩大事故危害。
煤粉制备系统成为水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频率较高的环节。
一.易产生煤粉自燃的部位1.煤堆场(棚)及皮带输送区域原煤存放时间长,与空气接触氧化易发生自燃。
原煤在堆、取料及皮带输送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煤尘积聚未及时清扫,易发生自燃。
2.原煤仓、球磨机及选粉机系统原煤仓内原煤未排空,因停机检修等长时间未使用,易氧化自燃;输煤皮带除铁器未安装或未投用,铁质物或卵石进入磨机内运行撞击产生火花引发燃爆;选粉机、输送管道内部坑洞长期堆积煤粉氧化自燃。
3.煤粉收尘器及灰斗、螺旋输送铰刀、煤粉仓收尘器内部及灰斗、螺旋输送铰刀、煤粉仓内煤粉未排空或在低洼处堆积,因检修(紧急停机)等原因长时间未使用,煤粉易氧化自燃。
二.事故案例2014年12月,某水泥厂5000t/d熟料生产线,由于操作失误,球磨机内发生燃爆事故,导致磨头、磨尾管道变形移位;选粉机壳体严重变形移位;收尘器除尘袋全部烧毁。
制粉系统防爆分析与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5T03:13:29.590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23期作者:陈超[导读] 制粉系统是燃煤电厂最重要的运行系统,它将原煤通过磨煤机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将粉末与匹配的设备通过管道进行燃烧,其主要作用就是粉碎原煤,制成合格达标可使用的煤粉,制粉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
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本溪热电分公司辽宁本溪 117000摘要:现如今社会发展迅猛,以往旧的燃煤方式已满足不了人们所需,燃煤电厂推出的天然气是最为成功的例子。
但在燃煤电厂运行期间,制粉系统及易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机器、人员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伤亡,造成燃煤电厂的经济损失,影响燃煤电厂的有效平稳运行。
经过研究调查表明,燃煤电厂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由多种原因构成,本文根据制粉系统爆炸的条件总结出爆炸的主要原因,结合原因对制粉系统作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燃煤电厂;制粉系统;改进措施一、制粉系统的概述及分类制粉系统是燃煤电厂最重要的运行系统,它将原煤通过磨煤机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将粉末与匹配的设备通过管道进行燃烧,其主要作用就是粉碎原煤,制成合格达标可使用的煤粉,制粉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
制粉系统可分为中间仓储式系统和直吹式系统,这两类最大的区别是前者需要储存煤粉后再进行燃烧,后者可直接进行燃烧,不用储存。
中间仓储式系统需要研磨力、干燥力和输送力三种力相互作用才能使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直吹式系统最大的优点便是研磨多少原料就会产出多少煤粉,不易向外漏粉,保持干净干燥的研磨环境,达到制粉系统最优化。
二、制粉系统爆炸的危险性制粉系统爆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爆炸现象,煤粉暴露在空气中,一旦接触到着火源或其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煤粉就会开始燃烧,燃烧速度相当之快且不可控制,最后导致整个制粉系统发生爆炸。
爆炸将严重影响燃煤电厂的运行,机器设备及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伤亡,减少发电量及产出量,影响人们生活,造成家庭灾难,企业无利可图。
制粉系统防爆分析与对策乌海热电厂的两台DG670、13、7-20型锅炉,是一次中间再热超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制粉系统采用两套钢球磨煤机中间仓储式乏气送粉系统,煤粉细度R90为18%~22%。
磨煤机采用DTM380、720型低速滚筒式球磨机,每套制粉系统装有粗粉分离器和细粉分离器,每台炉均有一个粉仓。
1制粉系统爆炸的危害性制粉系统爆炸会引起设备损坏,减少发电量,降低机组的经济性,严重时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灾害。
2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煤粉发生自燃和爆炸是由于煤的特性在加工成煤粉后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煤粉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积存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发热使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的自燃。
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输送煤粉的气体和煤粉混合成的云雾状的混合物,它一旦遇到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2~3倍大气压),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
影响煤粉爆炸的因素:煤的挥发分含量、煤粉细度、煤粉与空气混合物的浓度、温度和输送煤粉的气体中氧的成分比例等。
一般说来挥发分含量Vdaf<10%(无烟煤),是没有爆炸危险的。
而Vdaf>19%的煤粉(如烟煤等),煤粉与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煤粉浓度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最危险的浓度在1、2~2、0kg、m3,大于或小于该浓度时爆炸的可能性都会减小。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是很难避免危险浓度的。
制粉设备中沉积煤粉的自燃性往往是引爆的火源。
气粉混合物温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煤粉爆炸的实质是一个强烈的燃烧过程,是在0。
01~0。
15的瞬间大量煤粉突然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因急速膨胀而形成的压力波以及高速向外传播而产生的很大的冲击力和声音。
潮湿煤粉的爆炸性较小,对于褐煤和烟煤,当煤粉水分稍大于固有水分时一般没有爆炸危险。
3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从多次爆炸后的现场情况看,引爆点主要在容易长期积煤或积粉的位置,制粉系统处于封闭状态,引爆的火源主要是磨煤机入口积煤,细粉分离器水平段入口管积粉,粗粉分离器积粉自燃,根据制粉系统的运行工况和爆炸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如下:3、1煤粉细度,风粉浓度及燃煤成分煤粉爆炸的前期往往是自燃。
全烧褐煤时中储式制粉系统粉仓防爆研究作者:宋杨杨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6期宋杨杨(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3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特点,主要对公司#1期1、2号机组在全烧褐煤期间粉仓经常发生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进行了分析,举例说明粉仓爆破的过程、机理、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并针对粉仓防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便达到全烧褐煤期间防止粉仓爆破,提高机组安全稳定性的目的。
【关键词】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粉仓;防爆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更新壮大,东北电网大型火力发电厂的不断投产运营,全国标煤单价的普遍提升,火电厂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运行备受关注。
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现役机组6台国产200MW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一期#1、#2机组于1990年和1991年相继投产发电,锅炉型号为HG-670/140-YM14。
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设计煤种为烟煤,配备四台低速筒式钢球磨煤机。
自2010年4月公司实施全烧褐煤以来,锅炉制粉系统粉仓经常发生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这不仅影响机组负荷,还产生安全隐患。
下面对机组某日粉仓温度异常升高的机理和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公司中储式制粉系统全烧褐煤以来煤粉仓防爆措施进行研究。
1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特点及运行方式由原煤仓出来的煤,经过皮带运输至原煤斗并不断下行至给煤机,与干燥用的热风相遇后,一同进入球磨机,磨制好的煤粉由热风从磨煤机带出,输送至粗粉分离器,一部分不合格的煤粉经粗粉分离器返回磨煤机重新磨制,合格的煤粉由热风送至细粉分离器。
在细粉分离器中,约有90%的煤粉被分离出来,经锁气器和筛网(防止木质纤维落入煤粉仓,造成给粉机堵塞)落到粉仓中,再按锅炉需要由可调节的给粉机送入一次风管,经过排粉机的出力,由一次风送入炉内燃烧。
由细粉分离器上部出来的干燥剂(也叫磨煤乏气)还包括有约10%的细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炉膛中燃烧,磨煤乏气可作为一次风输送煤粉进入炉膛这种系统称为乏气送粉系统。
关于燃烧烟煤锅炉改为燃烧褐煤后制粉系统防爆措施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炭市场机制的调整,引入竞争机制,煤炭价格出现了上涨及煤源紧张的局面。
受此影响,作为依靠煤炭为生产的原材料的很对火力发电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原设计燃烧烟煤的锅炉进行大量掺烧或全烧褐煤。
由于褐煤发热量低、挥发分高、灰分高、着火点低的特性,在制粉系统磨制该煤种时如控制不好就会出现制粉系统爆破的安全隐患。
为了降低制粉系统爆破这一安全风险,提出了对原燃烧烟煤进行燃烧褐煤锅炉控制爆破风险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制粉系统漏风治理、设备管道积煤积粉点治理、引入惰性气体进行惰化等方法,有效降低制粉系统爆破的安全风险,保证火力发电厂锅炉制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实施后验证本文防爆措施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制粉系统;安全运行;漏风;管道积煤积粉点治理;引入惰性气体进行防爆引言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原设计燃烧烟煤的制粉系统由于烟煤着火点高、水分低、灰分低等特点,制粉期间不宜发生爆破事件。
近年来较多燃烧烟煤的锅炉进行大量掺烧或全烧褐煤。
由于褐煤发热量低、挥发分高、灰分高、着火点低的特性,在制粉系统磨制该煤种时如控制不好就会出现制粉系统设备、管道、煤粉仓等部位的防爆门发生爆破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及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
为了有限降低或避免这一安全风险,需要对燃烧烟煤的制粉系统进行研究,制定防爆措施。
煤粉爆破主要要素为煤粉浓度、着火源、氧量。
这三个条件之一不满足就可以有效避免制粉系统爆破事件的发生。
中储式制粉系统基本上由原煤斗、给煤机、磨煤机、制粉管道、分离器、煤粉仓、给粉机、排粉机、送粉管道等设备组成。
制粉系统运行中在粉仓粉位满足要求时就必须将制粉系统停止运行,在启停制粉系统期间一定存在煤粉浓度在爆破这一范围,引起爆破的这一条件不可避免,因此必须从另外两个导致制粉系统爆破的条件出发,研究避免控制爆破的措施。
本文主要从控制着火源及氧量控制出发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解决制粉系统大量燃烧褐煤导致的爆破风险。
新形势下燃煤电厂制粉系统防燃防爆措施探索黄香坤发布时间:2021-10-27T07:22:58.912Z 来源:《电力设备》2021年第8期作者:黄香坤[导读] 国内燃煤电厂设计一般为中挥发份(热值高,挥发份25%左右)煤种,由于国内煤价较高,为了经营需要,较多电厂均燃用高挥发份褐煤(热值低,但挥发份接近30-40%),以印尼煤居多,给燃煤电厂制粉系统提出了新的运行要求,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粉系统防燃防爆措施,确保安全、经济运行的完美统一。
(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512)摘要:国内燃煤电厂设计一般为中挥发份(热值高,挥发份25%左右)煤种,由于国内煤价较高,为了经营需要,较多电厂均燃用高挥发份褐煤(热值低,但挥发份接近30-40%),以印尼煤居多,给燃煤电厂制粉系统提出了新的运行要求,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粉系统防燃防爆措施,确保安全、经济运行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燃煤制粉系统防燃防爆措施背景:燃煤电厂燃料成本占比达70%,随着近年煤碳市场需求旺盛,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对燃煤电厂经营造成极大压力,为缓解压力,各电厂进行进口煤掺烧,由于进口煤热值低,挥发份在40%左右,易发生自燃、爆燃等不安全事件,对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较大威胁。
1 掺烧高挥发份进口煤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主要是降低并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确保燃用褐煤的制粉系统无明显缺陷,启、停阶段严格使用惰化汽,加强巡检等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处理。
2在制粉启动、运行、停运阶段,防止制粉系统发生着火爆燃异常:在启停阶段,由于煤量变化较大,一次风温及煤内温度会大幅上升,大大增加了煤在内部爆燃的风险;在运行阶段,由于制粉系统积粉、断煤、跳闸等异常情况,也增加爆燃风险。
3按风险类别制定相应防燃防爆措施:3.1制粉系统正常运行中应采取的防燃防爆措施。
3.1.1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过规程或措施规定上限,燃用高挥发份煤种时应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选择相应的保护定值。
燃煤电厂制粉系统防爆措施探析发布时间:2021-09-29T06:06:45.692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15期作者:胡美玉[导读] 制粉系统爆炸主要指的是煤粉爆炸,这是一种特殊燃烧现象胡美玉通辽发电总厂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摘要:制粉系统爆炸主要指的是煤粉爆炸,这是一种特殊燃烧现象,空气中分散的煤粉浓度达到爆炸危险范围的情况下,只要接触足够的着火源,就会导致煤粉燃烧,然后快速蔓延传播,不仅燃烧比较剧烈,而且很难控制,这个时候系统火源处压力会快速升高,进而导致整套制粉系统爆炸。
关键词:燃煤电厂制粉系统;防爆措施;制粉系统在停止运行期间,假如没有及时抽净管内残存的煤粉,慢慢地就可能出现自燃反应,系统启动的过程中如果有热风通过会使自然煤粉飘起来,一旦温度达到某种程度就会发生爆炸。
煤和煤粉容易沉积的部位是电厂制粉系统最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位置,因为制粉系统处于一种封闭环境。
一、当前制粉系统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1.与煤粉细度、风粉浓度及燃煤成份有关,煤粉爆炸的前期往往是自燃。
一定浓度的风粉气流吹向自燃点时,不仅加剧自燃,还会引起燃烧,而接触到明火的风粉气流随时会产生爆炸。
造成流动煤粉爆炸的主要因素是风粉气流中的含氧量、煤粉细度、风粉混合物的浓度和温度。
煤粉愈细,爆炸的危险性就愈大。
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就小些,当煤粉粒度大于0. 1 mm 时几乎不会爆炸。
当煤粉浓度大于3 ~ 4 kg ( 煤粉) /m3 ( 空气) 或小于0. 32 ~ 0. 47 kg( 煤粉) /m3( 空气) 时不易引起爆炸。
煤粉浓度太高,氧浓度小或煤粉浓度太低,缺少可燃物,煤粉燃烧的可能性都很小,只有煤粉浓度为1. 2 ~ 2 kg /m3 时煤粉最容易燃烧也就最容易产生爆炸。
而制粉系统煤粉浓度在正常运行中就在爆炸范围之内波动,因此存在爆炸的危险。
一般挥发份Vdaf大于25%,发热量高的煤,爆炸的可能性就大,而实际燃用的煤种挥发份和发热量波动都很大,一旦挥发份和发热量过大时,若条件吻合极易发生爆炸。
掺烧褐煤制粉系统防爆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通过控制煤粉爆燃三个条件、实际运行工况控制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双进双出磨煤机掺烧褐煤防止制粉系统爆燃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磨煤机;褐煤;爆破;直吹式制粉系统
1 引言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350MW机组,其锅炉型号为HG—1170/17.4—YM1,采用平衡通风、固态排渣方式,最大连续蒸发量是1170t/h,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每台炉配有3台法国阿斯通(ALSTHOM)公司生产的BBD4060型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和6台沈阳重型机械厂生产的型号为600型电子称重式皮带给煤机以及2台上海鼓风机厂生产的1854B/1182型单吸离心入口导叶可调式一次风机。
每台磨煤机配有两台给煤机、两台分离器、两台磨的密封风机、一个主电机、一个辅助电机、一个轴承润滑油站、一个减速机润滑油站、一个大齿轮润滑油站。
在MCR工况下,3台磨煤机运行。
每台磨煤机每端有4根煤粉管接入同一层喷燃器,3台磨煤机共带有24只喷燃器。
燃烧器为摆动式四角布置,切向燃烧。
两台离心式一次风机,将环境空气,直接送入两台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仓格中加热至300℃,分别送入3台双进双出滚筒式钢球磨煤机的一次风入口端,作为磨煤机的干燥剂,并将磨制的煤粉送入炉膛;磨密封风机出口压力冷风,分别进入磨煤机的各部位,作为磨煤机、给煤机的密封风。
原煤由原煤仓下来,经两台皮带式给煤机,从磨煤机两端分别送入磨煤机,原煤在磨煤机内与一次风混合,风粉混合物经磨煤机两端的分离器分离后,粗粉重新回到磨煤机内,细粉和一次风则通过磨煤机两端的4根一次风管,分别进入该磨煤机所对应的4台切向摆动式燃烧器,送入炉膛进行燃烧。
双进双出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掺烧褐煤防止煤粉爆燃的机理、危险工况及控制措施进行技术研究与应用。
2 煤粉爆燃的机理
当风粉混合物温度、含氧量、煤粉浓度三个条件同时达到爆炸范围,是煤粉爆炸的必要条件。
3 制粉系统发生爆燃的最危险工况
褐煤掺烧比例大、启停磨煤机、磨煤机断煤或给煤机跳闸、磨煤机堵煤、磨煤机清分离器、给煤机及磨煤机检修、单进单出、单进双出、砸石子、磨出口一次粉管堵塞未吹扫干净且该粉管长时间停运等工况时,是发生制粉系统爆燃的最危险工况。
4 制粉系统防爆重点控制措施
4.1消除着火源。
4.1.1根据入炉褐煤干燥无灰基挥发份40%,按磨分离器出口温度最大允许值计算公式:TMAX=1.667(82—Vdaf)±5(1)
式中:TMAX——磨分离器出口最大允许温度,℃;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份,%。
得出磨分离器出口温度最大允许值:不超过75℃。
4.1.2 磨入口风温正常运行时不超280℃。
在启停磨、断煤时煤位低于20mm时不超过130℃.4.1.3消除制粉系统积粉死角,如停磨时将粉抽净、保证回粉管畅通无堵塞、制粉系统内壁光滑、无涡流区域等。
停磨抽粉干净(抽粉时间:35分钟以上)。
抽粉时间是指在开4个PC门时,从两侧给煤机全部停运开始至停磨,否则重新计时。
4.2 控制煤粉浓度。
4.2.1 风/粉比不小于1.6。
4.2.2 褐煤掺烧比例均匀(不超过50%)。
4.3 控制制粉系统内氧量,合理使用消防蒸汽,使磨内含氧量低于16%。
4.3.1 制粉系统启、停过程中全程投入消防蒸汽。
4.3.2 当分离器温度超过规定值(掺烧褐煤时75℃),投入5~10分钟消防蒸汽。
4.3.3 消防蒸汽压力不低于0.4MPa,高压消防水压力不低于0.3MPa。
5 运行管理具体控制措施
5.1 正常运行中控制要点
5.1.1加强混配,控制褐煤掺烧比例,控制煤中石子煤的含量,尽量减少磨煤机砸石子的几率。
5.1.2严格控制分离器出口温度不超75℃。
如果计划磨煤机消缺及清分离器不配褐煤5.1.3当褐煤量较大时,严格控制最危险工况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任何时候分离器出口温度不超75℃。
5.1.4各磨煤机冷风门在没有故障情况投入自动状态,控制分离器出口温度,设定值与当前值偏差不大于5℃。
5.1.5保证风粉比例适当,控制风/粉比不小于1.6。
一次风速控制在20~26m/s。
5.1.6保证制粉系统各测量表计指示正确,指示异常及时联系检修处理,加强煤位监视,避免因磨煤位高而发生跑粉、堵磨。
5.1.7原煤斗、给煤机壳体及落煤管温度不大于60℃。
5.1.8停炉前煤斗要计划上煤(不上褐煤),如停炉时间超过7天时,停炉前尽量将磨煤机煤斗中的存煤烧空。
5.1.9每班必须对制粉系统的漏粉、漏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防爆门是否漏风,发现问题及时按缺陷管理认真联系处理,及时清除漏出的煤粉。
5.1.10 当发现备用磨煤机内着火时,要立即关闭其所有的出入口风门挡板以隔绝空气,并用蒸汽消防进行灭火。
5.1.11磨煤机蒸汽消防系统是磨煤机出现自燃、爆破等危险时的主要控制手段,应保持热备用状态,确保能随时投入。
5.2启、停制粉系统控制要点
5.2.1启动制粉系统控制要点:5.2.1.1启首侧半磨时:在启磨前开启两侧各1个PC门后投入消防蒸汽5分钟后,停止非启动侧消防蒸汽和PC门,保持启动
侧消防蒸汽投入状态正常启磨,当所有PC门全开并给煤正常后(煤量大于15T/h,一次风速正常)停止消防蒸汽;给煤后即采用双进单出运行方式,并通过冷、热风门、旁路风门和负荷风门严格控制分离器出口温度不超规定值75℃。
煤位低于20mm时控制磨入口风温不超过130℃。
5.2.1.2启另半侧磨时:在开启该侧PC门前,投入该侧磨消防蒸汽,当所有PC门全开且该侧给煤量大于15T/h后停止该侧磨消防蒸汽。
控制分离器出口温度不超规定值75℃。
5.2.2停止制粉系统控制要点:控制分离器出口温度不超75℃,煤位低于20mm时控制磨入口风温不超过130℃,给煤机全停后全开冷风门、全关热风门控制分离器出口温度不超75℃,严格禁止在磨煤机抽粉过程中,分离器温度高于75℃时,再次启动给煤机。
5.2.2.1停最后半侧磨时:在停运所有给煤机之前(煤量小于15T/h)投入磨消防蒸汽,所有给煤机停运继续抽粉(所有给煤机停止至停磨总抽粉时间35分钟)至磨停止。
5.2.2.2 停另半侧磨时:在关闭该侧PC门前且给煤量小于15T/h 时投入该侧磨消防蒸汽,当该侧PC门全部关闭后停止该侧磨消防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