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创新实验班

40805244 邱紫阳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在蓝田县初级中学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认识了那些淳朴可爱的孩子们。在他们的身上,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真诚。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在此我想谈谈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曾经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家庭就好比一个培育种子的花盆,什么样的家庭培育出什么样的苗子,残缺的不行、过于密闭的不行,还要适时适量地给点风吹日晒,这样培育出来的种子才够优秀。学校教育仅仅是起园丁作用,若是种子不好,试问能长出好的苗子,那么任老师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栽出好的参天大树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何其重要。

如同种植花草,人的成长也一样需从小进行护理与培养,才能成为有用之人。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父母则是家庭中最早、最直接与孩子接触的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亲情使其对父母怀有高度依恋,也使得父母亲成为子女教育最直接最权威的力量。但是家庭教育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性,有时是通过亲切的教诲和诱导,更多的则是无形中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方

方面面、时时事事来进行的。家长的个性品质、受教育程度、言谈举止、价值取向、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并塑造着孩子个性的成长。这些态度与认识又都是通过他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的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家教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与途径。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身受益,将整合学校的德育效能。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终身受损,将离散、削弱学校的德育效能,甚至会断送孩子的一生。当然,绝大部分家长平时能有意识地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存在着这样、那样问题。

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家长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哪些话能传给孩子,哪些话不能传,哪些行为要约束,那些行为要加强,都要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关心他人,有计划、有目的给孩子创造劳动锻炼、接受磨难的环境。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上处于转轨时期,法制尚未健全,社会上存在一些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如贫富悬殊、贪污腐败、部分职工下岗、社会治安等问题,直接影响家庭德育。家长的几句牢骚、几句不满、几句评论,都可能动摇孩子的政治信仰,使他们产生模糊认识,产生与学校正面教育的对立。这是当前部分学生政治思想淡薄,甚至产生信仰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家长的语言粗俗、随意,都将对子女的基本文明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父母的行为是极其多样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的。有的父母对长辈不敬,三天一大吵,二天一小吵;有的父母与邻里关系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母背后说张家长、道李家短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渗透孩子的方方面面,这无形的东西会使孩子跳跃道德认识与评价,自觉或不自觉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意志,产生与父母类似的道德理念与行为,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校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态度或方式起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1.严厉管教型。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其实,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2.自然成熟型。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孩子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如今家长总是对小孩子保护过多,特别现在溺爱比较多。那么如果从小样样都让他,就变成他越来越自我中心,接下去就发展为什么东西给他是应该的,不给他,他就会受不了,变成你为他付出是应该的。他没有义务为你付出什么,为家庭付出什么,为父母付出什么。那么从小养成这样习惯,等他以后到了社会上或者到了公众场合的事情处理上,他一旦遇到这个事情——他没得到他想要的,他就接受不了。怎么样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很小的事情上面,家长对小孩子提出怎样的义务责任要很清楚,要小孩子明确我对这个家庭,我对父母亲应该承担什么义务,我对社会应该承担什么义务,对我的同伴应该有什么义务。那么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的话,那他处理事情时就很正常了。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负面东西太多啊,什么东西都由着他、都给他。一直惯着,他就觉得一点不珍惜。没有了,他就受不了。这个可能是我们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三、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水平也对学生的主观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中人际关系不融洽,这种高频率、强聚合的人际交往反而会起负面的德

育效果。“过度关心”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甚至离家出走等。因此家庭气氛实际上是家庭人际关系的独特德育价值发挥的关键之一。家庭气氛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德育对象:一是从心理层而上,二是从家长的影响力上。不良的家庭气氛易产生心理损伤,出现不良人格特征,如暴躁、抑郁、反社会倾向等,也易导致离心力增强,从而使家长正面的德育信息不能为子女有效吸收。此外,不良的家庭气氛还会伤及家长对子女及学校德育关注的积极性,家庭因此会成为对学生的德育产生负效应的环境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试想一下,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家长应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也是搞好家庭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唠叨罗嗦型沟通。唠叨罗嗦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反而会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的心理。

在我实习的这个班级里,有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而且能和孩子交流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难免会孤独,没有父母给他们很好的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也会成为问题。由于“留守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心和关注。

从我的学习及成长过程来看,我的家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的父母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可是他们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朴实真诚的待人接物,脚踏实地地学习。他们总是给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暖充满和谐的家庭里,我的生活是幸福的,学习是轻松的。父亲还经常和我聊天,他总是倾听我的想法,作为一个平凡的父亲,他的唯一希望就是我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是因为这个家,才会有今天的我,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叫作“幸福”的家。难以想象如果我在一个充满争吵声的家庭里生活,我又能如何安静的学习,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