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鉴赏人物出场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9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本课话题——礼贤下士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副校长“礼贤下士〞邀请教授参加评选1月19日,卓越教学奖专家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据四川大学官网的报道,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会上说,“卓越教学奖〞旨在表彰师德高尚、教学卓越、学术出色的一线老师,使长期从事本科教学优秀老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充分肯定与尊重,增强全校老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育人气氛。
3月16日,教务处再次发布通知,决定从3月17日至21日进展网络投票。
人们注意到,在评选活动专题页面中,此前高调抵抗卓越教学奖的谢谦教授名列15位候选人当中。
谢谦在微博上解释了原因:“分管副校长打找我,此奖是常年奖,每年一评,奖金来自校友捐赠,不是国家资金。
他希望我支持学校的工作,推荐材料由教务处准备,不用费事我。
我与校长没私交,从来没对过话,他这样礼贤下士,我好意思再回绝吗?〞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2.上流生活开放有序,不隐秘吝啬,礼贤下士,宾客茂盛,会引人到建立丰功伟绩上来。
——培根3.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
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袁枚4.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玄.德(xuán) 峨.冠博带(é) 寰.宇(huán) 愕.然(è) 斡.旋(wò) 汉胄.(zhòu) 吾侪.(chái) 慵.懒(yōng) 鹤氅.(chǎng) 愧赧.(nǎn) 揲蓍..(shé shī) 倥偬..(kǒng zǒng) 管仲.(zhòng) 殷馗.(kuí) 襄.阳(xiāng) 潺湲..(chán yuán) 松篁.(huáng) 荆榛.(zhēn) 寰.海(hu án) 鼎鼐.(nài) 苗裔.(yì) 荏苒..(rěn rǎn) 经纶.(lún) 鄙悃.(kǔn) 悒怏..(yì yàng)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去⎩⎪⎨⎪⎧元直欲去.,自去便了〔动词,前去〕出外闲游去.矣〔动词,出去〕言罢,飘然而去.〔动词,分开〕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间隔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去,除掉〕 (2)且⎩⎪⎪⎨⎪⎪⎧不如且.归〔副词,暂且〕文王且.如此敬贤〔表递进关系,况且〕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 备曰〔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表递进关系,况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表让步关系,尚且,还〕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表并列关系,并且〕(3)言⎩⎨⎧玄德从其言.〔名词,说的话〕可言.刘备拜访〔动词,说〕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动词,记载〕(4)省⎩⎨⎧不省.治国安民之事〔动词,懂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动词,省察〕 (5)谢⎩⎪⎨⎪⎧阿母谢.媒人〔动词,辞谢,谢绝〕玄德谢.之〔动词,表示感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辞别〕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谢罪,抱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告诫〕 (6)之⎩⎨⎧何颍川之.多贤乎〔副词,这么〕我欲另以二人比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构造助词,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不劳下.问(名词作状语,向下) (2)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名词作状语,每天,成天) (3)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名词作状语,亲自) (4)荆州北.据汉、沔(名词作状语,在北面) (5)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在西面) (6)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南面,对外,对内)(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8)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名词作状语,在北面,在南面) (9)亮夜.观天象(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0)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拐杖) (11)一声长啸安.天下(使动用法,使……安定) (12)乞即席.地权坐(意动用法,把……当作席子,坐在)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道貌非常..古义:与平常不同。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二课时)xx第三中学xx设计说明:1、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温故而知新是学生学习遵循的必然规律,本次设计更加重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读懂到实践应用这一教学流程。
2、遵循的原则——涉及一点,不及其余。
一堂课抓住一个重点来讲透学透练透,远比面面俱到的教授有效得多。
因此,我只把诸葛亮出场的艺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精心组织架构。
学习目标:通过品读文本,鉴赏诸葛亮出场的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温故——xxxx(出示幻灯片)(☆只听得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正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
)1、生读两个片段。
2、她们怎样出场?3、人未到,声先闻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领略了凤姐的泼辣,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认识另一位非凡的人物。
瞧,他来了。
他羽扇轻摇妙计横生,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
有哪位同学认识他吗?(生答:他就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他留给了我们一段三顾茅庐的佳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去探察他的非凡之处。
(出示幻灯片,文本题目)二、目标展示:(出示幻灯片)品读文本,鉴赏诸葛亮出场的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1、学生齐读。
2、教师板书:人物出场。
三、预习检测:(出示幻灯片:奠基——构建xx)1、请一位同学读字音部分。
师生纠正强调。
2、请同学们拿起纸和笔,写出注音部分的字词。
3、全班齐读巩固。
四、品读悟xx:(一)解题:xx再荐名士,xx三顾草庐1、名士是谁?刘备三顾的又是谁?(生答:xx)2、xx何时亮相?亮的什么相?(1)学生勾画概括。
品析“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周淑茹罗保川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2年第07期摘要该文依据易中天先生的观点:三国人物具有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依次从骨感与丰满;话里与话外;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三个方面,分析了“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形象。
并认为,罗贯中能够根据简单的史实,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细腻的笔法描绘系列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特点,是非常伟大的。
关键词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说到诸葛亮,大家都能列举出他的很多事迹,比如“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但这些事件中,惟有“三顾茅庐”经过史学家的认证,其他大多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演绎,不是史实。
而能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神仙行为,则是经过演变后的民间形象了。
本文仅就“三顾茅庐”这一故事来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八个字,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也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这件事出自于当事人和史学家之笔,应该不假,是历史的真实。
但是,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当时的情景如何?罗贯中用了三个半章节的篇幅来扩充这么几个字,补得非常成功,充满了想象力,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
可以说,数百年来,我们对诸葛亮的印象就源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甚至于认为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胡适却批评《三国演义》没有文学想象力,只是把《三国志》等史学素材拼凑了一下,没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其作者也不过是一个“陋儒”,没有文学创造才华。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三国演义》明显地受到唐宋以来说话话本的影响,埋线伏笔、设悬念、抖包袱,极尽夸张之能事。
这当然需要作者具备很强的文学功底。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论单福新野遇英主”,刘备偶遇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位先生就埋线设了一个悬念:“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9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本课话题——礼贤下士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副校长“礼贤下士”邀请教授参加评选1月19日,卓越教学奖专家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据四川大学官网的报道,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会上说,“卓越教学奖”旨在表彰师德高尚、教学卓越、学术杰出的一线教师,使长期从事本科教学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充分肯定与尊重,增强全校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育人氛围。
3月16日,教务处再次发布通知,决定从3月17日至21日进行网络投票。
人们注意到,在评选活动专题页面中,此前高调抵制卓越教学奖的谢谦教授名列15位候选人当中。
谢谦在微博上解释了原因:“分管副校长打电话找我,此奖是常年奖,每年一评,奖金来自校友捐赠,不是国家资金。
他希望我支持学校的工作,推荐材料由教务处准备,不用麻烦我。
我与校长没私交,从来没对过话,他这样礼贤下士,我好意思再拒绝吗?”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2.上流生活开放有序,不隐秘吝啬,礼贤下士,宾客茂盛,会引人到建立丰功伟绩上来。
——培根3.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
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袁枚4.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玄.德(xuán)峨.冠博带(é)寰.宇(huán)愕.然(è) 斡.旋(wò) 汉胄.(zhòu)吾侪.(chái) 慵.懒(yōng) 鹤氅.(chǎng) 愧赧.(nǎn) 揲蓍..(shé shī) 倥偬..(kǒng zǒng) 管仲.(zhòng) 殷馗.(kuí) 襄.阳(xiāng) 潺湲..(chán yuán) 松篁.(huáng) 荆榛.(zhēn) 寰.海(hu án) 鼎鼐.(nài) 苗裔.(yì) 荏苒..(rěn rǎn) 经纶.(lún) 鄙悃.(kǔn) 悒怏..(yì yàng)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去⎩⎪⎨⎪⎧元直欲去.,自去便了(动词,前去)出外闲游去.矣(动词,出去)言罢,飘然而去.(动词,离开)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去,除掉) (2)且⎩⎪⎨⎪⎧不如且.归(副词,暂且)文王且.如此敬贤(表递进关系,况且)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 备曰(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表递进关系,况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表让步关系,尚且,还)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表并列关系,并且)(3)言⎩⎪⎨⎪⎧玄德从其言.(名词,说的话)可言.刘备拜访(动词,说)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动词,记载)(4)省⎩⎪⎨⎪⎧不省.治国安民之事(动词,懂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动词,省察) (5)谢⎩⎪⎨⎪⎧阿母谢.媒人(动词,辞谢,谢绝)玄德谢.之(动词,表示感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告别)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谢罪,道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告诫)(6)之⎩⎪⎨⎪⎧何颍川之.多贤乎(副词,这么)我欲另以二人比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结构助词,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不劳下.问(名词作状语,向下) (2)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名词作状语,每天,成天) (3)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名词作状语,亲自) (4)荆州北.据汉、沔(名词作状语,在北面) (5)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在西面) (6)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南面,对外,对内)(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8)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名词作状语,在北面,在南面) (9)亮夜.观天象(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0)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拐杖) (11)一声长啸安.天下(使动用法,使……安定) (12)乞即席.地权坐(意动用法,把……当作席子,坐在)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道貌非常..古义:与平常不同。
《刘玄德三顾草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1.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探讨人物出场艺术及其效果。
3.简要赏析诸葛亮形象特点。
2、思想教育目标:学习诸葛亮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讨人物出场艺术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诗歌烘托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民间评价四大名著有如此说法: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是强调四大名著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
但就《三国演义》而言,其中就塑造了“三绝”: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
同学们能够记得有关诸葛亮的各种典故吗?生答:舌战群儒、鞠躬尽瘁、欲擒故纵、草船借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诸葛亮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结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司马徽再荐诸葛亮——才过管、乐 1诸葛亮三顾卧龙冈——路遇州平2-4 路遇石、孟 5-6草堂遇均 7-8 归途遇黄 9-10关、张入谏11-12 笑指画图 13-15三、[文本分析]分析出场艺术,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1、分析景物描写(1)“一顾草庐”时的景物描写:作用:突出了隆中山水的幽雅,借以烘托隐于此地的诸葛亮的雅致。
(2)“二顾草庐”时的景物描写:作用:皑皑雪景烘托着诸葛亮的高洁,又表现出刘备求贤若渴的心理。
(3)拓展延伸:景物描写的三种作用1.渲染气氛2.推动情节发展(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烘托人物形象。
2、探讨出场艺术(1)回顾出场方式: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王熙凤)瓒翻身落于坡下。
文丑急捻枪来刺。
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刘玄德三顾草庐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玄德三顾草庐记》原文及鉴赏【导语】:【六幺令】 (关张上唱) 三军独拥势峥嵘,如虎如龙。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的诗歌解读作者:陈学江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年第04期《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文引用了不少古典诗歌,有律诗、绝句和古风。
学生对于这些诗歌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这些诗歌对于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有裨益。
笔者不揣浅陋,试解读之。
1.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初访茅庐时,听到耕田农夫唱这首歌,经打探方知是卧龙先生所作。
诗先写天如巨大的圆形车盖,地如巨大的方形棋盘,含古人天圆地方之观点;再写世人如黑白棋子往来搏杀,争名逐利,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的一方既光荣又得势,失败的一方注定一辈子庸庸碌碌不为人知。
写出诸葛亮对天地人世的洞察。
最后点出的本人隐居者的身份和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情操。
此诗清雅高深,阅尽人间沧桑,表现出一个智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2.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这首诗乃作者假托后人所作,单道卧龙居处。
“襄阳城西二十里”点出卧龙冈的地理位置,“一带高冈枕流水”写流水环绕山冈。
“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写山冈高耸,直插云霄,徐徐流水溅起水花,像是飞起了山石的骨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说山势如一巨龙盘曲,又如一只凤凰隐藏在松阴里。
“困龙”、“单凤”又暗喻诸葛亮被困山林,怀才不遇。
此几句合写卧龙岗之环境清幽,正如下文写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真乃人间仙境,预示着非凡之境必定育奇俊之才。
此几句以景衬托人物的非凡。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艺术特色【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艺术特色《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作品围绕着魏、蜀、吴三国之间矛盾冲突的展开,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于群雄鏖战及暴君苛政的不满与谴责;对于和平统一及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与赞扬。
这部一百二十回的长篇巨著,以刘备集团的兴衰过程作为全书的主要线索。
作者歌颂的理想人物主要是刘备集团的君臣,特别是以刘备与诸葛亮为代表的明君贤相。
其中,诸葛亮的形象尤为突出。
诸葛亮的活动,占全书的二分之一以上,诚如郑振铎先生所说:“〈三国演义〉实际上是一部〈诸葛孔明传〉。
”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中“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出场文字。
在这一片段中,字字句句都渗透了作者的心血,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这部长篇,“三顾茅庐”之前的全部情节,是诸葛亮出山前的政治形势的介绍,如果把这些都看成诸葛亮出场的远铺垫,那么“元直走马荐诸葛”、“司马徽再荐名士”两段故事,则是直接的铺垫。
紧接在后面的“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记录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一段照应的文字。
“三顾茅庐”在这部小说中所占的地位由此可见。
这一章的内容可分为“刘玄德三顾茅庐”与“定三分隆中决策”两部分。
刘备作为一个贤明的封建仁君,他的“三顾茅庐”,侧重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至诚精神。
刘备马跳檀溪后遇到司马徽时就听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在他心里,便已播下了访贤求士的种子。
但究竟向何处寻找,却如在云雾之中。
经徐庶、司马徽一再举荐,刘备得知伏龙的真实姓名与隐居地址后,便决心亲往隆中求谒诸葛亮,“三顾茅庐”便从这里开始。
二“一顾茅庐”未能遇上,却遇上崔州平。
崔州平认为:天下正值由治入乱,“欲使孔明斡旋天下,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
”刘备觉得自己负有“匡扶汉室”的重任,他不为人言所感,必欲觅得贤才,以求安邦定国之策。
“二顾茅庐”,虽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刘备却顶风冒雪再去寻访,不料,这次遇到的是石广元、孟公威二位隐士和诸葛亮的弟弟、岳丈,仍没有见到诸葛亮。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二课时)
威海市第三中学何倩云
设计说明:
1、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温故而知新是学生学习遵循的必然规律,本次设计更加重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读懂到实践应用这一教学流程。
2、遵循的原则——涉及一点,不及其余。
一堂课抓住一个重点来讲透学透练透,远比面面俱到的教授有效得多。
因此,我只把诸葛亮出场的艺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精心组织架构。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文本,鉴赏诸葛亮出场的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温故——忆旧美(出示幻灯片)
(☆只听得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正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
)
1、生读两个片段。
2、她们怎样出场?
3、人未到,声先闻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领略了凤姐的泼辣,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认识另一位非凡的人物。
瞧,他来了。
他羽扇轻摇妙计横生,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
有哪位同学认识他吗?(生答:他就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他留给了我们一段三顾茅庐的佳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去探察他的非凡之处。
(出示幻灯片,文本题目)
二、目标展示:(出示幻灯片)
品读文本,鉴赏诸葛亮出场的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1、学生齐读。
2、教师板书:人物出场。
三、预习检测:(出示幻灯片:奠基——构建美)
1、请一位同学读字音部分。
师生纠正强调。
2、请同学们拿起纸和笔,写出注音部分的字词。
3、全班齐读巩固。
四、品读悟美:
(一)解题: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1、名士是谁?刘备三顾的又是谁?
(生答:诸葛亮)
2、诸葛亮何时亮相?亮的什么相?
(1)学生勾画概括。
(2)P110页(101——112)
(3)、师结:春日,深山,草庐,卧榻,一个身材修长的男子旁若无人地午睡,醒来后从容不迫地伸个懒腰,意态悠闲地吟诗,然后又是半晌才在广大“粉丝”的热切期盼中出场。
哇塞,简直是闪亮登场啊!身高1 米85,打扮入时,风流倜傥,谈吐儒雅,思路清晰,怎不令刘皇叔为之倾倒?
(板书:亮)
3、诸葛亮的名字刘备如何得知?
(生:司马徽再荐)既是再荐,谁又一荐?(生:徐庶)
(二)品读
4、从刘备初闻其名到刘备初见其人中间经历了哪些曲折?
(参考:三顾草庐,错人五人)快速浏览找出是哪五个人?
5、为什么会错认?通过这五人我们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样的诸葛亮?
(参考: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些人身上有诸葛亮的影子)
(1)请大家品读文本,先默读勾画有关语段,独自思考。
(2)然后分组讨论。
(3)、交流分享所得。
错认1——司马徽(峨冠博带,道貌非常)
司马徽荐卧龙:可比姜子牙,张子房——才
错认2——崔州平(容貌轩昂,风姿俊爽)
崔州平赞卧龙:斡旋天地,补缀乾坤——勇
错认3——石广元、孟公威(白面长须,清奇古貌)
二人称卧龙:能省治国安民之事——志
错认4——诸葛均(拥炉,抱膝,吟诗:以待天时)
诸葛均谈卧龙:往来莫测,不知去所——悠
错认5——黄承彦(骑驴、携酒、踏雪、吟诗)
黄承彦吟诵卧龙诗——趣
6、作者为什么安排刘备错认?
参考:让诸葛亮的亲朋好友为诸葛亮做铺垫。
教师引导:农人的歌、卧龙景物、门上对联、众人吟咏的诗——神(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结诸葛亮出场的特点:
(5)、教师补充总结:
明为写诸葛亮的亲朋好友,实是以众星来捧诸葛亮这颗耀眼的明月。
孔明一面不露,却又无处不在。
在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之后,这才以令人惊艳的方式闪亮登场。
这,就是众星捧月、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板书:画圆,书写:众星捧月)是众人的“捧”突出了诸葛亮卓然不群的独特魅力,也坚定了刘玄德三顾茅庐的诚心。
(三)小结:这正是:出示幻灯片
卧龙妙计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刘备诚心三顾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五、我手写我心——歌、诗、景中的诸葛亮
从诸葛均所咏之歌、黄承彦所吟之诗、卧龙岗之景入手,任选一首或一段,写一个小片段,赏析诸葛亮形象。
六、推荐阅读:(出示幻灯片)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温酒斩华雄
《笑傲江湖》第十三章:任盈盈出场
《封神演义》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
在阅读中品味人物出场的异曲同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