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着色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42.00 KB
- 文档页数:27
不锈钢产品上色的方法
不锈钢产品一般是具有银白色的外观,但如果需要上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电化学上色法:将不锈钢产品放入含有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过施加电流使不锈钢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膜或氧化物层来改变颜色。
2. 化学涂层法:使用化学涂料或添加剂涂覆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有色膜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涂料或添加剂来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3. 热处理上色法:通过热处理不锈钢产品,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不同颜色的氧化膜层。
常见的热处理上色方法有氧化、高温烤漆等。
4. 激光着色法:使用激光技术直接在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通过激光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熔融和氧化反应来形成着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锈钢产品上色后,其防锈性能可能会降低,因此在选择上色方法时需综合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同时,上色效果也受到不锈钢材质、表面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上色前需要对不锈钢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和处理。
表面技术概论实验指导书之一实验一铝阳极氧化膜与着色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转化膜与着色技术的实际意义。
2.了解铝的阳极氧化和着色的原理。
3.掌握铝阳极氧化膜与着色技术工艺方法。
二、实验原理表面转化膜与着色技术是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
转化膜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膜层而不改变其金属外观的一类技术,其形成方法是:将金属工件浸渍于处理溶液中,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使被处理金属表面发生溶解并与处理溶液发生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难溶的化合物膜层。
转化膜以“基体金属发生溶解、参与反应”,形成的是“难溶的化合物膜层”及“不改变金属外观”区别于电镀层、化学镀层或有机涂层等其它表面处理层。
(一)铝的阳极氧化轻金属材料的阳极氧化属于表面转化膜技术中的分支之一。
轻金属材料重量轻、导电导热性好,但这些材料耐腐蚀性差,容易产生晶间腐蚀,耐磨性比较低。
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可在其表面生成一层厚度达几十到数百微米的氧化膜。
根据不同用途,阳极氧化膜可赋予表面防护、装饰性、耐磨性、绝缘、隔热、光学性能等。
铝在大气中会自然形成非晶态的氧化铝膜,厚度为4~5μm。
这层膜不致密,耐腐蚀性差。
人工形成阳极氧化膜是在一定的电解池中进行的。
将铝制件作为阳极,其它材料(如铅、铝等)作为阴极置于电解池(如以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中,通上直流电,这时可以观察到在阳极上和阴极上都有气体析出。
阳极析出氧气,阴极析出氢气。
而阳极上析出的氧大部分与铝作用生成了Al203(氧化膜) (见图1)。
氧化膜的生成是两个不同过程同时进行的结果:一个是电化学过程,它产生氧并与铝作用生成从Al203,另一个是化学过程,生成的Al203膜被电解液溶解成为多孔层。
没有溶解过程,Al203膜就不能导电,反应不能继续。
其次,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必须大于溶解速度,否则膜层不能增厚。
铝阳极氧化过程的电极反应可简单地描述如下:硫酸对金属铝和氧化膜的溶解作用为阳极氧化一开始,铝表面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简介钛是一种轻量级、高强度、防腐蚀性能极佳的金属,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化工和汽车等领域。
但由于其颜色相对单调,无法满足一些设计需求,因此如何为钛材料实现多样化的色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氧化法氧化法是最常用的钛着色方法之一。
它基于钛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层颜色对光的折射和衍射作用来实现着色效果。
通过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微观结构,可以使钛材料呈现出多种颜色。
具体工艺如下:1.预处理:首先,将钛材料进行机械抛光或酸洗,去除其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2.氧化处理:然后,将钛材料浸入含有氧化剂的电解液中进行氧化处理。
在氧化过程中,钛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氧化层。
3.控制颜色:通过改变氧化剂种类、工艺参数以及氧化时间,可以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微观结构,从而实现不同颜色的钛材料。
氧化法着色工艺具有颜色稳定、耐磨损、无电解沉积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着色效果主要依赖于氧化层,颜色较浅且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电化学阳极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钛材料颜色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阳极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层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谱来实现着色。
具体工艺如下:1.预处理:同样地,首先对钛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杂质和氧化物。
2.电解液:然后,将钛材料浸入含有不同配方的电解液中。
电解液中的组分和操作条件将决定氧化层的颜色。
3.电解过程:在电解过程中,阳极氧化会发生,钛材料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致密的氧化层。
4.控制颜色:通过调整电解液的组成、浸泡时间和电压等工艺参数,可以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颜色,实现不同的着色效果。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的钛材料具有着色效果持久、颜色鲜艳、耐候性好等优点,且可实现多种颜色和多层氧化。
钛的着色应用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飞机结构件、发动机零部件等。
通过钛的着色工艺,可以为这些零部件赋予不同的颜色,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外观美观度,同时还起到了防腐蚀和减少光反射的作用。
铜表面着色方法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建筑和制造业中。
然而,铜的颜色相对单调,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人们常常需要对铜表面进行着色,以获得不同的颜色效果和装饰效果。
目前,常用的铜表面着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着色法化学着色法是通过在铜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膜或硫化膜来实现的。
化学着色法不需要电流和电解液,适合于处理大型和复杂形状的铜件。
1.硫化着色法硫化着色法是将铜件浸泡在含有硫化物的溶液中,通过表面反应形成铜硫化物膜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
硫化膜的颜色取决于硫化液中硫化物的类型和浓度,可呈黑、棕、蓝、绿和紫等色。
2.氧化着色法氧化着色法是将铜件浸泡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通过表面反应形成一层氧化铜膜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
氧化膜的颜色和厚度取决于氧化液中氧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可呈红、棕、黑和绿等色。
二、电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铜表面形成各种氧化或还原产物,进而实现着色的方法。
电化学着色法具有色彩鲜艳、表面光亮、色泽持久等优点,适用于小型或平面形状的铜件。
1.阴极着色法阴极着色法是将铜件作为阴极,浸泡在含有染料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着色。
在电解液中,染料的颜色会随着电解时间延长而沉积到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着色膜。
2.阳极着色法阳极着色法是将铜件作为阳极,在含有氮化铜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着色。
氮化铜是一种宝石蓝的颜料,能够通过阳极氧化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形成一层美丽的蓝色氧化铜膜。
三、物理着色法物理着色法是利用物理方法将金属颜料沉积在铜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颜色膜。
物理着色法的优点是着色色泽鲜艳、耐磨损、耐腐蚀等,不会影响铜材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喷涂着色法喷涂着色法是将金属颜料沉积在表面后,通过喷涂设备将所需的颜色喷涂在铜表面上。
喷涂着色法可以形成各种色彩、光泽和效果的铜表面。
2.离子镀着色法离子镀着色法是通过离子镀技术在铜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颜料薄膜来实现铜表面着色。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越来越被重视,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正在向多色化、多样化、均匀化不断发展,因此对铝合金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对于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发展,获得满足应用需求的着色膜至关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研究进展1 电解着色的类型1.1 锡盐电解着色我国和欧美国家常用的是锡盐电解着色。
锡盐着色的主要着色盐是硫酸亚锡,利用亚锡离子电解还原在阳极氧化膜的微孔中沉积而着色。
但是亚锡离子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为锡离子,而失去着色能力。
因此,锡盐着色要注意槽液的控制和添加稳定剂。
生产中通常通过提高槽液酸度,减少槽液与空气的接触,控制槽液温度,加入抗氧化剂、络合剂来改善槽液的稳定性,保持优良的着色性能。
其中,槽液酸度通常是通过加入硫酸来控制。
另外,络合剂应该选择不仅络合亚锡离子,达到稳定槽液的目的,还应络合铝离子等杂质,减轻杂质离子对于电解着色的有害影响。
锡盐电解着色抗杂质性能好,电解着色溶液分布能力强,工业控制较简单。
但是,就浅色系着色而言,锡盐着色的色差和色调比较难控制。
1.2 镍盐电解着色镍盐电解着色在日本比较普遍,早在40多年前日本人浅田太平就申请了有关交流镍盐电解着色的专利。
镍盐电解着色常用的着色盐是硫酸镍,由其提供金属镍离子,在电解过程中沉积并显色。
镍盐电解着色速度快,槽液稳定性好,并且可以满足市场上对浅色系(如仿不锈钢色、浅香摈色)的需求,但是对于槽液的杂质比较敏感。
1.3 锡-镍混合盐电解着色因为锡盐电解着色和镍盐电解着色时,单独的离子沉积各有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会根据不同需要搭配使用,采用锡-镍混合盐电解着色,解决单锡盐电解着色或单镍盐电解着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获得高质量的符合要求的着色膜。
1.4 其他盐电解着色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着色盐外,还有锰盐、铁盐、铜盐、银盐和硒盐电解着色,它们都有工业应用,且它们有各自的着色特点。
在金属里上色的工艺对于金属的上色工艺,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常见的有电镀、喷涂、氧化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下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工艺及其应用。
1. 电镀电镀是一种通过电解将金属离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工艺。
它可以提供金属的光亮度和耐腐蚀性,并能改变其外观颜色。
电镀可根据需要选择多种金属镀层,如镀铬、镀镍、镀金等。
这些金属镀层可以提供不同的颜色和效果,使金属表面看起来更美观和高档。
2. 喷涂喷涂是一种通过将颜料喷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工艺。
它可以用于金属的着色和涂装,使其表面具有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喷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颜料,如涂料、漆、粉末等,以获得所需的效果。
喷涂的优点是它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且连续的涂层,使金属变得丰富多彩。
3. 氧化氧化是一种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层的工艺。
氧化可以改变金属的表面颜色和纹理,并增强其耐腐蚀性和硬度。
常见的金属氧化有阳极氧化铝(简称氧化铝)和氧化锌。
氧化铝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
而氧化锌则可以提供金属表面的保护和装饰效果。
4. 雾化雾化是一种通过将颜料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喷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工艺。
它可以实现金属表面的特殊纹理和图案效果。
雾化可以使用多种颜料,如金属粉末、珠光颜料等,通过调整喷射压力和喷射角度,使金属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5. 拉丝拉丝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进行划痕,形成特殊纹理的工艺。
拉丝可以用于钢铁、铜、铝等金属,使其表面呈现出线条状的纹理。
拉丝可以通过机械刮擦或化学处理等方法实现,从而改变金属表面的光泽和质感。
这些金属上色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家具、建筑、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比如,在家具制造中,电镀可以用于金属家具的装饰和保护,喷涂可以用于木质家具的翻新和美化。
在建筑中,氧化可以用于金属墙板的涂装和防腐处理,拉丝可以用于楼梯扶手和栏杆的装饰。
在汽车制造中,电镀可以用于车身的装饰和保护,雾化可以用于车轮和发动机盖的涂装。
铜冷着色配方
铜冷着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着色技术,可以让铜制品呈现出深沉的褐色、红色或绿色等不同的色彩。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铜冷着色配方:
材料:
- 硫酸铜
- 硝酸铜
- 盐酸
- 碘酸钾
- 氨水
步骤:
1. 将硫酸铜和硝酸铜按照1:1的比例混合。
2. 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为3-4。
3. 在混合液中加入少量的碘酸钾,搅拌均匀。
4. 在铜制品表面喷洒混合液,让其自然干燥。
5. 用氨水轻轻擦拭铜制品表面,直至达到理想的颜色和光泽。
注意事项:
- 在配制混合液时,请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 在喷洒混合液时,请将铜制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 在使用氨水擦拭铜制品时,请注意使用量不要过多,以免损坏铜制品表面。
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经过着色的铜门,由于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观赏价值比较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着色铜除有美丽的外观,作为装饰外,还可以提高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着色技术开发了表面处理又一新领域。
一1、处理工艺:除油除锈除氧化皮——水洗——酸洗抛光——水洗——中和——水洗——着色处理——水洗——干燥及其它后处理2、酸洗抛光推荐使用铜材酸洗抛光液进行处理。
目的是使黄铜表面具有光泽。
3、本品为工作液,将工件浸泡于本品中,2分钟左右黄铜表面即变成黑青色,根据实验结果。
浸泡时间为20-25分钟时,表面变色质量最好,可获得较好的防锈性能。
工件可重复浸泡,增加变色层厚度,可获得满意效果。
4、如想达到古铜色,经上述步骤处理后,可用砂纸摩擦,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1、勿入眼口,勿触皮肤。
如勿触立即清水冲干净。
施工现场尽可能通风良好,远离光热,单独存放2、本品有挥发的可能,建议在通风厨或通风良好环境下生产操作3、本品有腐蚀性,操作时戴好防护用品;勿食勿饮;孩童勿触。
4、着古铜色,用砂纸摩擦后防氧化效果会有所下降。
三1.古铜绿——孔雀绿着色法铜在自然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碳酸气和水份的长期作用下生成的铜绿——孔雀绿,结构致密、结合强度高,经得起数百年的日晒雨淋。
从古代寺庙、文物、工艺品中还能见到。
这些铜绿的化学结构是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
现在为修复古代遗产、建筑装饰、工艺美术造就古色古香的外观,需要研究快速形成孔雀绿的方法。
(1)化学法(1):铜经常规清洗以后,用下列溶液着色盐酸(HCl) 5~35克/升醋酸铜(Cu(AC)2) 5~120克/升起色调调整作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100克/升起青绿色作用硝酸铜(Cu(NO3)2) 5~30克/升保持良好结合力氯化铵(NH4Cl) 5~150克/升提高结合力氯化钠(NaCl) 30~180克/升提高结合和改善发色采用喷涂、麻布擦拭、浸渍均可。
不锈钢着色工艺
不锈钢着色工艺是一种能够让不锈钢制品呈现出各种颜色的技术。
这种工艺不仅可以增加不锈钢制品的美观度,还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不锈钢着色工艺。
1. 化学着色法
化学着色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酸性溶液,如硫酸、硝酸等,将不锈钢制品放入溶液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和浓度来控制反应速度和颜色深度。
化学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
2. 电解着色法
电解着色法是一种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将不锈钢制品放入溶液中,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控制着色时间和颜色深度。
电解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棕色、紫色、橙色等。
3. 热处理着色法
热处理着色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来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将不锈钢制品放入加热炉中,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来控制颜色深度和均匀性。
热处理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灰色、黑色等。
4. 喷涂着色法
喷涂着色法是一种通过喷涂涂料来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
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有机涂料或无机涂料,将不锈钢制品表面喷涂成各种颜色。
喷涂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白色、粉色、蓝色等。
总之,不锈钢着色工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可以提高不锈钢制品的美观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不同的着色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的颜色和效果,选择合适的着色工艺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决定。
铝合金上色方法铝合金上色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以下提供50种铝合金上色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 电化学着色法:在阳极氧化的基础上,通过电解着色工艺将铝合金表面染上丰富的色彩,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2. 电泳涂装法:通过在电场作用下,在铝合金表面沉积涂料颗粒,形成均匀的涂层,可实现各种颜色的上色效果。
3. 陶瓷涂装法:利用陶瓷颗粒在高温条件下与铝合金表面反应,形成耐磨、耐蚀的陶瓷涂层,同时具有丰富的颜色选择。
4. 喷涂法:将颜色鲜艳的喷涂漆喷涂到铝合金表面,颜色丰富多样,但耐磨性和耐蚀性相对较差。
5. 摩擦氧化法:通过在铝合金表面施加摩擦热,使其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6. 染色法:将铝合金表面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其染上所需的颜色,然后通过后续工艺固化染色层。
7. 化学着色法:利用化学反应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颜色的氧化膜,来实现上色效果。
8. 水膜转印法:根据需求将图案或颜色印刷在水膜上,然后将水膜覆盖在铝合金表面,经过固化形成丰富的图案和色彩。
9. 涂层叠加法:通过在铝合金表面先后涂覆不同颜色或不同性质的涂层,形成叠加的上色效果。
10. 激光印刷法:利用激光技术将需要的图案或文字直接激光印刷在铝合金表面,实现精细的上色效果。
11. 沉积法: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沉积具有颜色的金属或化合物薄层,来实现上色效果。
12. 油墨印刷法:使用油墨在铝合金表面进行印刷,形成丰富的图案和颜色。
13. 气相沉积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具有颜色的化合物或涂料沉积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均匀的上色效果。
14. 离子注入法: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将带有所需颜色的离子注入铝合金表面,改变其表面颜色。
15. 淬火着色法:通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铝合金在热油中加热,形成一定的氧化层,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16. 蚀刻法:利用化学蚀刻技术在铝合金表面产生微小的凹槽,然后在蚀刻后的表面进行上色处理,形成艺术感十足的效果。
、前言不锈钢,由于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等,在建筑材料、厨房器具、浴槽、家用电 器、车辆、汽车等广泛范围得以应用。
不锈钢的表面,有美丽和洁净的外观。
但是,另一方 面,其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又给人以寒冷、锐利的感觉,用于某生产品上,会给人带来冷漠 感,使人感到不快。
人们在使用不锈钢时,对其外表、形态十分重视,对它的表面的加工,下了不少工夫, 诸如研磨加工多样化,腐蚀或喷砂论理,压花处理等。
为了给人以温暖、柔和的感觉,还对 不锈钢进行着色,使它的用途更广。
人们早就对不锈钢表面加工着色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小规模地用于照相机、精密机器和 工艺品等产品上。
近年来,随着不锈钢用途的多样化、高级化,对着色技术的要求就更加迫 切。
着色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它的实用化。
目前因科法的彩色不锈钢板或涂覆不锈 钢板,以及镀铜不锈钢板等的制造技术已被确立,并得到大量使用。
本文将就不锈钢着色技 术中这三个着色不锈钢板,以其制造技术和产品性能为中心,谈论一下日本的现状。
二、 不锈钢的着色技术①②不锈钢的着色技术有很多种,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别 :(1) 采用化学处理着色(a) 高温着色法(b) 低温着色法(2) 采用有机物涂覆着色(a) 涂刷法(b) 薄膜法(3) 采用搪瓷或景泰蓝着色(4) 采用镀有色金属着色 不锈钢的高温着色法,早被人们知晓,采用回火色法或重铬酸盐得到黑色的熔融盐法,为其代表。
采用化学处理液的低温着色法有很多种,较多的是在不锈钢表面上令其形成氧化 膜,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而得到彩色的方法。
但彩色的再现性或氧化膜耐磨耗性等有问题,不 太实用。
自从因科法的技术开发以来,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多方面得到应用。
在不锈钢上进行涂覆的方法, 是使用不透明着色途料与使用透明着色涂料的方法。
过去, 对不锈钢的涂覆,由于钢板与涂料的密着性不好而使其在用途上受到限制。
近几年来,随着 涂覆技术的提高,卷板的涂覆已成为可能,因而,涂覆不锈钢板和着色镀锌铁板、彩色铝板 一样,在建筑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表面着色技术一般情况下,金属基体本身颜色单一,不能满足零部件不同部位不同颜色的需要。
大多情况下,同一零部件的不同部位颜色要求也不一致。
例如同种材质的金属管和手机外壳要求具有不同的色彩,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这一切都来源于金属表面着色技术。
图6-21所示为着色后的金属管(图6-21a)和手机外壳(图6-21b)。
本节主要介绍各种金属的着色技术。
图6-21 着色后的金属管和手机外壳一、概述金属表面着色是金属通过化学浸渍、电化学方法和热处理方法等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带有某种颜色,并且具有一定耐蚀能力的化合物膜层。
这种膜层中生成的化合物通常是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和金属盐类。
钢铁及有色金属表面都可以实施着色技术。
图6-22所示为着色后的各种零部件。
金属表面着色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着色技术和电解着色技术两大类。
化学着色技术有两种着色原理:一是依靠膜层的吸附作用,膜层中存在空隙,可以吸附颜料或有色粒子;二是依靠金属表面与溶液的化学反应,生成有色产物沉积在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具有预定色彩。
其优点是不需耗电,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可获得多种鲜艳颜色,装饰性强。
但是其缺点是获得的表面颜色稳定性差,存在一定色差,且在使用中易掉色和褪色,一般用于室内装潢和外观要求不高的设备仪器。
图6-22 着色后的各种零部件电解着色技术是将被着色金属置于电解液中,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后再吸附于被着色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底部。
被吸附的物质对光线的干涉作用,产生显色效果,因此电解着色技术所着颜色不是被吸附物质的颜色。
电解着色技术颜色可控性好,得到的颜色鲜艳,装饰性极强,使用时不易掉色,应用十分广泛。
二、铝及铝合金的着色处理铝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密度为2.7g/cm3,拥有很多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业、工程、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国防等领域。
铝及铝合金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氧化膜很薄,不能有效耐大气腐蚀,更不能耐稀酸、稀碱的腐蚀,也不能直接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