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着色工艺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02 MB
- 文档页数:69
金属表面着色技术一般情况下,金属基体本身颜色单一,不能满足零部件不同部位不同颜色的需要。
大多情况下,同一零部件的不同部位颜色要求也不一致。
例如同种材质的金属管和手机外壳要求具有不同的色彩,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这一切都来源于金属表面着色技术。
图6-21所示为着色后的金属管(图6-21a)和手机外壳(图6-21b)。
本节主要介绍各种金属的着色技术。
图6-21 着色后的金属管和手机外壳一、概述金属表面着色是金属通过化学浸渍、电化学方法和热处理方法等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带有某种颜色,并且具有一定耐蚀能力的化合物膜层。
这种膜层中生成的化合物通常是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和金属盐类。
钢铁及有色金属表面都可以实施着色技术。
图6-22所示为着色后的各种零部件。
金属表面着色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着色技术和电解着色技术两大类。
化学着色技术有两种着色原理:一是依靠膜层的吸附作用,膜层中存在空隙,可以吸附颜料或有色粒子;二是依靠金属表面与溶液的化学反应,生成有色产物沉积在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具有预定色彩。
其优点是不需耗电,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可获得多种鲜艳颜色,装饰性强。
但是其缺点是获得的表面颜色稳定性差,存在一定色差,且在使用中易掉色和褪色,一般用于室内装潢和外观要求不高的设备仪器。
图6-22 着色后的各种零部件电解着色技术是将被着色金属置于电解液中,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后再吸附于被着色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底部。
被吸附的物质对光线的干涉作用,产生显色效果,因此电解着色技术所着颜色不是被吸附物质的颜色。
电解着色技术颜色可控性好,得到的颜色鲜艳,装饰性极强,使用时不易掉色,应用十分广泛。
二、铝及铝合金的着色处理铝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密度为2.7g/cm3,拥有很多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业、工程、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国防等领域。
铝及铝合金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氧化膜很薄,不能有效耐大气腐蚀,更不能耐稀酸、稀碱的腐蚀,也不能直接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