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复习 光学实验复习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22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作用。
2.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此规律制成了.3.阳光明媚的春天,白水带桃花盛开,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的缘故;夏天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就是太阳光的现象;夏日炎炎,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小芳实验时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二、单选题6.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水面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8.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D.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9.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改变小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列关于看到的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人眼看到的像一定是虚像B.当泥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C.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短的像D.当泥娃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1.如图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氖管会发光B.图中A与火线相连,B与零线相连C.若指示灯损坏不能发光,则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D.若A、B两孔发生短路,则其它插孔仍可提供工作电压12.如图所示,A在水面上方,B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垂足分别是C和D,AB连线与水面相交与E点,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够照射到B点,则射出的激光在水面上的入射位置是A.E点B.D点C.D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D.C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13.2021年5月26日晚,本年度最大满月携月全食“组合出道”。
一、教学内容分析:光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声和光”中的内容,《课程标准》对光学实验有四个要求: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逻辑结构:光的传播探究光沿直线传播条件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一、光的反射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如右图所示,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与水平面成30°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计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二、平面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①实验采用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②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例题3: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物体的大小,是需要改变的,因变量是像的大小,是要测量的。
小军的实验步骤: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小军探究的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在步骤2中不应该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它应该改变的是自变量物体的大小。
三、光的折射典型例题:例题4: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3.光学实验专题复习(3课时)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一、知识考点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电筒、、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和的路经;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经;④取下纸板,用分别测量两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下表中;⑤把纸板一半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 1—30°30°245°360°实验结论(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 (3)反射角 入射角。
二、解答方法"做到“七会”:1.会提出探究的问题;2.会选择实验器材;3.会安装实验装置;4.会设计实验表格;5.会操作实验步骤;6.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7.会对实验进行评估。
三、典型例题例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用激光手电、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量角器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1)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光线_____ 法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________ ; (2)反射角_______ 入射角。
(填“大于、小于、等于”);(3)当把纸板B 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4)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 度。
四、达标检测、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 转动的E 、F 两部分组成。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50,45300300600600(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
学校小店街道一中设计人郝鸿亮课题光学实验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做实验,进一步熟练三个光学实验的步骤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光学原理规律的认识3通过做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熟练三个光学实验的步骤方法。
2、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准确。
教学
方法
实验法
教具学具平面镜、蜡烛、玻璃板、火柴、白纸 (A4纸) 夹子2个直角三角板激光笔量角器直角三角板1个光具座(含光屏、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光学实验有哪几个?
想一想
几个实验规律
今天重温这三个实验。
学生回答,这是从镜中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
与物的关系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
思考回答
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提出目标
1通过做实验,进一步熟练
三个光学实验的步骤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
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光学原
聆听
二、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三、学生操作练习理规律的认识
3通过做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
度。
1仔细阅读实验步骤
2明确评分细则
3回顾操作要领
4注意安全
5同组同学给对方打分并指导纠
错
阅读
回顾
质疑提问
巡回指导1操作
2打分
3纠错
4指导
四反馈1提出共性问题
2提建议
1报成绩
2述错误、
课堂
小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表现激励后进生谈收获。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实验专题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现象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 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 上显示出光路时,小明将另一半纸板B 绕ON 向后折时,在纸板B 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表明:。
2.如图所示,“浪漫物理小屋”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白色的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 折转的A、B 两块硬纸板组成的。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如图甲所示,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①;②。
(3)思扬同学提问:纸板B 上没有了反射光线,那反射光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吗?同组的晨逸同学灵机一动,他用剪刀把纸板B 从中间剪开,将上面一半保持不变,下面一半向后折,还可以(填具体操作),再重做以上实验,发现现象如图乙、丙所示,从而更有力地解决了光在反射时,“三线共面”的问题。
(4)随后,同学借小李的实验器材,调节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分别为15°、30°、45°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结论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的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基础设问】(1)实验中应选择(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若选择另一种玻璃板会。
(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常见光学现象彩虹晕海市蜃楼3.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眼镜及其矫正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常见光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3. 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常见光学现象、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眼镜。
2. 学具:光具座、实验用光源、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眼镜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光具座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验证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解释眼镜的矫正作用。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 常见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分析生活中的一种光学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原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光学部分重要实验考点梳理【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该物理量与各个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变,只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看所研究的因素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思路:找好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实验中主动变化的量。
如: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2.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或者不易观察的现象,通常改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3.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如: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蜡烛2代替蜡烛1在镜中的虚像。
)4.科学推理法: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刻地揭示科学规律的本质。
(如:牛一定律结论的得出)【探究性实验】一.光的反射实验1.器材:平面镜、可折转的纸板、激光笔、量角器、铅笔等。
2.纸板的作用;①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显示光路。
(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粗糙些)②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3.操作及结论:①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②让激光沿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另一则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③将纸板另一侧向后偏折,观察偏折后的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线将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可逆。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量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多次实验总结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5.结论: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犹如儿子长得像爸爸的关系)。
②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共面。
③反射光与入射光分布在法线两侧。
④若入射光垂直于反射面射入则反射光也会垂直反射面沿入射光射出。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光学知识:(1)现有一枚透镜,透镜类型未知,如图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则该透镜是透镜,可以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小华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2)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枚棋子,小华在A处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也看到了棋子的像(透明玻璃板与白纸垂直放置),则小华这两次看到的像的位置。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把蜡烛由C处移动到A处的过程中,像距不断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大小不断(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3.我们将红、绿、叫作光的三原色。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
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做。
4.如图所示,人的眼睛很像一架(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选填“实”或“虚”)像。
用眼过度会使得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或“后”)方,形成近视眼。
5.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二、单选题6.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正确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丙7.下面表示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砖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8.观察水上风景的照片,总能看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A.冲洗的照片有质量问题B.入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C.眼睛产生的感觉D.入射光线被反射掉了一部分9.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D.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次声波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小11.如图是普通家庭住宅内的简易配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孔插座的右侧插孔不会使试电笔氖管发光B.图中a是电能表,b是空气开关C.当人发生触电时,空气开关会迅速切断电路D.空气开关“跳闸”后,可以立即闭合开关12.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有关现象的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长啸声.山鸣谷应”一一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B.“真金不怕火炼”一一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潭滴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13.2020年6月21日下午,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可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环食”奇观,下列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凸面镜扩大视野D.水中舞月14.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B.C.D.1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16.阳光下,微风吹过天池湖,湖面上波光粼粼。
光学实验专题(一)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实验器材:平面镜、可折转的硬纸板、激光笔、不同颜色的笔、量角器。
(1)可折转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平面镜的作用:反射光线。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ON两侧的∠i和∠r,记录在表中。
(5)将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纸板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6)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后的光线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4.实验分析(1)纸板与平面镜的放置要求:垂直,否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更好地观察光路,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3)“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见实验步骤(5)。
(4)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见实验步骤(6)。
(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5.实验结论(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2.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白纸、光屏、笔、刻度尺、火柴。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产生重影,太厚的玻璃板两个表面都会成像,影响实验效果。
(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