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光学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32.04 KB
- 文档页数:6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专题四光现象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光现象单元共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五个部分,其中常考热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及其应用、三原色与物体的颜色等。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也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1.光的直线传播★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二、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是光现象基础,所有光现象都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展开的,没有光的直线传播就没有光现象的理论结构。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飞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反射偏折。
如: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会发生偏折(大气层密度不均匀),光线投射到两种不同介质表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指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树林中的光斑、日食、月食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本考点的常见考题也是以这些常见现象为题干的。
★本考点考题形式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类型。
选择题:选择题是本章考题常见题型,选择题较填空题更多一些。
光的直线传播在考题中都会和其他光现象考点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不会出现一个考题只考查此考点的问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要正确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熟悉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填空题:填空题出现的概率要低于选择题。
但考试方向,问题形式与选择题无异。
这里不再赘述。
2.光的反射及其应用★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二、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三、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
光的反射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平面镜成像基础。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漫反射现象以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异同;同时还应注意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类的实验探究问题,并且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类考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常见光学现象彩虹晕海市蜃楼3.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眼镜及其矫正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常见光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3. 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常见光学现象、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眼镜。
2. 学具:光具座、实验用光源、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眼镜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光具座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验证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解释眼镜的矫正作用。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 常见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分析生活中的一种光学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原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三:光学作图1.(2020营口,2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凹透镜,F是它的焦点,光线a经回透镜折射后,再经平面镜反射,以图示的角度射到竖直放置的屏幕上。
请在图中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完成光路图并标出经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的大小。
2.(2020眉山,1819)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蜡烛火焰上的一点,试作出S的像S'。
3.(2020娄底,19)如图,OA是光源S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OA经过了凸透镜焦点F.请作出OA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4.(2020无锡,23)请在图中画出木棒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5.(2020雅安,18)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6.(2020泰州,22)如图甲所示,完成图中光路__________;7.(2020聊城,19)一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其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此光线的人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8.(2020宿迁,17)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9.(2020西宁,18)如图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10.(2020 阜新,20)小明站在池水旁观赏游鱼,恰好看见一架飞机飞过,分别用 A代表小明的眼睛、B 代表看到的鱼、C 代表看到的飞机,请画出小明看见鱼和飞机的光路图,并用“D”大致标出鱼在池水里的实际位置。
(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11.(2020鄂尔多斯,18)如图是投影仪的简化结构图。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及再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12.(2020潍坊,17)如图所示,在清水池底水平放置一平面镜,一束光射向水面的A点,经水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B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13.(2020郴州,25)画出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4.(2020毕节,15)如图,一束光线竖直向上射向平面镜,经反射后又射向透镜,请完成光路图____。
专题26-光学作图题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点看到一光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2、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AO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入射光线AB一束由A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O点,画出物体、3如图所示,的反射光线。
”“4。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如图)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
、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位置。
置,通过作图确定大镜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SS′为遮光板,、如图所示,5ABS是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F过凸透镜左侧焦点.请画出:S的位置;(1)光源的入射光线;)光线(2EF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3)光线EF (中所成的像。
在平面镜MN6、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点处。
请作出这条O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壁上的7.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8通过B点)(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保证驾驶安全。
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点)的像的光路图。
A看到车内装饰物(MN挡风玻璃.点处。
请你作出这条P如图所示,从光源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上的9、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的反射光线和该入射光线在水BOAOOA′是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10、如图所示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光线发、1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点既是图示凸透F散,发散光线的向向延长线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如图,镜的焦点,也是图示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图中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1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作图专题之光学作图题一、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图【方法】标箭头时注意眼睛是不能发光的1.⑴请作出图1中太阳下杆AB 在地上形成的阴影,用“”表示⑵请图2中在墙MN作出物体AB经小孔所成的像A/B/⑶标出图3中眼睛经小孔所看到的范围。
⑷标出图4中井底青蛙所看到的范围。
二、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作图【方法】先作法线,第一种是垂直镜面、第二种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2.完成下列光路图.3.完成下列光路图.⑴如图9示,L1为入射光线,L2为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⑵如图10,若太阳与水平方向成60°入射,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即垂直水平面)照亮井底,请作图来确定平面镜位置,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________.⑶图11镜面相互垂直,请完成光路图。
⑷图12潜望镜,请完成光路图。
图12-1画镜子。
三、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方法】⑴根据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找对称点(已知发光点找像点或已知像点找发光点)⑵根据反射光线一定过像点确定入射点,然后连线4.⑴画出图13物体AB在镜中的虚像A′B′;⑵画出图14中“上”字在平面镜里的像.⑶如图15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⑷在图16中,S为一发光点,S/为S经平面镜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作出S发出的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图5450图6 图7 图8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 图2 图3 图4图12图10 图11图9 图12-15.⑴在图17中,画出发光点S 过A 点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拓展图17-1⑵在图18中,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画出发光点S 和像点S ;⑶在图19中,只画了过s 点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对应的两条发射光线.⑷如图20所示,AB 、CD 是发光点S 发出光线的两条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 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6、人眼看到的范围图17-1四、根据光的折射原理作图【方法】⑴先作法线,然后根据空气中的角度较大确定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其他介质斜射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 在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确定法线6.⑴图21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
中考物理光学复习重点分析深圳中考光学部分考试说明光学部分考点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直线传播现象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3、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二、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2、概念:(1)一点:入射点(2)二角: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3、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4、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注意:(1)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三、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
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3、光路是可逆的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混合后为白色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2020安徽3.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14.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
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B. 乙一丙一甲一丁C. 乙一丁→甲一丙D. 丙→甲→乙→丁2020北京2.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 4 所示。
这是由于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C.光发生了色散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29某同学利用焦距为1f 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23所示。
(1)由图23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2)在图23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2f 的凸透镜(11f <),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侧移动。
2020河南8.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
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
你猜想的理由是 。
25.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A 点射到平面镜上的O 点,ON 是法线,入射角45AON ∠=︒。
已知纸板上30NOB ∠=︒,45NOC ∠=︒,60NOD ∠=︒。
则入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________方向射出。
14.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热点题型专练重难点22 实验专题(一)——光学和热学重点实验【解题思路】解探究题的一般思路:1.抓住“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在题干里的第一句话里就有明确的叙述。
2.围绕探究的对象,提取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些知识一般我们已经学习过,只是将它以“探究”的形式再现我们的认知过程。
3.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思考问题。
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问题,解题时要注意找出“可变量”和“不变量”。
“可变量”才是正在探究的物理量。
在叙述结论时的一般格式是“当……相同时,……不同,……不同(与……有关)”。
4.光学探究题主要有: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这些实验中的多次测量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普遍的规律,避免一次实验带来的结论的偶然性。
例:(2019北京市)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答案】(1)缩小(2)发散近视眼。
【简析】本题探究对象是“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镜就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就是凹透镜。
冲击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s38,光在10m/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应用以上规律可以推算出距离。
3. 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反射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利用以上的规律解决控制光路的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 光射到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两种不同反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说明它们的简单应用。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四)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
(五)透镜透镜有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需要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
(六)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会利用它们来判断像的性质、虚实分界点、倒正分界点及放大还是缩小分界点;判断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的移动速度之间关系;判断焦距;判断vu+变化。
2020中考物理----光学专题
【2-1】
(2019•包头)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2-2】
(2018 秋•蚌埠期末)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 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
【2-3】
(2019•阜新一模)高度为 160 厘米的人站在离平面镜 150 厘米处,他要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该是( ) A.160 厘米B.150 厘米C.80 厘米D.任意长度
【2-4】
(2019 春•靖江市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 和34cm 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cm 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 40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 f 6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
变
答案解析
【2-1】
(2019•包头)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解答】解:“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林荫树下,光斑点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
故C 符合题意。
D 、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
射,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2-2】
(2018 秋•蚌埠期末)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 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
【解答】解:
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 30
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6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 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即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 45,则入射角减小15,因为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法线会逆时针转动了15,镜面也逆时针转动15,故D 正确。
故选:D 。
(2019•阜新一模)高度为 160 厘米的人站在离平面镜 150 厘米处,他要在
竖直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该是( ) A.160 厘米B.150 厘米C.80 厘米D.任意长度
【解答】解:
如图所示,A 、C 、B 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
EF 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
确定A C B为ACB 的像,因为OC OC,所以OC 1 CC,
2
EO 1 A C,FO 1 B C,EF 1 A B 1 AB
2 2 2 2
EF 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 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
此人身高160cm ,则镜长最小为80cm 。
所放位置如图所示,镜的上端E 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
(注意:若平面镜高度挂的不对,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故选:C 。
(2019 春•靖江市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
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 和34cm 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
晰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cm 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 40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 f 6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
变
【解答】解:
题干中说到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 和34cm 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以得到:距光屏6cm 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
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 6cm 2 f
①,
距光屏34cm 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4cm 2 f
②,故A 错误;
根据①②可得3cm f 6cm ,故C 错误;
根据成像分析,距光屏6cm 和34cm 成实像是两个互逆的光路,所以u1
v2 ,v1 u2 ,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6cm 34cm 40cm ,故 B 正确;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但是成像的性质正好与原先相反,故D 错误。
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