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三年级下册科学-19小小气象站(一)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4
小学科学小小气象站(二)(课件)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引言】课程名称:小学科学小小气象站(二)(课件)年级学科: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版本:冀人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2. 知晓气温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3. 掌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4. 能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导入】1. 利用图片和动画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对气象的兴趣;2. 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所学习的内容,如何用风筝来判断风向和风力。
【探究活动】活动一:四季气候的特点(15分钟)1. 制作四个卡片,分别代表春、夏、秋、冬;2. 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并结合图片和动画,认识四季气候的特点;3. 学生将对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形成四季气候的概念图。
活动二:气温的测量(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知道气温?2. 示范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让学生模仿实施;3. 通过测量不同地方的气温,了解温度的差异。
【知识讲解】1.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作用(10分钟)- 讲解天气预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天气预报;- 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常见形式(报纸、电视、手机应用等)。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 教授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强调安全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如不可摔打、插入尖锐物体等。
【巩固练习】1. 小组活动:编制天气预报(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编写一份天气预报;- 每个小组从互联网或其他途径获取天气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天气预报;- 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简短的展示。
2. 温度测量实践(10分钟)- 学生自行携带温度计回家,并回来时记录家中的温度;- 学生通过对比自家与学校的温度,探讨原因。
【拓展延伸】1. 天气对人们的影响的多样性(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何影响;- 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收集学生不同看法。
《小小气象站(一)》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气象的知识。
你们知道什么是气象吗?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通过气象可以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天气。
气象对我们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学习气象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前准备1. 复习: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关于大气和气压的知识。
2. 准备: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以便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三、学习内容1. 气象测量工具:气温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画出不同气象测量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自的作用。
2. 气象测量方法:测量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的方法。
针对每种气象要素,介绍相应的测量方法,并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实际操作。
3. 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天等。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大气现象,让学生能够分辨并描述各种天气情况。
四、课堂实践1.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气象测量工具测量当天的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观察: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并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当天的气象情况是晴天、多云、阴天还是雨天。
3.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和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设计: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气象站,能够测量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并用简单的仪器展示出来。
2. 实践:观察每天的天气情况,记录当天的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
3. 探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气象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写一篇关于气象预测的文章。
六、拓展延伸1.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了解更多关于气象测量和预测的知识。
2.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气象仪器,观察当地的天气情况,并比较自己测量的数据与气象站的数据有何不同。
3. 研究:选择一个气象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一份关于该气象现象的研究报告,并向同学们进行分享。
《小小气象站(一)》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气象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不仅与我们的平时生活休戚与共,还对农业、交通、航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在进修气象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践性。
因此,通过设置一个小小气象站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气象知识,增强他们的进修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站的基本作用和构成;2.进修观测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4.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1.气象站的基本作用和构成;2.气象因素的观测方法和意义;3.气象图的绘制和解读;4.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通过讲解气象站的基本构成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气象站的重要性;2.实践操作:设置小小气象站,让学生亲自观测气象因素,并记录数据;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观测数据,讨论气象变化规律;4.展示效果:让学生绘制气象图,并进行气象预报。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气象站的作用和构成,引发学生兴趣;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设置小小气象站,观测气象因素,记录数据;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观测数据,总结气象变化规律;4.展示效果:学生展示气象图和气象预报,进行讨论和交流;5.教室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励学生继续探索气象科学。
六、教学评判1.观察记录:学生观测数据准确记录,观察记录表填写完备;2.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分析观测数据,总结气象变化规律;3.作业完成: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气象图和气象预报,展示精彩;4.教室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室表现活跃。
七、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气象站的基本构成和作用;2.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3.观测记录表:记录观测数据,方便学生分析;4.气象图绘制工具:如画笔、彩色纸等。
第19课小小气象站(一)课时:2课型:网授新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2.能说出制作雨量器、风向标的方法。
科学探究:1.能根据活动任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参观等获取气象站的信息。
3.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筒易雨量器和风向标。
4.能对制作的简易观测仪器进行检测与改进。
科学态度:1.能对设计、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感兴趣。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雨量器和风向标。
3.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问题与提出”“设计与制作”中的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完成“设计与制作”中的第二部分内容。
第一课时(一)明确问题1.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气象灾害》一课,了解了常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要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我们就要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视频。
2.引导: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简易观测仪器,在校园内建一个小小气象站,可以及时了解天气変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3.讨论:我们要建立小小气象站的话,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4.小结:要建立小小气象站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小小气象站建在哪儿?(2)怎样制作简易观测仪器?(3)怎样摆放观测仪器?(二)获取信息1.引导: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参观气象站、观看视频、上网搜集资料、阅读书刊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2播放:气象站视频。
(提示学生关注气象站选址、仪器的摆放顺序、主要仪器的结构和作用等。
)指定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3.出示:风向仪、雨量器、百叶箱等仪器或课件。
4.提问:这些仪器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三)得出结论小结:小小气象站一般选在校园里比较开阔的地方。
高的仪器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安置在南边。
风向仪、雨量器、百叶箱(气温计、湿度计)等是气象站的主要观测仪器。
(四)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下准备制作雨量器、风向仪的材料。
第19课小小气象站(一)ft基础知识练1 .天气和气候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预知情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气象站利用各种仪器对天气进行观测,并将数据,便可形成03 .测风塔用于记录等气象数据。
4 .雨量器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的。
5 .白叶箱里放有温度计、湿度计等多种仪器,可以测量空气的06 .除了地面观测,气象观测站还要通过、等手段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
7 .气象站应该建在校园中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远离o8 .利用吹风机对制作的风向仪进行测试,并做出调整,宜至能地测出风向。
Q篇课后培优练'ΛBfr~T•∙∙∙MM.*W∙**'r•㈡芍期灌一: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 .在天气预报中,-7C的正确读法是()。
A.负7度B.负7摄氏度C.零下7度D.零下7摄氏度2 .兰兰收集了某天24小时内的雨水,用雨量器测得的高度是18亳米,用量筒测得的体积是72亳升,这天的降雨量是()。
A.72空米B.72毫升C.18∙⅛米D.18卷升3 .下图中,雨量器是()。
4 .我们可以从()方面制订观测的实施计划。
(多选)A.天气阴晴B.气温C.风力D.动植物的活动情况5 .风向仪的特点是()。
(多选)A.两头一样重B.一头重一头轻C.箭头指向是风吹来的方向D.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则指向南方二、填空题6 .制作箍易雨量器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型料瓶、、、。
7 .在校园里建一个小小气象站,可以及时了解08 .风向仪的指向代表的方向。
9 .在使用雨量器时,每次使用前都要保证瓶中水面与瓶身刻度。
10 .气象站应该建在校园中比较、的地方,远离高大三、判断题15弟明婚:拓展培优练四、简答题16 .观测气象时,我们应该如何放置观测仪?17 .怎样制订观测天气的计划?五、综合题18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如下图是某一周的天气预报,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m期:今天星忙星朗二星期四星期力①根据气象符号,今天的天气是 ____ :星期二的天气是_______ 。
19.小小气象站(一)【教材简析】该课以工程实践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
“问题的提出”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参观等活动,认识气象站的组成及各种仪器的作用,了解气象站的特点并理解建立校园小小气象站的意义。
“设计与制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等活动,制订观测计划、制作简易观测仪器,并通过测试改进,增强活动的观测效果。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制作、交流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站、制作简易观测仪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选用不同材料、想出多种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方法的能力;树立学生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制作任务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天气变化”单元中,不仅学会了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标准描述天气,还学会了观测云量、风向、气温、降雨量的方法,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该单元提供了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2.能说出制作雨量器、风向标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活动任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参观等获取气象站的信息。
3.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雨量器和风向标。
4.能对制作的简易观测仪器进行检测与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设计、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感兴趣。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雨量器和风向标。
3.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气象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观测仪器。
难点: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塑料瓶、硬纸板、花盆、正方形纸片、竹签、吸管、橡皮泥、剪刀、铅笔、胶带、胶水、直尺、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绘图工具、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问题1.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气象灾害》一课,了解了常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要减小极端天气的危害,我们就要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