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盗汗穴位按摩方法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点揉两个穴位巧治夜间盗汗、肾阴虚我是密码君,每天和大家一起畅谈【经络穴位】驱病养生的独特魅力。
晚上睡眠当中出汗,中医称这种症状为“盗汗”。
盗汗特指晚上睡眠当中出汗,很多朋友睡的比较安稳,可是醒来发现枕头湿了,被子也很潮湿。
人为什么会在睡梦当中出汗呢?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身体的阳气要深藏起来,而我们的阴要占主导,如果阴不足,阳气就会浮出在阴的外面,就出现邪经外泻的情况就是盗汗。
所以说盗汗的根本原因就是阴虚,如果阴虚我们就要滋阴,人的一生阴的根本在肾,肾阴是人的一身之阴。
所以我们选两个滋肾阴、降虚火、安神的穴位就可以了。
盜汗怎么办?又该用哪些穴位呢?足少阴肾经的走行,从足跟后方由下向上走行。
我们选两个穴位。
治疗盗汗的第一个穴位:太溪穴。
太溪穴的位置:在足内踝高点和跟腱后缘之间连线的中点处,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
原穴就是脏腑本源之气输注流始的部位,太溪穴可以直通于肾,调节肾中精气的盛衰。
第二个穴位:照海穴。
取穴方法:找到我们的足内踝,在内踝高点往下,大约半寸距离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在小小的凹陷之内,明显凹陷处就是照海穴。
照海穴和太溪穴搭配起来效果特别好。
照海穴的作用就是泻肾浊、泻虚火(清虚火)。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阴虚而有热才会出汗,照海穴是帮助我们清热的,太溪是帮助我们滋阴的,两个穴位都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配合在一起治疗这种夜间盗汗的症状效果很明显。
太溪穴的按揉方法:点揉太溪穴的时候以轻揉的方法为主,时间可以比较长,按揉的力度要轻柔缓和,逐渐让力量渗透进去,起到一个滋阴补益的作用。
照海穴的按揉方法:照海穴由于在小小的凹槽内,所以我们点揉照海穴位的时候,把手指侧起来用指尖去点揉它,力量可以稍微大一点,照海穴可以起到清降虚火的作用。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的经络疗法自汗、盗汗、手足出汗”的经络疗法自汗、盗汗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顾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原因。
此病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和心理情绪的任何影响,超乎寻常的出汗,也称为“汗出异常”。
“自汗”表现为不动就出汗,动则更出汗。
“盗汗”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则汗止,二者在生活中会常见到。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极易出现“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
自汗用药: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
“盗汗”属于阴虚内热,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盗汗用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自汗者宜吃蛋、山药、扁豆、桂圆等;盗汗者宜吃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可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原发病灶。
经络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大肠经)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一、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肾是先天之本,属水。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偏见于阴虚症,如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
“肾主骨”,肾气足就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筋骨好了又能养肝(水生木);肝养好了心脏供血便会充足了(木生火),脾胃自然也就得到了调理(火生土)。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顺则肺气顺(土生金);肺气顺反过来又能使肾气得到增强(金生水)。
这就是五行的相生之道,所以,治疗自汗和盗汗必先从肾经取之。
..有的人要问了,肾经上的穴位这么多取哪个呢?这个还是我们在以文章节中反复提到的两个穴位“太溪”与“复溜”。
晚上盗汗按摩治疗方法
晚上盗汗(夜间多汗)可能是由于身体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导致的,如荷尔蒙失调、焦虑、压力等。
以下是一些按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夜间盗汗问题:
1. 放松身心:进行轻柔的按摩,如穴位按摩、头部按摩或背部按摩,以放松身体和减少压力。
2. 足底按摩:按摩足底可以刺激身体的各个脏器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平衡身体内的能量。
3. 背部按摩:按摩背部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感,同时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
4. 头部按摩:轻柔地按摩头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舒缓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 深呼吸和冥想:深呼吸和冥想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和焦虑,有助于缓解夜间盗汗问题。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夜间盗汗问题严重或持续存在,请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盗汗是指小儿睡时汗出,醒后即收,收后无恶寒,反而觉得热的现象,治疗宜以益气养阴,清肝利湿为原则,下面来看看小孩盗汗推拿手法。
小孩盗汗辩证分型1 “汗为心液”,小孩盗汗可以分为心阴不足和心阳过盛两种。
心阴不足:通常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导致盗汗。
心阳过盛:通常是因为小儿性热,或是摄入过多性热食物引发。
心阴不足型盗汗推拿手法2 推拿主穴:1.推补脾经5分钟,推补肾经7分钟。
2.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
推拿配穴:1.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穴。
2.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3.揉肾顶穴3分钟。
心阴不足型盗汗推拿方解 3 主穴功效:推补脾经,肾经是治本之法,可平和脾肾之气,补先天与后天的不足;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则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加小儿食欲。
配穴功效:揉外劳宫,捏挤神阙穴,有助于消化,并有温阳下元功效;揉小天心,揉二人上马则有助于镇静安神,让孩子睡的安稳;揉肾顶则可起到固表止汗之功。
心阳过盛型盗汗推拿手法推拿主穴:1.推补肾经5分钟。
2.推清天河水1分钟。
3.推清板门穴5分钟。
推拿配穴:1.清肺经5分钟,退下六腑5分钟。
2.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
心阳过盛型盗汗推拿方解 5 主穴功效:推补肾经以平和体内阴阳;推清天河水以泻心火;推清板门穴则起滋阴清热之功效,帮助缓解盗汗症状。
配穴功效:清肺经,退下六腑,可帮助缓解小儿大便干燥症状;揉小天心,揉二人上马则为清热泻火,通利小便。
小儿盗汗特效推拿穴位 6 心经穴按摩心经穴分为泻法和补法,一般多用泻法,即从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方向,有清心退热的作用。
肾经穴肾经位于小指掌面末节,按摩肾经穴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的功效。
肾顶穴肾顶穴在小指掌面末端处,按揉肾顶穴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缓解小儿盗汗有一定作用。
盗汗足底按摩法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
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烦劳过度,失血耗精,或邪热伤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精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
足底按摩疗程:
每次按摩30~40分钟,每日1次,10~15天1疗程。
病理反射区:
胃、十二指肠、脾、肝、肾、输尿管、膀胱、大脑、垂体、肺、食管、小肠、升结肠、降结肠等。
按摩方法:
1、依次用食指扣拳法顶压肾上腺、肾、膀胱、心、脾反射区各50次,用力以局部微觉酸痛为宜。
2、拇指指腹推压法推按输尿管反射区50次。
3、拇指指腹推压法推按肺反射区。
盗汗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盗汗按摩什么穴位*二、盗汗是什么原因*三、盗汗吃什么药调理盗汗按摩什么穴位1、盗汗可按摩太溪穴太溪穴的位置:在足内踝高点和跟腱后缘之间连线的中点处,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
原穴就是脏腑本源之气输注流始的部位,太溪穴可以直通于肾,调节肾中精气的盛衰。
太溪穴的按揉方法:点揉太溪穴的时候以轻揉的方法为主,时间可以比较长,按揉的力度要轻柔缓和,逐渐让力量渗透进去,起到一个滋阴补益的作用。
2、盗汗可按摩照海穴取穴方法:找到我们的足内踝,在内踝高点往下,大约半寸距离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在小小的凹陷之内,明显凹陷处就是照海穴。
照海穴和太溪穴搭配起来效果特别好。
照海穴的作用就是泻肾浊、泻虚火(清虚火)。
照海穴的按揉方法:照海穴由于在小小的凹槽内,所以我们点揉照海穴位的时候,把手指侧起来用指尖去点揉它,力量可以稍微大一点,照海穴可以起到清降虚火的作用。
3、盗汗可按摩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
“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4、盗汗可按摩复熘穴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
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
“复熘”一词中,“复”是反复,“熘”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按揉复熘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
合谷和复熘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合谷穴要重点揉,复熘穴要轻揉。
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熘2分钟。
5、盗汗可按摩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
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临床上我是这样看“汗证”的:1,首辨虚实,虚者,正虚(气、血、阴、阳等),实者,邪实(郁、积、湿、火等);2,再辨阴阳、寒热等。
治疗时:“虚者”当补之、敛之;“实者”当给邪之去路;“寒者”当热之,“热者”当寒之。
总的来讲,要随证治之,调理阴阳气血,使之平和(亦即平衡)。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心主血、汗乃心之液。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故汗出皆由心肾虚致之。
所以在心内为血,在外就是汗。
出汗的症状是反映人体阴阳失调邪正相争的象征。
汗液属阴,如人体的正气不足,阳气不固,则阴液失去约束而汗液外泄。
汗与心有关;又肺主皮毛,这个皮毛就是医书所讲的营卫,所以汗又与肺有关;汗走肌表,脾主肌肉,所以汗与脾有关;而心为火,肾为水,人体正常,必要心肾相交,交通上下,所以汗也与肾有关。
肝肾同源头,那么汗也与肝有关。
这些,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人体脏器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司其职的。
汗是心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内扰,导致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证。
耗气伤津,致使体内元气不足,阴津亏虚。
也会使电解质紊乱,血粘度增高,头晕乏力等,气属阳,血属阴。
血气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弱,气阴虚亏。
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亏损,实证则为湿热迫蒸。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成,即病因病理方面就有了很深的认识,指出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景岳全书》对汗证也作了系统的整理论述,曰:“汗发于阴而出于阳”,认为自汗属阳虚气虚,盗汗属阴虚血虚,《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充分阐明了阳气宣发,阴液于体表而充身泽主着谓之汗,汗液是津液变化而成的,津液又是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有一套推拿手法,专门用来解决孩子盗汗的问题。
补肺经200次,在孩子的无名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泻心经200次,心经在孩子的中指末节面,由中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
补肾经200次,在孩子的小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补脾经200次,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推六腑200次,六腑在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父母用大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揉涌泉300次,涌泉穴在孩子脚底板的前三分之一凹陷处。
捏脊5遍。
还有的孩子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夜里做噩梦而哭闹,手足心热,舌红,苔薄少津,这是阴虚火旺的表现。
这样的话,除了要滋阴,还要清孩子体内的热。
用上述治疗盗汗的手法再加清天河水100次,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直线,父母用食、中二指沿那条线从孩子的腕推向肘。
推拿手法:清肝经200次,将孩子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
按百会100次,百会穴在孩子两耳朵尖连线的中点。
按揉神门穴1分钟,神门穴在对应小指的腕横纹上。
(助睡眠)补肺经200次,在孩子的无名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清心经200次,心经在孩子的中指面,由中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
补肾经200次,在孩子的小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补脾经200次,就是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推六腑200次,六腑在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父母用大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揉涌泉30次,涌泉穴在孩子脚底板的前1/3凹陷处。
捏脊5遍。
清天河水100次,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直线,父母用食、中二指沿那条线从孩子的腕推向肘。
做了一次后,第二天其父母来访就说效果很好,睡觉出汗明显减少。
后来坚持了10天,盗汗消失了。
医师教会其父母在家给孩子做这套推拿,每天给孩子做,不到半年,孩子的体质变得非常棒。
还有一例是一个6个月大的女婴,夜里睡觉总是会出一头的汗,且汗珠很大粒,身上汗也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白天也是汗很多,衣服穿得很少了也一样,晚上睡觉时虽然全身是汗,但手却是凉的。
盗汗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盗汗按摩什么穴位*二、盗汗的危害有哪些*三、女人盗汗的原因是什么盗汗按摩什么穴位1、盗汗按摩什么穴位西医来讲盗汗是结核,甲亢的常见症状,治疗时要注意区分。
中医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通俗来讲盗汗就是“肾虚”的典型表现。
按摩治疗盗汗应以滋阴降火,调节阴阳为主。
嘱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屈曲,两手掌对搓发热后,从三阴交过踝关节至大趾根外一线往返摩擦,操作至透热为止,接下来左右手分别搓涌泉穴至局部发热;后以拇指指腹正时针按揉三阴交,复溜二穴各五到十分钟,以使病人感到微微发热为好。
接下来同样方法反时针按揉合谷穴五到十分钟,以使病人感到有酸胀感为好,其中按揉三阴交,复溜二穴用力方向要朝向头部,按揉合谷穴用力方向宜朝向手指远端方向。
坚持治疗一个月,往往效果明显。
2、盗汗的治疗方法2.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
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2.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2.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2.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
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盗汗的中医偏方3.1、金针菜50g,瘦猪肉150~200g,酱油、豆粉、盐、味精等适量。
将金针菜、瘦肉洗净,一同放在砧板上,用刀剁成肉酱。
加入酱油、盐、豆粉、味精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放入碟内摊平。
将碟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熟。
可佐膳。
此方适应于肾虚腰痛、盗汗、肾虚耳鸣等症,有补血、养肾的功效。
小儿盗汗推拿手法,小儿盗汗按摩法,小儿推拿治疗盗汗
小儿推拿,是通过按摩推拿来刺激孩子的穴位,进而达到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如果小儿出现有夜间盗汗的情况,各位家长们不妨来用小儿推拿的方法试试效果。
位置:二人上马位于小儿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揉小儿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
进行推拿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位置:三关穴位于小儿前臂前臂桡侧端,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形成一条直线型穴位。
推拿方法:推三关可以补虚扶弱,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有利小儿脏腑能的恢复。
进行推拿时将掌心向内用左将小儿前臂固定后,再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并拢,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
推拿时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
100~500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治疗盗汗穴位按摩方法1、三阴交位置脚内踝上3寸。
功能活化肾、肝、脾气血。
主治眼睛浮肿、脸部黄褐斑、月经不调、盗汗。
2、血海穴位置膝盖内侧上2寸。
功能调理气血循环。
主治盗汗、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盗汗的原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出现盗汗有可能是因为气虚造成的。
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
证名,出自《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
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
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
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疲劳则自汗”。
盗汗的症状有哪些?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
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将盗汗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轻型、中型和重型。
1、轻型盗汗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2、中型盗汗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3、重型盗汗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
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夏天宝宝出汗、盗汗的情况越来越多,孩子入睡不久,头部、颈部、胸部、背部等会出很多汗,甚至有时把枕头、睡衣都弄湿了。
很多宝妈总是认为是天气太热和缺钙的缘故,其实,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以睡时汗液出,醒后即收为主症,历代医家多将盗汗的病机定为阴虚。
当然,“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很多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以及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过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
这类出汗都是属于机体调节体温所致,常在刚睡着时出汗较多,以后就逐渐减少。
也有的父母喜欢在宝宝临睡时喂一瓶牛奶,喂奶后小儿安静睡着了,但这时正碰上小儿吃奶后的产热阶段,因此,常常满头大汗,尤其是在睡觉后2小时内。
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睡觉时出汗较多,可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分着急。
不过,对于确诊的宝宝睡觉出汗多,盗汗,一定要看汗水的凉热,医生可都认为是宝宝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一定要及早治疗了,不能耽误,否则身体越来越虚弱!第一种(热汗)孩子是纯阳之体,阳盛。
如何让阳进入身体,必须以出汗的方式泄一点热,但这种出热汗在临床上并非是阴虚。
而是阳郁所致,因为现在的孩子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多,长期累积肠道出现淤积,小孩肠道不利就会导致六腑气机不畅。
晚上睡觉是阳入阴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受阻,那么这个热就会淤积化热熏蒸体内的津液,以汗的形式来泻热。
第二种(凉汗)有些人在夏天体内寒气重,喝了太多的饮料、冷饮、冰啤酒后晚上也会盗汗。
宝宝睡着后,妈妈用手一摸,皮肤上汗水凉凉的,说明孩子体内的寒湿重,通过排汗来保护阳气。
因入睡后阳要入阴,阳气进入后要将体内的寒湿逼出来,身体也会达到新的平衡。
但如果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还是按阴虚盗汗来调理,那结果就南辕北辙了,雪上加霜!真的是不懂辨证出手便错!凉汗,小儿推拿穴位:外劳宫,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
不管凉汗还是热汗,自汗还是盗汗,小儿推拿都可以帮您解决,为大家分享3个对盗汗很有帮助的推拿穴位:【掐肾顶】用指甲掐肾顶十下左右,要有一点疼的感觉,否则,效果不明显!【揉二马】是一个补肾的大穴,阴阳双补,不管阴虚的,还是阳虚的孩子,都可以用。
自汗盗汗穴位按摩
正道岐黄
从掌根向小指根方向推,卡住的地方就是后溪穴。
或者您一攥拳,感情线的小指一侧就有一个纹,纹头的点即是后溪。
揉此穴时,一定要把指甲剪平了,使劲掐到这个缝里。
后溪穴是一个八脉交会穴,是四通八达的一个穴位,哪的病它都能治。
而小肠经是通着耳朵的,所以后溪穴能治耳朵上的病,比如耳鸣、耳聋。
后溪还是调理汗液的大穴,它可以治疗各种汗证,比如盗汗,如果能配上另一个心经的穴位阴郄,那甭管是自汗、盗汗,全治了。
后溪还可以治疗咽痛,就是有火的那种嗓子痛。
因为后溪是八脉交会穴,与督脉(脊椎)相通,所以脊椎上的病它都管。
像腰痛、脊椎痛、腰扭伤,都可以揉后溪。
后溪还能治疗坐骨神经痛。
后溪通的地方挺远的,有的人腿窝儿老发紧、睡觉时经常抽筋,睡前一定要多揉揉后溪。
爱落枕的人,平日要常揉后溪。
因为小肠经正好顺着后肩膀上行到脖子,所以脖子、肩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揉小肠经来缓解,而后溪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大穴。
这个穴位也可以治癫痫引起的抽搐。
小肠经上的好多穴位都很管用,但用时也要根据每个人身体的不同症状。
有的人用这个穴位特别管用,有的人使那个穴位很灵,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穴,要在平常的时候多找一找。
只要某穴揉完后,身体感觉很舒服,那就把这个穴位当作宝贝,留着,经常用一用。
针灸穴位盗汗说明指导书总述盗汗,组合穴名。
由阴郄、后溪、照海三穴组合而成。
阴郄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后溪位于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照海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盗汗。
阴郄斜刺0.5-1寸。
后溪直刺0.5-0.8寸,照海针0.3-0.5寸,得气为度。
1.名称盗汗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组合穴5.位置阴郄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后溪位于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照海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6.主治盗汗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阴郄斜刺0.5-1寸。
后溪直刺0.5-0.8寸,照海针0.3-0.5寸,得气为度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1、阴郄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2、后溪位于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3、照海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
11.解剖1、阴郄: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深层为指深屈肌。
有尺动脉通过。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2、后溪: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近端,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
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3、照海:在足大趾外展肌的止点处。
后方有胫后动、静脉。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盗汗。
15.详细操作1、刺法:阴郄斜刺0.5-1寸。
后溪直刺0.5-0.8寸,照海针0.3-0.5寸,得气为度。
2、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按注一说无照海穴。
19.相关论述暂无资料。
宝宝盗汗的经络穴位治疗方法盗汗的孩子,多是因为心、肺,肾三脏器阴虚。
由于体内阴阳失调,皮肤毛孔不牢固导致汗液外出。
其表现为入睡时全身出汗,严重的甚至衣服湿透,而醒来汗自然止息。
汗为心之液,长此下去,会引起孩子心脏不好,这需要引起重视。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套行之有效的推拿手法,专门用于解决孩子盗汗的问题。
我们先来为阴虚的脏器来补充能量水平。
第一:补肺经200次。
在孩子的无名指指面部分顺时针旋转推动200次。
第二:泻心经200次。
在孩子的中指指尖末端,向指根部直线往手掌方向推动。
稍用力,迅速推。
第三:补肾经200次。
在孩子的小手指的指纹部顺时针分旋转推动。
第四:补脾经200次,在孩子的大拇指指纹部分顺时针旋转推动。
第五:推六腑200次,(目的在于泻掉孩子体内过剩的“火”)在孩子的小手臂靠小指的那条直线,用大拇指和食指指面,自手肘向手腕儿方向从上到下直线推动,稍微用点儿力度,快速推,直至皮肤发红发热。
第六:按揉涌泉穴两分钟左右,涌泉穴为补肾经的重要穴位,此目的为帮助补充孩子体内“水”的平衡。
(穴位的具体位臵大家自己想办法百度图片哈第七:捏脊5遍。
在孩子的后背脊椎骨上,由尾椎骨部位开始,大拇指和食指以及中指,捏住皮肤提起,慢慢向颈椎方向移动,捏三下,使劲儿向上提一下。
脊椎骨一条线是督脉,有许多重要的意义,常常捏脊对孩子日常的保健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孩子夜晚盗汗,并且伴随着烦躁不安,做噩梦哭闹不止,手足心发热,舌头很红,舌苔薄而少津,这是典型的阴虚火旺的表现。
那么就需要清楚孩子体内的虚热。
在上述手法的基础上,加推天河水100次,清肝经200次,按揉百会穴100次,神门穴200次。
一般来讲,有盗汗并且夜晚睡眠不安定的情况,做了这套推拿方案,当天晚上就会有明显效果,连续几天下来,效果显著。
治疗盗汗穴位按摩方法1、三阴交
位置
脚内踝上3寸。
功能
活化肾、肝、脾气血。
主治
眼睛浮肿、脸部黄褐斑、月经不调、盗汗。
2、血海穴
位置
膝盖内侧上2寸。
功能
调理气血循环。
主治
盗汗、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盗汗的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出现盗汗有可能是因为气虚造成的。
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
证名,出自《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
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
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
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疲劳则自汗”。
盗汗的症状有哪些?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
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将盗汗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轻型、中型和重型。
1、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2、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3、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
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
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
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盗汗可引发哪些疾病?
有些人认为,盗汗是体虚的表现,只要多吃一些“补”的东西就可以了。
专家提醒,盗汗的背后有时可能伴发某些疾病,如不及时检查明确病因,就会延误治疗。
1、甲亢
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代谢率增高,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出现怕热、多汗,也有夜间盗汗者。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多汗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而致汗腺分泌增加;其次,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病人多汗的原因之一。
3、结核
盗汗是结核病中毒症状之一,是由于结核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
4、肿瘤
盗汗也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
此外,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低血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内膜炎等疾病以及术后体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盗汗。
但大部分盗汗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致。
盗汗的自我调养方法
中医认为,盗汗多由于阴虚火旺、迫汗外泄或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而引起,若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易耗伤心阴。
所以,盗汗者应积极治疗,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1、治疗原发疾病
确诊为甲亢、糖尿病、结核、高血压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疾病。
避免经常感冒,以免体虚卫表不固而诱发自汗盗汗。
2、加强体育锻炼
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
3、调整起居环境
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患者的被褥、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忌熬夜,以免动火伤阴而加重盗汗。
4、注意饮食宜忌
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对自己病症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调养方法。
多吃些养阴补益的食物,如百合、莲藕、莲心、银耳、血糯、山药、黑豆、大枣等。
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辛温助热的食物,如胡椒、肉桂、狗肉、羊肉等。
多食些养阴清热的新鲜蔬菜。
勿饮酒。
5、服中药需辨证
盗汗以阴虚及阴虚火旺者多见,但也有气阴两虚、心阴虚、心脾两虚等的差别,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选用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
结语:以上就是小百姓养生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盗汗食疗的相关内容,从文章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盗汗有何食疗方法,如果
你想通过食疗来解决盗汗这种情况,不妨按照文中介绍的盗汗的食疗方法来尝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