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诱导学诱导学生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对话”,表达对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

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

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测。

三、精读课文。

从“发愤”入手,走进人物心灵。

A、引导读悟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样一部书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找找司马迁写成这部辉煌巨著有什么样的前提呢?请把相应的词句划出来。

2、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指名读)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找到的跟我找到的是不是一样的。

A、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

B、十分激动: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他的父亲又是长官修史的官员,因此他所接触的历史资料也多。

C、四处游历:四处说明他一定去过很多的地方,也一定等候机了很多的历史资料。

过渡:以上这些前提为司马迁写史记创下了良好的条件,那课题为什么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呢?

比较发奋与发愤。前者是努力勤奋的意思,后者不仅有发奋的意思也有愤怒之意。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5、学生读后交流。

6、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父亲的临终遗言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7、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8、教师范读,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这是一份怎样的嘱托?

9、齐读。

10、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11、学生交流。

12、引读、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14、学生交流。

15、司马迁忘我研读,认真整理,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如此发奋。(板书:发奋)

16、学生质疑。(板书:发愤,并打上问号)

17、“愤”教师加点。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

18、学生举例

B、引导读悟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

2、学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宫刑吗?

师:尽管他受了宫刑,他仍忍受着屈辱和耻笑,这些绝非常人所能想象的,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

人死也要死的有价值!所以司马迁不完成史记,他绝不能轻易死去。

还有吗?他还怎么想?齐读司马迁的内心独白。(一定要:决心之大,态度坚定)师:司马迁的这段内心独白你们体会的很深刻,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读好,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是啊!人面临绝境是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颓废,从此消沉下去,要么发愤,努力振作起来,而司马迁选择了后者!从起初的血溅墙头,了此残身到下定决心发愤写《史记》,司马迁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同学们,让我们来联系上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除此之外,他还会想些什么?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讨论。

3、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4、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但是,他这样做了吗?

6、继续出示: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7、“发”教师加点,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下面的文章,用心体会。

8、音乐起,学生品读。

9、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学生交流。

10、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1、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2、为此,司马迁呐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

13、齐读,配乐。

(三)、从插图入手,追寻生命的价值。

1、教师过渡: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大雪纷飞的寒冬,司马迁伏在冰冷的竹简之上……

夜深人静,昏黄的油灯下,司马迁又提起了手中的笔……

狱卒尖刻的笑声中,司马迁眉头紧锁……

中秋之夜,满头白发、重病缠身的司马迁仍然写着……

2、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听到了他怎样的心声?

3、学生描述。

4、出示:是的: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5、此时,这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仅仅是用墨在写就吗?(血泪写成、生命写成)

6、整整13年,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光屈服,血泪和生命凝成了辉煌巨著,因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7、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发愤”的内涵与深意吗?(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擦去“发奋”)此时,你认为司马迁的生命历程还是“残生”吗?

8、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次读课题。

9教师引读:就这样……

10、马迁写作《史记》,仅仅用了13年吗?

11、《史记》,生命铸就。这真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

12、出示: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百折不挠以血泪著就史书,横批:中华伟男儿

13、让我们永远记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让我们好好读读辉煌巨著〈〈史记〉〉,让我们心中的司马迁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生之路。

(四)、从交流入手,拓展阅读的空间。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收看《百家讲坛》之《王立群读〈史记〉》,理解《史记》中的历史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3、围绕“司马迁著写《史记》”,选择“发奋”或“发愤”,查阅资料,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开个小型故事会,说说从相关故事中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