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悬吊训练图解
- 格式:ppt
- 大小:14.52 MB
- 文档页数:16
JANLEN悬吊训练康复疗法应用于儿童康复1 悬吊训练系统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
在90年代初期,由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2000年以来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其已有14年的经验,其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在骨关节疾病、慢性疲劳损伤的防治和神经肌肉反馈重建等运动康复领域均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治疗案例。
它是一项重大的创新。
S-E-T悬吊训练技术应用与儿童康复,就是将患儿身体的一部分悬吊在固定的绳索上,通过主动干预技术早期激发神经网络建立正确控制功能区,恢复平衡功能,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来渐进地解决大脑控制失常所产生的不正常用力和异常姿势。
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它可以提供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锻炼肌力。
悬吊训练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它包括了诊断、治疗和在处方系统支持下对患儿进行规范指导锻炼等内容,它强调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能够唤醒和调动机体潜在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诊断是指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治疗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悬吊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第二个它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第三个它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
SET动作技巧1 悬吊手支撑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吊带套入患儿踝关节或膝关节上方,令患儿双手支撑起后升高悬吊点。
其高度越高或越低难度越大,与患儿平行时难度最小。
作用:训练该患儿全身稳定肌及上肢关节感受器的刺激和全身伸展肌的肌力训练。
注意:悬吊点应在膝关节以上2 悬吊搭桥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吊带套入患儿腘窝内呈屈曲样,升高悬吊点使其患儿臀部离开地面即可。
令患儿抬高臀部的同时双下肢伸直。
作用:训练患儿的臀肌力量及下肢伸展模式3 悬吊分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吊带套入上方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治疗师则固定下方下肢时缓慢升高悬吊点同时加以震颤技术作用:缓解内收肌异常张力达到减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注意:防止X腿出现4 悬吊摆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吊带套入踝关节悬吊点出口处为准,外摆则是训练股外侧肌或臀肌。
内摆则是训练股内侧肌或髂腰肌。
作用:在减重的情况下训练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臀肌、髂腰肌。
注意:有膝反张患儿应注意悬吊点5 悬吊单脚站训练:操作方法:患儿站立位一侧下肢腘窝套如吊带内将悬吊点升高至曲髋屈膝90度,如套入足跟或足尖站立难度便增大作用:训练单脚站立时的平衡肌稳定性,同时刺激关节感受器注意:有膝反张患儿应注意6 悬吊屈曲训练:操作方法:患儿在手支撑的情况下,双下肢屈曲于腹下。
作用:训练髂腰肌、腹肌促进屈曲模式7 悬吊高跪训练:操作方法:患儿跪于滚筒或球上双上肢抓住吊带作用:增加骨盆稳定性,稳定肌训练促进伸展模式,双上肢外展上举8 悬吊交替缩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在手支撑情况下,双下肢交替缩于腹下作用:促进下肢交互运动,训练股四头肌、腹肌、髂腰肌9 悬吊划船训练:操作方法:患儿高跪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同时抓住吊带向前推去,当身体完全伸直时屈曲身体回高跪位作用:伸直、屈曲练习,但大部分为屈曲。
10 悬吊侧卧抬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下肢下方套入吊带,悬吊点升高5—10厘米,臀部抬离地面同时下肢上方最大限度抬高作用:臀肌、股外侧肌11 悬吊仰卧直腿抬高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一侧下肢膝或踝部套如吊带升高10厘米左右,另一侧下肢抬高与被吊侧同高保持3秒放下作用:臀肌、股四头肌注意:膝反张患儿注意12 悬吊震颤训练:操作方法:体位不定据肌肉走向为悬吊点,肌紧张高则轻柔震颤,肌紧张低则强度加强(张力高的使其放松,张力低的使其肌肉收缩达到预期目的)作用:缓解肌紧张,增强肌收缩注意:震颤力度与患儿本身情况13 悬吊四点摆位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于宽吊带将其慢慢升高患儿四点支撑,悬吊越低难度越大作用:四点摆位促通14 悬吊四点三点两点姿势转换促通训练:操作方法:四点摆位的基础上让患儿一手玩玩具一手支撑同时抬起对侧下肢作用:四三二姿势促通15 悬吊四点爬训练:操作方法:四点摆位基础上治疗师在患儿前方诱导减重爬行作用:增强四点爬意识,减少重力影响患儿爬行能力16 悬吊手功能训练:操作方法:患儿可仰卧或站立位吊带套入腕或肘在减重的基础上肢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旋前、旋后、伸直、屈曲。
悬吊训练疗法——仰卧位腰部核心肌群稳定训练仰卧位骨盆上抬作用于腰部脊柱、骨盆与髋关节区域一、针对问题:*稳定性降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疲劳、关节活动度下降、僵硬、不适或者疼痛*运动疼痛二、开始姿势:*患者仰卧位*双手放置胸前*窄带在膝关节处,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窄带距床面得垂直高度大约就是30cm*宽带使用弹性绳置于骨盆处同时也可以使用以下开始姿势1。
手臂平行放于身体两侧 2.通过双手向后握住床头使背阔肌3。
背阔肌主动参与同时另外一侧下肢参与活动用弹性绳支撑三、给患者得指导:1.吊带里得膝关节伸直2、悬空得一侧下肢抬高并且跟另外一侧下肢保持平行3、通过向下压吊带来抬高骨盆使身体伸直四、逐渐增加难度得方法:1。
逐渐减少弹性绳得支撑。
2。
将窄带向远端得踝关节方向移动。
3。
不负重下肢做髋关节得外展训练。
保持骨盆在水平面上做髋外展,记录不能正确完成髋外展时得关节活动度、4。
平衡垫置于肩胛间,不负重下肢做髋关节得外展训练,保持骨盆在水平面上做髋外展,记录不能正确完成髋外展时得关节活动度。
5.做骨盆旋转时。
以负重下肢为纵轴旋转骨盆,通过旋转做全关节活动判断其能力。
注:在整个过程中平衡垫可以置于肩胛间来增加难度 ,五、弱链得测试:*能够完成正确动作得判断标准:1。
骨盆保持在水平面上2.腰椎保持正常得前凸位置上(中立位)(腰椎保持在生理曲度范围内)3、身体不发生旋转或侧屈*如果测试不能够正确得完成或者诱发出疼痛,用以下方法纠正:1、通过手放于身体得两侧,增加支撑面。
2、通过支撑腿对侧得手向后用力抓握床头,使背阔肌参与活动。
3、通过双手向后抓握床头,使背阔肌参与活动4、不负重得一条腿使用窄带置于弹性绳上5。
腹横肌得主动收缩参与6.使用双侧负重7.联合使用以上各种方法注:先进行双侧运动链得测试,后进行单侧运动链得测试。
六、Neurac治疗:从弱链侧开始治疗,从弱链测试失败得前一个水平开始,以下方式降低难度: 1、通过使用弹性绳与宽带置于骨盆处减重2。
S-E-T技术文章汇总1楼. 悬吊运动治疗(S-E-T)2楼. S-E-T治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运用3楼. 浅谈现代骨科康复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治疗技术4楼. 用于十字韧带缺损患者的本体感觉促进法5楼. 医学小常识下腰痛6楼. 悬吊训练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平衡能力、踢球速度和躯干(肌肉力量)稳定性的改悬吊运动治疗(S-E-T)一种用于骨骼肌疾病的运动和主动治疗的概念Gitle Kirkesola ,B.Sc物理治疗师手法治疗的专家运动医学的物理治疗师悬吊运动治疗是以骨骼肌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的主动治疗和运动的一个总的概念。
这种模式建立训练和康复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的基础之上(这在本文中将予以描述和证实)。
这种理念已经在挪威发展了8年多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本文集中讨论骨骼肌疾病的治疗。
悬断和治疗系统。
诊断系统涉及肌肉耐力的测定,通过不断增加开放式和闭锁式动力链的负荷来实现。
治疗系统包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系统、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制动肌的动力训练,动,伴有长期随访的家庭个别化运动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
由于目前对骨骼肌疾病的主这个概念已经发展开来。
虽然有临床经验证明悬吊运动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仍然缺乏科学依据。
所以特别性背痛的患者家庭个人锻炼的效果的随机研究和在挪威的两个公司做的关于主动治疗和个人锻炼的效果的试点度屈伸损伤有关的疾病的治疗的随机研究于1999年完成。
近年来在关于老年人的训练效果及在治疗室做主动治合使用的效果的研究中,肩关节不稳的运动治疗和运动员的训练的研究将启动。
吊带用于治疗和锻炼患者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德国医疗器械的先驱,schlingentisch(吊带桌)前由德国巴德洪堡的Thomsen教授发起的,所以被称为“Thomsen-Tisch”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吊带伤的战士。
set儿童悬吊训练案例一、案例主角。
我家那调皮捣蛋的小侄子,小名球球,今年5岁啦。
这小家伙精力超级旺盛,但是身体协调性有点差,跑步的时候像个小醉汉,东倒西歪的,而且还老是摔跤。
这可把全家人急坏了,后来就带他去做了儿童悬吊训练。
二、训练前的状况。
1. 平衡感差。
就像我刚刚说的,球球走路、跑步的时候平衡感超级差。
在公园里玩那种简单的平衡木,别的小朋友都能慢慢走过去,他刚上去没两步就掉下来了。
感觉他就像在一艘摇晃的小船上,随时都可能翻倒。
2. 肌肉力量弱。
他的小胳膊小腿看起来肉嘟嘟的,可实际上没什么力气。
让他拎个小水壶,没一会儿就喊累,爬个楼梯也是气喘吁吁的,感觉就像背着个重重的壳的小蜗牛。
三、悬吊训练开始啦。
1. 第一次训练。
刚到训练场地,球球就被那些五颜六色的悬吊设备吸引住了。
训练师先让球球做了个简单的热身,然后把他放到了一个像秋千一样的悬吊装置上。
球球一坐上去,那小眼睛就放光,还以为是在玩呢。
训练师让球球双手抓住两边的绳子,然后慢慢地晃动身体,就像在摇一个超级大的拨浪鼓。
一开始球球晃得特别猛,差点就从上面翻下来了,吓得他小脸都白了。
不过训练师在旁边一直耐心地指导他,告诉他要慢慢地、有节奏地晃。
慢慢地,球球掌握了一点技巧,能比较平稳地晃动了。
这第一次训练主要就是让他适应这个悬吊的感觉,大概持续了20分钟,球球下来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呢。
2. 随着训练深入。
经过几次训练之后,训练的项目也变得复杂起来了。
有一次,训练师把几个悬吊装置组合在一起,让球球像小猴子一样在上面攀爬。
球球一开始有点害怕,不敢动。
训练师就鼓励他说:“球球,你看你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要穿越这个障碍才能拯救世界哦。
”这小家伙一听,一下子就来了劲儿。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抓住前面的吊环,然后把脚慢慢地挪过去。
虽然过程中还是晃悠了几下,但最终成功地通过了这个组合装置。
还有一次,训练师让球球在悬吊的板子上做单脚站立的动作。
这对于平衡感不好的球球来说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