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8.34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工程、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大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下水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工程施工降水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降水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工程施工降水进行简要阐述。
一、降水原理工程施工降水主要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的压力,使地下水对工程基础的影响降至最低。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排水法:通过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地面,降低地下水位。
2. 注浆法:在地下水层中注入水泥浆,形成隔水层,阻止地下水向工程基础渗透。
3. 喷射井降水法:利用高压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地面,降低地下水位。
4. 深井降水法:通过钻探深井,将地下水抽出地面,降低地下水位。
二、降水方法1. 排水法: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地面。
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较浅、排水量较小的工程。
2. 注浆法:在地下水层中钻探注浆孔,注入水泥浆,形成隔水层。
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较深、排水量较大的工程。
3. 喷射井降水法:在施工场地钻探喷射井,利用高压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地面。
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较深、排水量较大的工程。
4. 深井降水法:在施工场地钻探深井,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地面。
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较深、排水量较大的工程。
三、注意事项1. 降水设计: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排水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
2. 施工安全:在降水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3. 环境保护:降水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振动等。
4. 资源利用:在降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5. 施工进度:合理调整降水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总之,工程施工降水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并注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第2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过高会对施工造成诸多不便,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浅议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摘要】土方在开挖过程中,当基坑底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
本文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详细介绍降低地下水位的几种施工方法,为相关工作单位提供可研究资料。
【关键字】集水坑;流砂;轻型井点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以降低地下水位。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主要有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本论文根据实际特点将对两种降水方法分别进行阐述。
1 集水坑降水法1.1 设置集水坑集水坑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中,然后用水泵抽水。
抽出的水应及时引开,防止倒流。
东京商厦位于辽阳太子河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础设计标高位于太子河水位线一下,因此要设置集水坑,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依据水文勘探队出具的地下水位图纸以及抽取地下水水泵的能力,做出每隔35米设置一个集水坑的施工方案。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设置为0.7m,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保持低于挖土面0.8m,井壁用竹板、木方等简易加固。
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必须保持低于基坑1.5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间较长时将泥砂抽出,同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
在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也同时保持着现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免边坡出现塌方的情况,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时还发现,边坡坡面上会有局部渗出的地下水,此时应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防止土粒流失,并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出坡面。
1.2 离心泵的选择本工程选用isg系列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泵为立式结构,进出口口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并像阀门一样安装在管路之中,本工程选择离心泵主要的依据是需要的流量与扬程。
对基坑排水来说,isg离心泵的流量大于基坑的涌水量,因此选用吸水口径为3英寸的离心泵。
离心泵的扬程在满足扬程的前提下,主要是考虑吸水扬程是否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本工程选用的isg离心泵的抽水能力大,适用于地下水量较大的基坑。
地下水位降低施工工序地下水位降低是许多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着重讨论地下水位降低施工工序的具体步骤和技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一、工序简介地下水位降低施工工序是指在建筑和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将地下水位降低到一定标高后进行施工。
这个工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施工的需要,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二、工序步骤(1)工程调研与规划:在进行地下水位降低施工工序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调研和规划工作。
该步骤包括对施工区域地质、地下水位及水质等进行调查,以了解相关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降水的目标标高。
(2)井点布置:根据工程调研结果,确定需要建设的降水井点,并进行井点布置。
井点的布置应考虑到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确保井点的合理分布,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
(3)降水井施工:降水井的施工包括井身开挖、加固和防渗等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降水井的质量和稳定性。
(4)降水系统建设:降水系统是地下水位降低的关键。
降水系统包括降水井的井筒连通、抽水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等。
在建设降水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降水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地下水位降低:当降水井和降水系统建设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地下水位的降低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逐级降低法、同时降低法等降水方法,将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到规定的标高。
(6)施工:当地下水位降低到所需标高后,即可进行相关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施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地下水位降低施工需要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程人员参与。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证书和资格,并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2)安全设施:施工现场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志、防护网等,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环境保护:在地下水位降低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环境。
人工降地下水的方法有
1. 井壁加固: 在井周围加固墙壁和渗透性岩层,以防止地下水进入井内。
2. 排水井: 在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区域挖掘一个或多个排水井,将地下水引入井内,然后将其排出到地面或排入排水系统中。
3. 排水管道: 在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区域铺设一系列排水管道,在渗透性岩层下面或深入地下水层中,以将地下水引入管道,并将其排出到地面或排水系统中。
4. 水泵: 使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并排入地面或排水系统中。
5. 地下水集中控制: 对于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大面积区域,可以使用地下水集中控制方法,包括施工一系列排水管道、巩固现有地下水层等方法。
基坑5大降水方法及8步施工方案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
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
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基坑降水方法和降水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方法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种人工排降法。
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简单,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施工现场应用的最为普遍。
在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中,这种方法往往作为阻挡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辅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潜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较丰富地区,若仅单独采用这种方法降水,由于基坑边坡渗水较多,锚喷网支护时使混凝土喷射难度加大(喷不上),有时加排水管也很难凑效,并且作业面泥泞不堪阻碍施工操作。
因此,这种降水方法一般不单独应用于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中,但在低水位地区或土层渗透系数很小及允许放坡的工程中可单独应用。
2.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一级轻型井点)是国内应用很广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点系统施工简单、安全、经济,特别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场合。
该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间,若要求降水深度大于6m,理论上可以采用多级井点系统,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放坡或挖槽,这对于场地受限的基坑支护工程一般是不允许的,故常用的是一级轻型井点系统。
轻型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位0.1-50m/d,当土层渗透系数偏小时,需要采用在井点管顶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证井点系统各连接部位的气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个井点系统的真空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喷射井点降水喷射井点系统能在井点底部产生250mm水银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范围。
它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与轻型井点一样,一般为0.1-50m/d。
但其抽水系统和喷射井管很复杂,运行故障率较高,且能量损耗很大,所需费用比其他井点法要高。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大型住宅小区地下室基坑工程,基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深度约为6米。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坑施工安全及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为确保基坑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 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基坑土方开挖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4. 保证基坑施工质量,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
三、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织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测量员、安全员等。
2. 施工设备:准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水泵、排水管、抽水井、电缆等设备。
3. 施工材料:准备水泥、砂石、钢筋、模板、防水材料等施工材料。
4. 施工图纸:熟悉并掌握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求。
四、施工工艺1. 地下水位观测: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点,定期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降排水方案。
2. 基坑降水井布置: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降水井,确保降水效果。
(1)降水井深度: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和降水要求,确定降水井深度。
(2)降水井间距:根据基坑面积和降水井布置原则,确定降水井间距。
(3)降水井数量:根据基坑面积、地下水位深度和降水要求,计算降水井数量。
3. 降水井施工:(1)降水井施工方法:采用钻孔机进行钻孔,确保钻孔垂直、准确。
(2)降水井施工质量:严格控制钻孔深度、直径和垂直度,确保降水井质量。
4. 降水井验收:降水井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降水井符合设计要求。
5. 基坑排水系统:(1)排水沟布置: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收集地表水。
(2)排水沟施工: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排水沟,确保排水沟质量。
(3)排水沟验收:排水沟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排水沟符合设计要求。
6. 基坑内排水:(1)排水沟布置:在基坑内部设置排水沟,收集基坑内积水。
(2)排水沟施工: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排水沟,确保排水沟质量。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方法
1、概念:就是在基坑周围钻设一些井,将地下水汇集于井
中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开挖基坑底部0.5~1.5m以下。
2、工作原理:地下水在重力、真空或电渗排水的作用下,
使地下水产生倾斜流动、汇集于井中,最后用水泵将水抽走。
3、特点:
1)先排水,再开挖,进行工程施工;
2)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3)由于土质变实、边坡变陡、可减少挖填方量、缩短工期;
4)排水效果好;
5)结构复杂、施工要求较高、造价较昂贵。
4、分类:
按排水原理可分为管井法和井点法两种。
(1)管井法
1)概念:就是在基坑周围布设一些管井,在井中放入水泵
和吸水管,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2)适用条件:K=1-100m/d。
3)布置:一般设置在基坑边坡的中部(平台内侧)。
当采用普通离心泵(降深3~6m)且要求降低地下水位较深时,应分层设置管井。
当降低地下水位要求超过20m时,一般采用深井泵一井一泵独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