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课 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布置与计算、钢筋、模板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24
轻型井点降水工法一、前言轻型井点降水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在沿海、沿河地区,地下高水位软土地基中使用轻型井点降水,能获得很好的经济和技术效果。
二、工法特点轻型井点降水属强迫性降水,在建筑物基坑施工中能克服基坑流沙、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使基坑底面干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防止坑底隆起并加速土体固结,既安全又方便。
轻型井点降水对直立基坑支护挡墙可以减少作用在其上的侧土压力。
轻型井点布置灵活,使用方便,施工速度快,降水效率较高,即使个别井管损坏,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能够适应施工条件变化的工程。
轻型井点可反复多次使用,施工费用小,经济效果好。
三、适应范围由于轻型井点的抽水机组置于地表,真空在地面产生,所以其降水深度受到真空吸程的限制。
一级轻型井点降水井管埋设深度一般为6m左右。
轻型井点适用的土层为粉砂质粉土、粉质粘土,在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效果较好。
四、工艺原理轻型井点降水是利用真空原理,使土体中的水分和空气受真空吸力作用经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而吸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的一种基坑降水施工工法。
该工法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防止了涌水、土的上冒和流砂现象的发生。
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带过滤器的井点管,其四周回填过滤砂,顶部约1m回填粘土闭气,上部用软式透明管接于水平集水总管,然后与真空泵组相连,这样便形成了轻型井点降水系统。
五、施工工艺与操作要点1、轻型井点施工工艺见图1:2、操作要点1)井点的布置要求:轻型井点的设计计算可根据《建筑施工手册》上册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降水水力坡度:双排井点内侧按1:10;单排井点两侧按1:4取值。
井点间距1.2~2.0m,常用间距1.5m。
基坑底部双排井点宽度宜在30m左右,当井点系统宽度大于50m时,基坑中间加一排临时井点。
在降水深度4倍范围内受降水影响较大,如需控制地面沉降量,应采取回灌等措施,加强地面沉降监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ivilEngineeringConstructiontechniques)课程编号:060424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经济与管理总学时数:68学时学分:4学分编制单位: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教研室王小梅编制时间:2006年7月一、 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包括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种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学习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内国内外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了解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 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先修课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为工程概预算、建设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基础。
三、 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一)、土方工程(10学时)(1)、土的工程分类及性质: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土的工程分类,土的性质。
(2)、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场地平整施工(土方机械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铲运机与推土机的施工方法与组织)。
(3)、土方开挖:土方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降低地下水位(集水坑法和井点法)。
基坑开挖(单斗式挖土机的施工方法与组织。
土方工程的机械的选择与机械配合,基坑边坡稳定)土方边坡稳定分析及土壁支护技术,流砂的成因与防治。
(4)、土方的填筑与压实:土料选择与填筑方法,填土压实方法、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5)、爆破工程:爆破原理与药包量的计算,起爆方法,爆破方法,爆破安全措施。
(6)、深基坑和高边坡施工:一般规定,放坡开挖、有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土方边坡支护1、基本要求(1)了解土方工程施工特点;掌握场地平整施工中的土方量计算、土方调配和施工;(2)掌握基坑开挖施工中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边坡稳定(3)掌握常用土方机械的性能和使用范围;单斗式挖土机的施工方法与组织(4)掌握填土压实和路基填筑的要求和方法;(5)了解爆破工程基本概念及爆破方法。
轻型井点降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轻型井点降水专项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而进行的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井口设置、管道布设和连接等工作。
该工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城市道路积水的快速排除,确保道路安全通行。
二、施工内容1.井点设置:根据道路湿区情况和排水需求,确定井点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井点的设置应考虑到排水的最短路径,确保排水效果。
2.井口设计:井口采用圆形或方形,直径或边长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井口应采用防滑设计,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3.管道布设:根据井点的位置和数量,设计合理的管道布设方案。
管道的材质应选择耐腐蚀、抗压性能好的材质。
管道的埋深应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
4.排水连接:将井点和主排水管道进行连接。
连接方式可选用橡胶密封圈连接或焊接连接。
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非常重要,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流程1.施工前期准备:确定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配备,编制施工计划,确定材料的验收标准。
2.井点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井点的开挖和设置。
井点开挖需要遵循安全规范,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井口施工:井口采用预制砼或钢筋混凝土浇筑,确保井口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井口设置防滑材料,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4.管道布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敷设和连接。
管道的敷设需要保证其连续性和平整性,避免弯曲。
5.排水连接:将井点和主排水管道进行连接。
连接过程中需要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避免漏水现象。
6.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保证周围环境的无污染。
3.施工中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4.完工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保证工程的美观。
五、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并记录相关施工数据。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主要结构类型:16#~18#、24#~26#楼为剪力墙结构,21#楼(运动中心)为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抗震等级:24#楼为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二级;16#、17#、18#、21#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土质、水位:本工程土质为粉质粘土。
抗浮设计水位绝对标高为0.7米,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工程施工时严禁采用地下水。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孔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①耕植土、②粉质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③粉砂层及以下砂层中的孔隙潜水。
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海水补给。
勘察期间为枯水期,稳定水位埋深0.2~1.2m,稳定水位标高0.49~0.97m,地下水位受季节降水量控制,年变化幅度在1~1.5m左右,每年的7~9月份为丰水期,地下水最高水位出现在8~9月份。
三、降水方案确定本工程场区地面绝对标高为2.45~3.74米,建筑室内地面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4#楼为 4.20;25#楼、26#楼为4.95;16#楼为4.65;17#楼、18#楼为4.95;21#楼(运动中心)为4.35。
基坑底标高(相对标高)为-6.2~-7.5米,基坑开挖深度为 4.23~6.45米,降水深度为 4.73~6.95米,水位下降高度2.35~3.64米。
根据该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本工程各单体结构特点拟采用以下降水方案:16#、17#、18#、24#、25#、26#楼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及临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满足工程要求。
21#楼(运动中心)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近6.5米,降水深度较大约6.95米,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满足不了实际降水需要,因此运动中心将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沿开挖基坑周边分两次布置两级降水井进行降水以满足施工需要。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主要结构类型:16#~18#、24#~26#楼为剪力墙结构,21#楼(运动中心)为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抗震等级:24#楼为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二级;16#、17#、18#、21#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土质、水位:本工程土质为粉质粘土。
抗浮设计水位绝对标高为0.7米,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工程施工时严禁采用地下水。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孔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①耕植土、②粉质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③粉砂层及以下砂层中的孔隙潜水。
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海水补给。
勘察期间为枯水期,稳定水位埋深0.2~1.2m,稳定水位标高0.49~0.97m,地下水位受季节降水量控制,年变化幅度在1~1.5m左右,每年的7~9月份为丰水期,地下水最高水位出现在8~9月份。
三、降水方案确定本工程场区地面绝对标高为2.45~3.74米,建筑室内地面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4#楼为 4.20;25#楼、26#楼为4.95;16#楼为4.65;17#楼、18#楼为4.95;21#楼(运动中心)为4.35。
基坑底标高(相对标高)为-6.2~-7.5米,基坑开挖深度为 4.23~6.45米,降水深度为 4.73~6.95米,水位下降高度2.35~3.64米。
根据该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本工程各单体结构特点拟采用以下降水方案:16#、17#、18#、24#、25#、26#楼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及临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满足工程要求。
21#楼(运动中心)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近6.5米,降水深度较大约6.95米,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满足不了实际降水需要,因此运动中心将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沿开挖基坑周边分两次布置两级降水井进行降水以满足施工需要。
轻型井点系统布置和计算方法根据基坑形状,轻型井点可采用环形布置,环形布置地下水降水坡度i=1/10;一、轻型井点的高程布置高程布置时确定井点管,即滤管上口至总管埋设面的距离,计算式为:H≥H1+△h+iL其中H:井点管的埋置深度(m);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距离(m);△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一般取0.5-1.0m,机械开挖取上限;i: 地下水降水曲线坡度,环状井点布置取1/10;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l:滤管长度(m)可知:H1=5.5-1.5=4.0m △h=0.5m i=1/10L=62.45/2/2=15.61ml=1.0m那么:H≥H1+△h+iL≥4.0+0.5+1/10×15.61=6.06mH=6.06‹7.5m因此,为更好地提高降水效果,集水总管尽可能接近地下水位线,故先放线用小型挖掘机沿基坑四周挑道沟槽以有效降低集水总管的高度,沟槽开挖深度约1.5m,采用一级井点降水可以满足要求,采用6.0米长,井点管ф40mm,滤管长1米,将井点管置于粉土层。
即井点管及滤管长5.0+1=6.0米,根据地质报告不透水层粘土平均底标高为-10.85m,滤管底部进入透水层,可按无压非完整井点系统计算。
二、基坑涌水量计算根据地质勘查报告,-10.85m以下为粉质粘土不透水层,本工程应按无压非完整井井点进行基坑涌水量计算。
1)抽水影响半径:S=5.5-2.5+0.5=3.5m H=9.25mR=1.95S HxK (渗透系数K=5m/d)=1.95×3.5× 9.25×5≈46.42(m)2)根据平面计算假想半径Xo为:X o = A1/π = 77.7×31.22÷3.14 ≈27.79m3)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Q=1.366K(2H0-S)S1LgR-LgX=1.366×5×(2×9.25-3.5)×3.5/Lg46.42- Lg27.79≈1607.96M3/d4)单井井管抽水量:滤管长度一般取1m。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降水方案(平房棚改项目)回复1、无井点布置图。
标明水平管材质管径长度,总出水管材质管径长度。
2、排入市政管网以前,应与市政部门沟通,市政排水管网容量是否够用。
3、方案需专家论证,降水以前应经水资源部门同意后方可将水。
4、沟槽木盖板厚度及尺寸哈尔滨平房保国大街棚改项目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施工单位:黑龙江省建工集团2014年06月13日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场地地形及工程地质概况二、地下水情况第二节基坑降水施工方案一、降水设计要求二、降水设计依据三、降水方法及降水井点的布设四、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第三节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及对策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采取对策三、水资源保护措施第四节主要机械配备及施工进度和劳动力计划一、基坑降水主要施工机械二、工期安排三、劳动力计划第五节施工准备工作第六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二、质量保证措施第七节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一、安全保证体系二、安全生产要求三、文明施工措施第八节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附:井点平面布置图(另附)第一节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保国大街--卫建路—联盟大街合围地段,交通十分便捷,规划小区由住宅、公建及配套设施组成,是集住居、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居住区。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3647.2m2,建筑总面积66405.24m2。
9栋单体楼及地下车库降水面积约15667m2,其中1#、2#楼及地下车库作为一个降水单元,降水面积约3564m2 ,基坑深度为-6.0米;3#、4#、5#楼基坑较浅,基坑深度为-2.8米,6#、7#、8#、9#楼及地下室基坑深度为-6.3米,基础形式为桩基础。
为了保证正常施工,根据降水规范要求,地下水位应降至基坑下0.50~1.00米。
一、场地地形及工程地质概况本工程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单元为第四纪冰洪水冲积作用下形成的黏土和砂土,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标高在大连高程系180.17—181.25米。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轻型井点降水法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控制技术,适用于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或地下工程中进行地下水降低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在目标区域下挖轻型井点,通过井点中的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以降低地下水位。
以下是一份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二、施工步骤1. 确定施工区域:根据工程需求,确定需要降水的区域范围。
在该区域内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条件等相关信息。
2. 井点布置:根据勘察结果,确定井点的布置方式。
通常采用网格布置,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设置一个井点。
3. 井点开挖:按照井点布置图纸,在每个小区域内开挖井点。
井点直径一般为300毫米,深度根据地下水位和预计降低的水位确定,一般在2-3米左右。
井点周围需要搭建防坍塔架,以确保井点的稳定性。
4. 安装水泵:在每个井点中安装水泵,确保水泵的性能符合施工要求。
水泵应具备抽水量大、抽水深度深和运行稳定等特点。
5. 连接管网:将每个井点的出水口与管网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管网应满足抽水量大、输送压力稳定等要求。
6. 开始降水:启动水泵,开始抽取地下水。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定时循环抽水或连续抽水的方式进行降水。
降水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水位和水质变化,确保施工安全。
7. 监测与调整:在降水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井点降水效果的监测与调整。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可以适时调整井点位置、井点深度和抽水量等参数。
8. 施工结束:当达到预期的降水效果后,可以停止抽水并进行清理工作。
将井点重新填埋,并恢复原有地表状况。
三、安全措施1. 提前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确保施工区域地下水位、土层条件等信息的准确性。
2.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确保井点的稳定性和水泵的正常运行。
3. 设置井点周围的防坍塔架,确保井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 对水泵和管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故障发生。
5. 严格监控降水过程中的水位和水质变化,及时调整抽水量和井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