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产卵过程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3
龙鱼养殖繁殖技术知识【生物因素】1.病原体龙鱼的病原体有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水体条件恶化,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对龙鱼的致病作用也明显,如果利用药物杀灭或生态学方法抑制病原体活力来降低或消灭病原体。
2.一些藻类如水网藻等对龙鱼有直接影响。
3.敌害问题,龙鱼的敌害主要有水生昆虫,水蛭。
【人为因素】1.操作不慎如或饲养不当。
2.外部带入病原菌。
3.环境(注意水质)调控不力等。
[5]【水霉病】1、症状龙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絮状菌丝,严重时体表溃烂、鱼鳍破损或掉鳞,游动迟缓、食欲不振。
2、病原及感染原因由水霉菌引起。
在一般情况下,运输、争斗、碰撞等造成龙鱼体表机械性损伤,都容易引起霉菌感染。
寄生虫寄生在鱼体后,寄生部位尤其容易受到水霉菌的侵染。
3、治疗将龙鱼轻轻托在手中,直接用红药水等药物涂抹在伤口上,然后放入盛有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溶液的容器中浸泡,每天20分钟,坚持数天,效果颇佳。
【白点病】1、症状龙鱼体表、鱼鳍、眼部及鳃盖等部位布满0.5-1.0毫米的小白点,患白点病的鱼会因皮肤发痒而不断在底沙上摩擦,从而在体表出现白色小囊肿。
当鳃部大量寄生时,黏液分泌增加,可致病鱼呼吸困难,甚至因窒息引起死亡。
2、病原及感染原因白点病由一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引起的。
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5-25度,当水温降到10度以下或升到28度时,虫体发育会停止。
在一般情况下,水温的波动较大会引起龙鱼患白点病。
3、治疗提高水温至30-32度,连续7-10天;用浓度为2-5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每天给病鱼药浴30分钟,直至病情好转。
另外,原缸可用2%的食盐溶液消毒。
[6]七、养殖用水【地表水】水中溶解氧丰富,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作为龙鱼的饵料,养出的龙鱼色彩比较鲜艳。
但存在杂质较多、浑浊、极易变质的不足,使用前必须经过生化过滤处理。
【地下水】富含重金属离子,水的硬度较大,浮游生物不多,溶解氧较低,要经过日晒升温以及曝气后方可用于养殖龙鱼。
龙鱼繁殖技术所有动物都有一个对于生存最基本的且非常必要的本能:生存得足够长,以使遗传物质能够传递到下一代,使物种的延续得到保证。
这在所有的鱼类中都得到了证实,比如鱼类个体展示出取食和逃跑的行为以便生存的现象。
为保证物种的延续,鱼类必须保证成功哺育下一代,并且保证他们的生存。
可见,物种的生存依赖两个因素,遗传延续和自体生存。
龙鱼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鱼类,养育者和爱好者已经开始为多种目的而进行商业化的繁育龙鱼。
对于一个爱好者,繁育龙鱼对他们的爱好又增加了一重新的意义:繁育龙鱼或者其他的鱼类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也提高了他们在理解鱼类行为方面的知识;更不用说,如果繁育质量高,并且存在客观需求的时候,那就是潜在的收入源。
对于饲养者来说,繁育过程促进鱼类产生新的杂交品种,还提高了鱼类养殖的整体质量。
通过适当的繁育,可以避免近亲繁殖,这样高质量的货源可以在高端市场上出售。
当前,只是在东南亚的渔场中成功的繁育龙鱼。
这可能是因为热带的光周期和波动的高温,还有富含矿物质的适合龙鱼繁育的水质条件。
记录显示:金龙鱼和红龙鱼只在赤道上下2纬度范围内繁育。
当然也有少数繁育案例,日本在玻璃缸中繁育龙鱼和最近在新加坡报告的一个类似案例。
尽管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但并非不可能。
繁育前的准备工作在你繁育龙鱼之前,你需要做几项准备。
首先,如果你本着严谨的态度繁育龙鱼,就应备好额外的鱼缸来盛放鱼苗。
最好选择6英尺的鱼缸,并且具有适当的滤水装置,但不要做任何装饰。
繁育程序所有的鱼类都有生育的本能,它们需要吃得更好,这将有利于雄鱼产生更好精子和雌鱼产生更好卵子。
对于待产的鱼来说,应有适当的,但是不需要特别制作的饮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饲喂种鱼一定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投喂。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都投喂饵料,那么,应保持这个规律直到他们待产。
鱼群可以投喂多种食物,比如青蛙,对虾,鸡肉,饲料鱼和无毒的虫子。
如果可能,应该提供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
龙鱼养殖技术龙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因其外形美丽、色彩丰富、性格温顺而备受喜爱。
随着人们对龙鱼的需求不断增加,龙鱼养殖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
本文将介绍一些龙鱼养殖技术,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繁殖和管理龙鱼。
1. 水质管理水质是龙鱼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龙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水质不好会导致龙鱼生病或死亡。
因此,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透明、稳定。
一般来说,龙鱼的适宜水温为26-30℃,PH值为6.5-7.5,硬度为8-12度。
2. 龙鱼的饲养龙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高蛋白质的饲料。
养殖者可以选择市场上的龙鱼专用饲料,也可以自己配制饲料。
一般来说,龙鱼的饲料应该包含鱼粉、虾粉、豆粉、玉米粉等成分,其中鱼粉和虾粉的比例应该占到总量的50%以上。
另外,龙鱼的饲料应该分多次喂食,每天喂食2-3次,每次喂食的量应该控制在龙鱼体重的2%-3%之间。
3. 繁殖技术龙鱼的繁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种:选择健康、体型好、色彩鲜艳的龙鱼作为种鱼。
(2)繁殖池:繁殖池应该选用透明、宽敞、深度适中的鱼缸,底部铺上细沙或石子,以便龙鱼产卵。
(3)水质:繁殖池的水质应该保持清洁、透明、稳定,水温应该控制在28-30℃之间。
(4)繁殖过程:在繁殖池中放入一对龙鱼,观察其交配情况。
交配后,雌鱼会在繁殖池的底部产卵,雄鱼会在卵上喷出精液。
产卵后,将龙鱼分别放入单独的鱼缸中,以免其吃掉卵。
(5)孵化:卵的孵化需要7-10天的时间,孵化期间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稳定。
孵化后,将小龙鱼转移到单独的鱼缸中,开始喂食龙鱼专用饲料。
4. 疾病防治龙鱼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如白点病、细菌性疾病等。
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查龙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一般来说,预防疾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水质清洁、透明、稳定,定期更换水质,避免过度喂食和过度密度养殖。
龙鱼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养、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龙鱼的健康和生长,让养殖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龙鱼养殖与繁殖骨舌鱼科是一类古老的大型淡水鱼,早在距今3亿多年以前的远古石炭纪时就已经存在。
后来,随着地壳的移动逐渐地把它们分散到世界各个大陆,如今分布广泛,在亚洲,南美洲,澳洲以及非洲都能寻觅到他们的踪迹。
因为其神态威严,体形长而有须,鳞片多带金属光泽,善于跳出水面很高捕食小昆虫,酷似中国神话中的龙,故俗称龙鱼。
骨舌鱼科的鱼类属热带狭温性鱼类,生活在上层水域,对生存环境的水质要求很高。
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及领域意识,人工饲养中应注意尽量避免同种混养。
繁殖方式为卵生,在自然环境中,雌鱼产下卵后由雄鱼含在口中,直至幼鱼孵化。
龙鱼是鱼类中有名的“长寿鱼”,一般可活30年左右,寿命最长的可达40年以上,幼鱼在2~3岁左右可达到成熟,不同种类的龙鱼有其不同的色彩。
且随着鱼只年龄的增长,身上鳞片的颜色会愈加的闪亮、厚重。
是观赏价值极高的一类热带鱼[2] 。
适宜温度:24~29℃均可,如果鱼只适应良好,甚至可以接受22~31℃的温度。
不过人工饲养的龙鱼和其他的观赏鱼一样,切忌水温急剧变化。
绝大部分的骨舌鱼科鱼类属肉食性鱼类,从幼鱼到成鱼,都会捕食动物性食物,以小鱼、小虾、昆虫为主,但也有例外,如:尼罗河龙鱼,属杂食滤食性。
在人工饲养中,应尽量喂食近其自然环境中的鲜活动物性饵料,以投喂鲜活的小鱼或碎虾肉,并间歇性辅助以投喂昆虫饵料为最佳。
动物内脏,易妨害消化系统,不可投喂。
若想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应多选用浮性饲料,防止鱼发生掉眼情况。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鱼和人一样需要各种养份,不可以投喂一种饵料,应制定出一份营养丰富的菜单,以确保它的营养均衡。
龙鱼的挑选目前几乎全部的龙鱼品种在国内水族市场都可以购买到。
但在此提醒读者,选购时必须仔细观察鱼只的是健康状况,具体可依龙鱼的游动是否顺畅、呼吸频率是否正常、鳞片是否平顺亮丽、各部位绪是否完整无损伤,来判定健康状况,做为选购的参考。
在龙鱼的辨别中以东南亚品系最为困难,其体型、颜色相差不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挑选过程中的相关经验。
金龙鱼价格,金龙鱼如何繁殖,产卵金龙鱼如何繁殖金龙鱼可以存活18年左右,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所用的发育期很长,一般雌鱼须6-12年,雄鱼须5-16年才可繁殖。
自然界中的龙鱼繁殖时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后雄鱼会在仔鱼附近看管,遇到敌害来袭或惊吓时,金龙鱼会将仔鱼含在嘴里直至危险过去。
这样子会一直维持到仔鱼能自行觅食为止。
现在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金龙鱼有银龙、红龙、青龙、澳大利亚龙鱼等几个品种。
产卵前,两尾金龙鱼就开始停食,雌鱼腹部也开始增大许多,这时的金龙鱼有时尾巴和尾巴紧紧粘在一起,要不就躺在对方的背上亲密地靠在一起。
有时环境变化,金龙鱼受惊,甚至会把所有的卵吃掉。
金龙鱼在水族箱中产卵与大自然河流中产卵肯定是不同。
在水族箱中要保持安静环境,要用照明,大约在8:00~21:00照明。
产卵时间,是白天产卵。
龙鱼产下的卵为桔色,直径12~15毫米,像一颗弹珠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从鱼身上一粒粒落下。
产卵量不多,孵化出来的更少。
金龙鱼是口孵鱼,雌鱼产完卵,雄鱼立即将一颗颗鱼卵含人口中,1尾雄鱼1次能日含卵40~50粒左右。
雌鱼产卵,雄鱼含不了那么多,雌鱼立刻会感觉到,并且开始将这些卵吞人口中,这就是金龙鱼孵化出的幼鱼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
雌鱼感觉到雄鱼含不了那么多卵,就会将卵吞入口中,大约可保护鱼卵几小时,然后就会将这些卵吃到肚子里去。
雄鱼将鱼卵含在口中后,嘴常常会蠕动,或者摇摇龙头,以便身体平衡。
此时雌鱼担任守卫,它会将胸鳍水平张开形成一种独特的防卫姿势。
金龙鱼是雌鱼产卵,雄鱼孵化,雌鱼保卫。
经过60天左右,幼鱼苗就会开始在雄鱼的口中跑进跑出,约5~6厘米。
这种进进出出的动作会从产后60天前后一直持续到90天左右。
这种繁殖,金龙鱼停食时间太长,消耗体力太大,对金龙鱼的伤害很大,个别的金龙鱼则无法恢复有夭折现象。
目前我国仍靠进口,在南美天然水域,性成熟的大批金龙鱼在河底筑巢产卵口孵金龙鱼,量很大。
金龙鱼是现今硕果仅存的少数古生鱼类之一,远在2.9亿年之前的石炭纪,隶属Osteoglossidae科的龙鱼便已经开始存在了。
红龙鱼怎么繁殖
红龙鱼在繁殖的时候,是通过卵生的方式来繁殖的,通过口孵的方式来进行,每次产卵是要40-150粒。
红龙幼鱼时期鱼鳍呈淡淡的金绿色,鳞片边缘略带粉红色,嘴部则为浅红色。
成鱼时,鱼体成金黄色,鳞片边缘略带有金红色的鳞框,嘴部及鳃盖均带有特别的深红色的斑纹,各鳍均呈深红色。
各部位的鳍与鳞框的颜色可分为橘色、粉红色、深红色、血红色,全身闪闪发光,展现出特有的魅力。
红龙身上的色彩通常快则一年,慢则十年便会完全显现,一般时间4~5年。
一般情况下,龙鱼的色彩是渐次地由黄转为橙,再从橙转为浅红,到了最后才转为深红色。
现在广为人知的超级红龙品种有三类,常见的叫法是一号红龙、一号半红龙、二号红龙,还可分为辣椒红龙、血红龙、咖啡红龙及黄金红龙等。
口孵方式,需大水体,每对亲鱼每次产卵40~150粒。
雄鱼把鱼卵含在口中,一次可含卵30~80粒,直到孵化完成。
当幼鱼孵化出后会聚集在雄鱼附近,夜晚雄鱼张口,把全部幼鱼含在口中,来完成这种口孵和保护幼鱼的工作。
繁殖困难,现在印尼等地的专业鱼场对其已成功地进行商业性繁殖。
红龙鱼在饲养的时候,繁殖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第1页共1页。
红龙鱼繁殖产地及培育过程摘要:红龙可人工繁殖,许多人都认为仅只是空穴来风。
直到日本源源不断地自1995年度从新加坡、大马一直输入优良的红龙个体,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
原本在1950年以前,亚洲龙鱼广泛地分布在全东南亚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各地均有其踪迹,而且也是当地居民极重要之红龙可人工繁殖,许多人都认为仅只是空穴来风。
直到日本源源不断地自1995年度从新加坡、大马一直输入优良的红龙个体,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
原本在1950年以前,亚洲龙鱼广泛地分布在全东南亚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各地均有其踪迹,而且也是当地居民极重要之天然食物。
生长于洁净河水之中的龙鱼,其体色的变化,如橙红、青蓝、金红、白金等色泽差异,其实来自于产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种差异。
从龙鱼的分布地看来,皆处于赤道周围地区,雨量与年平均温度值,皆属典型热带、亚热带气侯。
所以20摄氏度以上的纯净水质,便成为龙鱼生态上不可或缺的条件。
野生红龙所栖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6.4-6.8之间,硬度略低于8,在原生地水质中,含有较一般软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钙质,故水色也较为混浊,这与传统上大家对于热带雨林水质的印象大有所不同。
加上在东南亚地区的龙鱼产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质土为主,因此水草生长亦极为茂密,为天然野生龙鱼提供了极佳的躲避场所,在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于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鹰族猎杀,对于蛙类、虾、小鱼等活饵捕食来源则更是轻而易举。
就目前已经成功输出红龙子代(F3)的国家: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三国而言,定期定量生产出小红龙,已经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程。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逐一将它们成功的实例,与读者来共同分享。
来自新加坡的光荣新加坡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红龙复育合作,在东南各国中,行动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
一方面在国内钻研复育繁殖,另一方面则各级争取华盛顿组织对于新加坡政府采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认同并发出证照。
嘴巴当作育婴房的鱼类
嘴巴当作育婴房的鱼类是龙鱼。
龙鱼属口孵鱼类,就是用嘴来孵化鱼卵。
自然界中的龙鱼繁殖的时候,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龙鱼全身的鳞片闪烁光芒,鲜艳夺目,仪态威风凛凛,是极名贵的观赏鱼。
在鱼宝宝们发育完全之前,鱼妈妈大多时候就闭着嘴巴,假装一点都不饿的样子。
只有在环境安全,把幼鱼吐出来放风时,鱼妈妈才能趁机吃点东西。
而一旦预感到危险来临,鱼妈妈会张大嘴巴,幼鱼也会迅速回到它的嘴里。
龙鱼的繁殖方法:
1、自然配对:把5-6条龙鱼混养在一起,让它们自己培养感情,这是最理想的自然配对形式。
如果从幼鱼开始混养,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2、人工配对:在大水槽中,将雌雄两条龙鱼分别放置在水槽两侧,在中间设置隔板,隔板需要在中间打孔,以保证水循环,避免抽出隔板时,使水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引起龙鱼疾病。
黄颡鱼的产卵与孵化管理技术1、发情与产卵。
将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让其自然产卵。
在产卵池中放置人工鱼巢(沉性水草、树枝、瓦片、棕片等),模拟天然水体的产卵环境。
黄颡鱼产卵分几次产完,卵集中在鱼巢上,呈圆形,第二次产的卵仍覆盖其上,产卵持续时间为1~2小时,这种方法,受精率高,孵化率也高。
黄颡鱼属于分批产卵鱼类,自然产卵可以减少亲鱼的损伤和劳动强度。
如果雄鱼缺乏,可以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
人工授精需要把握适宜的受精时间,如果超过效应时间过长再挤卵,受精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要密切注意亲鱼在产卵池中的发情动态。
当观察到产卵池中出现雄鱼与雌鱼追尾现象时,可捕捞雌雄鱼进行人工授精。
操作时将鱼体表水擦干净,用毛巾提起雌鱼头部,由上而下反复挤压腹部,让卵流入盆内,同时宰杀雄鱼取出精巢,放入研钵中用剪刀充分剪碎,人工授精时用羽毛充分搅拌后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搅拌一下稍静置经换水洗卵后进行孵化。
黄颡鱼亲鱼的卵不可能一次挤干净,可把挤过的亲鱼放入网箱中,等0.5~1小时后再挤,一般每尾雌鱼可挤2~3次。
亲鱼在经过产卵、捕捞、运输及催产打针后都会出现皮肉擦伤、刺伤、鳍条撕裂、体表黏液擦掉等情况。
为了提高亲鱼产后回塘成活率,从捕捉亲鱼到产卵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操作都要细致,动作要小心,亲鱼要进行严格消毒。
产后亲鱼要在流水网箱内暂养一段时间,让其充分恢复体力,再回塘放养。
对受伤的个体要进行药物治疗。
2、孵化。
黄颡鱼的受精卵为沉性,圆扁形,淡黄色,黏性较强。
与四大家鱼卵比较,入水后比重较大。
孵化中,流速要比家鱼孵化时加大,使卵能均匀浮起,在水中不断翻起。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孵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流水与静水结合,开始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用流水刺激并保持较高的溶氧,持续时间3~5小时,然后改用静水(只充气)的方法,临近出苗前5~7小时,再采用流水,一直到孵化完毕;二是孵化全过程流水,从放入鱼卵开始,至鱼苗出池一直保持微流水。
黄颡鱼卵在18~30℃均可孵化,适宜水温为21~29℃,最佳水温是23~28℃。
龙鱼的大概繁殖方法龙鱼可以存活18年左右,它们的生长和成熟所用的发育期很长,一般雌鱼须6-12年,雄鱼须5-16年才可繁殖,这要看龙鱼养的怎样。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龙鱼都能在水族箱里繁殖,象金龙鱼就不行。
现在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龙鱼有银龙、红龙、青龙、澳洲龙鱼等几个品种。
龙鱼和慈鲷鱼一样属口孵鱼类,而且也是自然配对的鱼。
自然界中的龙鱼繁殖时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后雄鱼会在仔鱼附近看管,遇到敌害来袭或惊吓时,亲鱼会将仔鱼含在嘴里直至危险过去。
这样会一直维持到仔鱼能自行觅食为止。
1966年日本的宫田先生和田上四郎利用温泉水和自己设计的钢精混凝土水槽完成了银龙鱼的首次水族箱繁殖。
至今他们的阿苏温泉地区的繁殖场的繁殖数目都相当可观。
那么怎么样进行龙鱼的水族箱繁殖呢?首先龙鱼繁殖的水体要宽,比较好的繁殖箱最好在2米以上200×90×60或者250×100×60的水槽都可以。
由于龙鱼有自己配对的习惯,不喜欢有人为它们安排伴侣。
所以可以自小将数尾稚鱼一同饲养(5-7年),由其自由配对。
也可以在大水槽中将已经成熟的鱼一雌一雄放置于水槽两侧,雄鱼一般喜欢在雌鱼面前炫耀自己一番,最主要的是雄鱼的体形修长,胸鳍也较长,呈深红色。
雌鱼的腹部由于卵的原故显得饱满胀大。
产卵期时雌鱼的输卵管突出。
雄鱼的输精管则凹出,雌雄用隔板隔开,隔板上一定要打上洞,以利于两侧的水循环。
鱼会适应这里的情况,当你发现龙鱼有发情的现象时就抽开隔板,这时它们会作出特殊的追尾动作,接着会互相撕咬鱼鳍,特别是臀鳍到尾鳍这一段。
龙鱼会受到惊吓而跳跃,或者冲撞,甚至会造成龙须断落和出血。
这样的伤害短时间内不会对龙鱼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大家要忍耐。
几天后,如果两条龙鱼开始平静下来,并且开始缓慢的游动有了亲密的靠在一起的表现就说明配对成功了。
如果依然打斗得厉害就说明配对不成功,你就该检查所配对的鱼是否还未成熟?是否水中有什么不应该有的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开饲养,重新配对。
自龙鱼引进以来,因为它形似龙,而成为风靡的风水鱼,又因为它的霸气的外形,也成为备受爱戴的观赏鱼。
自然而然,作为很有价值的鱼,龙鱼养殖技术也是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是不繁殖的,红龙金龙等等都是从国外马来西亚这样的地方引进。
所以国外的渔场也是炒得很热。
经常在论坛里看到国外渔场的帖子。
对于国外渔场的龙鱼养殖技术也是格外好奇。
大体而言,龙鱼养殖技术主要也是注意到几点。
一是对整个龙鱼的养殖环境进行调控,包括水质,水温,光照光线,喂食。
二是龙鱼的日常管理,包括养殖密度,习性。
三便是要注意龙鱼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看到这,鱼友可能要吐槽了,这谁不知道呢!个人观点,观察拍砖。
龙鱼养殖是个大工程,出一点点小差错,损失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前段时间,听说,国内也会进行龙鱼繁殖,不知道会不会实现,如果实现了,对我们这些鱼友们来说是个大福利,到时龙鱼价钱会有所下滑吧。
龙鱼的繁殖、配对、产卵与孵化龙鱼的繁殖不容易,当然比繁殖孔雀鱼、神仙鱼要困难得多。
龙鱼基本上雌、雄同形,不容易从外型上判别。
至少要养2年半至3年的雌鱼才有产卵能力。
体长约40~50厘米。
当卵发育接近成熟时,雌鱼的腹部既使空腹也比雄鱼的饱满,脸形也比较圆润。
雄鱼约比雌。
鱼晚一年,至少须3年半至4年才有生殖能力。
身长比雌鱼大一点,约50~60厘米,所以胸鳍稍大,有雄性强壮的感觉。
大部分雄鱼体高特别高。
自然配对:这种方法首先把5~6条混养在一起,让它们自己培养感情,这是一种理想的自然配对形式。
如果从幼鱼开始混养在一起的话,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
尽管如此,中途为了繁殖才开始混养的也有效。
中途加鱼千万不要只加1尾,只加1尾进入鱼缸会被原来的鱼欺负受伤,不及时处理,甚至会死亡,最好一次混养2~3尾,就不会欺侮鱼了。
我们的经验养龙鱼最好是单数。
为了繁殖,鱼缸越大越好,最小也要200厘米*60厘米*60厘米,最好是200厘米*90厘米*60厘米,宽一些更好。
我们是用250厘米*100厘米*60厘米的池子,一面是玻璃,三面砌白瓷砖,便于观察。
总之,水体大一些,混养的鱼略多几条,成功的机率会大一些。
人工配对:在大水槽中,把一雄一雌各放在水槽两边,隔板上一定要打洞,这是因为隔离时要让水可以循环。
若疏忽了这一点,在拿开隔板时,水的酸碱度会产生剧烈变化,鱼的鳃或表皮粘膜令抵抗力减弱,易得病。
隔板插入后,让鱼适应环境,同时观察它们的反应。
刚插上隔板的时候,红龙会因受惊而跳出水面,暂时不吃饵料等情况,习惯后就好多了。
任何一条龙鱼,一旦性成熟阶段,自然而然就会开始表现出要繁殖的行为来,这时取出隔板,就会看到特殊的追尾动作,接着可能会互相咬鱼鳍的部位,特别是从臀鳍到尾鳍这一段,龙鱼会受到惊吓而跳跃,或冲撞,甚至会造成龙须断落或出血的情形,短时间不会造成伤害,因为龙鱼的体形大,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几天后如果缓慢地在水族箱中游动,开始有亲密地靠在一起的举动出现,配对就成功了。
龙鱼如何养殖关于把何种龙鱼作为养龙的初步入门鱼类虽然龙鱼是比较体健的一种鱼类,但如果您又不具备养龙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养龙知识和技巧,那么您将损失惨重。
所以为了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您还是选择那些价格较为低廉的银龙、星点龙、青龙这三个品种作为您的入门养龙品种,只要您有一年以上的完全饲养经验,您那时再选择更为珍贵的龙鱼也为时不晚。
鱼缸及缸内器材的选择龙鱼不同于其它的小型热带鱼类,由于其体型庞大,所以鱼缸的大小对龙鱼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如果您饲养的龙鱼较少或者体形在35cm以下您可以暂时饲养在一个较小的鱼缸内(长度1米以内的),但不出半年恐怕就容不下它了。
那时您只有给它找一个更大的空间才行。
养龙的鱼缸的高度没有必要太高,建议最高80cm,因为鱼缸太高会对鱼缸的维护多有不便,长度的多少可以由您自己来决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家庭空间所限,但最小不得小于1.5米,鱼缸的宽度一定要选择60cm,这个宽度也是好多日本、台湾和国内养龙爱好者所大多选择的尺寸(但我听说过40cm的宽度养了两条90公分左右的银龙,但如果是亚洲龙那是绝对不行的)。
我认为比较合理的养龙的鱼缸尺寸为1800*600*600毫米,或者最少为1500*600*600都可以。
由于龙鱼为食肉性鱼类,这样每天粪便中会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如果您的过滤设备不够理想的话,这对鱼伤害很大,也是龙鱼致死的主要原因。
我周围的一些朋友的龙鱼基本上全部是因为水质恶化造成龙鱼死亡,为什么一些朋友说,小龙才入缸几天,龙就毙命了,这主要是水质的生态平衡没有做好的缘故。
过滤器的选择上建议最好1:在缸内设置一个普通的上部过滤器,来收集每天的粪便,来作为物理过滤器使用。
2:同时在购买一个流沙过滤器,以它作为生化过滤器来处理每天的水质,这种过滤器是一般过滤器效率的3-5倍,而且免清洗十分方便,推荐使用。
为了避免增加龙鱼运动量,避免肥胖症的出现,3:建议再增加一个冲浪泵,扬程选1.5-2米之间,冲浪泵另一个较好的作用帮助上部过滤器收集缸底的粪便,这样你的缸什么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
龙鱼养殖繁殖技术知识龙鱼养殖一、龙鱼之生态习性龙鱼属于古代鱼类硬骨鱼纲中的骨舌鱼科,是古代鱼家族中的一员。
野生红龙生长的水域,水温在摄氏24-32度之间,水质呈中性偏酸(6.4-6.9之间),硬度比较低。
由于龙鱼生于热带雨林,因此河床底多为泥底并且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区,所以水生昆虫及鱼类丰富,而这些昆虫鱼虾类便为龙鱼的基本食物,属于上层鱼种。
龙鱼捕食的区域为水面上的昆虫,故演化出一套很佳的跳跃能力,从龙鱼的形态来判断其生态可知,龙鱼的视角是针对水面以上的东西而加以演化。
二、龙鱼之饲养方法饲养龙鱼的标准鱼缸,在幼鱼方面宜用100CM X 40CM X 50CM(高),成鱼方面200CM X 60CM X 80CM(高),因为龙鱼的成长尺寸可长到50CM至80CM左右的体形,如果鱼缸太小,当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停止生长(缓慢),甚至会导致鱼体变形(畸形),影响龙鱼的形态,大的鱼缸可以增加它的活动量,充足的空间。
饲养龙鱼的饵料很多,在原生地的龙鱼以昆虫青蛙及小鱼为食,饲养下的龙鱼也可用这些活饵为食,但须注意的是,要多多变化喂食的种类,以免以后造成营养不均,及单挑一饵料,就是所谓挑食,喂食时要注意避免让龙鱼吃水底的活饵,因为时间一久,眼睛会导致下垂,或者吃的太肥也会造成此一现象,因为脂肪过多的龙鱼会造成影响眼睛底下的皮下组织松弛,另一种说法是龙鱼在自然的环境下是属于上层鱼类,正常情况眼睛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
人工饲养的活饵通常在缸底活动,龙鱼为吃底部的饵,必须一直向下看,提供一个小方法,在水缸中放一个乒乓球,让龙鱼无聊时咬一咬,顺便可以让眼睛为了看乒乓球而朝上看,此一方法仅提供参考。
饵料的喂食关系着龙鱼身上的体色,龙鱼体色的关键在于虾红素的补充,虾红素是红色系鱼种不可获缺的东西,补充的来源可以使用各种虾类、蟋蟀、蟑螂、小壁虎或市面上所售的“爱族龙鱼饲料”和“喜瑞龙鱼饲料”及“德彩龙鱼饲料”。
三、龙鱼之疾病防治眼睛混浊:1、眼球表面出现白浊,表示水质恶化,应将水族箱的水换掉1/3,提高水温至摄氏30度,并加入抗生素,数日之后,应会好转。
印尼红龙鱼养殖场考察龙鱼繁殖基地[最终版]第一篇:印尼红龙鱼养殖场考察龙鱼繁殖基地[最终版]印尼顶级红龙繁殖场参观记今年9月份有鱼友参观全印尼真正实力派的极品红龙繁殖场。
渔场坐落于距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坤甸市区85KM处的道荷地区。
渔场在世界范围内对能够合法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因地得名。
高清大片给8016龙鱼论坛的所有鱼友分享,让大家也看看人家国外鱼场和我们养鱼的差异。
一路行程,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及时给大家分享,更多精彩尽在8016龙鱼网第二篇:龙鱼繁殖技术龙鱼繁殖技术所有动物都有一个对于生存最基本的且非常必要的本能:生存得足够长,以使遗传物质能够传递到下一代,使物种的延续得到保证。
这在所有的鱼类中都得到了证实,比如鱼类个体展示出取食和逃跑的行为以便生存的现象。
为保证物种的延续,鱼类必须保证成功哺育下一代,并且保证他们的生存。
可见,物种的生存依赖两个因素,遗传延续和自体生存。
龙鱼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鱼类,养育者和爱好者已经开始为多种目的而进行商业化的繁育龙鱼。
对于一个爱好者,繁育龙鱼对他们的爱好又增加了一重新的意义:繁育龙鱼或者其他的鱼类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也提高了他们在理解鱼类行为方面的知识;更不用说,如果繁育质量高,并且存在客观需求的时候,那就是潜在的收入源。
对于饲养者来说,繁育过程促进鱼类产生新的杂交品种,还提高了鱼类养殖的整体质量。
通过适当的繁育,可以避免近亲繁殖,这样高质量的货源可以在高端市场上出售。
当前,只是在东南亚的渔场中成功的繁育龙鱼。
这可能是因为热带的光周期和波动的高温,还有富含矿物质的适合龙鱼繁育的水质条件。
记录显示:金龙鱼和红龙鱼只在赤道上下2纬度范围内繁育。
当然也有少数繁育案例,日本在玻璃缸中繁育龙鱼和最近在新加坡报告的一个类似案例。
尽管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但并非不可能。
繁育前的准备工作在你繁育龙鱼之前,你需要做几项准备。
首先,如果你本着严谨的态度繁育龙鱼,就应备好额外的鱼缸来盛放鱼苗。
蓝龙鱼鱼籽成型过程1.亲鱼选择蓝曼鱼一般经6—7个月的生长就可达到性成熟,最好选择月龄在12—20月之间的蓝曼龙作亲鱼。
此时体长10cm左右,繁殖力最强,一次产卵可达2000多粒;月龄太大的鱼繁殖不理想。
对亲鱼的要求是:形体健状、色彩鲜艳,雌鱼必须选择腹部明显膨大的,雄鱼个体应大于雌鱼,否则繁殖不一定能成功。
2.繁殖环境将一对亲鱼(雌雄各一)放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大小为50cm×35cm x 35cm;若繁殖用水族箱兼作仔、稚鱼培育,面积必须在0.5m2以上。
水温比平时略高1—2℃,以26—28℃最为合适。
蓝曼龙可饲养在pH值6.0—8.8、硬度为5—35。
dGH的水体中,但作为理想的繁殖用水,PH值应控制在6—7.5,硬度为7~15。
dGH之间。
繁殖时无需充气增氧,保持环境安静最为重要,更不能用过滤设备。
蓝曼龙产卵前有筑泡沫浮巢的习性,故需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的大叶水草,也可放一块塑料泡沫板,使蓝曼龙筑巢容易些。
3.产卵放入繁殖水族箱或缸中的亲鱼,在三天内雄鱼开始筑巢。
雄鱼游到水面吞咽空气,空气在口腔中与口腔粘膜分泌的粘液混合,吐出一个个小空气泡;数以千计的空气泡在水草(或泡沫板)下面及其四周聚集成一个直径为5—15cm的浮巢。
雄鱼筑巢大约需花费3—10h,筑巢完毕就开始追逐雌鱼。
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化很快,体色经常在2—3秒时间内从艳蓝变成墨绿色;如果受到人为的惊动,又马上变回到平时的蓝色调,十分有趣。
雄鱼这时十分亢奋,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引诱雄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
若雌鱼发育良好,就会和雄鱼一道游到浮巢下,雄鱼拥抱雌鱼(雄鱼和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触雌鱼腹部,雌鱼向浮巢排放卵子,雄鱼随即排放精子。
如此连续7-10次,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此时雄鱼的腹部就明显变小。
龙鱼产卵过程详解
产卵前,两尾龙鱼就开始停食,雌鱼腹部也开始增大许多,这时的龙鱼有时尾巴和尾巴紧紧粘在一起,要不就躺在对方
的背上亲密地靠在一起。
此时千万不要惊动它们,人太靠近去看它会惊动它,影响受精,雄鱼不肯释放精子。
所以在这一段
时间之中,特别要给龙鱼绝对的安静,有时环境变化,龙鱼受惊,龙鱼甚至会把所有的卵吃掉。
龙鱼在水族箱中产卵
与大自然河流中产卵肯定是不同。
在水族箱中为保持安静环境,用纸遮了一部分阳光,要用照明,大约在8:00~21:00照明。
产卵时间,我所经过的有早上10时左右,下午3~4时,总之,
是白天产卵,不像金鱼多在清晨产卵。
龙鱼产下的卵为桔色,
直径12~15毫米,像一颗弹珠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从鱼身上一粒粒落下,充满生命的喜悦。
产卵量不多,孵化出来的更少。
龙鱼是口孵鱼,雌鱼产完卵,雄鱼立即将一颗颗鱼卵含人
口中,1尾雄鱼1次能日含卵40~50粒左右。
好不容易配成一对龙鱼,雌鱼产卵,雄鱼含不了那么多,雌鱼立刻会感觉到并且开始将这些卵吞人口中,这就是龙鱼孵化出的幼鱼
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
目前我国仍靠进口,在南美天然水域,
性成熟的大批龙鱼在河底筑巢产卵口孵龙鱼,量很大。
雌鱼感觉到雄鱼含不了那么多卵,就会将卵吞入口中大约可
保护鱼卵几小时,然后就会将这些卵吃到肚子里去。
为什么会
感觉到产生这种举动?只能估计它是一种本能,为了防止其他鱼的侵扰。
雄鱼将鱼卵含在口中后,嘴常常会蠕动,或者摇摇龙头,以便身体平衡。
此时雌鱼担任守卫,它会将胸鳍水平张开形成一种独特的防卫姿势。
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尚待研究。
自然界生物的繁衍真是奥妙,龙鱼是雌鱼产卵,雄鱼孵化,雌鱼保卫......生生息息,代代相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动。
孵化时水温维持在26~28℃,经过60天左右,幼鱼苗就会开始在雄鱼的口中跑进跑出,约5~6厘米。
雄鱼在放小龙鱼出来时,是慢慢将小龙鱼放出来,爱护备至。
这种进进出出的动作会从产后60天前后一直持续到90天左右。
当发现幼鱼苗从口中来回的次数逐渐减少后,就可以悄悄地用鱼网将幼鱼苗慢慢捞了,只是你在捞时,其他鱼会躲进口中久久不出来,你再耐心等,逐步捞完小鱼。
雄鱼含40~50粒,最后才捞到十几尾小鱼(其它人会比我多些)。
原因是有一部分是死卵(任何鱼都会有死卵),另外有一部分可能被雄鱼吞入腹中了。
可见一对龙鱼经过60~90天才繁殖出那么少量的鱼,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种繁殖,龙鱼停食时间太长,消耗体力太大,对龙鱼的伤害很大,个别的龙鱼则无法恢复有夭折现象。
笔者仅繁殖成功一次,后因雄鱼不幸死亡,未进行过第二次。
繁殖时水族箱里放些小鱼,尽管龙鱼停食,但你可以通过这些小鱼的状况,监控水质。
- The End - 试试聊天窗回复这些关键词:鱼缸| 水族箱| ADA比赛| ADA赏析| ADA造景| 水草欣赏|
水草文章| 草缸| 罗汉| 龙鱼| 短鲷| 金鱼| 观赏螺| 鹦鹉鱼| 鼠鱼| 孔雀鱼| 慈鲷| 观赏虾| 水晶虾| 淡水虾| 极火| 米虾| 鳌虾| 斗鱼| 泰斗| 美洲慈鲷|非洲慈鲷| 坦鲷| 燕鱼| 神仙| 七彩神仙| 锦鲤| 龟| 灯鱼| 地图| 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