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1
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从1868年开始,直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为止。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变革和改革,旨在使日本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现代化国家。
明治维新的措施十分丰富多样,这篇文章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三个层面来简单介绍一下主要措施。
一、经济措施1.制定新的货币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制定新的货币制度,以便更好地控制经济。
在新制度下,政府发行了大量的纸币和金币,促进了贸易和工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各项税收制度,例如关税和地方税等。
2.开放国际贸易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国家开放国际贸易,以便进一步推进经济建设。
政府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启动了一系列的工业发展计划。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日本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国家。
3.推行土地改革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土地资源。
政府将大量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实行了土地征收政策,以便用来修建公共设施。
二、政治措施1.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以便强化政府的权威和影响力。
政府建立了一个中央政府机构,由天皇和他的首席大臣掌控,将各地方政府的权力转移到中央政府机构手中。
2.建立宪法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建立一个宪法制度,以便确立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政府建立了一份宪法,规定了天皇的地位和权力。
宪法还规定了国会的组织和权力,并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加强政治警察的力量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加强政治警察的力量,以便控制政治局面。
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用来监控在政治和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三、军事措施1.推行普及义务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以便提高国民素质。
政府建立了一系列学校和大学,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日本幕末时期和明治维新幕末时期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深远。
幕末时期指的是1853年至1868年间,日本幕府垂帘听政,朝廷和幕府权力分立,国内外形势紧张。
明治维新则是指明治时代的改革运动,发生在1868年至1912年,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迈向近代国家。
一、幕末时期的背景幕末时期,东亚地区正面临着列强侵略的威胁,而日本自江户时代中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与此同时,国内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加剧,幕府的统治日渐腐败,地方领主和商人等势力不断壮大。
此外,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也开始渗透进入日本,引发了人们对现状的质疑。
二、幕末时期的主要事件1.黑船来航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马修·凯里贝里率领的黑船抵达日本镰仓港外,要求日本开放贸易。
这一事件震惊了日本国内,也被视为东亚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2.长州和萨摩的武力倒幕1866年,长州藩和萨摩藩相继采取武力手段推翻了幕府,重新拥立朝廷政权。
这标志着幕末时期进入了一个更为动荡的阶段。
三、幕末时期的主要人物1.坂本龙马坂本龙马是幕末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提倡“尊王攘夷”思想,主张推翻幕府,恢复天皇的真正权威。
2.西乡隆盛西乡隆盛是幕末时期的志士,他在幕末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坂本龙马一起组织了“九州同盟”,为幕府与朝廷的对抗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明治维新的背景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旨在加强国家实力,抵御外来压力。
明治维新的背景源于幕末时期对现状的不满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幕府政权的崩溃。
五、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1.废藩置县明治政府废除了藩的制度,将全国划分为道、府、县三级行政区域,加强了中央集权。
2.各项现代化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制度,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如修订刑法、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推行官僚制度等。
六、幕末时期和明治维新的影响幕末时期的动荡和明治维新的改革使得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国家转向了现代化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的文化和政治变革1868年,日本从过去的封建制度中走出,实行了一场名为明治维新的文化和政治变革。
这场变革,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的历史和未来走向。
本文将对明治维新的文化和政治变革进行探讨,以了解其对日本的影响和启示。
一、文化变革1. 普及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实行普及教育。
明治政府颁布了《教育令》,规定了学制、教科、教学方法等。
教师和学生的待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种普及教育的政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文字改革明治政府还进行了文字改革,将汉字简化成日本国语。
这种改革让百姓们更容易学习和理解文字,带来了语言的统一和方便。
同时,这种改革也为日本的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3. 科学技术引进明治政府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引进了西方的科技。
这些技术包括民生方面的,如电报、电话、铁路等,以及工业技术的,如机械制造、矿业开发等。
这些技术的引进,使日本的工商业和民生水平得以大幅提高。
二、政治变革1. 颁布宪法明治政府于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通过此宪法的颁布,明治政府识别到现代政治制度的必要性,并加以实践。
这个宪法为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地方制度改革明治政府进行了地方制度的改革,决定将大苑政策改为郡县制。
这个改革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效率和民生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政治的发展。
3. 徵兵制度明治政府征兵制度的实行,使日本能够以更强大的力量参与国际事务。
这种征兵制度的建立,为日本威慑对手和维护自身和平环境提供了更强大的能力。
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其文化和政治的变革,给日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这些变革是困难的,但是这种进步以及日本的现代化,证明了人类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趋向正确和稳定的方向。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 前因后果明治维新是日本进入近代化的运动,发生在1868年。
日本当时的政局是辅以天皇作为最高主宰,以前藩为下位权力,并没有统一一个中央政府。
明治维新的本质是建立国家权力的中央集权,是改革日本当时的文化制度与政治制度的运动,是以天皇高举宪法权、以议会作为中枢的“新政府”(新政府新体制)的改制。
2 催生者明治维新的催生者是日本旧社会的叛乱势力。
其中,势力最强的是“朝野共同议定会”的左宗五藩士中的安藤忠雄,他支持崩奴藩社会、君主绝权、改习古刹制等改革措施,从而促进日本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从而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化。
3 实施细节明治维新实施改革的细节包括:一、改正官职制度,由大名设置小官,取代原有的官僚制;二、改换官吏衣服,废除大名的礼仪,采用欧洲的一套新的服装;三、改革家族繁衍制度,使家族只保留三代;四、废除货币分类制度,实施封建时代的货币统一制度。
4 政治体制的重建明治维新改变了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央权力集中于大政府,国力强盛。
天皇建立太政大臣府,并在1890年于東京奉天宮宣布了宪法,建立了立宪制。
改制新政府设置有五个部门,分别为外务省、财政省、内务省、卫生省和司法省。
此外,明治维新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新的法律制度,以“公正对对抗”建立了以法律为基础的司法制度。
5 具体改革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除了建立立宪制度以外,还有具体的诸如:(1)改革国家政府,以国会代表政府权力;(2)废除前藩制度,同化地方当局,统一教育及税收;(3)改革宗教制度,神道教对政府权力没有影响;(4)改革经济制度,发展新的商业及生产化等;(5)改革社会制度,取消奴隶制度,以及妇女的社会职务发展等等。
6 深层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动使日本成功进入近代化,获得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
明治维新的发动从重新定义日本的政治结构开始,通过废除有史以来封建等级制度,将统治权力从封建文化势力转移到政府拥有,实现日本社会的大规模转型。
明治维新发动也预示着日本起步向东亚步入步,受到欧美国家影响力的增强。
明治维新知识点一、引言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国家的转变。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具体时间从1868年开始,持续至19世纪末期。
明治维新的实施,使日本成功地避免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威胁,并迅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二、背景1. 外部压力: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舰队进入日本,迫使日本结束长达两百多年的锁国政策,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内部矛盾: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矛盾激化,地方大名和武士阶层对幕府的不满日益增长。
3. 思想启蒙:兰学(荷兰学问)的传入,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的引入,为维新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主要事件1. 尊王攘夷:主张恢复天皇的统治地位,驱逐外国势力。
2. 王政复古:1867年,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归还政权给明治天皇,标志着幕府时代的结束。
3. 戊辰战争:新政府军与幕府军的冲突,最终新政府军取得胜利,巩固了天皇政府的统治。
四、维新措施1. 政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
2. 经济改革:推动工业化,发展现代产业。
3. 社会改革:废除武士特权,实行平等的四民制度(士、农、工、商)。
4. 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5. 军事改革:建立常备军,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
6. 法律改革:制定新的法律体系,废除旧有的封建法律。
五、影响1. 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成功避免了成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命运,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2. 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 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增强。
4. 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大量涌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多元化。
六、结论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日本的文化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果断的改革措施,日本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为后来的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模式和启示。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指自1868年起,以明治天皇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运动。
这一时期的重大变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的国家面貌,还对日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明治维新将日本由封建制度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度。
明治政府以天皇为象征,确立了国家的统一和权威。
通过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建立了现代政府机构,如内阁、议会和各部委,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种政治体制为日本后来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影响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
他们鼓励民间创业,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建设了铁路、港口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工商业,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为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三、军事影响明治维新为日本建设强大的现代军队提供了契机。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计划,明治政府进行了军事现代化改革。
他们通过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军事科学、聘请外国顾问和引进火器等手段,迅速提升了日本的军事实力。
明治政府还颁布了一部新的征兵法,实施普遍兵役,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军事训练机构。
这些举措使得日本在不久后的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日本的国家地位。
四、社会影响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平等法、户口法和土地制度改革,大大提升了个人的社会地位。
明治政府还推动了教育改革,普及了基础教育,并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系和知识。
这使得人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日本后来的现代化积累了人力资源。
总结综上所述,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政治上,它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度;在经济上,它推动了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在军事上,它为日本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上,它废除了封建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社会地位。
这些影响和变革使得日本逐渐崛起为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国家。
这场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深远,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还对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国际地位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明治维新结束了长期的封建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这种政治制度的引入使日本的政治更加现代化,奠定了其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明治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政权,加强国家管理和行政能力。
这些举措为日本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
其次,在经济方面,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工业化进程。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日本政府在维新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实行土地和税收制度改革,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和机器设备,发展了矿业、制造业等现代工业;促进国际贸易扩大,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所有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推动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国家的进程。
第三,在军事方面,明治维新使日本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地加强。
明治政府实行了现代化的军事制度和征兵制,推进了现代军事战备的建设。
日本从维新后开始大规模地加强军备,建立现代化的陆海军力量。
这些措施使日本在后来的战争和领土扩张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此外,明治维新还对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治政府在社会改革方面大力推动平等思想和现代价值观的传播,致力于消除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陈旧观念。
这种社会文化的转变为日本的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基础。
然而,明治维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平等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导致了社会不稳定。
此外,明治维新还加重了日本与一些亚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和领土争端。
综上所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社会文化等领域,该维新都推动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明治维新1、幕府体制下的日本1603年,日本德川幕府建立以后,幕府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将军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天皇受将军控制,被称为幕府体制。
经济上,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封建经济支配的农业国;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
幕府将军只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的土地则分给260多个被称为“大名”的封建诸侯。
大名的领地叫做“藩”,大名在藩内享有年贡征收权和行政、司法权等。
大名在藩内也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政权机构。
因此日本这种政治体制又被称为“幕藩体制”。
在幕藩体制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
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
全部的土地都属于占人口10%的“士”,“农”则是领种份地的“领民”,为此每年要将收成的50%—70%作为贡租(即年贡米)缴给主人,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劳役和杂税。
领民的土地不准转让和买卖,本人也不准迁徙和转业。
在惨重的剥削下,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
2、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商业资本的渗入农村,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实际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丧失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
专门从事家庭手工业纺织的人日益增多。
商人常常向劳动者提供原棉,要劳动者加工成棉纱或者棉布,付给一定的报酬,称为“换棉”。
这实际上是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分散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因素首先在棉纺织业中成长起来,同时在丝织、酿酒、造纸、制陶,采矿的加工行业也陆续出现手工工场。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但发展,住在城市的大名和武士们日益需要大量的货币,因此他们财政的入不敷出,西南诸藩也开始直接经商和举办手工工场。
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联盟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幕府统治的日趋腐朽,西南大名和幕府的矛盾逐渐加深。
同时这种矛盾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出来,在幕府推行锁国政策的情况下,只有荷兰商人同日本进行贸易。
由于日本只能通过荷兰人了解西方,故把西方的学术文化称为“兰学”。
日本幕末与明治维新的历史进程幕末(1853-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段时间发生了一系列剧变,最终促成了明治维新。
本文将探讨幕末时期的背景、关键事件以及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幕末时期的背景1.1 对外侵略和内乱的影响在幕末时期之前,日本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只与荷兰、中国和琉球保持少量贸易往来。
然而,19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以及俄国的侵略逐渐加剧,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此外,内部的争斗和腐败问题也导致了幕府政权的陷入困境。
1.2 外国势力的崛起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的舰队航行到日本,以秉持“黑船来航”的警告示威日本。
这一事件震惊了日本政府和民众,引发了对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体系的重新思考。
二、幕末时期的关键事件2.1 佐贺之乱佐贺藩是对西方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藩主。
该藩在1853年的佐贺之乱中经历了严重的内乱,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对外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接触。
2.2 西南战争西南战争是幕府政权和尊王派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代表了幕末时期各派势力的冲突和交锋。
这场战争对幕末时期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3 日本开国和条约的签订幕末时期,日本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858年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
这些条约打开了日本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进一步动摇了幕府政权的合法性。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1 学习西方制度和思想幕末时期,派遣团队前往西方国家考察学习,并引进了西方的制度和文化。
这为明治维新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3.2 激进派和温和派的斗争明治维新的推动者可以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
激进派主张彻底推翻幕府政权,宣扬天皇主权,而温和派则主张变革幕府,同时保留尊皇的传统。
3.3 打破封建体制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政权,并废止了诸侯的特权地位。
这使得日本政权重新集中在中央政府,并逐步消除了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
四、明治维新的影响4.1 经济现代化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与制度,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明治维新的变革与现代化日本明治维新是指从1868年开始,日本废除幕府,由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变革与现代化。
一、政治变革在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封建主义的幕府,开始建立现代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新政府设置了君主内阁制度,明治天皇成为名义上的日本国家元首。
此外,新政府还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颁布了《五箇条御誓文》,宣布实行宪政体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开始推行民主政治。
这些政治变革的实施,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变革明治维新也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对国际贸易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并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加强对外贸易。
此外,日本还大规模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这些经济变革的实施,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亚洲的经济强国。
三、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封建社会时期,日本社会是严重等级分明的,人们的地位和权力受到限制。
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平等主义。
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社会阶层的壁垒逐渐消失。
此外,新政府还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普及了教育,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觉醒程度。
这些社会变革的实施,使日本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进步。
四、文化变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文化主要是以封建思想和传统价值观为主导。
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积极吸收和接纳西方文化,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
他们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文化变革不仅表现在艺术、文学等方面,还包括对生活方式和社交习俗的改变。
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一、背景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从1868年开始,到1912年结束,历时44年。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二、土地制度改革1. 土地调查:明治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查,以便更好地掌握国土资源状况。
2. 土地税改革:明治政府取消了藩主征收的土地税,并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土地税制度。
3. 地租改正:明治政府通过《地租改正法》,规定农民必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固定的租金,并保障农民不受任何恶劣环境影响。
4. 疏散田制度: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和耕作面积不足的问题,明治政府实行了疏散田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移,并且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
三、教育改革1. 学校体系:明治政府建立了全国性的学校体系,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
这些学校的教育体系以西方为蓝本,注重培养人才。
2. 教育内容:明治政府将教育内容从传统的经典课程转向现代科学和技术,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3. 教师培训:明治政府设立了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并实行了公开招聘制度,保障了教师的素质。
四、军事改革1. 征兵制度:明治政府取消了藩主征兵制度,实行全国性的征兵制度,并建立了现代化的陆海军。
2. 军事训练:明治政府引进了欧洲现代化的军事训练体系,并组建了专业化的军队。
3. 军队管理:明治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军队管理制度,加强对士兵纪律和道德素质的要求。
五、经济改革1. 工业发展:明治政府鼓励工业发展,推动日本向近代化社会转型。
政府还设立了工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 贸易政策:明治政府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取消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促进了对外贸易。
3. 城镇化:明治政府推动城镇化进程,鼓励人们向城市集中,促进经济发展。
六、社会改革1. 家族制度:明治政府取消了封建时代的家族制度,并实行个人独立和平等的原则。
2. 婚姻制度:明治政府规定男女平等,并取消了旧时代的婚姻制度,实行自由恋爱和结婚的原则。
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
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
另外还统一了货币。
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改革遭到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
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
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
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
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
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历史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弹。
对外则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大清帝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
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
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
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