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25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中药用药护理的前期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主诉,包括疾病的病程、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信息。
其次,护士需要明确患者对中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有些患者对中药可能存在误解或担忧,护士需要通过专业的解释和讲解来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同时,护士还需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禁忌情况,以避免不适当的药物使用。
在中药用药护理中,药品的选用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中药对疾病的疗效和适应症,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护士还需注意判断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为中药市场的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劣质或伪劣药品,为了保证疗效和安全性,护士需要选择有信誉的制药厂家的产品。
在中药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是需要护士特别关注的方面。
一方面,护士需要掌握中药的用量和用法,确保给药准确。
另一方面,护士还需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换药。
中药用药护理还需要关注药物的配伍禁忌。
中药常常采用复方给药,不同中药之间的组成物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并避免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煎服中使用禁忌的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禁忌情况,选择适宜的中药配伍。
除了以上内容,中药用药护理还包括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馈、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解答患者的疑问等。
护士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疗效反馈,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护士还需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需要在药品选用、剂量用法、配伍禁忌、药物储存和保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有效管理,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护士还需在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中,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对中药治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2016 年五月份内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测试题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包煎2、补法3、后下4、吐法5、先煎6、烊化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味药应先煎:A.附子B.藿香 C .鹿茸D.阿胶E.犀角2.以根、茎、种子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A. 10 ~15 分钟B. 15~20 分钟C.20~30 分钟D. 30-45 分钟 E.60 分钟3. 催吐药宜何时服用:A.睡前 B .饭后 C.午后 D.清晨 E.不拘时间服用4.出现舌唇、肢端及全身发麻等早期中毒的表现见于:A.半夏 B. 乌头 C. 白果 D. 蔓陀罗 E.巴豆5.妊娠慎用药为:A.川芎 B.三棱 C.桃仁 D.益母草 E.甘草6.有大毒的药物是:A. 洋金花B. 细辛C. 白果D. 鸦胆子E. 白花蛇7.下列哪味药应溶化后再服:A.生石膏B.青黛 C.犀角D.鹿角胶E.琥珀8.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A. 5 ~ 10 分钟 B.10~15 分钟 C. 15~20 分钟D.20~ 30 分钟 E.30~45 分钟9.半夏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碳酸氢钠D.生理盐水 E 醋酸10.驱虫药宜何时服用:A.晚上睡前B.饭后C.饭前D.不拘时间服用 E.早、中、晚各服一次11.寒下药适用于:A. 表实热证B. 里实热证C.表里无实热者D.虚热证 E. 湿热证12.下列哪味药应包煎:A.附子 B.藿香 C .鹿茸 D.滑石 E.砂仁13. 病在胸膈以上者,服用时间宜:A.睡前 B .饭后 C.午后 D.清晨 E.空腹14.芒硝的煎煮方法为:A.先煎 B. 后下 C. 烊化 D. 冲服 E.包煎15.薄型的膏药,宜于勤换,多适用于:A.溃疡 B.肿疡 C.坏死 D.疔 E.疖16.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A.热药热服 B. 热药冷服 C.寒药热服 D. 寒药冷服 E. 热药温服17.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一煎需要 20 ~30 分钟,二煎需:A. 10 ~20 分钟B. 20 ~ 30 分钟C. 5 ~10 分钟D. 25 ~30 分钟E. 20 ~ 45 分钟18.下列哪种药不应热服:A. 理气B. 活血C. 止血D. 化瘀E. 补益 19.膏滋又称为:A.硬膏 B.软膏 C.浸膏 D.煎膏 E.流浸膏20.煎煮青黛时,应采用下列哪种特殊煎煮法:A.先煎 B.后下 C.另煎 D.包煎 E .烊化21.滋养阴血药宜何时服用:A.夜间 B .午前 C.饭前 D.清晨 E.不拘时间服用22.下列哪种药宜凉服:A. 理气B. 活血C. 化瘀D. 止血E. 补益23.行气利湿药宜何时服用:A.睡前 B.饭后 C.午后 D.清晨 E .不拘时间服用24.方中以柴胡为主药服,药时不需忌服的是 :A.碳酸钙B. 硫酸镁C.硫酸亚铁D.橙汁 E .硫酸钠A.寒证 B.热证 C.里证 D.表证 E.半表半里证25. 和法适用于:26.人参的煎煮方法为:A.先煎 B. 后下 C. 烊化 D. 另炖 E.包煎27.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一煎需要:A. 10 ~20 分钟B. 20 ~ 30 分钟C. 30 ~ 45 分钟D. 60 ~90 分钟E. 30 ~ 60 分钟28.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A.1-2hB.2-4hC.3-4hD.4-6hE. 8h29.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解救药:A. 葱白汤B. 冷粥C.甘草汤D.绿豆汤E. 生姜汤30.服小柴胡汤忌食:A. 萝卜B.姜C.大黄D.附子31 减少患者服药格拒,真热假寒用寒药,服药最好选用:A. 温服B. 热服C.凉服D.无严格规定32.服用补益阳气类方药宜在:A. 正午B. 下午C.睡前D.清晨上午33.不属于大毒药物的是:A. 附子B. 河豚C.全蝎D.水银三、简答题1.煎药禁忌器具有哪些?为什么 ?2.简述中草药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
2 .掌握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辨证施护的概念3 .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4 .熟悉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整体护理的理念和中医学的预防 思想1 .中医护理原则的内容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3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教学难点1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解决办法1 .通过临床病案例解释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 反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概念。
2 .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单机模拟网络教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二、调整阴阳 三、护病求本 四、标本缓急3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插入影视录像教案内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职称考试大纲,2011.12第二版 刘虹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第一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 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与参考书: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
中药用药护理汇报人:2023-12-1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目录•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0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运用中药材、中成药或中药配方,结合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护理。
定义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和配伍禁忌,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特点中药用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的用药实践。
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中药用药护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目前,中药用药护理已经在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挑战然而,中药用药护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中药用药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02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四气五味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不同药性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用范围。
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升降沉浮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特点,升浮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外的作用特点,沉降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的作用特点。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用药护理原则辨症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即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方法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药用药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程序煎煮后,制成汤剂或药剂进行使用。
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护理学科中,中药用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用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具体的护理方法。
首先,中药用药护理的知识是护士科室业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常见的治疗疾病的中药方剂以及不同中药的配伍禁忌等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药用药护理工作。
中药用药护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患者的护理评估。
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身体状况等,以便确定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其次是对中药的制备和制作。
护士需要按照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煎煮、炮制或提取。
然后是对中药的使用指导。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详细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同时,还需要解答患者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对中药的观察和记录。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在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判断。
在中药用药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中药的味道不喜欢,或者对中药的煎煮方法有所疑虑。
因此,护士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中药的使用。
其次是中药的配伍禁忌问题。
由于中药复方中存在一些不适宜夹杂使用的中药,护士在制作中药时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避免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
最后是中药的剂量控制。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使用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中药的剂量,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护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中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制备和使用中药,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合理的中药用药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答案一、名词解释1.下法: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 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粉末类、含绒毛类的药物需要纱 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煮。
3.补法:亦称补益法,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 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
4.后下:凡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为防其有效成份挥发,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 10 分钟放 入,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5.时药:不论患何种疾病,除了辨病施治外,都要根据四季不同,配伍时令性药物,以适应四季时 间气候的特点。
6.时禁 :指不论患何种疾病,除了辨病施治外,都要根据四季不同,禁忌配伍某些药物。
7.和法: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邪犯少阳, 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8.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 吐出的一种治法。
9.磨汁: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难于煎出气味的药物,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如羚羊角、犀角 等。
10.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他药,影响药效, 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11.冲服: 对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先研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汤液冲服, 如三七、 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
12.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A 2E 3D 4A 5A 6A 7D 8D 9A 10A 11B12D 13D 14A 15A 16C 17A 18C 19D 20D 21A 22D23D 24A 25E 26D 27B 28B 29B 30A 31B 32D 33C三、简答题1. 煎药禁忌器具有哪些?为什么?答:禁忌器具:铁、铜、锡、铝等容器原因:这些容器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过程中可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液的颜色加深;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等;将直接影响汤 剂的质量;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物有效含量降低,重者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 质,产生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