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及审美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造型、永久性和瞬间性。
造型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造型艺术的另一个审美特征比再现更长,力求表现。
一、造型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造型艺术是艺术的形式之一,是一种空间艺术的再现,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是指一定材料和手段创造的视觉和静态空间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1、造型性空间物质形式是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造型,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塑造艺术形象,也是一种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从而产生审美感。
2.顶点前的永久性和瞬时性造型艺术塑造了视觉空间的静态形象。
从本质上讲,它不适合实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
艺术家在一定材料和手段的情况下塑造的艺术形象,只能说是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某个时间点的凝固,或者是形象的瞬间展现。
3、从再现到表现造型艺术也是一种审美特征,力求实现而不是再现。
作为一种静态造型,它不同于文学和艺术。
它可以通过语言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受。
与音乐等时间艺术不同,它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强烈而真诚的情感。
然而,造型艺术的现代发展打破了传统再现的壁垒,逐渐从再现转变为表现。
这种表现是指艺术家通过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表达和传达自己的一些意识和情感倾向。
二、造型艺术的主要类型1、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忠于客观物体的自然形式,通过对客观物体的高度的具体图形来设计客观物体的一种表达形式。
它是利用线条、色彩、身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色彩设计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一种静态的视觉形象艺术。
2、雕塑艺术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也是通过材料制作实体形象的艺术,雕刻和塑造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3、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造型艺术。
摄影师通过基本的工具相机拍摄人物或场景,通过一系列的暗室工艺处理视觉艺术形象。
它也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实用艺术:给人生活带来美感的艺术表达1. 引言实用艺术是一种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旨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美感和愉悦。
它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其中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实用艺术的定义、主要分类以及审美特征。
2. 实用艺术的定义实用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追求艺术与功能的相融合,通过设计和创作实用的物品、场所或装饰,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感。
实用艺术不仅要考虑到功能和实用性,还需要注重审美和艺术表达。
3. 主要分类实用艺术可以根据表达形式和艺术门类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实用艺术分类:3.1 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实用艺术中的一大类别,它主要通过物品的形状、线条和材质等来表达艺术感受。
例如,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品等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造型艺术注重物品的美学特征,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3.2 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是实用艺术中的另一类别,它主要通过物品的色彩、图案和装饰等来表达情感和个性。
比如服装设计、家居饰品和商标设计等都属于表情艺术的范畴。
表情艺术强调对情感和个性的表达,追求艺术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共鸣。
3.3 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实用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造型艺术和表情艺术相结合,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功能性的作品。
综合艺术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和广告设计等。
它打破了艺术门类的界限,创造出独特而多样的艺术作品。
3.4 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实用艺术中一个相对独特的分类,它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表达艺术的思想和情感。
书法、诗歌、文学作品等都是语言艺术的典型代表。
语言艺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递艺术的内涵和意义,使人们能够从语言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4. 审美特征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美感元素和审美标准。
以下是实用艺术的几个主要审美特征:4.1 功能与美感的融合实用艺术的核心是将功能与美感相结合,使艺术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是一门通过表现人类形象、物体形状、空间布局和结构等来表达观念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文化背景。
个人的审美观念受到了教育、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美的定义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对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追求平衡、和谐和内敛是审美的重要特征,而在西方文化中,追求个性、独立和创新则更加受到重视。
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于造型艺术的评价和喜好。
其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也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有关。
艺术家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和材质等元素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主题。
审美特征可以包括创作的独特性、创意性以及艺术家对于形式、结构、比例和对称性等的处理。
例如在立体艺术中,雕塑家通过对形状、体积和质感的处理,展现出对于空间和形态的独特理解。
在绘画中,画家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创造出美感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此外,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还与观众的参与和共鸣有关。
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解读和感受是主观的,不同的观众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评价。
观众在观赏艺术作品时会考虑自己的情感、知识和背景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有些作品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有些作品可能会引发思考和争议,这些都是审美特征的体现。
最后,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也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相关。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艺术家对于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当代艺术作品中常常融合了不同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展现出更加复杂和多维的审美特征。
另外,随着社会结构和观念的变迁,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和审美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当代社会进行反思和表达,从而打破传统审美的局限,开拓新的审美视野。
总结起来,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多元且复杂的。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引言造型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形象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以形态、线条、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为基础,通过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将探讨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形态美、线条美、色彩美和空间美四个方面。
1. 形态美形态美是指艺术作品的整体外形和结构美。
在造型艺术中,形态美通常通过艺术家对形状、比例和结构的处理来实现。
形态美的追求是寻求独特性和和谐性的平衡。
艺术家通过对形态的变化和组合来创造出新颖、具有冲击力的形象。
艺术家对形态美的追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使用对称或不对称的形态构图、运用曲线或直线的形式、使用明确或模糊的边缘等。
这些元素的使用都会对作品的形态美产生深远的影响。
2. 线条美线条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描述物体的形态,还可以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图。
线条美指的是艺术家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实现的审美效果。
线条美可以通过线条的形式、方向、长度和粗细等方面进行表现。
例如,曲线可以表达柔和和流动的感觉,而直线则强调稳定和坚实的特征。
同时,线条的方向、长度和粗细等因素也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在实际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形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出独特的线条美。
线条的使用不仅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还可以引导观众的视觉流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 色彩美色彩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能够通过色调、明暗和对比等因素来创造出美的效果。
色彩美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使用色彩的技巧和效果所产生的审美感受。
色彩美的追求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色调和明暗来实现。
艺术家可以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来表达情感和氛围,同时通过明暗的组合和变化来创造出光影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对比明度、饱和度和色相的差异来产生各种效果,如强烈的对比、柔和的过渡等。
4. 空间美空间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创造出物体的远近和深浅感,还可以在有限的画面中表达出无限的空间感。
不同种类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1.绘画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绘画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瞬间延展性。
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形体块面,由它们构成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但绘画艺术常常以这种瞬间的、凝固不动的形象来表现丰富的内涵,使观赏者从绘画所表现的瞬间,联想到瞬间前后的延续情节、情感等。
绘画表现动作时必须“寓动于静”,也就是选取动作发展的某一瞬间,而最佳的一瞬间应当是最能让想象自由的那一顷刻,能使人想象出更多东西来的一瞬間。
第二:形神兼备性。
绘画艺术总是通过可见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精神内涵。
绘画既有再现性和写实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写意的和表情的一面。
因为绘画只能从广阔的社会历史和现实中择取瞬间,使之成为一幅静态的画面,所以,绘画的“形”往往不能像文学、影视那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客体世界作出反映,但绘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能够充分地、深层地渗入哲学的、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宗教的、科学的内涵。
绘画的丰富意味还表现为对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传达。
2. 雕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雕塑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
雕塑作品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来的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三度空间(立体)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雕塑材料直接影响艺术形象的美感。
雕塑对物质媒介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物质材质对于雕塑具有很强的艺术规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作品的审美效果。
传统的雕塑材料有石、木、金属、石膏、黏土以及象牙、贝壳等,在现代,一些新型的材料也开始用于雕塑。
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种类,不同类型的造型艺术,由于造型手段、表现方法等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虽然种类多样,但它们也都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
造型性、空间性、直观性、静态凝固性是造型艺术的共同特征。
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最早使用“造型艺术”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艺术(bildenkunt)原意为“摹写”或“制作拟像”,因而狭义的造型艺术主要指绘画和雕塑。
后来造型艺术的定义引申为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二维或三维空间,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塑造直观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总称。
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种类,新中国成立后,“造型艺术”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并且把书法、篆刻纳入其中。
从艺术品占据静态空间的方式看,绘画、书法、摄影属于二维平面造型艺术,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属于三维空间造型艺术;从艺术的表现手法看,绘画、雕塑、摄影属于再现艺术,建筑、书法、工艺美术属于表现艺术。
不同类型的造型艺术,由于造型手段、表现方法等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一、绘画绘画是利用笔、刷、刀等工具,黑墨、颜料、油脂等物质材料,挥洒、涂抹、拓印、刮刻等绘制手段,通过构图、造型、线条、设色、明暗处理等艺术手法,在纸、木板、纺织品、器皿、墙壁或其他平面上,绘制出直观可视,具有一定形体、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思想情感的造型艺术。
绘画是依赖于视觉来创造、感受和欣赏的艺术,它有自己独具的审美特征:1、绘画是平面上的空间艺术。
绘画造型不像雕塑、建筑那样,在三维空间中塑造立体的艺术形象,具有物质的实在性,绘画是在平面上描绘出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的二维空间艺术,画面虽可呈现出进深感和立体感,但是一种假的视觉空间。
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绢、布、纸张、石、金属、木、竹等,通过塑造可视的静态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也称作美术。
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和最为重要的形式。
它是一种使用色彩、线条、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明暗、造型等艺术手段在平面空间即二维空间中创造能够表现作者追求的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中一个主要的形式。
雕塑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在立体空间即三维空间中创造能够反映作者某种情感的静态形象的艺术。
雕塑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雕刻、二是塑造。
绘画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第一、线条美,以线条的流动来凝聚人的敏锐感觉和细腻的情感。
绘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和画家长期的观察、描绘、体验、积淀了人的丰富的观念和情感内容,使线条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第二、色彩美,是指为各种颜色及浓淡变化在对象上的一种配置。
这种配置不仅逼真地表现出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而又强烈的情感意蕴。
第三、构图美,构图是绘画重要造型手段之一,是画家思想感情转化为表现形式的桥梁,是艺术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内容或美学主张,在画面里安排布置表现对象的形、色因素及其关系,将若干个别的形象组织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的手法。
绘画艺术的分类及特征1、中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中国特色。
2、西洋画,它包括铅笔画、钢笔画、木炭画、油画、水粉画、丙烯画。
西洋画一般依次可分为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着衣人像、人体写生素描、创作则以油画为主。
3、版画,使用刀和笔等工具在木板、石板、铜板、麻胶版等多种材料制成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并可直接印出多份原作的一种图画。
现代版画种类很多,根据版面性质和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和平版画三种。
4、连环画,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故事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
造型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概括、提炼、加工,运用线条、色彩、形态等艺术语言,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象,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思想观念。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象性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通过创作者的观察、体验、构思和表现,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和人文景观转化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造型艺术的形象性包括具象、意象和抽象三个层次。
具象是指对客观物象的如实再现,具有直观性和逼真感;意象是指通过主观构思和创造,将具象形象进行变形、夸张、重组等处理,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情感;抽象是指通过纯粹的形态、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一种形式美感和视觉效果,不涉及具体物象的再现。
二、空间性造型艺术的空间性是指通过构图、透视、比例等手段,营造出一个具有三维感的空间。
造型艺术的空间性可以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雕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在平面绘画中,空间感主要通过透视和色彩的渐变等手法来营造;在立体雕塑中,空间感则通过形态的起伏、穿插、层次等关系来表现。
造型艺术的空间性可以给观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美感。
三、静态性造型艺术的静态性是指造型艺术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与动态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和影视艺术相比,造型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这使得造型艺术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出物象的形态、色彩、质感和内涵等要素,使观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和感受作品的美感。
同时,造型艺术的静态性也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有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以最简洁的语言表现最深刻的内涵。
四、物质性造型艺术的物质性是指造型艺术作品必须以物质材料为载体来表现。
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纹理和色彩等属性,这些属性都会对造型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同时,物质性也意味着造型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物质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欣赏造型艺术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其艺术美感,也要关注其物质属性和文化内涵。
试述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及审美特征
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
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
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它并将书法、篆刻纳入其外延。
造型艺术的特征是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相比较而言。
区别在于前者以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
另外前者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
与之相对的音响艺术称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
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决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将其通通包容在内,故而被认为最适当的名称。
至于造型艺术的分类,T.利普斯将其分为形象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
后者也常简称空间艺术,但比普通意义的空间艺术狭窄。
形象艺术指再现自然或社会的具体形象和观念形象化的绘画、雕塑,抽象的空间艺术指以抽象的空间和体积构成的工艺美术和各种设计等。
造型艺术的特点为再现,M.弗尔沃林将其又区分为再现自然和再现观念的两种,分别称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
并认为,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是物体造型;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形成观念造型。
之后,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上这两种类型并存,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
归纳起来,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造型性:空间物质形式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它的造型性。
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
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
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
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和拘留在平面空间中创造着或平面感或立体感的二度形象;在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艺术家们则用泥土、木石、金属为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三度形象。
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的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
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历史和审美蕴涵。
2.到达顶点之前永固性与瞬间性:造型艺术由于塑造的是可视的空间性的静态形象,因此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适合表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的。
所以,艺术家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而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只能是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的凝固,是它(或他)在瞬间构形象展现。
莱辛在《拉奥孔》中曾谈到:"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造型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瞬间性,说明它只是一种空间艺术而非时间艺术。
正因为此,造型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学会观察时间生活与事物过程,学会在事物过程的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捕捉瞬间形象。
姿势表情尽管可以暗示某一显出特征的动作,却只应表现出那个动作的开始或准备,或者说,一种意图,否则就是表现出动作停顿回到静止状态。
一种蕴藏着整个世界的一切可能性在内的精神处在静止和独立自主的状态,对于雕刻的形象是最理想的。
3.从再现到表现:造型艺术的另一个审美特征是长于再现而力求表现。
从传统角度看,造型艺术是长于再现而拙于表现的。
莱辛曾说过,绘画所处理的"是一个眼见的静态,其中各部分是在空间中并列而展开的。
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这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
绘画只能满足于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或是单纯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用姿态去暗示某一种动作。
"无庸置疑,造型艺术在再现事物的形象方面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作为一种静态的造型,它不同于文学艺术可以通过语言直接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
也不像音乐等时间艺术,直接表现作者浓烈真挚的情感。
然而造型艺术的现代发展却打破了传统的再现的藩篱,日益由再现转向表现。
这种表现性是指艺术家通过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某种意识及情感倾向。
关于这一点,法国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说过:"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想。
"无论是在绘画、雕塑、摄影,还是在建筑、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门类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造型艺术本身的外在形象,往往还可以通过它们去感受艺术家或作者们的意识和情感。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大师们将充满宗教理想的世界拉向人间的人文倾向。
在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中,人们可以理解作者对义民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
在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里,人们可以发现艺术家对现存世界的嘲弄直至批判。
造型艺术之所以会成为观众与艺术家们进行心灵交流的媒介,重要的是因为,艺术家总是要根据自己的某种意识或带着某种情感去选择创作主题,并且要根据自己的这种倾向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同时,还要把这种倾向溶入作品之中。
正是由于这~点,人们在欣赏造型艺术作品时,可以在理性上与情感上接近艺术家,同样,造型艺术也成了艺术家意识与情感倾向的凝结物。
造型艺术的再现性主要是指造型艺术家倾向于使用再现生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识与情感倾向。
绘画中的写实倾向。
建筑中的功能主义设计、新闻摄影、非抽象雕塑等,都属于此范畴。
这种再现性的造型艺术的价值在于某种"艺术的真实",对欣赏者的欣赏不会造成障碍。
造型艺术的表现性主要是指造型艺术家倾向于使用非现实的抽象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识与情感倾向。
绘画雕塑中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的非美倾向、实用艺术中非均衡设计等,均在此列。
在表现性的表现中,形式本身意义超过了造型艺术品的主题意义,观众的自我欣赏和体味的意义超过了作品的一般意义。
此类作品的出现,对观众的欣赏和理解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表现性的表现往往将造型作品变成了一个多义的符号对象,所以它也往往对观众的欣赏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造型艺术由于其先天的再现性艺术的特征,总是力图打破再现的藩篱而努力走向表现,去追求和建构一个深远的意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