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格式:pptx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11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生物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环境:生物通过遗传和变异可以在适应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的基因组可以发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特征和适应策略,使其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2. 进化:生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通过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基因可以不断积累和改变,从而使种群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进化是使物种适应环境和增加生存能力的关键过程。
3. 多样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使得物种之间和个体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遇到各种不同的生存挑战。
同时,多样性也为生物提供了更多的适应策略和资源的利用方式。
4. 遗传疾病: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也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出现。
某些基因突变和变异可能会导致生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发生异常,进而引发遗传性疾病。
了解遗传和变异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对这些疾病进行预测、诊断和治疗。
总之,生物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们使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促进了进化,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遗传疾病的发生。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大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大全文章摘要:一、遗传和变异现象;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四、人的性别遗传及遗传病;五、生物的变异。
一、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举例:种瓜得瓜。
2.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举例: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3.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4.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控制生物的性状基本单位。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5.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6.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7.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
3.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
4.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四、人的性别遗传,遗传病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人的染色体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
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男性精子分两种:22条+X 或22条+Y;女性卵细胞只有一种:22条+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了生物个体间和种群间基因的传递、表达以及遗传变异现象的研究。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不仅涉及到个体的遗传规律和表型特征的遗传方式,还涉及到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一、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分子,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生物个体能够继承父母代的遗传特征。
遗传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来实现。
精子和卵子在受精过程中融合为受精卵,遗传物质也得以交流与结合。
在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被复制并表达为蛋白质,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功能的发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遗传规律与表型特征的遗传方式生物的遗传规律揭示了遗传现象背后的一些基本规则。
其中,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
孟德尔的实验表明,基因以一定的方式在基因型中进行组合,通过隐性和显性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表现型的外部特征。
遗传规律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特征在个体中显示出来,而有些却被隐藏。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遗传方式,如共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
这些遗传方式展示了表型特征的复杂性。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遗传规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个体表型的遗传基础。
三、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生物种群中的个体往往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物种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它提供了新的遗传物质,为物种的适应发展提供了可能。
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则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和物种间基因交流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维持与其适应性密切相关。
部分变异对于物种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些变异有利于遗传物质的传递。
然而,有时也存在一些变异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不利性。
这种平衡状态保持了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存在。
结论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遗传规律与表型特征的遗传方式以及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遗传和变异生物遗传是指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将基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是生物进化和种群变化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同时,生物也会经历变异,即出现个体间在遗传信息中发生的突变或重新组合的现象。
生物遗传和变异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遗传的基本概念生物遗传是指在生物体繁殖过程中,由父母代向子代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体中负责遗传特征的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行为特征。
生物遗传包括两个基本过程:遗传物质的复制和遗传物质的分离。
遗传物质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在DNA分子复制时保持了不变的序列。
遗传物质的分离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由父母代传递给子代的染色体以及其中的基因分离成为新的组合。
二、遗传的方式生物遗传有两种基本方式:有性遗传和无性遗传。
有性遗传是指通过生物体之间的性繁殖,通过配子的结合将父母的遗传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后代。
这种方式能够产生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无性遗传是指通过单个生物体的自我繁殖或营养繁殖,直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这种方式繁殖效率较高,但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容易导致后代间的遗传缺陷。
三、突变和重组与生物遗传密切相关的是突变和重组两个现象。
突变是指在遗传物质中发生基因的突发性改变,导致后代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与父母代存在差异。
突变可能是由于因外界因素造成的DNA分子的改变,也可能是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所致。
重组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两个亲本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祖先的多个染色体,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新的组合。
重组使得后代的基因组变得不同,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四、遗传和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的多样性使得一种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了其生存的机会。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一些个体可能会具备更优良的基因组合,并能够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
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
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
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遗传物质中。
在细菌和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在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核糖核酸)。
2.DNA结构: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以双螺旋结构排列而成。
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3.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编码着生物体内特定的蛋白质。
每个生物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如外貌、性别、生理功能和病症。
4.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传递传播给后代。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相互组合,形成新的组合,并传递给后代。
5.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可以是显性的(表现出来)或隐性的(不表现出来)。
显性基因会通过表现的形状影响表型,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相同隐性基因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6.纯合子和杂合子: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是相同的,它就是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副本是不同的,它就是杂合子。
纯合子的个体的所有后代都将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而杂合子的个体的后代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7.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不同。
遗传变异可以是突然变异或渐进变异。
突变是DNA序列突然改变的结果,而渐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稳定性的改变而导致的。
9.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环境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诱导突变、选择或遗传重组,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调控。
10.遗传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它使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界压力,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总结起来,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基因的传递,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而研究遗传变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内部和种群之间的表型差异和适应性演化。
这些知识点对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遗传与遗传变异生物的遗传与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生物的遗传是指生物体内传递给后代的基因信息,而遗传变异则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变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的遗传与遗传变异的原理、机制以及对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影响。
1. 遗传基础生物的遗传是由DNA分子携带信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特定片段,携带着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
基因通过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在细胞中进行传递和表达,使得生物体继承了父母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重组是指两个染色体间的DNA序列互换,导致基因组的重组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基因重组是指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的组合,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产生不同的遗传信息。
3. 遗传变异对生物的影响遗传变异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基础。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能够得到保留和传递,从而使生物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遗传变异也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不同基因型的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增加了生物体系的复杂性。
4. 遗传工程与遗传变异遗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组,通过人为地引入、删除或改变特定基因来改变生物性状。
遗传工程可实现对生物体的精准调控,用于改善农作物的抗病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研究治疗人类疾病等。
遗传工程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的表达,创造出多样的生物种群,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
总结而言,生物的遗传与遗传变异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是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的基因信息传递与变异机制是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对生物体系的进化与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由两条长链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
DNA 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1、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种一代(F1)中,显性性状得以表现,而隐性性状被掩盖。
在杂种二代(F2)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出现,且比例约为 3:1。
这就是分离定律,即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当同时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自由组合。
例如,当研究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杂交时,F2 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约为 9:3:3:1。
(二)连锁与交换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一起遗传,这就是连锁现象。
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有时会发生交换,导致连锁基因的重新组合。
三、遗传物质的传递(一)细胞分裂与遗传1、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从而维持了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2、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和交换,然后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但染色体数目减半。
通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子结合,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水平,保证了物种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二)遗传物质的复制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中,一条链是原来的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XY或XX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XY 产生两种精子X 和Y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 产生一种卵细胞X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意义生物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影响着物种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遗传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和重组。
这两个过程在自然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生物遗传和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遗传使得后代能够继承父母的基因,而变异则为进化提供了原料。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会发生突变和重组,从而导致后代的基因组发生变化。
这些遗传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基础,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适应性突变可以使某些个体具有更好的生存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最终导致物种的进化。
生物遗传和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至关重要。
遗传使得物种内部的个体存在差异,而变异则使得物种之间的差异增加。
这样一来,生物种群中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适应能力,从而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多样性使得物种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提高了生物的生存能力。
同时,多样性还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因为当某些物种遇到困境时,其他物种可以接替其功能,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生物遗传和变异也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机会。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适应能力更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的过程。
由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存在,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一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在竞争中,适应能力更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将自己的优势遗传给后代。
这样一来,物种的适应能力逐渐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遗传和变异还对医学和农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领域,遗传变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遗传变异,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农业领域,遗传和变异可以用于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识别和利用有益的遗传变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从而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生物遗传和变异对物种的进化和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梳理】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定义: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因为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DNA)中,这些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体是指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指DNA上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4)三者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分子也是成对的,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
即:基因位于DNA 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意义: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
如:果蝇4对染色体,豌豆7对,玉米10对,水稻12对,人23对。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如:鸡冠的性状,花的颜色,眼皮的单和双等。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高茎与矮茎,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种子的圆滑与皱缩。
判断:狗的黄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狗的黄毛与牛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2.基因与性状(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a)。
AA或Aa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因此,性状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概率低,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概率高;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性状表现。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它是指自然界中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包括单细胞生物、真核微生物、陆生、水生和飞行生物等。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命演化的推动力。
一、遗传基础生物的遗传基础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细胞中的基本遗传物质,能够指导生物的发育和生长。
DNA分子由若干个碱基对组成,其中有4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DNA分子具有两条互为互补的链,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螺旋状的双链结构。
DNA分子的等位基因(allele)是指不同的DNA序列,它们在相同基因位点上的碱基序列发生差异,也就是不同碱基对的不同排列顺序。
例如,在人类的基因编码区域中,同一个基因有多个等位基因,它们的碱基序列各不相同。
二、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表达和调控的学科。
基因是指对某一形态或性状有影响的一个或一组DNA序列。
在分子遗传学中,基因通常用来指代DNA分子中基因编码区域的序列。
基因的功能是指它们编码蛋白质,蛋白质就是生物体内各种功能酶、激素和其他结构蛋白质的构建单位。
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是指DNA分子首先通过转录过程将其信息转换为RNA分子,然后通过翻译过程将RNA分子翻译成蛋白质。
一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类型和数目是由DNA分子中基因的序列指定的。
分子遗传学也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调控是指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DNA序列上的调控元件、转录因子、环境因素和神经系统等。
基因调控是形成生物流行病学的基础,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某种疾病的风险,而其他基因则可能会减少患该疾病的风险。
三、变异机制生物的变异机制包括突变、重组和基因流。
突变是指DNA 序列的改变,主要有点突变和插入/删除突变。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
4、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它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基因,不同的基因控制生物的不同特征。
5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6、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不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都不同。
7、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含有23条染色体,受精卵中有23对染色体。
8、染色体的组成: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由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
男性可以表示为22对+XY;女性可以表示为22对+XX。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卵细胞为22条+X,精子为22条+X或22条+Y组成。
9、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均等的,概率各占50% 。
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10、受精卵形成时,决定人类的性别,由男性(精子类型)决定。
1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叫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12、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把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种。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大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小字母表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的基因是aa。
13、生物性状一般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14、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根据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根据是否有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