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现状
- 格式:pptx
- 大小:362.56 KB
- 文档页数:13
关于在校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调查报告关于在校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意义,对象及方案目的:现在大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问题越来越多,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沟通会出现问题,问题应该怎么样解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使其家庭关系和睦融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对局部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形式的调查。
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多数在校大学生没有时间或者无视与家长沟通,他们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和家长却缺少共同语言。
在一个民主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沟通较多,但大多数学生不愿和父母沟通,因为离开了家,他们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受家长的约束,所以很少与家长沟通。
父母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孩子也很少向家长汇报,久而会产生代沟,构成家庭关系不和谐,影响学生的成长。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与家长沟通问题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情况,经过分析后,对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提出建议,从而改善在校大学生与家长沟通问题,使其家庭关系和睦融洽。
- 1 -对象:在校大学生方案: 对局部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形式的调查,并依据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及相关的建议〔调查包括大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大学生与家长的联系频率,大学生与家长联系的内容,大学生对与家长保持良好和谐沟通的建议等6个方面,另外对大学生出身及是否独生也进行了调查〕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本情况与需求:根本情况:〔调查人数39〕性别来源地独生子工程男生女生农村城市是 - 2 -百分比 46% 54% 66% 34% 65% 女表一从表一中,会发现女生的参与度大于男生,农村的人口大于城市,独生子女比拟多,中国人有养多个孩子的经验,却没有养一个孩子的经验,父母与独生子女的关系很为难,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没有正确的观念。
我们在对调查频率调查中,发现女生主动性强,男生的主动性较差,孩子都有些偏向与母亲沟通。
30%的学生会主动与父母联系,在主动性上通常是父母比拟主动,孩子较为被动。
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报告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30710114一调查目的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东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董已经连续3个假期没回家了。
“我不愿见父母,每次站到回家的站台上,似乎都是一次煎熬。
”“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没脸见他们。
我觉得,这3年来自己一事无成,我也想学习,可没有动力了,有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小董一脸伤感:“我能做的就是跟女朋友倾诉,我认为,只有她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和自己交流”。
像小董这样,不愿意回家,与父母沟通有明显障碍的大学生仅仅是个特例么?据报道,去年3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曾在市内主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对于生理与心理都已趋近或达到成熟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理应比高中生顺畅。
但现实情况是否如此呢?若不是,那么大学生与父母交流产生障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此,我们展开了对于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关心父母,于父亲更亲近母亲在问卷的第三题: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我们可以看到,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知道,都不知道的仅有五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仅知到母亲生日的同学是仅知到父亲生日的同学的两倍。
在问及父母的生日或父亲节、母亲节,您通常会怎么做时,近六成同学选择会发短信问候,18.1%会选择送礼物,同学忘了或与平时无异不到两成。
而对于你对父母说过我爱你吗问题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三分之二的同学都没有,都有仅为四分之一,其余不足10%仅与母亲说过,而仅与父亲说过的同学为零。
可见不少大学生尚未能大胆“说爱”,与父亲相比较更亲近母亲。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为父母非常了解自己,与父母倾诉不开心的事仅为少数当问及你觉得父母了解你吗?有43.1%的同学认为比较了解,三分之一的同学有些了解,非常了解均不足10%。
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为父母非常了解自己。
对于问卷第12题:您和父母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调查发现,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还有36。
现今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研报告
现今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研报告怎么说这个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问题呢?我想从一下几个问题说说。
一:学生上学学费的问题;二:学生与家人沟通;三:父母的心。
一:学生上学学费的问题;我出生在农村,我也知道,一旦身边的人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人既高兴,又很忧郁。
高兴的是,孩子可以以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一辈子,一生也没有什么大成就。
也没有大的什么愿望。
但是愁的是,在穷也不能穷孩子啊,就拼命的干活,为孩子积蓄学费以及每月的生活费。
而对自己就是凑合,凑合着过日子。
每当做孩子的看到,听到这一切时,就有一种想法,就是退学。
或者打工睁几个钱,来减减父母的压力。
虽然为人父母,就有责任抚养自己的儿女,但是父母对成年子女不再负有抚育义务。
而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实际上就是就业投资,这项投资的直接受益人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依照民法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子女应该为其预期可得利益作出相应的付出,即学费由自己付。
子女自行接受高等教育,进行就业投资,理当从家庭的实际状况、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出发,通过勤工助学、半工半读、业余学习或向银行贷款等方式,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应完全依赖父母。
”父母与子女的观念都得变一变。
孩子不能“躺在父母身上”上大学,父母也应当鼓励子女想办法支付学费。
二:学生与家人沟通;我毕竟出生在农村,我的爸爸妈妈也是个。
当代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问题的调查社会调查报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员飞行器学院飞行器设计工程 13062137 谢尚快飞行器学院飞行器设计工程 13062103 刘俊文飞行器学院飞行器设计工程 13062117 谢胜泽飞行器学院飞行器设计工程 13062130 付博指导教师张吉雄老师完成日期 5月9日星期五目录一.调查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分工与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总体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调查结果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大学生与父母交流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大学生认为代沟产生的缘由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学生认为代沟的解决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有关当代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问题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父母要经过学习跟上时代,在自己与孩子的价值观念间找到平衡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架起两代人沟通桥梁,加深彼此间的理解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挥政府职能,调整家庭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有感而发:总结与反思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背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生活优越的时代,当今大学生在物质上被给予了优厚的待遇。
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以及她们面临的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使得在校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形成“代沟”,阻碍并影响着双方的情感交流。
那么,在校大学生与父母的感情现状究竟如何?怎样才能促进她们之间的交流,消除代沟呢?为了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分工与过程5月5日,小组四人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其后由谢胜泽和谢尚快制作出《关于当代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问题的调查问卷》,而后打印此调查问卷100份。
关于“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5-11调查地点:淮南师范学院调查对象:淮南师范学院全体在校生调查方法: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封闭式选择调查人:程金金方青娣刘冰新夏文秀一、正文1、前言。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而当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远离了父母的身边,我们是否还会常常想起那个为我们忙碌的身影?当我们随意挥霍钱财时,是否会想起父母的省吃俭用?当我们忙着和自己的男(女朋友增进感情时,又是否会想起家中还有人在时刻盼望着我们,哪怕是一通电话?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父母,我们不够关心。
因此,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存在忽视亲情,忽视父母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旨在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去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
2、主体。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是淮南师范学院全体在校生,我们制作了80份封闭式问卷,在校园的路上,自习室,教室等地点随即发放。
80份问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80份。
其中男生34名,女生46名。
此次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沟通频率,沟通对象,聊天内容,相互了解程度等。
对回收的问卷,我们采取了对内容逐项分析的方法,以下是分析过程和结论:1沟通频率。
大学生与父母联系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每天一次7%,每周几次26%,每周一次44%,半月一次16%。
一月一次3%,其他4%。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和父母的联系情况还是比较好,大约每星期和父母联系一次,更有甚者是每天一次。
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注重和父母的交流,这进一步表明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关心父母的,大家都想多了解自己的父母,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健康,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让他们放心。
总体显示,当代大学生是懂得感恩父母,体贴父母的。
但是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大学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与家人联系,虽然是否经常打电话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是否懂得感恩父母,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父母不够关心,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不甚理想。
大学生与家长沟通问题研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与家长的沟通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逐渐独立,他们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情感上的疏远,甚至冲突。
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家庭,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各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习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然而,家长们往往还停留在孩子过去的形象和状态中,对他们的认知没有及时更新。
这种认知上的差距,很容易导致沟通中的误解和障碍。
比如,大学生可能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
而家长可能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未来的职业规划,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前进。
当双方的关注点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矛盾。
另外,沟通方式的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
但这些方式往往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有些大学生可能只是在遇到经济问题或者需要家长帮忙解决困难时才会主动联系家长,平时的交流非常少。
而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可能会过于唠叨、说教,让孩子感到厌烦,从而不愿意继续交流。
再者,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事情与家长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在校园里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文化,家长可能难以理解。
比如,对于一些新兴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家长可能由于缺乏了解而不支持孩子的选择。
而大学生在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时,可能会觉得无法沟通,从而选择沉默或者逃避。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家长和大学生在心理需求上的差异。
大学生希望得到家长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希望能够自主地做出决定。
而家长则往往出于关心和爱护,想要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种心理需求上的不匹配,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也会影响双方的沟通效果。
为了改善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状况,双方都需要做出努力。
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状况调查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加速,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旨在调查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状况,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父母都有着积极的态度。
设置问卷的学校中,超过80%的大学生都表示对父母感到尊敬和感恩,并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非常重要。
大学生认为父母是自己成长路上的重要伴侣,他们会给予自己支持和建议,帮助自己面对挑战和困难。
2.亲子沟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亲子沟通状况普遍良好。
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率较高,两代人之间有比较好的互动。
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有些学生经常通过发送照片、视频等方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大学生普遍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压力较大。
超过50%的大学生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并认为父母会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担忧和紧张。
不过,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愿意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而努力学习和发展。
4.父母与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观念差异。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父母的教育方法比较传统,过于强调分数和排名,关注点不够全面;而自己则更注重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升。
但是,大学生和父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人,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
双方之间互动积极,沟通频繁,并且彼此都有着很高的认同感。
不过,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还存在相当程度的心理冲突和教育观念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家庭亲子沟通,追求更有意义的教育目标,让孩子走向成长的道路更加阳光和健康。
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问题大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少。
为此WTT为大家整理了一些b信息,有帮助。
一、大学生在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沟通中的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大学生在沟通中所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
在与别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根本不尊重别人,漠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
(二)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别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理解自己。
在我的班级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学生,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别人接触,很难交融到大集体中。
(三)猜疑妒忌型。
进入大学校园,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生不可以保持优秀,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
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四)人际交往复杂大学校园聚集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
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很难与人进展沟通,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沟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沟通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五)面子问题如今的学生,大局部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抱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抱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
二、大学生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渐渐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很多大学都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才能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
前言:由于刚上大学的我们依然青涩,特选此主题,调查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的情况,选取了多个地点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
工作过程中遇到多处问题,但是经过我们一同努力都较为合理的解决了。
本调查报告是建立在社会调查实践合作的成果,体现出我们大学生注重合作,注重实践的精神。
由于我们的分析能力有限,调查报告依然有不少不足,希望谅解。
问卷调查回收整理综合分析最后得出调查报告以文本形式展现所花时间:制卷并分发填制一个星期左右整理问卷信息并分析,两个星期左右总结写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报告第一章:调查前期一、调查背景及目的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价值观的讨论从未停止,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更具有对社会的风气导向作用,且大学生直接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同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因而,我们从小处入手,研究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相处,沟通情况,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对待亲人亲情的态度,以小见大,以此窥其全豹。
二、调查范围淮南师范学院三、调查对象淮南师范学院的不同专业,不同届的学生及各科老师,淮南市师范学院内部及市区流动的社会人群四、调查内容①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信息;②在校学生父母与自身的距离及了解状况;③社会人群对大学生亲情体现的了解;④父母对大学生状况的沟通侧重点见解;⑤关于改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进一步的沟通状况的措施及建议。
五、调查方式由于需要调查的人员范围较广,我们花费了较多时间在我们的学校和周边发放及回收我们的调查问卷。
设计了两套套调查问卷,以被调查者的身份为划分标准。
以争取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更为全面的调查结果。
我们的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长辈问卷。
我们将100份学生问卷在淮南师范学院随机发放(为了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的男女生对等);将100份长辈问卷在人流量广的龙湖地下商业街以及学院内部随机发放给成人50份;组织小组成员到各个院系的办公室发放我们的调查问卷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