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围手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护理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各个治疗阶段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论加强对青光眼患者的护理,落实各项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
标签:护理;青光眼;手术;健康教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较为常见的眼科急症之一。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失眠。
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
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
护理是否得当与疾病的转归密不可分。
现将我们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综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3例,男24例,女59例,年龄45-83岁(平均58.73岁),入院视力:无光感-0.5,眼压:39.71-87.32mmHg(平均55.42mmHg)。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1、2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眼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性格特点,其急性发作均有一定的诱因,如争吵、家庭应激事件、睡眠不佳等因素。
要和患者耐心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倾诉出发病诱因,在针对发病诱因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
同时积极主动地介绍患者疾病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大概所需时间、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疑、易焦虑、心理负担重,所以手术后应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无并发症的患者表示病情恢复良好,有并发症的患者耐心讲解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解决方法,使其对病情恢复树立信心,积极配合。
对照组:常规眼科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用亲切的语言于患者交谈,使患者消除陌生感,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病区环境。
1.3 评价方法在同样的治疗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控制在可接受青光眼手术的眼压值(25mmHg)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术前准备时间),以及手术后眼压值的比较。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临床护理【关键词】青光眼;,,急救;,,护理青光眼是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并发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和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致盲性眼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压突然急剧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虹视、眼球胀痛及视物不清等[1]。
在临床上青光眼又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
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1]。
根据青光眼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6.68千万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520万患者已盲,根据我国视力残疾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视力残疾中青光眼和外伤是导致严重视力残疾的重要原因,其中青光眼所致以一级盲和二级盲为主,约占73.84%[2]。
闭角型青光眼以其术后并发症多,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3],现仅就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
随着科学的发展,对AACG的急症处理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在护理方面内容不断扩展,要求相应提高,降低眼压是治疗的关键。
我科现将我们对AACG的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301~200403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3例,经急救治疗和护理后102例视力及眼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控制。
其中男64例,女49例,年龄35~77岁。
有明显诱因89例,无明显诱因22例。
视力无光感7例,手动至0.5有106例;眼压36~67 kPa 79例,67kPa 以上有32例。
2 术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4,5]2.1 缩瞳剂的应用常用1%匹罗卡品眼液。
方法:5 min滴1次共6次维持30 min,15 min滴1次共2次维持30 min,30 min滴1次共4次维持2 h后改为1次/h,经3~4 h后瞳孔一般能缩小,改为每4小时滴1次,并根据眼压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滴眼次数。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护理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的压力升高超过了眼球的内部组织,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因其起病急、视力减退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
向患者宣传和普及青光眼的基本知识,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迅速控制眼压,减少组织损害;排除一切可以诱发眼压增高的因素,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医护人员的应尽职责。
本人在眼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现将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基本常识1.1 诱因。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近视眼都可引起青光眼。
情绪激动、暗室长时间停留、长期不良精神刺激(如抑郁、忧虑等)都可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1.2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1.3 遗传特性。
青光眼具有遗传性。
1.4 保健措施。
保持环境安静;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因患者视力下降,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人角色,熟悉环境。
2 护理2.1 入院指导。
由病房护士接待、安置床位,做好入院宣教。
介绍病房环境,卫生间、洗漱间、护理站、餐饮部、开水房的位置,每日供应开水的时间,熄灯的时间。
为病人介绍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
为病人介绍单位的设施,呼叫器,床档的使用。
住院期间不要擅自离开病房,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检查生命体征,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胸透,心电图,血糖,传染系列等。
2.2 临床护理。
2.2.1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应用0.25~0.5%噻吗心胺滴眼液,每日2次,抑制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
该药属于β受体阻滞剂,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2.2.2 口服醋氮酰胺片,每日2次,一次两片。
服用该药如出现知觉异常,四肢颜面麻木,血尿,肾压痛,排尿困难等副作用,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一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因该药在体内蓄积,可出现泌尿系结石,因此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片,每日2次,每次2片,减少醋氮酰胺药在肾脏结晶及其副作用。
摘要:急性期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本文将详细阐述急性期青光眼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概述急性期青光眼是指眼压急剧升高,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受损,视力急剧下降的一种眼科急症。
急性期青光眼的病因多样,包括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等。
急性期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和视网膜,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目的:降低眼压,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常用药物:1)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心安、卡替洛尔等,可降低房水生成,减少眼压。
2)α受体激动剂:如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等,可收缩瞳孔括约肌,增加房水排出。
3)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布林佐胺等,可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
4)前列腺素类似物:如拉坦前列腺素、贝前列素钠等,可增加房水排出,降低眼压。
(3)药物治疗方法:1)静脉滴注:对于病情较重、难以控制的急性期青光眼患者,可静脉滴注药物治疗。
2)口服: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口服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目的:通过手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和视网膜。
(2)常用手术方法:1)青光眼手术:如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
2)激光手术:如激光小梁成形术、激光虹膜切除术等。
3)青光眼引流植入物手术:如引流管植入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
(3)手术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2)术中操作:严格按照手术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效果。
3)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3. 康复护理(1)康复护理目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康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3)视力康复:通过视力训练、光学矫正等方法,提高患者视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护理作者:叶凤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科过去一年收治的38例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降眼压治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控制,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最有效的方法,做好急性发作期急救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急救;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剧升高所发生的一系列病变。
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尤以50~70岁居多,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
在临床上可分为6期: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慢性期、绝对期。
在急性发作期由于眼压突然上升,患者可感剧烈的头痛、眼胀痛,视力显剧下降,仅眼前指数,光感或无光感,可伴有恶心、呕吐。
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人致盲,是眼科急症之一。
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41眼,男15例,女23例26眼,年龄48~75岁。
入院时视力眼前手动-0.4,眼压 38.2~57.4mmHg。
1.2方法入院后给予降眼压治疗,眼压控制后行手术治疗。
1.3结果 25例28眼矫正视力提高,9例视力保持没变,4例视力略有下降。
所有患者眼压均降至正常(10.8-20.3mmHg)。
术后发生浅前房4例,,经给予对症处理后,前房形成。
2 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应尽快使房角开放,以免发生永久性房角粘连。
高眼压时手术并发症多,效果差,应先用药物控制眼压,待充血炎症现象消退后再行手术。
为使眼压迅速下降,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①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发作眼,根据眼压高低确定滴眼次数。
滴眼液时尽量靠近外眦部,每次滴眼后压迫泪囊区2~3min,以减少经鼻泪管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