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绚丽巧天工-中国嘉德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一场奢华的艺术盛宴明日开启!凛冬已至,万物伏藏,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季节,我们为您献上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明日,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北京嘉里大酒店盛大开启,12月18日至19日预展,20日至21日拍卖。
本季秋拍共甄选2000余件艺术臻品,16大专场,为您全方位呈现古今意趣,展衍文化艺术精髓。
今诚邀众藏友同赴这场文人雅士情之所系的艺术盛会,期待您拨冗莅临,共襄盛举!专场精品预览中国书画版块,共遴选出527件拍品。
包含《中国书画》、《新芽③》、《心源》、《至美圣佳》专场以及《曾谙》专场中的部分拍品。
《中国书画》专场拍品114件。
“同一藏家提供——毛润添先生上款”专题涵盖黄慎、郑板桥、李可染、启功、刘海粟、董寿平、吴作人、萧淑芳、黎雄才、关山月、高剑父、唐云等一批古代、近现代大师作品。
另有拍品张大千《江山帆影》,1969年出版于纽约文化中心《张大千画展》;石鲁《行书》出版于1985年《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展览画册》;亚明《十万坪》出版于1979年《三湘四水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5张大千《江山帆影》92×62cm 约5.1平尺著录:《张大千画展》图版14,纽文化中心,1969年。
展览:“张大千画展”,纽约文化中心,1969年。
备注:曾克端题签。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296?石鲁(1919-1982)《行书》立轴?水墨纸本展览:中国书画文房四宝展—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北京荣宝斋、北京燕京画社联合主办,1985年,香港。
80×44 cm.?31 1/2×17 3/8 in.?约3.2平尺估价RMB: 300,000-500,000304 亚明(1924-2002) 《十万坪》镜心设色纸本出版:《三湘四水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12月,第50页。
说明:附徐纯原题跋照片。
盛世剔红华美乐章作者:伍剑来源:《天工》2016年第04期说到当代的剔红艺术,一定要提到一个人,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
因为,她的剔红作品获奖情况:雕漆《红楼人物福美瓶》获2005年北京第二届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银奖。
雕漆《十八罗汉圆盘》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雕漆《群仙祝寿圆盘》获2008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证书。
雕漆《洛神赋》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雕漆《文殊菩萨圆盘》获2009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证书;2011年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博览会银奖。
因为,她的作品令人震撼:2007年,北京工美集团委托殷秀云牵头设计、制作国庆60周年的雕漆献礼作品《鼎盛中华》。
这是一个雄伟造型和宏大的构图,契合60周年国庆里程碑般的意义,造型为“鼎”。
鼎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在整体图案设计中,必须注重传统和时代色彩相结合,图案与鼎的造型相呼应,才能表达祝愿祖国福瑞吉祥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寓意。
正面的“开国大典”图案,参照同名油画《开国大典》,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新中国成立等12位伟人像,寓意中华民族从站立到再度腾飞。
鼎背面以题为“中华赋”的文字相呼应,讴歌建国60年的辉煌成就。
文字的背景及下部有蜿蜒曲折的长城图案,左侧面是黄河壶口瀑布,右侧面是长江三峡。
开光四周的图案,有56朵盛开的牡丹花和60只飞翔的和平鸽,寓意56个民族大家庭共庆祖国60周年华诞。
为了使作品达到新颖、庄重、美观、大气、震撼的艺术效果,殷秀云光设计就用了5个月的时间,其中包括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
最终作品取名为“鼎盛中华”,选用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为原型。
设计完成后,遇到的最大难度是大鼎的雕刻。
其一,雕漆器物一般都是俯身雕刻,而鼎必须立式雕刻;其二,更大的难度是领袖人物的雕刻。
传统雕漆人物基本是程式化的“千人一面”,而“开国大典”需要雕刻大家都熟悉的伟人像,这在雕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果一刀有误,将“满盘皆输”。
花丝镶嵌,盛世天工的玲珑之美作者:轮奂来源:《收藏/拍卖》 2018年第10期“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这里所描摹的正是巧夺天工的花丝镶嵌技艺。
与西方珠宝的繁复相比,东方的花丝镶嵌工艺更加侧重于一种精雕细琢的美,将东方人崇尚细腻的性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花丝镶嵌位居燕京八绝之首,又被奉为蓉城的“四大名旦”之一。
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宫廷御用,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蜕变为独具东方特色的奢侈品。
它是金与火的艺术,在无数次锻打、焊烧中化金银的刚为绕指柔,灵动的曲线、通透的轮廓,再缀以闪烁的珠石,已美得不可方物。
金与银,自古贵重,世界各国的能工巧匠无不极尽装饰之能事,把金银演化为一件件矜贵的巧饰,装点着人们的日常,也彰显着享用者的尊贵。
而心思细腻的华夏人在数千年加工金银的技术累积中,发明出一种独特的工艺——花丝镶嵌。
这种工艺是唐代权贵酒杯上的金框宝钿;是明代帝后衣冠的高级定制;是清代贵妇们佩戴的玲珑头饰;更是近现代风靡欧美的东方奢侈品。
它的魅力,在于华贵、也胜在一种巧夺天工的美轮美奂。
花丝镶嵌,是花丝编织与宝石镶嵌两者组合起来的工艺,又称细金工艺。
花丝镶嵌的基础是花丝,但其的制作并不轻松。
花丝拉制前,要先将金、银等贵金属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然后用专用的手工拉丝工具将金银条穿过大小不一的眼孔,最小的眼孔比头发丝还要细,穿过顺序必须由大至小,不能跳过,并经过几次拉制才能使其逐渐变得光滑,成为“素丝”。
“素丝”还需被搓制成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
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
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 种,分别对应不同物象的塑造。
当金银被拉为细丝后,就可以“ 花丝为骨,镶嵌做饰”。
制作者通过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八大传统技法进行造型,在这一过程中难度最高的是将细如发丝的线丝焊接起来,并织成网状,稍有不慎,整件作品将前功尽废。
广州嘉德夏拍6月开槌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6期中国嘉德2011广州夏季拍卖会将于6月11日开槌,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名人法书、中国近现代书画、岭南名家书画、中国油画?雕塑?版画、艺苑琳琅、紫砂佳器、欧洲古董自鸣钟、“MASTER of ART DECO GLASS”和稀世真藏十大专场,此次稀世真藏专场推出了顶级葡萄酒、国酿茅台和LALIQUE经典酒具三个专题的拍品。
钱维城极精佳作古艳登场2010 年古代书画的成交总额首次超越近现代书画,标志着古代书画的传统价值回归,行情全面复苏,引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纵深发展。
今年,广州嘉德搜罗一批名家作品,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数件明清宫廷画家的重要作品,分别是明林良《双鹰栖石图》、吕纪《秋景文禽图》以及清钱维城《花卉图册》。
钱维城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画家,作品典雅端庄,浑厚华滋,呈现出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非常符合乾隆皇帝追求中和、平正的美学思想。
《花卉图册》为其极精之作,盈寸之间,精致可爱。
所绘之八种花卉,分别是西府海棠、栀子、玫瑰、金丝荷叶、虞美人、翠梅、鱼儿牡丹和金盏。
花朵枝叶刻画极为精细,枝叶先勾边线,再施以淡雅的色彩,技法纯熟,气质清丽,傅色别有神采。
此册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篇》、《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篇》,为清皇宫内藏之钱维城重要作品。
更难得的是,册页八开均附乾隆皇帝御题七言诗,其重视和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现今流传于社会,如圭璧般珍稀。
近现代书画部分,依然是名家荟萃,精彩纷呈。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近现代画坛巨匠亦不乏可圈可点之佳作,不唯古人专美。
对张大千而言,峨眉山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座风光秀丽的佛教名山,曾吸引大千自1943 年至1948 年五次登临,可见其对峨眉山之情深。
《峨眉金顶》作于1948 年,以董北苑、米南宫法成之,皴染整饬严谨,细节描写精丽。
雄伟中见秀丽之气韵,清寂中现苍郁之厚重。
拍场快递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3期髡残《快雪时晴图》编号:1016尺寸:112cm×35cm,纸本设色,立轴,1662 年作来源:北京匡时2010 年秋拍古代绘画专场成交价:436.8 万元《快雪时晴图》作于康熙元年夏,石溪于此图中用极其精炼娴熟的笔墨,把雪后山林、丽日初升、万物苏醒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立于画前可感寒意袭人。
此幅上有款识:快雪初晴候,疏松隔岸闻。
水声高下涧,山色去来云。
双履泥涂滑,一藤山迳分。
满怀吟未就,清煞沈德文。
壬寅夏六月暑中作于大歇堂,电住道人残衲介丘。
钤印:石溪、白秃。
该作是山东省济南市文物商店旧藏,曾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6 册P281,鲁4-30,文物出版社出版,1997 年。
董邦达《孤山放鹤图》编号:1806尺寸:135.5cm×69cm,纸本设色来源:西泠印社2010 年秋拍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成交价:806.4 万元《孤山放鹤图》所绘乃借北宋诗人林逋“梅妻鹤子”典故描绘西湖风景,是董邦达的如意之作。
此画作于何时画家没有交代,以乾隆皇帝“丙寅(1746)首春”在画上御题推断,作画的下限应该在乾隆御题之前,而上限为乾隆九年(1744)六月之后,也就是1744 年6 月至1746 年2、3 月之间。
因为乾隆九年六月之前,董邦达在詹事府任右春坊中允,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机构,也不是一个显要的职位,因为清代自雍正朝开始,詹事府的职掌起了重大变化,它本是一个管理太子宫内事务的机构,但是清代自雍正朝开始不立太子,它的职能就等于被废了,而机构依然保留,成了皇帝安置文学侍从和备翰林官员升转的衙门,所掌为经史文章之事。
左、右春坊中允是詹事府的中下属官,尽管官阶正六品,但是难以进入皇帝的视野。
而正是这个时候,董邦达获得了充日讲起居注官的机会,虽说与“中允”而言这是平调,但却被调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上: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
从此他得以亲近乾隆,仕途开始朝阳,《孤山放鹤图》就是在他获得这一平调之后所作。
浅析雕漆大鼎《华夏之光》的艺术价值作者:阚凤祥阚健刘兆成马彩云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5期雕漆是指在漆胎上反复髹涂油光漆到一定厚度,用刀雕刻出浮雕图案的传统漆器工艺技法。
雕漆漆器中最常见的品种是红雕漆,又称剔红。
《髹饰录》有记载:“剔红,即红雕漆也”。
在业界,也有着“盛世剔红”之美誉。
至今,北方多称为剔红,南方则称为红雕漆。
一、关于雕漆工艺关于雕漆工艺,在《髹饰录》中有记载:“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后有陷黄地黄锦者。
”说明在唐代时期已有雕漆的制作。
此外,因漆胚颜色不同,还有剔红、剔黑、剔黄、剔绿等说法。
宋元时期,雕漆艺术的成就达到了高峰。
《清秘藏》“雕刻”条:“宋人雕红漆器,宫中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
《金玉琐碎》:“宋有雕漆盘盒等物,刀入三层,书画极工,竟有以黄金为胎者,盖大内物也。
民间有银胎、灰胎,亦无不精妙。
近因贾肆跌损一器,内露黄金,一时喧哄,争购剥毁,盖利其金。
殊不知金胎少而灰胎多。
一年之内毁剥略尽”。
这也是为何目前国内极少见宋代雕漆作品的主要原因。
明清时期,雕漆工艺达到辉煌。
尤其是明永乐和清乾隆时期,创作了大量的雕漆精品,雕漆技法也愈加成熟。
尤其是乾隆时期,雕漆技法在融汇了明代时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更加追求精细纤巧,刻必精细,而且是无处不刻,越刻越细。
据记载,扬州雕漆源自苏州雕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仍保留了清乾隆时期的主要艺术风格。
现当代扬州雕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保留了传统的精细的同时也在技法上有所创新,融入了竹、木、牙雕等多种技法,表现形式也是更加的丰富,包括地屏、屏风、花瓶、台屏等多种形式,同时扬州雕漆还结合扬州其他工艺种类,如楠木雕工艺等,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来,扬州雕漆精品倍出,在全国工艺品的各类展会上获得了各类大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龙源期刊网 盘点中国嘉德2011年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02期日前,中国嘉德公布了公司今年的业绩,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以及名表珠宝翡翠门类,春季、秋季及四场嘉德四季拍卖会共成交29700件拍品,全年总成交额突破百亿,高达112.3亿元人民币,四件拍品过亿,144件拍品超过千万大关,创出公司成立18年来的最高成交纪录,相比2010年全年75.5亿人民币总成交额增长了48.7%。
同时,中国嘉德书画拍卖一直在国际国内的书画拍卖平台上保持着引领地位,成交额度、成交比率、专业性、客户认可度、世界影响力均保持行业最高水准,历年来多项大师最高成交纪录由嘉德落槌实现。
2011全年共成交作品10700件,总成交额超过74亿元人民币,三件作品迈过亿元大关,94件作品超千万成交,再次稳居全球榜首,其中齐白石《松柏高立四言联》以4.22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保持了本年度全球成交价格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表示:“中国嘉德经过18年发展,2011年总成交额迈过百亿元大关,我们非常欣喜,这也从一个方面折射了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
同时,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受到了更多藏家的关注和支持,从今年的表现看,市场更趋理性,藏家更趋成熟,相信整个艺术品市场会以更加稳健的态势向前发展。
”作为最早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的践行者,中国嘉德18年来一直非常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和维护,在拓展客户群体、增进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希望以专业的经营人才、广泛的拍品来源和优质的服务水准为藏家带来全新的收藏体验。
2011年,为全方位提升对北美藏家的服务,中国嘉德积极筹备成立美国办事处,预计将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
同时,与知名海外艺术机构及博物馆包括美国亚洲协会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不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而努力。
描写大师制作景泰蓝的高中作文匠心独运,千景泰蓝传承与创新我国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品类智慧劳动结晶瑰宝,景泰蓝便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作一种独具特色金属工艺,景泰蓝从明朝景泰间开始盛行,距今已六百多历史。
它集掐丝、烧焊、点蓝、磨光、镀金等几十道工艺一身,制作过程复杂而繁琐。
而传承千工艺中,大师心血汗水铸景泰蓝辉煌。
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经形成北京、扬州、广东等同流派,各具特色。
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独具匠心,其精湛技艺华丽造型赢得世赞誉。
制作一件景泰蓝作品,挑选合适金属丝,然后将其按照设计稿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金属丝焊接铜胎。
一过程需艺具备极高手工技艺耐心。
便点蓝工艺,艺需将蓝色釉料点金属丝构成图案中,一步最关键,釉料多少、颜色搭配都需恰好处。
经过磨光、镀金等工序,一件精美景泰蓝作品便呈现眼前。
现代社随着科技发展审美观念变迁,景泰蓝工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挑战。
新一代工艺大师仅传统技艺功夫,还尝试将景泰蓝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得一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生命力。
他作品中线条更加流畅,造型更加简约,色彩更加丰富,既保留景泰蓝传统韵味,又呈现出鲜明时代特色。
些作品仅受国内外收藏家青睐,也使得景泰蓝一传统工艺新时代背景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成部景泰蓝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新时代征程中,我应当珍惜份来之易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发扬光大。
我也致力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景泰蓝一瑰宝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光彩。
让我携手共进,心血汗水铸景泰蓝一传统工艺新辉煌,让匠心独运景泰蓝作品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传承千古,熠熠生辉。
历史沉淀中,景泰蓝工艺断发展,技艺更加精湛。
大师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件作品完美。
景泰蓝工艺传承并非一帆风顺。
现代社面工业化生产冲击市场经济竞争,传统工艺生存空间受挤压,景泰蓝工艺也例外。
保护传承一珍贵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景泰蓝工艺保护力度,将景泰蓝工艺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研究。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中国书画业务范围: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1994年始至今,中国书画作为中国嘉德的重要拍卖业务,一直保持着国内此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近现代书画”成绩尤为突出,拍品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
1998年,随着收藏家对古代书画的兴趣日趋浓厚,中国嘉德开辟“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精心征集清代以前流传有序的历代珍品,促进了国宝级作品的海外回流,以及民间稀世瑰宝的价值定位和提升。
2005年,中国嘉德增设“中国当代书画”项目,在注重个人原创风格和艺术品味的同时,充分考虑美术界的专业评论及市场的反馈,在开发这片广阔的潜在市场同时,做出专业的判断和富有价值的前瞻引导。
1995年以来,中国嘉德先后为海内外著名藏家举办专场或系列专题拍卖,如“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傅抱石精品暨张氏藏中国书画”、“集珍—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静观居藏近代九家珍品”、“静观居藏张大千、傅抱石精品”专场等都取得极大成功,赢得了海内外收藏家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全球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已经移师北京。
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各个时代名家书画精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收藏群体日渐庞大且日趋成熟,收藏品味不断提高。
联系邮件:****************瓷器工艺品业务范围:瓷器、玉器、明清家具、竹木漆犀角器、佛教造像等中国嘉德自1994年秋季推出工艺品拍卖专场以来,业务发展迅速,拍品持续保持高档水准,首创多场不同门类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起到了引领拍卖市场走向的作用,同时众多拍品更创下中国及世界瓷器工艺品拍卖纪录。
2003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以100%的成交率创下了6301.3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佳绩。
2005年推出“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成为国际上首场中国丝织品专场拍卖,创下4437.84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佳绩。
2008年推出“盛世雅集——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是世界首次宫廷紫檀家具专拍,全场13件拍品皆为清宫紫檀家具,展示了清代宫廷家具极高的艺术成就,总成交额达到8878.24万元人民币。
业界翘楚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文伍 剑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却在石间。
讲的就是凡玉必来自精致的雕琢,出自后天人为的创作。
故而,玉雕的美,在于形态,在于色彩,在于意境,也可能兼而有之。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杨勇玉雕,其美就隐藏于形态、色彩以及意境中。
杨勇,自幼生长于玉雕世家,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校国画系、中央美院雕塑系,现任辽宁省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理事、辽宁省战国红协会特聘专家,并获得辽宁省玉石雕刻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杨勇在中央美院的专业学习后,回到家又秉承父业从事玉雕行业。
由于在专业美院的学习,使得杨勇造型能力、审美观念极强,他尤其擅长人物和巧雕,把对玉雕艺术的追求中所获取的综合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玉雕与美术共通的灵感在玉雕作品中给予充分的展现,这是他艺术风格的最好的浓缩。
杨勇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创意,更为重要的是巧雕,巧雕之巧,有形态上的,也有颜色上的,杨勇的巧雕则是二者兼之。
所以,业内前辈名家对其都一致赞许,称赞他是集成了南北玉雕之特点的未来新秀,其实,杨勇更注重不同线条的运用和搭配,注重整体构图的和谐,风格上追求自然淳朴,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的新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勇巧雕作品在国内频频赢得大奖。
阿拉善玉《达摩》 杨勇/作玛瑙《观音》 杨勇/作5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业界翘楚近年来,玉雕受限于材料的稀缺,好作品越来越少见,好的玉雕更是凤毛麟角了。
但年轻的玉雕艺人杨勇却利用玉的俏色巧雕,勇于借鉴全新技法,融合自己对玉雕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地精进,变化自己的作品风格,丰富自己的构图。
他的作品玲珑高雅,非常的写实,贴近自然,得到藏家的一致认可。
说起玉器的俏色巧雕,就不得不先说说玉石原料的皮和色了。
玉料刚开采出来的时候并不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洁白无瑕,温润透亮,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这层玉皮质地远不如内里的玉肉细腻致密,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而被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玉雕作品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巧雕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一.范围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二.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三.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 京剧中医针灸2011 皮影戏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形成产品项目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王文达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马习钦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杨洛书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吕臻立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郭泰运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钟海仙李咸陆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冯炳棠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陈兴才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邰瑜邰立平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和训313Ⅶ-14藏族唐卡丹巴绕旦格桑次旦314Ⅶ-15衡水内画王习三315Ⅶ-16剪纸316Ⅶ-17顾绣戴明教317Ⅶ-18苏绣李娥瑛顾文霞318Ⅶ-19湘绣刘爱云319Ⅶ-20粤绣陈少芳林智成320Ⅶ-21蜀绣郝淑萍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李发秀324Ⅶ-25挑花石九梅奉雪妹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贺梅英326Ⅶ-27象牙雕刻孙森王树文327Ⅶ-28扬州玉雕江春源顾永骏328Ⅶ-29岫岩玉雕王运岫329Ⅶ-30阜新玛瑙雕李洪斌330Ⅶ-31夜光杯雕黄越肃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卢进桥甄彦苍334Ⅶ-35寿山石雕冯久和林亨云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方新中冯有进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李得浓陈培臣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陈盖洪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陆光正冯文土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徐竹初徐聪亮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曾剑潭346Ⅶ-47泥塑胡新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更登达吉启加349Ⅶ-50灯彩李湘满陈伟炎李珠琴蔡炳汉杨增贵350Ⅶ-51嵊州竹编俞樟根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0 Ⅶ-54 草编王群英831 Ⅶ-55 柳编杨进邦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高兆华宋世义郎晓峰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陈素英宋水官836 Ⅶ-60 椰雕文传述吴名驹837 Ⅶ-61 葫芦雕刻张冰838 Ⅶ-62 锡雕王千钧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1 Ⅶ-65 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李道亮曹真荣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金松群845 Ⅶ-69 麦秆剪贴846 Ⅶ-70 北京绢花金铁铃847 Ⅶ-71 堆锦凃必成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周悦林850 Ⅶ-74 汴绣王素花851 Ⅶ-75 汉绣任本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刘寿仙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860 Ⅶ-84 料器邢兰香861 Ⅶ-85 瓯塑周锦云862 Ⅶ-86 砖塑谢学运863 Ⅶ-87 灰塑邵成村864 Ⅶ-88 糖塑865 Ⅶ-89 瓷板画冯杰866 Ⅶ-90 软木画吴传福867 Ⅶ-91 镶嵌程淑美868 Ⅶ-92 新会葵艺廖惠林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97棕编(新繁棕编)Ⅶ-98苗画梁德颂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周文虎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Ⅶ-103上海绒绣张梅君许凤英Ⅶ-104宁波金银彩绣许谨伦Ⅶ-105瑶族刺绣李冬梅, 邓菊花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黄才良绘画: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天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313Ⅶ-14藏族唐卡314Ⅶ-15衡水内画841 Ⅶ-65 木版年画865 Ⅶ-89 瓷板画866 Ⅶ-90 软木画Ⅶ-98苗画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刺绣316Ⅶ-17顾绣317Ⅶ-18苏绣318Ⅶ-19湘绣319Ⅶ-20粤绣320Ⅶ-21蜀绣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324Ⅶ-25挑花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847 Ⅶ-71 堆锦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850 Ⅶ-74 汴绣851 Ⅶ-75 汉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Ⅶ-103上海绒绣Ⅶ-104宁波金银彩绣Ⅶ-105瑶族刺绣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雕刻326Ⅶ-27象牙雕刻327Ⅶ-28扬州玉雕328Ⅶ-29岫岩玉雕329Ⅶ-30阜新玛瑙雕330Ⅶ-31夜光杯雕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334Ⅶ-35寿山石雕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836 Ⅶ-60 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860 Ⅶ-84 料器861 Ⅶ-85 瓯塑862 Ⅶ-86 砖塑863 Ⅶ-87 灰塑864 Ⅶ-88 糖塑编织350Ⅶ-51嵊州竹编830 Ⅶ-54 草编831 Ⅶ-55 柳编842 Ⅶ-66 彩扎846 Ⅶ-70 北京绢花Ⅶ-97棕编(新繁棕编)无法归类346Ⅶ-47泥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349Ⅶ-50灯彩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845 Ⅶ-69 麦秆剪贴867 Ⅶ-91 镶嵌868 Ⅶ-92 新会葵艺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315Ⅶ-16剪纸。
形容宋锦织造技艺的文案
你知道宋锦吗?那织造技艺可真是绝了!就像一场超级精细的魔法表演。
宋锦的织造啊,就好比是无数根丝线在织布机上开大会。
那些织工师傅们的手就像是神奇的指挥棒,丝线们在他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穿梭交织。
每一根丝线都像是一个听话的小士兵,按照特定的规则,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乖乖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织造过程复杂得就像解一道超级难的谜题。
图案丰富得不像话,不管是花鸟鱼虫,还是亭台楼阁,都能在宋锦那细密的纹理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经过多少道工序,计算多少回丝线的走向啊!就像厨师做一道满汉全席,少了哪一味调料、哪一道工序都不行。
而且啊,宋锦织造就像一个传承千年的神秘宝藏,一代一代的织工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都缝进了这锦缎里。
每一寸宋锦都是他们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历史和文化在指尖上的舞蹈。
你看一眼宋锦,就仿佛能看到古代那些巧匠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丝线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神奇的织造技艺啊!。
夺天工“巧”尽笔墨“微”瓷器作为中国的瑰宝有着悠久而又华丽的历史,其价值在于精湛的烧制工艺和绝美的绘画工艺。
在瓷器上作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瓷胎上创作后再回炉烧制,这种就是我们常见的烧制图案;另一种就是以钻石等硬质工具在瓷器上镌刻出图案后赋予颜色,这种传统的瓷器装饰技法俗称刻瓷,又称瓷刻。
刻瓷对创作人要求极高,既要有很好的绘画功底,又得具备娴熟的刻瓷技艺,展现出的作品才能既有“金石之韵”,又有“笔墨情趣”。
为此,从事刻瓷的艺人不多,刻瓷在中国历史上发展要晚于烧制图案瓷器。
一、刻瓷艺术的渊源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在其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记述:“刻瓷工艺最早见于乾隆时期,光绪和民国时期较为流行”。
乾隆皇帝喜文善武,喜好古玩,对颇为喜好的瓷器喜欢直接在瓷胎上提笔赋诗,宫内的能工巧匠为了更好的保存皇帝的墨迹,就用坚硬的工具依着瓷胎上墨迹刻凿,后施以墨色,使皇帝墨迹能永传于世。
据悉,最早的瓷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宋代汝窑产品“洗”,其底部的跋文为乾隆御题,宫内刻瓷艺人凿刻以流世。
“康乾盛世”带来了鱼米富足、国泰民安,三朝统治者对陶瓷文化的情有独钟造就了制瓷业的鼎盛时期,也使刻瓷艺术登上了皇家殿堂,开启了刻瓷艺术快速发展之路。
刻瓷艺术始于乾隆时期,盛于民国,但民国晚期由于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刻瓷艺人为生活所迫,多放弃了刻瓷艺术,致使中国刻瓷艺术走向了低靡时期。
建国后六七十年代中国刻瓷艺术重振旗鼓,开启了第二次繁荣时期,这期间由于不同地域刻瓷技艺及所专注的不同,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四大流派,有京派、海派、扬州刻瓷和山东刻瓷。
山东刻瓷的发展离不开金石篆刻家石可先生,他为山东刻瓷艺术带来了历史性改变,突破了原有刻瓷艺术只有点和线的局限,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整体性。
1975年青岛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发明了利于镌刻的硬质合金钢凿刀,并且创造了彩绘刻瓷,为后来淄博刻瓷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淄博出现了中国刻瓷届唯一的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兼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先生,在张明文先生的带领下,凭借淄博历史悠久的陶瓷烧制工艺,目前淄博刻瓷界已是人才济济,盛名于外。
浅谈乾隆雕漆的艺术风格
计贵真
【期刊名称】《文物春秋》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
它的历史源久流长,上至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漆木器,下到明清两代丰富多采的漆器艺术成就,历代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然而雕漆工艺的出现却是到了唐代,自此,雕漆艺术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如一朵斗妍的奇葩,盛放不衰。
雕漆工艺,起源于髹漆,是髹饰、绘画、雕刻相结合的美术工艺。
从漆工分类来说,雕漆是几种漆器的一个总称,按漆料的颜色分剔红、剔黄、剔黑、剔犀、剔绿、剔彩等,都属于雕漆的范畴。
明代名漆工黄大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漆器工艺专著,他的著作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经验,全面地叙述了髹漆的各个方面,并对当时的漆工艺作了科学的分类和定名。
在《髹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计贵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乾隆皇帝咏雕漆 [J], 张荣;
2.海外遗珍(一)——乾隆朝雕漆太师椅赏识 [J], 姚舜熙
3.浅谈雕漆艺术 [J], 江羿;王宁
4.乾隆时期试律诗艺术风格探析 [J], 陈圣争
5.维多利亚时期与乾隆时期艺术风格的对比分析 [J], 邓乐平;邓盈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德秋拍】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之新风中国嘉德《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自开设以来,不但着重推介当代知名玉石雕刻艺术家的作品,还致力于发掘年轻玉石雕刻艺术家的作品和新风格的作品,此次拍卖,我们精新挑选出一些新风貌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拍卖时间:12月21日(周四)上午10:00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3506白玉雕七星伴月香摆作者:徐珝估价:280,000-420,000尺寸:12.5×7.8×6.3cm 总长L48cm 重量:496g和田玉青海料星不是星月不是月星亦是星月亦是月星月是名星月倘无我之境星月又名何物?若见星非星月非月则见自性何烦世间花落木枯烟消云散……尘埃过处又见尘埃因缘起时竟可了然于心……3531白玉雕坐看云起把件作者:王一卜估价:320,000-500,000尺寸:6.7×3.6×1.9cm重量:121g新疆和田玉籽料作品造型方正规整,然皮色却随形而雕,抽象的形象像极了极富文人情怀的太湖石。
一卜说,石头是云做的,就叫“坐看云起”吧。
这变幻的姿态,确实似云,又似石。
到底是什么,却是在观看者心中。
3537碧玉雕天使之翼挂坠作者:李剑估价:20,000-40,000尺寸:7.2×3.7×0.8cm重量:17g析木玉析木玉在碧玉中算是最细腻的玉料了,然而这种形状在传统玉雕中并不是很好把握,作者独出新意,将其雕琢成翅膀的形状,或许这在传统玉雕中是并不可见的,然作品却以优美的曲线和独特的设计打动人心,正像这作品的名字一样,给传统玉雕添加一个翅膀,便有了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
3534白玉雕红衣罗汉挂件作者:胡锡涛。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
【最新版】
目录
1.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概述
2.天华锦纹的历史与特点
3.诗句中的意象与赞美
4.结语
正文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概述
天华锦纹,是我国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织锦艺术,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
它以其精美的花纹、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织造技艺闻名于世,被誉为“锦绣之冠”。
古代文人墨客为赞美天华锦纹创作了许多诗句,流传至今,这些诗句成为了我们了解天华锦纹的重要资料。
天华锦纹的历史与特点
天华锦纹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的皇帝曾下令在四川成都设立“锦宫”,专门生产天华锦纹。
到了宋朝,天华锦纹的生产规模和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皇家御用的贡品。
天华锦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花纹、色彩和质地三个方面。
首先,花纹繁复精美,有花鸟、云龙、祥瑞等图案;其次,色彩艳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对比鲜明;最后,质地柔软舒适,穿着舒适。
诗句中的意象与赞美
古代诗人为赞美天华锦纹创作了许多诗句,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赞美之词。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用“锦城”来代指成都,表现出天华锦纹的精美。
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提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锦
帽”来描绘出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赞美了天华锦纹的华美。
结语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既是对这一古代织锦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陈连勇闫东梅张迪■ lot 1829元/明彩绣十八尊者册页尺寸: H 25.5cm W 22cm(每幅)估价:RMB 5,000,000—8,000,000(16)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丝国”之美誉,即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依旧常用“锦绣大地”、“繁华似锦”、“锦绣前程”来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生产自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发展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创造出了无数光彩夺目的璀璨之花,其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美,为世界所惊叹。
由于娇弱的古代丝织品的保护较之珠玉古玩更难保护,因此使其在众多艺术品收藏种类中更显弥足珍贵。
由此,中国织绣更是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重要典藏项目之一,例如北京和台北两处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市、辽宁省、苏州市博物馆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等,都有相当丰富的织绣典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在1998 年精心擘划了一场定名为“当丝如金时”的丝织大展。
中国传统织绣向来是王侯贵族夸耀财富与彰显品位的用具,由于古代织绣不易保存,能较完整流传下来的十分有限,尽管如此,仍掩饰不住它绚烂的光彩。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拍卖市场织绣拍品的屡创高价,充分体现了今人对古代织绣的重视。
举其要者,2002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542的明永乐“刺绣红夜摩唐卡”以3087.41 万元港币成交,2003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608的18世纪“西藏式刺绣龙纹镶牙雕祭礼服装”以59.75万元港币成交,2004年1月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编号2774的元代“十八尊者图绣画”更以198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2004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一件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则以3575万元人民币成交。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织绣不仅受到古今中外人士的青睐,而且它的市场价格也更有扶摇直上的趋势。
耕织堂主缘于对流光溢彩的丝织品的喜爱,在寻找韵味古雅的古代织绣艺术的同时,逐渐地将保护古代丝织品视为己任,倾注了20多年的热情,在追寻件件丝织佳作的过程中默默耕耘着。
在文物收藏兴盛的今天,以个人收藏的织绣做专题拍卖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次“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专场拍卖集中展示了以明清时期为主的200余件丝织品,拍品几乎囊括了丝织品的各种类别、众多绣派、各类品种及兼顾宫廷织造和坊间织绣,是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次丝织品文物收藏的艺术盛宴。
皇权至尊巧夺天工明清两朝政府都特别注重桑棉的种植,并在中央和地方广设管理机构。
明代有著名的苏州、杭州织染局,清代有南京、苏州、杭州“江南三制造”,丝织成品是专供宫廷帝后服饰所用的“上品”。
民营丝织业又分为官办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两种形式,从而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地方体系,织绣业呈现出丰富多彩、群芳吐艳的繁荣景象。
中国传统织绣向来是彰显帝王皇权和王侯贵族夸耀财富象征的用具,大量精美的丝织品被用来制作帝后皇族的衣饰,同时也起到了区分社会等级、维护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清雍正明黄地绣万寿金龙袍料(lot1775),这是一件曾被使用过的龙袍面料,盘金绣九条五爪龙纹,以五彩祥云环绕,下摆左右两侧绣云蝠及一笔书成的“寿”字,寓意“福寿双全”,可谓妙笔生花,下摆海水江牙,气势十分壮观。
袍料绣工精制,色彩瑰丽,为清代雍正时期御用龙袍中最为精美之作。
清代乾隆时期恢复了汉代已有的“十二章纹”,它代表着至善至美帝德的十二种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是皇帝最高权利的象征。
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十二章龙袍(lot1776),十二章纹处置得当,采用了滚针、齐针、插针、钉马尾线、垫绣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晕色处理和谐自然,是难得的一件帝王礼服。
清初戳纱绣寿山福海纹帏帐(lot1916), “ ”字纹锦地上绣十一个夔龙捧寿图案,团形寿字以平金绣成。
主题纹饰以戳纱绣澎湃的波浪、耸立的山石,天空上方红日高照,五彩祥云环绕,蕴含着“江山万代、万寿无疆”的寓意,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
官宦士绅美轮美奂中国古代丝织品用途颇为广泛,依其功用主要可分为几大类:(1)丝织服装和补子,有区别等级的功能,也是富贵阶层的标志;(2)随身佩戴的饰品,有各式荷包、扇套、团扇;(3)用于陈设展示的,有缂丝、彩绣的各类吉祥题材的绣画;(4)日常使用的,有桌围、椅披、靠垫、幔帐;(5)宗教用具,有道袍、袈裟、唐卡、壁饰、华盖等。
这诸多品种几乎在此次展览中都有涉及。
明清两代除了帝后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对于文武百官采用了“章补” 制度,即在文武百官朝服的胸前和背部各加一块补子,以示等级。
文禽武兽,以禽象征文采,以兽象征威猛。
明代文官装饰双禽图,清代文官装饰单禽图。
明代流传下来的补子极少,有不少是直接织入袍料的, 除主题纹饰外,多用云纹作背景。
明中期缂丝鹭鸶纹六品方补(lot1861),缂丝织五彩祥云,烘托着皎洁如雪的一对鹭鸶,祥云色彩斑斓,鹭鸶翩翩起舞,神态生动传神,是一件极有保存价值的丝织佳作。
清代在沿袭明代补子制度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皇帝、皇子及亲王独享圆补,文武百官使用方补。
清乾隆盘金云龙满绣圆补(lot1867)是同期补子中的精品,盘金绣正面五爪龙一条,龙麟以捻金线片片盘钉而成,居中一枚盘金火龙珠,湛蓝的空中布满五彩如意云,下方绣海水江牙。
色彩亮丽,金色饱满,绣工精美。
明代晚期,特为官帽椅设计了一种可搭在椅背的椅垫,称“椅披”或“椅搭”,是极为讲究的装饰品,这一品种一直沿袭到清代。
明桔红地缂丝龙凤纹椅披(lot1926),背景采用的桔红色,是明代所崇尚的颜色。
搭背部分缂福寿纹,椅背部分缂金夔龙纹,座面海棠形开光内缂五彩翔凤,周边饰如意云纹,椅前垂饰部位缂瑞兽、寿山福海纹。
明代缂丝椅披通常损坏得较为严重,传世可见的大多是经过重新拼制的,此件虽有少许磨损,但已极为罕见。
明清时期,富贵官宦人家,除上朝必穿的等级官服之外,重大喜庆节日则有更为讲究的服饰。
如清乾隆大红缎地彩绣绣球花女袍(lot1787),通身绣八大团形皮球花图案,每组团花由九朵折枝绣球花组成,下摆绣五彩立水托三山、八宝吉祥纹。
整体色彩艳丽,给人以雍荣华贵之感,为重大庆典时所穿着之大礼服,极为难得。
当人们感叹以丝织品构成的帝后奢华的生活、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同时,充满生活趣味的刺绣小品又为织绣艺术凭添了一些生活情趣。
清代各级官员上朝时腰间都要佩戴各种丝织饰品,如荷包、扇套、团扇等,将多种织绣技法集于方寸之间。
清宫庭衣库长年要准备一些荷包,以备皇帝皇后作赏赐之用,这些刺绣艺术品正是赏赐、馈赠的极佳礼物。
上自帝后、下至平民百姓,都会根据时令季节更换花样。
此次展品中有清中期粤绣孔雀开屏扇套(lot1763)、清乾隆缂丝荷花香囊(lot1751)都是不可多得精品。
佛法尊崇锦绣庄严此次展出的宗教类丝织品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社会的任何朝代,无论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其宗教信仰,丝织品更成为这些宗教题材的特殊载体。
但用于供奉的织绣唐卡,在当时已经非常稀少,由于制作成本极高,通常是由宫廷或官府订做,供于各大寺院,而非一般百姓所能做到的,更表达出统治者对神佛虔诚恭敬之心。
明初打籽绣岩传甘露漩明王,主体以打籽绣、平绒绣两种工艺完成,色彩凝重庄严,大威德金刚神态凶猛,充分体现了藏传密宗的神圣与威严。
丝织品做成的幡旌、壁饰用于装饰庙宇殿堂,充分表现他们对宗教的庄严隆重。
明初衣线绣空行母帷幛,在湖蓝色缎地上彩绣空行母像,神态端庄,手持供器,头戴宝冠,身着彩装,其间装饰四件法器,周围环绕以缠枝莲花,色彩艳丽,如此大幅作品更是一件罕有的传世佛教神物。
元/明彩绣十八尊者册页(lot1829),分别绣有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十八尊者即十八罗汉,为释迦牟尼十六弟子与弥勒和摩耶(或降龙和伏虎)。
此套册页工艺精湛,粉本高绝,绣技妙绝,其擘丝极细,绣针比发丝还细,用线只一二丝,以至绣迹如笔翰图。
其针法多样,多为齐针铺纹平绣,间以抢针法的短直针脚,按纹理起抢构绣,或以旋针法依绣纹放射状地顺势刺缀,其疏密、轻重、逆顺、循丝理而参差运针,将丝光的亮丽与和顺,运用得妙到毫颠。
色彩典雅,表现了十八尊者的嘻笑、愁怒、凝视、沉思等姿态,显示出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与性格,是极为少见的集佛教题材、绣法工艺于一身的织绣艺术珍品。
原为海上大收藏家暂得楼─胡惠春旧藏,如此神物能流传至今,如有神护。
绣派齐聚针法奇妙明代晚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呈现出“家家养蚕、户户织绣”的繁荣景象,刺绣技艺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作为我国独有的观赏性织绣—织绣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织绣画是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采用轴、卷、册的形式,以针代笔,以线作墨,运用针法技巧表现绘画艺术的织绣作品。
其中,技艺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顾绣”。
明嘉靖年间进士顾名世的家眷,擅长刺绣,并形成极有特色的绣制工艺,又因顾家筑“露香园”,世称其家刺绣又作“露香园顾绣”。
“顾绣”的细腻逼真,是明代其它绣种所不及,对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绣画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深远。
此次拍卖中的一件明顾绣群臣图(lot1823)就是代表作品,采用滚针、施毛针等多种施针工艺将群臣百官的神情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山石部分采用有层次的石青彩皴染,这是明代顾绣的一大特点。
它与另一件明顾绣出相图(lot1827)均为定远斋旧藏,原是张学良将军的珍贵收藏,这不仅是织绣中的精品,随着历史的流逝,又赋予了它新的历史内涵。
刺绣作为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的发展创新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至明代晚期,出现了苏绣、京绣、粤绣、鲁绣、湘绣等几大织绣派系。
苏绣是指以苏州和吴县为中心的刺绣,讲求丝理细腻,常用套针,不露针迹,晕色和谐自如,清新雅洁。
清乾隆苏绣福禄寿三星如意图轴(lot1844),正中绣天官图,是授人官禄的天神;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
采用的绣织工艺有盘金、圈金、钉综线、铺绒、网绣、垫绣、羼针及各种平齐针法。
整体构图协调,色彩丰富,绣艺精湛,人物神态呼之欲出,长髯与衣襟似吹之欲飘。
这是一幅较大幅绣技娴熟的苏绣精品,类似题材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
粤绣是广东地区的代表性绣品。
色彩浓郁鲜艳,绣线平整,纹饰多以孔雀开屏、百鸟朝凤为主,构图丰满,色彩浓艳,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清粤绣四季花鸟图四屏(lot1854),在白色软缎上分别绣有杨柳锦鸡、丹凤朝阳、孔雀开屏、松鹤延年。
整体运用了近20种不同的针法,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堪称粤绣观赏品中的绝品。
我国刺绣工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与历代涌现的刺绣高手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清末刺绣家沈寿就是其中之一。
沈寿生于江苏古董商之家,7岁学艺, 15岁即已闻名苏州绣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