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边塞诗
- 格式:ppt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31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1.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2.只愁飞诏下青冥。
不应霜塞晚,横看诗成。
一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唐.陈陶.《陇西行》4.胡人吹笛成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一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5.照野族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一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6.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一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7.无数铃声遥过磺,应驮白练到安西。
一唐.张籍.《凉州词》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唐.王贺.《南国》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唐.王昌龄.《出塞》10.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1.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研胡儿缺宝刀。
一马戴《出塞词》12.人依远成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13.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一李颁《古意》14.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一高适《蓟中作》15.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一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16.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17.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磺寒光生铁衣。
一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塞北行次度破讷沙》18.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唐.王翰.《凉州词》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0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2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22.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一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23.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一唐.李顾.《古从军行》24.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研胡兵缺宝刀。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考链接】(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二)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边塞诗大全1、《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初中必考的27首边塞诗词,要求必须背诵,快替孩子收藏!
语文顾名思义是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一门课程,汉语的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一直以来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也是极其备受关注的。
初中语文时小学和高中的衔接点,一般主要向学生灌输的是人文精神,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体会到人文关怀,而其中的诗歌古文就是一个重点。
诗词在中考的试卷中占20分左右,其中诗词默写占到10分左右。
虽然分数不是特别多,但是不背就肯定不会。
何况还有解释诗句、以及描述诗人所描写的场景、诗词反映的情感等理解类的题目,这些都需要学生熟读诗词,并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在作诗时的心情等等。
在以往的中考试卷中可以发现,边塞诗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铁流滚滚、烽烟潇潇,自古以来,很多英雄就出自沙场。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的很多诗歌都是歌颂英雄和爱国情怀的,这也许就是现在作为中考热点的原因,我教语文多年,也知道很多同学在诗歌赏析和默写上丢分比较严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初中经常会出现在试卷中的27收边塞诗词,只要孩子们能够记住,我相信诗词类题目对他们来说就是送分题,因此孩子想要提高成绩,这个部分就绝对不能丢分。
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弓刀. 12、《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