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436.50 KB
- 文档页数:19
头痛中医内科学口诀
中医内科学中,有一句经典的口诀是“头痛脑热祛风湿,阳虚里寒多骨痛。
”其中包括以下
几个关键词:
1. 头痛: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所致。
2. 脑热:指头部感觉发热,中医认为是由于阳气过盛或阴虚火旺所致。
3. 祛风湿:中医认为风湿是导致头部不适的常见原因,可以选择祛湿、扶正、理气等方法进行
治疗。
4. 阳虚:指体内阳气不足,中医认为阳虚易导致体内寒湿等病邪的侵袭,进而引发头痛等症状。
5. 里寒:指脏腑功能失调,寒气入侵,导致头痛、骨痛等不适。
这个口诀可以提醒中医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头痛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不同的病机及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中医方案和治疗方法。
头痛现代研究……1.祛风散邪:外感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上壅清窍所致,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为六淫之首;故许多临床研究者,采用祛风散邪之法组方治疗头痛,所选药物以荆芥、防风、藁本、蔓荆子、白芷等使用频率为高。
贤氏以蠲痛汤(川羌活、白僵蚕、荆芥穗、防风、白芷、薄荷、地龙、川芎、丝瓜络、细辛)随证加减,治疗偏头痛40例。
结果:痊愈2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Ij匕京中医1994;(5):26)信袁氏以养脑调神二号胶囊(川芎、三七、白芷、菊花、桑叶、藁本、蔓荆子、防风、羌活、远志、枸杞子、合欢皮、橘络、细辛、磁石)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118例。
结果:显效48例,好转61例,无效9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42]。
许多作者在祛风剂中加入全蝎、蜈蚣、僵蚕等增强其祛风之效。
王氏以头风汤(全蝎、白芷、防风、细辛、菊花、葛根、白芍、川芎、甘草)随证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持续状态100例。
结果:痊愈34例,显效5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河北中医1996;18(4):14]。
2.散寒止痛:寒邪郁遏清阳者,常以细辛、白芷、吴茱萸、附子等温经散寒之晶组方治疗。
王氏以头痛康(制附片、白芷、川芎、吴茱萸、全蝎、蜈蚣、白芍、云茯苓)随证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48例。
结果:痊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河南中医1994;14(3):164]。
张氏用小白附子汤(小白附子、桂枝、杭芍、天麻、羌活、藁本、川芎、白芷)随证加减,治疗偏头痛34例,结果:治愈1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3):32]。
3.平肝熄风:肝为风木之脏,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上扰清空,是头痛的重要病机,因此以平肝熄风为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甚多,效果也较理想。
胡氏以芷钩汤(白芷、桑寄生、当归、钩藤、川牛膝、石决明、川芎、菊花、细辛、甘草)随证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结果: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3):163]。
浅谈针刺风府穴
王彬;马骏;王述菊;余沛豪;王中明;王琪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7(0)9
【摘要】风府穴归属督脉,风,指风邪,府为府宅,聚居之地,风府为治风之要穴,既可用于中风、癫狂、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症,又可用于眩晕、头痛、颈项强痛等外
风为患的病症.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现从风府穴定位、主治和现代配穴应用,结合解剖学中关于风府穴的安全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论述,以便在针刺治疗中恰当的使
用风府穴.
【总页数】3页(P1235-1237)
【作者】王彬;马骏;王述菊;余沛豪;王中明;王琪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 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
伤学院,武汉 430065;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 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 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 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刺百会、风府穴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2.针刺水沟、风府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3.针刺水沟、风府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4.针刺风府穴对紧张型
头痛大鼠血浆NO 和 ET 水平的影响5.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NGF、BDNF表达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12月第22卷第6期December2020,Vol.22,No.6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79•【针灸骨伤】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及对颈椎功能的影响陈平,闫明哲,肖德华,李树明,杜伟帅,郭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37)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对颈源性头痛(CHE)临床效果及对颈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228例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4例。
对照组采用芬必得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评分、头痛发作时间和发作频率、颈椎生理曲度值、活动度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程度、发作时间和频率均降低;且观察组头痛程度、发作时间和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ROM)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颈椎生理曲度值(颈曲值)增高(P<0.05);且观察组ROM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颈曲值高于对照组(P<0.05)o结论小针刀治疗CEH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头痛程度,恢复颈椎生理功能。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小针刀;颈痛;颈椎功能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987x.2020.06.22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on Cervical Headache and Its Effect onHeadache and Cervical Spine FunctionCHEN Ping,YAN Mingzhe,XIAO Dehua,LI Shuming,DU Weishuai,GUO Ren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37)Abstracts: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on cervicogenic headache(CEH)and cervical spine function.Methods228patients with CE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14cases each.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enbid Capsule,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The clinical efficacy,headache score,time and frequency of headache attacks,cervical spine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value,activity and dysfunction index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degrees of neck pain,attack time and frequency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egrees of headache,attack time and frequ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cervical spine activity score(ROM)and cervical spine dysfunction index(NDI)of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项目编号:PZ2017022)=作者简介:陈平(1982-),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疾病。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1T05:07:51.51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9期作者:赵文麟赵文树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效果赵文麟赵文树通讯作者(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市100009)【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2020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自主神经功能、血流速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
在疼痛情况方面,治疗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1.38±0.53)分低于对照组的(3.07±1.04)分,P<0.05。
在自主神经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潜伏期(1.15±0.04)s低于对照组的(1.58±0.30)s,波幅(1.28±0.33)mV 高于对照组的(0.88±0.06)mV,P<0.05。
在血流速度方面,治疗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动脉(57.91±0.90)cm/s、后动脉(37.72±1.15)cm/s,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9.46±0.94)cm/s、(40.93±1.85)cm/s,P<0.05。
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92.64±3.52)分、心理功能(91.08±3.67)分、社会功能(92.09±3.48)分、物质生活(90.65±3.9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3.64±1.77)分、(82.19±1.46)分、(81.64±1.96)分、(82.64±1.92)分,P<0.05。
湖北中医药大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归类总结提出“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治法的医著是()A《景岳全书》B《伤寒明理论》C《医学心悟》D《医方集解》E《外台秘要》2、清燥救肺汤中的君药是A石膏B麦冬C阿胶D桑叶 E人参3、牡蛎散的功用是A.清热生津,益气和胃B.益气生津,敛阴止汗C.滋阴降火,固表止汗D.清暑益气,养阴生津E.敛阴止汗,益气固表4、治疗胃热阴虚牙痛,首选方剂是A凉膈散B导赤散C清胃散D玉女煎E黄连解毒汤5、十枣汤的最佳服用时间是A饭后服B饭前服C睡前服D 不拘时服用E清晨空腹服用6、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导致的咳嗽痰中带血者,治疗时当首选A百合固金汤B咳血方C大补阴丸D 十灰散E六味地黄丸7、下列方剂中,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功用的方剂是A苓桂术甘汤B实脾散C五皮散D猪苓汤 E防己黄芪汤8、治疗阴虚血热之崩漏,首选方剂是A固冲汤B归脾汤C固经丸 D十灰散 E黄土汤9、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治疗时宜选用A升麻葛根汤B加减葳蕤汤C柴葛解肌汤D败毒散E九味羌活汤10、五苓散中,宜重用的药物是A 茯苓B白术C猪苓D泽泻E桂枝11、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功用的方剂是A至宝丹B紫雪C苏合香丸D安宫牛黄丸E金铃子散12、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干姜B姜汁C生姜D煨姜E姜炭13、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治疗时宜首选的方剂是A保和丸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枳实导滞丸 E半夏泻心汤14、川芎茶调散所治疗头痛的病机是A痰浊阻络B瘀血阻滞C血虚不荣D外感风邪 E肝阳上亢15、具有润肺清热,理气化痰功用的方剂是A贝母栝楼散B麦门冬汤C桑杏汤D清燥救肺汤E养阴清肺汤16、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是A《五十二病方》B《刘涓子鬼遗方》C《肘后备急方》D《备急千金要方》E《太平圣惠方》17、治疗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首选方剂是A地黄饮子B左归丸C右归丸D大补阴丸E龟鹿二仙胶18、治疗水热互结之结胸证的常用方剂是A小陷胸汤 B八正散C清气化痰丸D猪苓汤E大陷胸汤19、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用的方剂是A芍药汤B白头翁汤C败毒散D黄连解毒汤 E葛根芩连汤20、四逆散中柴胡的主要作用是A解肌透邪B升阳举陷C升阳透邪D凉血退蒸E退热截疟21、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治疗时宜首选用A理中丸B当归四逆汤C厚朴温中汤D吴茱萸汤 E小建中汤22、越鞠丸的君药是A香附B栀子C苍术D川芎E神曲23、患者产后血虚,寒凝瘀阻之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治疗当首选A生化汤B四物汤C复原活血汤D温经汤E桂枝茯苓丸24、天台乌药散主治证的病机是A.痰阻气滞B.脾胃寒湿气滞C.肝经寒凝气滞 D.脾虚气滞E肝肾不足,寒凝气滞2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A2:1B5:1C1:5D1:1E1:226、连朴饮的主治证是A湿温初起B暑温夹湿C湿热霍乱D 湿热淋证E湿热痹症27、《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平剂”是指:A.银翘散 B.桑菊饮 C.败毒散 D.香薷散E止嗽散28、下列叙述中,哪项属于佐助药的范围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C.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D.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E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29、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失眠心悸,首选方剂是A朱砂安神丸B天王补心丹C酸枣仁汤D四物汤E温胆汤30、治疗少阳湿热首选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B左金丸C蒿芩清胆汤D龙胆泻肝汤 E大柴胡汤二、多项选择题(2-5个正确答案)1、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临床表现是A恶寒发热B脘腹疼痛C肠鸣泄泻D恶心呕吐E舌苔白腻2、下列方剂中,以生地黄为君药的方剂是A一贯煎B炙甘草汤C天王补心丹D犀角地黄汤E地黄饮子3、导赤散主治证的临床表现包括A心胸烦热B小便赤涩热痛C口渴面赤D喘咳汗出E口舌生疮4、香薷散的功用是A祛暑解表B清热利湿C化湿和中D温中祛寒E补气健脾5、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其证候可见A不眠B惊悸C呕吐D眩晕E癫痫6、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是A黄芩、柴胡B人参、甘草C半夏、芍药D生姜、大枣E大黄、枳实7、下列含半夏的方剂是A二陈汤B竹叶石膏汤C小柴胡汤D小陷胸汤E小青龙汤8、天麻钩藤饮的功用是A平肝熄风B凉肝熄风C补益肝肾D清热活血E增液舒筋9、下列方剂中,组方配伍具有寒热并用特点的方剂有A枳实消痞丸B半夏泻心汤C芍药汤D温经汤 E理中丸10、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包括A、黄芩、细辛B、当归、附子C、桂枝、干姜D人参、蜀椒E黄柏、黄连三、填空题1、祛湿剂中常配伍理气药,其意义是()。
王绪前(湖北中医药大学)经验方1、咳嗽方:①一二三四五六汤(治疗多种咳喘病证方,包括寒热虚实证,有痰或无痰所致的咳喘均可应用。
):二陈三子生出(参术)麻杏葶P376方药:陈10,夏12,苓15,草10,芥10,苏10,菔15,麻10,杏12,党15,术12,葶15g。
用法:水煎服。
方解:一味葶苈子+二陈汤(陈夏苓草)+三子养亲汤(芥苏菔)、三拗汤(麻杏草)+四君子汤(参苓术草)+五味异功散(陈+四君子各等分)+六君子汤(陈夏+四君子)=葶+二陈+三子+麻杏+参术=二陈三子生出麻杏葶②四百二冬膏(主治:阴虚肺燥咳嗽,痰少,尤甚是适宜肺结核所致咳嗽,痰中带血。
)冬天+集合果部P532方药:麦冬100,天冬50,白及100,百合100,白果50,百部 100g。
制法:上6味药连续煎三遍,将三遍药水混匀过滤,沉淀,取上清液浓缩,再加蜂蜜收膏。
也可用上方煎汤内服。
服法:每次取适量膏剂,开水冲服。
方解:本方以养阴润肺为主,主治肺阴虚所致病证,诸如干咳少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2、七白汤(美容方。
主治皮肤粗糙,面部黑斑,蝴蝶斑,皱纹多。
因七种药均带“白字,故名”):山葛苡瓜百合粉,少林自己扁僵蒺(苡仁、冬瓜仁)P322方药:山药15g,苡仁30g,葛根10,冬瓜仁30,百合12,天花粉12,白芍15,白茯苓15,白蒺藜15,白僵蚕15,白芷10,白及10,白扁豆15,。
用法:水煎服,或做成膏剂外用。
本方用药有一个过程,一般内服或外用均具有美白作用,可以选用。
方解:配方用药均为白色药品,具有美白亮肤、润肺除皱作用。
在加减应用中,要结合药物特点,并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诸多因素选加药物。
3、土牛膝利咽汤(咽喉肿痛方。
主治咽喉干燥,肿痛,喉痹):青土牛膝+玄麦甘桔+地黄丸(土牛膝+青果+玄麦甘桔+生地山茱丹泽苓)p365方药:土牛膝15,玄参15,麦冬12,甘草6,桔梗10,生地15,山药15,山茱萸15,丹皮10,泽泻10,茯苓15,青果15g。
湖北中医药大学是211还是985_学校怎么样湖北中医药大学是211大学还是985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既不是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湖北省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介绍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
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
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求实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求实发掘创新”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迄今共培养十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在内的知名校友。
211和985大学的区别①时间区别:985工程是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提出的,而211工程是1995年提出的。
很多同学可能认为985是先于211提出来的,但事实却是211先于985提出来的。
②入选大学数量上的区别:985大学共有39所,211大学共有116所。
并且所有985大学都是211大学,而211大学并不都是985大学,所以从区别上985大学还包含211大学,而211大学并不涵盖985大学。
③社会认可度的区别:985大学因为是在211大学的基础上选的,属于优中择优,故而在社会认可度上,985大学也是要高于211大学的。
不夸张的说,同一个单位面试,211大学被选上的可能性的确是低于985大学的。
④建设目的不同:211工程是面向国内,建设一批国内知名学校和重点学科,而985工程是面向国际,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在格局方面也是区别很大,也因此985大学多多少少在知名度上也是要高于211大学的。
湖北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湖北中医药大学是一本。
该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湖北省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一、学校发展历史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
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二、办学水平
学校开设17个院系,开办3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
拥有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有教职工1185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人;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882人。
三、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湖北省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
四、合作交流
学校是中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
【湖北中医药大学排名】湖北中医药大学特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湖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
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
在半个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实践中,湖北中医学院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形成“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办学格局。
办学层次、规模与结构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
学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形成了“一主三辅”的办学格局。
1、办学规模: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0689人,其中研究生1120人、本科生8687人、专科生882人。
2、专业结构:学校现有普通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4个,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5个学科门类。
3、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学校现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校拥有中医内科肾病学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设有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学2个省级优势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2个省级特色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5人,兼职教师150人,生师比15.8:1。
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为482人,占教师总数的71.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37人,占教师总数的20.3%。
头痛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科急诊之一。
一般是指以头部(眉以上至枕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既是颅疾病的表现,也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
本证因感受六淫外邪而致者称外感头痛,由因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者为伤头痛,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名头风。
常见病因临床上,各种致痛因素致颅压改变,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影响颅外致痛结构,均可出现头痛。
常见的病因如下:(一)颅疾病1.颅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2.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3.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
4.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癫痫、神经官能症等。
(二)全身性疾病1.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
2.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毒素、缺氧等以及酒精、铅、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中毒;贫血、尿毒症、中暑、分泌障碍等均可致脑血管扩而头痛。
(三)颅外伤等其他科的疾病1.颅压改变性头痛,包括颅高压性头痛、颅低压性头痛。
2.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类和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3.炎症性头痛。
4.紧性头痛。
5.头部邻近器官组织病变引起的头痛。
6.精神性头痛。
7.颅脑损伤性头痛。
中医学认为,头痛之病因有二,一为感受风寒暑湿热之邪,尤其风邪,可直犯清空;二是伤致病,脏腑功能失调,或痰浊阻滞经络,或肝郁化火,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脑脉失荣,均可致头痛。
临床思维对急诊头痛患者,宜详细收集病史、症状、体征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力求明确诊断。
(一)辨寒热:头痛伴恶寒、发热者,除一般的感冒外,大多属全身感染性疾病或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引起。
该类炎症性头痛,开始为后头痛,逐渐发展为全头痛,呈钝痛或搏动痛,清晨较轻,午后、夜间或活动时加重,压迫颈总动脉可减轻,随炎症消退而缓解。
在辨证方面,风寒头痛者,多表现为头痛连颈背,恶风寒,遇风尤甚,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头痛者,多表现为头痛如胀,甚则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国医大师凃晋文辨治头痛之经验
杨一凡;杨毅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24(56)4
【摘要】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
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
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
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
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
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
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
附验案1则以佐证。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杨一凡;杨毅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北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以通为用”治胃痛——国医大师何任辨治胃痛经验琐谈
2.国医大师任继学应用祖方辨治头痛的经验
3.国医大师邹燕勤"肾病治肺"分期辨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4.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从血浊理论探析偏头痛的辨治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头痛的特点及组方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