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 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 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 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 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 段的发展,给人类文明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5
❖ 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早期印刷 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 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 中国采用雕版印书约始于唐朝初年,唐朝后期逐渐普及,长 安、四川、淮南、江浙等地民间盛行雕印出售日历、佛经、 字书、诗文、阴阳和占卜等书。雕版印刷术是中国的发明, 雕版印刷文献在现存中国古典文献中占居主要地位,直到清 末雕版印刷才逐渐被西方传入的铅印、石印替代而退居次要 地位。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逐渐传到东方和西欧各国。9世 纪末朝鲜已有雕版印书,11 世纪初刻成著名的《高丽藏》。 日本有确凿年代的最早雕版印刷文献是宽治二年(1088)刻 《成唯识论》。13世纪在中亚、西亚地区出现了古维吾尔文、 梵文雕版印书和波斯印纸币。14世纪,德国纽伦堡出现雕版 印刷的宗教版画。
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
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
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
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
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
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10
11
12
谢谢观看
13
4
❖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 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 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 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 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 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 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 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 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 小的雕刻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