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2.99 KB
- 文档页数:3
特别关注 兽医导刊 2011年第7期2005年9月,由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等国的中兽医专家发起的民间组织——亚洲传统兽医学会成立,并形成了亚洲传统兽医学会宣言。
在美国,早在1974年就成立了国际兽医针灸学会(IVAS)。
IVAS 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年会,每次都会吸引上千人参加。
这样规模的中兽医年会在国内是很难做到的。
中兽医在美国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要高于我国,在美国,利用中医针灸为宠物治病的兽医从业者大约有8000人,反观国内,在临床使用这项技术的估计不足80人。
IVAS 对针灸课程的培训达200学时,此外还有180学时的中药培训。
而我国对于整个中兽医课程的学习投入时间最长的中国农业大学也只不过才150学时。
1998年,美国还成立兽医针灸研究院,专门开展兽医针灸方面的研究。
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衣阿华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都设有兽医针灸课程,在有些国家中兽医已经进入了兽医专业的本科教学。
四、虚构的前景纵观我国中兽医现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从政府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重视中兽医事业,加大对中兽医的投入,发扬我国的传统兽医学。
1.管理层面。
农业部兽医局应设立中兽医管理机构,各省市兽医局设立对应的管理机构。
2.人才培养。
设立中兽医本科专业,列为动物医学(兽医)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单独招收中兽医研究生(硕士、博士)。
3.科学研究。
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中兽医药研究机构、加大中兽医药科研投入、设立专项资金。
五、中兽医药的现代化中国工程院夏咸柱院士曾经提出对中兽医的保护和继承原则,即保护从业人员队伍和热情、保护中兽医药的传统体系、保护知识产权,继承中兽医药的精髓。
夏院士表示:“中兽医的诊疗和方药是以中兽医的理论为基础的,并且有不少已为现代医学所解释。
但无庸讳言,也有不少尚不能被现代医学所解释,怎么办?我认为对我们尚未认知的事物,最好的态度是努力学习,并且在我们认识之前,不要轻易否定、丢弃,应先保留下来,留待后人去发掘提高”。
2019年 第 11 期文化与教育作者单位:杨瑞,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中国近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历程梳理杨 瑞摘要: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我国近现代医学学科发展的相关文献和书籍,阅读整理文献资料,梳理出我国近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为促进对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了解提供不同视角。
关键词:医学;医学教育;学科发展医学教育是指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卫生与健康的需求,在专门设立的培训机构或者单位,对相关医学从业人员进行的专业、有计划的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医学教育伴随着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最初阶段,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人们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保存、传递给下一代,后来逐渐演化成一个专门的学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医学教育有着不同的形式与特点,例如初期阶段以师徒授业的形式为主,后随着知识量的不断扩大,为满足大众对医疗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才逐步发展出以学校形式为主的医学教育。
一、医学教育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当时我国以发展传统医学(中医学、民族医学)为主,传统医学教育还停留在医馆师徒授业的阶段。
后随着快速发展的西方医学传入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开始萌芽,我国最早的西医人才培养与教会医院有着莫大的关系,早在16世纪,西医就通过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开设诊所,接诊病人,但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传教士在中国的行动范围不广,西医在我国的影响甚微。
二、现代医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大量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涌入中国,以基督教为主的教会组织大规模进入我国,其中就有传教医生开展医疗活动,最初医药被确认为“福音的婢女”,是作为教会组织在我国扩大其影响力的手段。
在此期间,由于传教医生人员匮乏,无法满足医疗需要,他们在医院或诊所招收中国学徒,传授浅显的医学知识,训练其担任护理工作或传教士,这成为中国西医教育的开端。
第三节兽医内科学的发展史兽医内科学,是前人在与畜禽疾病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栽培植物,豢养动物,医药卫生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因此我国的兽医内科学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在古代曾位居世界前列。
兽医内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早在西周时已经出现专职医疗家畜的兽医,在王室中兽医隶属于医师之下,与食医、疾医、疡医平行,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虽不分内外科,但其在医疗实践中强调,内科病以五味、五谷、五药疗其病,显然已有兽医内科学的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春秋》说:“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
当时已认识到暑热和疾驰使两阳相并,则令马中暑和黑汗,重者则导致马匹死亡。
晏婴不是兽医,而是用防治马病作譬喻一个邦国的治理,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却已有精于中暑等内科病的优秀马医。
汉代对马痉挛性腹痛病的辩证论治和方药选用上已达相当水平,如《流沙坠简》、《居延汉简》中记载:马伤水症是由于饮冷水过多而引起的一种腹痛起卧症,并已知用止腹痛、整肠理气的药草来治疗,而此时已出现了专治牛病的牛医。
马属动物最常见的内科病如肠便秘,在晋代已应用“以手内(纳)大孔(肛门),探却粪,大效;探法:剪却指甲,以油凃手,恐损破马肠”,此乃是直肠触诊和掏结,打碎结粪以治粪结症的最早记载。
隋唐五代时期,畜牧业生产欣欣向荣,促进了兽医实践和兽医教育的发展,又以唐代的马政建设最出色,当时中央设太仆寺,机构庞大,仅从业的兽医即达600余人,从隋朝开始设立兽医学博士与太仆寺中,用于培养高级兽医师。
《隋书˙百官志》:“太仆寺又有兽医博士员120人”,《旧唐书》记载,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太仆寺中有兽医600人,兽医博士4人,教育生徒百人。
生指贡生,即各地选送至中央培训人员;徒即随师学艺的人;博士学生,以相传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兽医培训机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兽医高等教育在18世纪开始创立,较我国迟1000余年。
中兽医学:又称中国传统兽医学,是研究和应用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防治家畜病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中兽医发展时期(1)起源时期(2)知识积累时期(3)学术体系时期1.我国最早的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黄帝内经》3.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古籍和最早的兽医教科书《司牧安骥集》4.我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一部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5.最早的人畜通用药典是《新修本草》6.《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晋代的葛洪,提出治疗狂犬病7.《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六经辨证8.明代《元亨疗马集》—国内外流传最广中兽医学古典著作(4)发展停滞时期(5)复兴时期二、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1.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动物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四季口色:春如桃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四季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2)辨证论治中兽医认识疾病证型和确定治疗措施的过程。
1.辨证: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
2.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
A、“证”是对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病机的本质,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的概括。
B、病:疾病的全过程C、症:疾病各种各样的症状辨证论治、对症治疗、辨病治疗三、中兽医学科优势1.医学模式的先进性2.临床诊疗的安全性3.防病保健的科学性四、学习方法1.以辩证法思想为指导2.理论联系实际3.中兽医与西兽医理论体系不同4.预习、理解和复习三环节。
五、学习中兽医学史的意义1、以史为鉴。
2、学习历代医学家的学习成长道路、治学态度及学术思想。
3、探索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思想、宗教、伦理、科技与中兽医学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1.中兽医学和现代兽医学有何异同?中兽医学与现代兽医学的比较形成背景指导思想诊断方法疾病认识治病手段治病材料现代兽医实验验证现代医学现代综合辨病微观西药、手术、理化西药中兽医实践经验古代哲学四诊辨证宏观针药中药、针灸、按摩2.你对中兽医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相互关系,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思考题1.阴阳概念的规定性。
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历史变迁与启示王广义【摘要】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医教育的同时,也引进西方医学教育,中西医并存,开启中国医学教育近代化历程.文章着重阐述近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其多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揭示发展中的不足,力求为当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医学教育;近代中国【作者】王广义【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医教育的同时,也引进西方医学教育,中西医并存,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医学教育近代化历程。
1 近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1.1 初始阶段晚清时期(1840-1911年)。
1862年,洋务派将在京师开设的同文馆、太医院教习厅改为医学馆,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的办学经验的先河,同时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教育,为我国近现代医学教育学科分类和课程体系框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1]。
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新式中医学校是1885年陈虬在浙江瑞安县创办的利济医学堂。
1866年,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在广州创立中国最早的西医教会学校——博济学堂(今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
在中国,博济医学校最早开展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2]。
这时期,在学制改革中也有关于医学教育的具体规定。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清政府戊戌变法,创办京师大学堂,在专门学中设立卫生学(包括医学)。
7月,光绪帝谕管学大臣孙家鼐认为“医学一门,所关至重,亟应另设医学堂,考求中西医理,令大学堂兼辖,以期医学精进”[3]。
可见,西医在清末终于得到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正式认可。
在孙氏筹办京师大学堂疏中,分为10科,第10科为医学科,但未实行。
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中国农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开始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生活困苦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农业教育模式。
1895年,中国首次设立了高等农业学校,即现在的南京农业大学前身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
在20世纪初,中国的高等农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
1902年,北京农业大学(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正式设立的高等农业学校。
此后,各地相继设立了一些高等农业学校,如浙江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等。
然而,在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内外环境的限制,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由于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的不足,高等农业教育的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成立了农学院,标志着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高等农业教育的推进。
1952年,中国农科院成立,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设立了一批新的高等农业学校,并对现有的学校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同时,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教育经验和技术,提升高等农业教育的质量。
目前,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高等农业学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在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农业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课题一: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中兽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前景。
2、掌握中兽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辨证论治教学方法:举例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上错花轿,嫁对郎》上的军医刘若谦对疾病的医治方法。
张三和李四同在一块养鸡,李四新养,张三养鸡十载有余。
不一日,李四的鸡突发疾病,大群咳嗽声不断,咳声沉闷,细听尚有轻微的呼噜之音,恰似水中吹气。
于是,便到张三处咨询。
张三拿出几样药,对李四说是支原体,并说现在自己也在用。
李四深信,即刻便去买了药回来,一连用了三天病却丝毫未动,仍是咳声不断。
情急之下,便去找到了兽医王某。
王某亲临,圈内巡回二、三转,出来对李四说:“证已知,三天中药即可,无非射干麻黄之类。
”李四与王某同往取药,回来即按要求上、下午煎水饮鸡。
两天药即见成效,三天药用完,鸡群已完全恢复正常。
隔日,张三前来询问,李四如是告知。
张三听后对李四说:“我的鸡已咳嗽将近一月,前几次用药都没效,这次也无效,我也用一下你这个方子。
”张三如法炮制,上午煎、下午煎,三天药下去,疾病仍然未愈。
这可把张三急坏了,无奈,只好再把王某请了过来。
王某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同样去圈内巡回二、三转,出来对张三说:“中药可治。
”张三将信将疑,但还是和王某同往取药。
到了王某处,由于不解,所以张三问道:“同为咳嗽,我的鸡为何不愈?”王某笑曰:“同为咳嗽证却不同。
李四的鸡为新病、为实证,所以射干麻黄之类利痰止咳即愈。
而你的鸡久病,久病必虚。
肺即虚则不宣,不宣则咳。
正如管内之水,内有实物阻之不流,上源无水也不流也。
”王某与张三开药四剂,与李四所用大相径庭。
张三回去即依法而用,果然病愈。
板书:绪论一、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彩的病证防治技术。
中兽医学内容,是以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为特点的理论、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
传统兽医发展简史陈浩/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农村局 637900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成长,我国的畜禽产品的产量已然位居世界首位。
这期间离不开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领导和重视。
兽医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从史前文明到封建社会再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职业一直在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如今虽西兽医在临床运用和畜牧业生产中起着主导地位,但我国的兽医可谓之传统兽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不可小觑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的非洲猪瘟疫情、饲料全面禁抗等,让业界又重新审视传统兽医学在疫病预防、提升抗病力和提高产出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笔者就传统兽医的发展简况予以浅叙和回顾。
关键词:传统兽医;发展史;兽医技术传统兽医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在和畜禽疾病斗争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总结而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华夏儿女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一存在了几千年的兽医学理论对我国及世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是四大文明古之一,也是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农业大国,早在万年前便出现了畜牧业。
若按照“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由生产所决定的”的原则来看,兽医(最早的传统中兽医)应是在此时开始出现的。
相传在公元前27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就有火骟法的运用(家畜去势,也算是最早的兽医外科学)。
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之前,人类已经普遍开始驯养猪、牛、羊、鸡、犬等畜禽,为了驯养的畜禽得以健康持续发展,便有了与畜禽疾病进行博弈抗争的史前兽医活动(夏朝相当于史前文化的晚期,殷墟遗址中的甲骨文中始现家畜去势的文字记载,直至现代畜禽去势的运用在畜禽增重快和便于驯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无可争议的)。
至周代,人医与兽医才开始分立,兽医这一职业有较为正式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周礼》。
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设有专职兽医诊疗“兽病”、“兽疡”,采用灌药、手术及护养等方式对畜禽疾病开展防治。
值得一提的是,《周礼》中“内饔……,辨(肉)腥、躁、膻,香之不可食”等记载,可视为我国畜禽肉类产品检验的开端。
0906兽医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兽医学(英文)名称: Veterinary Medicine一、学科概况兽医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动物疾病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兽医学的研究领域已扩展到公共卫生与人畜共患疾病、环境保护、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学、医药产业等领域,并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
兽医学的研究对象除传统的家畜、家禽外,还包括伴侣动物、水生动物、经济动物、实验动物、观赏及野生动物、以及蜜蜂、蚕等特种经济动物。
兽医学是由于农、牧民饲养家畜和家禽的需要与人类医学同步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兽医起源较早的国家之一。
马病防治、阉割术等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专职兽医。
公元前221年汉代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秦汉以后,不仅各种兽药和畜病防治技术迅速发展,兽医学的著作也大量涌现并渐形成体系;至唐代,兽医技术已开始传向国外。
西方有关兽医发展的早期记载是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900年,埃及人已在莎草纸上记录有治疗动物疾病的处方。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家畜养殖和贸易量的扩大,动物疫病不断爆发,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学徒式的兽医训练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从而开创了现代兽医高等教育制度。
世界第一所高等兽医学校于1761年法国里昂创办,中国的现代兽医教育最早起源于由清政府于1904年在保定创办的北洋马医学堂,1946年盛彤笙等在兰州创建国立兽医学院,我国独立的兽医高等教育开始形成。
目前世界所有国家基本都开展了高等兽医教育,兽医科学较发达的国家有北美、西欧等国家。
现代兽医学在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保障畜牧业生产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1949年以来,我国相继消灭了牛瘟、牛肺疫,猪瘟、炭疽、耕牛血吸虫病等得到有效控制。
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口蹄疫、结核病等曾受到有效控制的疫病重新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不断爆发,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人兽共患病亦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安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仍是我国兽医学科的主要任务。
中国近代畜牧兽医教育发展简史
张仲葛
【期刊名称】《古今农业》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一、中国近代高等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高等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在发展畜牧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畜牧兽医教育基础较弱,学校数量不多,毕业生人数也少,专业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建立也较晚。
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大学院,大学专门设七个分科,有农业一科,农业科分农艺、农业化学、林学、兽医四目。
兽医(包括畜牧)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列入兴学规划,即自此开始。
1904年存河北保定创办的北洋马医学堂是我国最早的畜牧兽医专业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兽医
【总页数】4页(P43-45,9)
【作者】张仲葛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与中国近代化道路问题——兼评《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 [J], 田明;岳谦厚
2.书评:《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中国近代代数
史简编》 [J], 徐义保;李明洋(译)
3.旁门左道上海血清所,左右采获长国人志气深切缅怀中国近代畜牧兽医事业的奠基者们(二) [J], 田增义
4.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深切缅怀中国近代畜牧兽医事业的奠基者们(三) [J], 田增义
5.兴废由人事,携手创大业深切缅怀中国近代畜牧兽医事业的奠基者们(一) [J], 田增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
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西学东渐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和北洋马医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自此伊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约一个世纪,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从萌芽到起步,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和变革,在波折中发展,直至新中国成立。
本论文以1840-1949年前后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大量史料和数据为论证依据,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100余年的变迁进行回顾和系统分析。
论文系统回顾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以政权更迭变化引起的学制变化和高校变迁为主线,讲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期间不同学制下的兽医高等教育思想和机构设置差异,并立足于当时兽医高等教育所处的政治、社会和历史环境,对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变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阐述了不同3个历史时期的兽医高等教育情况,即1840-1911年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从萌芽到起步阶段,并处于由传统兽医高等教育向近代兽医高等教育转变初期;1912-1937年的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前夕,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与畜牧教育并行,畜牧兽医高等教育初具规模,并且发展态势良好;1937-1949年抗日战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开始真正独立于畜牧教育,但由于战争等原因,在艰难发展中迎来新中国成立。
论文通过列举了4所代表性高校和教育机构,以及其兽医高
等教育的溯源和发展,以期以点带面,对当时的兽医高等教育的创建、发展、变迁和动因进行案例分析,并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进步等对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和分析。
正文介绍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源起的社会背景,回顾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情况,以清末民初两种学制下的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迁为主线,论述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变迁,并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开展、大才培养、国际交流及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对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制约因素,如
来自政府保守派的发展阻力及媚外派系的排挤、政局多变导致的办学波折、经费短缺造成的办学困难、近代农业教育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五四”运动前夕、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几次关于教育发展路线的争论对兽医高等教育的影响。
在以历史时间轴为脉络,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第三章到第六章选择了4个代表性
案例: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到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高等教育发展沿革,是中国近代最完整和最复杂的一段兽医高等教育历史;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是中国近代兽医高等大才培养的摇篮,其发展沿革能体现出国民党政府时期整个兽医高等教育发展,也是当时农业高等教育的缩影;北洋马医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先河,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兽医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国立兽医学院为中国第一所独立兽医学院,是西北地区兽医高等教育的代表,也是当时西北高等教育
的缩影。
在高等学校和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兽医高等教育工作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无忌、罗清生、熊大仕、盛彤笙、
陈之长等一批杰出的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家和科学家为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文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研究和总结兽医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只有在稳定和谐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下,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服务国民经济和畜牧业发展,对兽医高等教育长远规划,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大学人文素养和解决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合格兽医师。
同时在大力发展现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传承好和发扬好中国传统兽医文化和兽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