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二节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人类与环境人类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系统。
(一)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在地球形成演化的过程中,密度较小的物质逐渐上浮,而密度较高的物质,逐渐下沉,向地心聚集。
构成了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三个基本圈带。
生物的长期繁衍形成了生物圈。
人类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和岩石圈、生物圈。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1.大气圈厚度大气组成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热层500KM85KM50-55KM低纬17-8KM中纬10-2KM高纬8-9KM散逸运动过渡层电离层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中间层(了解)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臭氧量多气温随高度増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对流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
高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对流旺盛,高纬受热少,对流运动极弱。
水汽杂质多且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故天气复杂多变。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2.水圈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和地下。
3.土壤岩石圈生物富集作用4.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单选题]1.影响环境污染物在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B.吸收量、排出量和蓄积量(江南博哥)C.进入途径、排出方式和作用时间D.吸收量、排除方式和作用时间E.摄入量、进入途径和排出方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除了作用时间以外,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重要因素还有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生物半减期长的化学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有害作用水平,而生物半减期短的,在一定的剂量下长期暴露也不会造成危害。
摄入量愈大,达到平衡后其最大蓄积量也愈大;摄入量少,则体内最大蓄积量也少。
如果摄入量减少到致使体内最大蓄积量低于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长期作用也观察不到对机体的有害效应。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2.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A.有效剂量B.作用强度C.剂量-反应关系D.剂量-效应关系E.相关关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3.随着环境有害因素的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效应的个体数占总测定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这种关系是A.因果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剂量-反应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E.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随着有害因素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4.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理化特性B.剂量C.作用持续时间D.个体感受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剂量、作用时间、反应条件和个体敏感性等。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A.相乘作用
B.拮抗作用
C.相加作用
D.协同作用
E.增强作用
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 )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摄入量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13.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 )
A.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降低
B.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益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只要暴露频度低,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14.目前认为某些有害物无阔值,它们是( )
A.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
B.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
C致敏物 D.环境致畸物 E.遗传毒性致癌物
15.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6.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异常的变化
B.生理代偿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17.人群易感性是(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感染以后产生的
18.下列有害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9.关于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
B.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
C.对人体健康毒害严重的主要有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
D.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癌性
E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畸性
20.下列都是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哪项除外( )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真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21.微量元素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产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高或过低
E.以上都不是
22.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
A.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进人环境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D. A+B
E. A+B+C
23.下面哪项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4.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征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5.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哪项除外(
A.DDT
B.氰化物
C.PCBs
D.镉
E.铅
26.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是( )
A.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
B.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高
C.环境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
D.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经口吸收
E.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呼吸道吸收
27.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物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8.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