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校园安全相关法律
- 格式:doc
- 大小:35.01 KB
- 文档页数:3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的目的是确保学校、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并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第二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三条学校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章学校安全设施和设备第五条学校应当配备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门禁系统、监控设备、消防设备等。
第六条安全设备应当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园安全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学校安全管理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注册制度,确保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第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定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确保教师的职责履行。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举报制度,鼓励师生和家长积极报告校园安全事件。
第四章学生安全教育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开展安全教育,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盗、防意外等方面的教育。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训练。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和关心。
第五章校园安全事件处理第十五条学校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时,应当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校园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园安全事件的记录和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学校和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学校和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校园安全工作,如有失职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附件:1. 校园安全设施设备清单2. 预防校园安全事件报告表格3. 校园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安全门禁系统:指通过门禁设备对进入校园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中小学校园安全责任的法律规定及学校的法律责任中小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明确了学校的安全责任和法律责任。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小学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探讨学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规定1.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依据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民法通则则规定了对学生人身权益的保护,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人身权益承担保护责任。
2.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要求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要求主要包括校园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
学校应制定校园安全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
同时,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学校工作人员应履行好安全责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学校的法律责任1.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责任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同时,学校还应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如果学校未履行好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导致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或者其他人身损害,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承担教育事故的责任在中小学校园中,教育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减少教育事故的发生。
如果因为学校的过失或疏忽导致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意外伤害,学校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对师生纠纷的处理责任中小学校园内的师生纠纷时有发生,学校有责任及时妥善处理。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幼儿园等。
第三条校园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校园安全工作。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五条学校法定代表人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学校校园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七条学校应当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置。
第八条学校应当设立校园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防溺水、防触电、防火灾、防地震、防雷击、防恐怖袭击、防欺凌、防暴力、防传染病、防自然灾害等。
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消防安全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师生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四章交通安全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交通安全责任人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师生员工以及来访人员。
第三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综合治理,责任到人;3. 依法管理,科学规范;4. 依靠群众,共同参与。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 组织实施学校安全工作计划;2. 制定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3. 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4. 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条教师应当履行以下安全责任:1. 认真执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学校安全工作;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3. 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中的安全隐患;4.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第七条学生应当履行以下安全责任:1. 遵守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安全管理;2. 积极参加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3.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不擅自处理;4. 自觉维护校园安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八条家长应当履行以下安全责任:1. 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子女的安全意识;2.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3. 监督子女遵守学校安全规章制度;4. 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
第九条来访人员应当遵守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安全管理,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以下安全教育:1. 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2. 学校安全规章制度;3. 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4. 应急处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一、引言安全是生命之本,教育是国之根本。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宪法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
”这一条款为保障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宪法依据。
2.法律层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1991年4月通过,2007年6月修订,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该法于1995年3月通过,旨在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于2002年6月通过,旨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行政法规层面(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06年6月发布,旨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
(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检查规程》:该规程于2007年2月发布,旨在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层面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广东省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
三、中小学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保障学生人身安全(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生受到伤害,如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设施,加强校园巡逻等。
2.预防和制止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1)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及时发现和制止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2)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为学生提供法律援助。
校园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为止,我国颁布了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共有45部,分为综合管理、日常安全及周边治安管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学校消防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六个方面:1.综合管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幼儿园安全管理条例》、(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7)《小学管理规程》、(8)《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日常安全及周边治安管理(9)《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10)《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1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雨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1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14)《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不关于做好学校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及有关事项的通知》(15)《教育部关于切实防范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中小学生安全的紧急通知》(16)《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17)《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18)《教育部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通知》(19)《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20)《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2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22)《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23)《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2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2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2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军训安全工作的通知》(27)《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3、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2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30)《学校卫生工作条例》(31)《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32)《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33)《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34)《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35)《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36)《学校和托尔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3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38)《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通知》(3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4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4学校消防安全(41)《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42)《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4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4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4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校园安全国家省法律法规1.前言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场所,应当保障学生的安全。
目前,国家及各个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本文将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分别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国家层面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健康成长,保护学生人格尊严,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预防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和校园暴力事件。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剥夺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以及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
校园内发生危及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一经查实,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预防措施。
防范和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保护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学校应当配备完备的消防设备,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演练。
学校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
3. 省级层面3.1 上海市校园暴力防治条例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校园暴力防治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建立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和消除校园暴力隐患。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防止暴力事件发生。
3.2 北京市校园安全管理条例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校园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消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急演练。
学校应当通过班主任、校医、辅导员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状况,发现学生身体或心理异常时及时妥善处理,配合家长、有关部门及时对需要治疗的学生提供帮助。
3.3 河北省校园安全条例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校园安全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校园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学校各种安全条例(全)
本文档列出了学校各种安全条例的详细内容,旨在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请学校成员严格遵守以下条例:
学生安全
1. 校园进出安全
- 学生必须携带有效证件,并配合校园出入口的安全检查。
- 未经授权,学生不得擅自对外开放校园大门。
2. 校园内部安全
- 禁止携带危险工具、燃烧物品或其他可能危害他人安全的物品进入校园。
- 禁止故意损坏或污染学校设施、设备或财产。
- 学生应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
3. 突发事件应对
- 学生应传达和遵从学校紧急疏散和应急预案。
- 学生应保持冷静,按照指示迅速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 学生应研究常见急救知识和基本逃生技能。
教职员工安全
1. 工作场所安全
- 教职员工应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安全。
- 教职员工应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设备,及时报告损坏或故障情况。
2. 外出安全
- 教职员工外出时应保管好个人财务和证件。
- 教职员工外出时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人身安全。
3. 突发事件应对
- 教职员工应了解学校紧急疏散和应急预案,并能熟练执行。
- 教职员工在突发事件中应保持冷静,带领学生有序疏散。
- 教职员工应研究常见急救知识和基本逃生技能。
以上是学校各种安全条例的概览,请全体师生员工严格遵守以确保校园安全和秩序。
如有违反条例的行为,学校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大家共同努力,共建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法规文件摘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应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环境,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根据此法,中小学幼儿园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责任,要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
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单位,其首要责任人应该保证学校的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七条,各单位要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确保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消防安全设施的完好有效,保障人员的安全。
对于中小学幼儿园来说,法律要求学校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演习,加强学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意识,确保学校的消防安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第二十五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关爱,对儿童的人身、财产、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学校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应该注意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对暴力、欺凌等校园安全问题零容忍。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犯罪嫌疑人在未经法院宣判前,不得任意拘禁或者监禁,不得遗弃或者拐卖、绑架他人。
中小学幼儿园应该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预防和打击侵害学生人身权益的犯罪行为,确保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结语以上是中小学幼儿园相关的安全法规文件摘录,学校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应该紧密结合文中的法规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确保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同时,学校还要严格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加强学校安全和稳定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安全法律法规与管理措施学校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学校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一、学校安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学校安全的基础法律,它明确了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规定学校要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中小学安全教育标准》《中小学安全教育标准》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学校应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了具体参考。
3. 《中小学校舍设计卫生标准》《中小学校舍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学校建筑的安全要求,要求学校建筑要符合防火阻燃、抗震抗台风等基本标准,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
4. 《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学校安全的具体细则,包括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行为、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等方面的规定,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学生认识各类安全风险,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设施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出口、防护栏杆等,确保校园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
此外,学校应定期检查维护这些设施,确保其正常有效。
3. 事件应急处置学校应建立健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学校应迅速组织应对,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 安全巡查与监控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的安全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监控设备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5. 教师管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确保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掌握。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什么是抢劫?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抢劫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
这里的胁迫,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而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任财物被劫走。
它不以抢劫的财产价值为定罪量刑标准,其重点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采取了暴力手段,因此也就出现了抢劫了一块钱也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例,那么我们今天就介绍一下抢劫罪的量刑标准。
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
基准刑:
根据最高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及相关规定,若抢劫一次的,可在3-6年有期徒刑内确定量刑起点;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基准]
抢劫一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
抢劫二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年。
抢劫取得财物,数额超过20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每增加数额15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
如果有其他情节可能会加重处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什么是殴打他人
殴打他人,是指行为人公然实施的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打人行为。
行为方式一般采用拳打脚踢,或者使用棍棒等器具殴打他人。
依据本条规定,殴打他人属行为犯,即只要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殴打他人行为,不论其是否造成被侵害人受伤,即应当
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殴打的行为方式、行为地点和伤情轻重等,应当作为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处罚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其他相应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刑法
故意伤害罪
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再严重的,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相应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可不讲了(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
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相关案例
声称帮朋友龚某出气,高中学生王兵和刘龙(均为化名)将龚某的"情敌"张某带到旅馆,将对方打成重伤,并强迫他写下3000元欠条。
昨天记者从密云法院获悉,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王兵拘役四个月。
今年2月,密云某高中高三学生龚某用女朋友的QQ聊天,发现男生张某给自己女友发了一朵玫瑰花的图片,龚某大为吃醋。
第二天龚某在学校见到张某时,两人发生口角,张某将龚某打伤。
龚某的同学王兵和刘龙(另案处理)听说此事后,对张某进行殴打,并向其索要龚某的医药费,采取威胁手段强迫张某写下3000元的欠条。
后经法医鉴定张某的损伤构成轻微伤。
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兵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据此作出上述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