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1)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学习和掌握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
二、教学重点1.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和运用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评价《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价值。
2.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本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培养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 引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 激发学生对古代列传文体的兴趣。
2.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30分钟)- 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描写了两位古代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探讨了君臣之间的忠诚、信义、权衡等价值观念。
-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意义和影响。
3.教学重点详解(30分钟)- 解读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4.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深入讨论。
- 引导学生探索《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意义。
5.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 要求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
-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导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进行评价和评论。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评价学生对古代列传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4.评价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简要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文言句式)(一)导入课文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过《鸿门宴》,它的选自那个史学著作?作者是谁?以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史记》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记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如果说之前我们通过《史记》认识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等一系列秦末英雄的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来自战国的两位豪杰——廉颇与蔺相如。
(二)战国形势(重点在秦与赵)公元前284年,长期与秦国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
齐国破败之后, 西方强国——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赵在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国内实力大增,加之赵惠文王信任贤能,其弟平原君赵胜善能延揽天下人材。
赵国背后的燕国与赵维持着巩固的同盟。
所以,地广兵劲又无后顾之忧的赵国, 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当然赵国也就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秦赵对立从此拉开了帷幕。
在四年的对抗里,秦军虽然占了上风,但赵的基本国力尚属完整,要想决出胜负,就必须诉诸于双方的主力决战。
而就在此时,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齐人经过五年苦战,奇迹般地转变了战局。
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打垮了燕军主力,齐国本土70余城尽皆收复。
齐国君臣视燕赵为仇敌,企图把燕赵所占河北、河间之地尽数夺回。
面对齐军的席卷之势,燕人几失招架之功,赵人也惊骇万分,急欲与秦妥协,回身对付复兴的齐国。
无独有偶。
饱受秦军重压30多年的南方大国——楚,乘秦赵胶着之际,在公元前279年派军向秦反攻, 很快夺回黔中郡,并乘胜追入秦之巴郡,攻取了旧巴国的都城枳。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故事情节,领会其中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提炼历史智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廉颇和蔺相如?二、课文分析1.分析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
2.分析廉颇、蔺相如如何化解矛盾,以及他们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处理方式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的短文。
2.深入思考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和化解方式,你们有什么收获?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宽容大度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觉得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得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知识与技能】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题思想、情节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鉴赏人物传记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人物传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本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3.挖掘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忠诚守信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3.挖掘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内涵。
三、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2.对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史记》封面,引导学生关注《史记》这部历史巨著。
2.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司马迁,以及本文在《史记》中的地位。
二、文本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文本内容,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三、课堂讨论1.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2.探讨文本中的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的理解。
2.提问:文本中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分别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讨论1.分析文本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赵王、秦王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
2.探讨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内涵,如忠诚、勇敢、诚信等。
三、课堂拓展1.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对忠诚、勇敢、诚信等品质的认识。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品质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2.提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二、课堂讨论1.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历史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2.探讨文本中的战争场面,分析战争对人物形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