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及临床路径管理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406.69 KB
- 文档页数:51
实用文档***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是加强医院建设,促进医、教、研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专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为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更好地形成专科优势,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及带头作用,打造三省交界区域的医疗优势,努力跻身河北省内优势学科行列,鼓励广大员工增强科研创新意识,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重点专科建设目标巩固和发展已有重点专科优势,进一步提高科研活动能力和水平,重点扶持培养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争取更多的专科跻身市级重点学科行列,达到市级及省级重点学科水平。
重点专科的建设第三条重点专科建设内容1、围绕专科发展方向开展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提高专科科研及临床医疗水平。
2、加强专科人才梯队建设,专科后备人员及专科相关人才培养,增加专科相关专业先进的设备购置。
3.各个专科必须提高本科优势病种的诊疗水平及临床路径管理。
第四条重点专科的产生重点专科建设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院成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并确定重点专科主任为负责人。
必须从医院的实际发展出发,根据院学术委员会评议,择优选择为原则,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邯郸市及省内有影响、有优势的专科。
在我院的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1.医院重点专科:由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院内及邯郸市内专家评议产生,主要指那些基础好,有一定影响力,有科研能力的科室。
作为医院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几年努力,使之跻身于市级及省级重点学科行列。
2.医院扶持重点专科:由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议产生,主要指那些有一定基础,但相对薄弱,需要医院扶持的科室,有计划地培训,为进入院重点专科作准备。
医院重点扶持专科和医院重点发展专科,由各科室提出申请,填写相应表格,交医务科。
申报科室将资料制成多媒体形式,再全院公开评审,由专家评议产生相应专科。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临床路径与指南中医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认识。
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中医药临床路径与指南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们为中医师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和提升自己的中医技能。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临床路径与指南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应用。
一、中医药临床路径中医药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诊疗方案和路径。
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中医医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对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研究和总结。
中医药临床路径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诊疗模式,确保中医诊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诊断和鉴别: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鉴别,确定病因和病机。
3.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医调养等。
4. 治疗过程:根据治疗方案,规定患者的治疗过程,包括用药剂量、疗程、频次等。
5. 随访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患者的随访和评估,掌握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制定能够帮助中医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更加规范和系统地进行工作,确保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科学有效。
二、中医药临床指南中医药临床指南是在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制定出一套针对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医药临床指南的制定需要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和经验总结,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种分类:将各种常见疾病按照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类。
2. 诊断标准:明确每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3. 治疗方针: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提出每种疾病的治疗方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饮食调养等。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脾胃科是我院的一个重点科室,为把我科建设成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及指南,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脾胃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本情况綦江区中医院脾胃科成立于,现有医护人员门诊人次,出院人次。
开展的主要项目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风湿性疾病、胃肠息肉切除经内镜高频电刀及氩气刀治疗、小肠疾病诊断、食管支架置入、经胃镜胃肠营养管置入、经内镜镜下止血(注射药物或止血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三、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切合并互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
使我科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并通过和相关科室合作,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方案1、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思芸(副主任中医师)副组长:蔡明建(主治中医师)张绍勇(主治中医师)、李传群(副主任护师)成员:王勇(住院医师)、刘剑芳(住院医师)、张艳妮(住院医师)、李娟(护师)2、实施办法:1、基础设施建设1)依托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场所,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环境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突出中医氛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条件。
2)通过与医院积极协商沟通,逐步开设脾胃科专病门诊及肝病门诊,并设置内镜室。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通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在国内医疗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推广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建立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制定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将现有的中医疗效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诊疗流程和方案,说明各中医治疗环节的概念、原则、方法、技巧、治疗方案等。
2. 建立一支专业中医团队组建专业的中医团队,包括中医师、主治医师和专家组成,由高级中医师负责管理,建立健全中医服务体系和配套工作流程,确保诊疗方案的实现。
3. 推广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加强宣传推广,引导患者主动选择中医治疗,并且为其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
同时,定期组织中医临床多学科会诊,交流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医的临床学术水平。
4. 落实优惠政策为了提高患者体验、提升中医技术、转化临床效果,建议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与补贴措施,如采取购置价格优惠、试点降费等措施,鼓励各大医院建设标准化中医科室和中医服务。
5. 加强科技支撑和建设加强中医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在临床治疗中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中医诊疗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中医临床诊疗的水平。
【实施步骤】1. 建立多学科工作组,确定优势病种2. 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3. 组建专业中医团队4. 加强宣传推广5. 落实优惠政策6. 加强科技支撑和建设【方案成效】1. 充分发挥中医的治疗优势,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度2. 提升中医科学和技术水平,提升国际中医应用质量3. 加强中医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中医服务4.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中医良好的医疗环境5. 通过临床路径的推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杜绝成本的浪费,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背景。
中医作为我国特色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症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然而,由于中医诊疗方案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导致临床实施中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因此,制定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目标。
1.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流程,提高临床工作效率;2.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3.促进中医临床研究和经验积累,形成科学化的诊疗模式。
三、实施步骤。
1.患者接诊与初步评估。
患者到达科室后,由接诊医生进行初步问诊和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病情及病史,进行初步评估。
2.综合诊断与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病情和中医辨证理论,进行综合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
3.治疗过程监测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
4.疗效评估与随访。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进行随访工作,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再次诊疗。
四、实施要点。
1.临床路径团队。
建立中医临床路径团队,包括主治医师、护士、药师等,共同负责患者的诊疗工作,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2.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中医临床路径操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责任人,确保每个患者得到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3.信息化管理。
建立中医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患者病历、诊疗方案、药物处方等进行电子化管理,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
4.培训与评估。
对临床路径团队成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和规范化意识;同时建立评估机制,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科室中医临床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
患者接诊和治疗流程更加规范化和有序,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也促进了科室中医临床研究和经验积累,为中医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太和县中医院骨伤科)为认真落实安徽省级中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通知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我院内涵建设,充分认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专病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为督促我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规范省级中医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特制定我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
一、成立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督导小组组长:于其华副院长副组长:姚先杰副院长李俊宇副院长成员:刘旭主任程启华主任蒿广兴主任程爱明副主任黄向春副主任班文明科长崔艳艳科长徐军辉副科长刘薇医师陈小龙医师成立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督导小组,目的是使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采用分病区负责制,一是便于发挥全体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二是从另一角度保证建设项目的全方位和立体性。
小组由主管科教工作的院领导、医务科、科教科负责人及骨伤科各病区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和指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工作。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督导小组督导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项目阶段报告、估计项目进展情况、资源分配情况等。
每3月:研究立项或新技术开展情况、人才物投入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每6个月: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应用情况、亚专科人员培训情况;每年: 科研立项、论文发表和报奖情况、举办培训和学习班总结等。
二、总体目标经过3年的发展,努力建成安徽内骨伤科疾病诊疗临床和科研一体发展的重点专科,再经过1-2个发展周期,努力建设成省内综合实力先进的骨伤科疾病诊疗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基地。
三、实施细则及工作计划1.建设内容与总体设计①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有足够的工作用房,一般临床科室300 床位(相当五个病区)以上,非临床科室应具有相当面积的工作用房;配备专业发展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完善。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3年版)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要求设置的5个一级临床科室必须独立设置。
2.检查病历时要由专家从病案信息库中随机抽取,不得由医院提供(下同)。
3.对指标3.2进行检查评估时,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临床科室中抽取2个临床科室,其中从内科系统临床科室和其他科室各抽1个(不含已抽取确定为检查对象的重点专科),共2个科室。
对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每项指标的实际得分。
4.对指标3.3.1—3.3.4项进行检查评估时,由专家在临床科室中随机抽取2个科室,其中从内科系统临床科室和其他科室各抽1个(不含已抽取确定为检查对象的重点专科)进行检查。
对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每项指标的实际得分。
5.对指标3.3.5进行检查时,由专家在制定了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的手术病历中随机抽查。
6.对指标3.9.3进行检查评估时,由医院提供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名单和设立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并从设立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中随机抽取2个科室实地考查。
7.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指经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8.处方情况评价方法:查看评审前一年度报表,并抽查评审当月某天的处方。
如该天处方比例远低于该年度的处方比例,则再抽查另外一天的处方以进一步核实。
中成药和西药在一张处方中的按中药处方计算,计算时应分别计入中药处方数和处方总数。
9.在对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时,备选科室不包括“治未病”科和重症医学科。
10.抽查病历,不特指的,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均可。
临床科室建设检查记录表(诊疗方案及应用)451.对指标3.3.4进行检查,查阅评审前3年资料时,如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尚未正式印发相关病种诊疗方案,则检查科室对本院自行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的资料。
中医诊疗方案优化是指对诊疗方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脾胃科是我院的一个重点科室,为把我科建设成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及指南,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脾胃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本情况綦江区中医院脾胃科成立于2002年,现有医护人员20名,医生7名,护士13名。
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9名。
编制床位25,实际开放床位29。
年门诊人次,出院人次。
开展的主要项目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风湿性疾病、胃肠息肉切除经镜高频电刀及氩气刀治疗、小肠疾病诊断、食管支架置入、经胃镜胃肠营养管置入、经镜镜下止血(注射药物或止血夹)、食管静脉曲套扎治疗。
三、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切合并互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
使我科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并通过和相关科室合作,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方案1、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思芸(副主任中医师)副组长:蔡明建(主治中医师)绍勇(主治中医师)、传群(副主任护师)成员:王勇(住院医师)、剑芳(住院医师)、艳妮(住院医师)、娟(护师)2、实施办法:1、基础设施建设1)依托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场所,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环境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突出中医氛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