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青

云中学为例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为例

研究背景:

英语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普及的语言之一,而中学英语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中存在自

然分层现象。传统的统一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班级英语分

层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适合该校的分层教学对策,为教育教学改革

提供经验和参考。

研究内容:

1. 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2. 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3. 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4. 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调查问卷法:针对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和英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对于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3. 实证研究法: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情况,分析已有的分层教学对策,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预期成果:

1. 立足于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的具体情况,提出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对策和建议,为该校的英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 推广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理念和经验,为中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3. 完善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教学理论,并提供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为教育教学现开出一份实用的参考资料。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篇 篇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长:苏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员:颜居海施一才劳荣珍周胜黄春红莫科进张丽梅钟立菊包丽梅罗锦英谢红妃(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天河高中英语教学、教研硕果累累

天河高中英语教学、教研硕果累累 由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2005年中小学英语新课程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案例)评选”结果现已揭晓,我区英语教研员柴秀娣老师获得高中学段论文一等奖;75中学朱倩茵老师获得论文二等奖;天河中学陈健英老师获得论文三等奖。详见附件(一)。 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广州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 47中蒋兆菲老师荣获“广州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称号。详见附件(二)。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附件(一) 粤教研室〔2005〕37号关于2005年中小学英语新课程优秀教学 论文和教学设计(案例)评选结果的 通知 各地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4年年底,我室向全省征集参加评选中小学英语新课程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案例),各地市教研室积极

配合、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参评作品。各地参评作品经初评后上送我室,共有优秀教学论文236 篇、教学设计(案例)196 项和课堂教学录像158个。这些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和录像充分反映了我省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近年来在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成果,经过专家评审组反复评议,总共评出: 1、教学论文 一等奖21 篇,其中小学10篇,初中3篇,高中8篇, 二等奖52篇,其中小学20篇,初中12篇,高中20篇; 三等奖89篇,其中小学30篇,初中29篇,高中30篇。 2、教学设计(案例)及录像 一等奖31个,其中小学 10个,初中 10个,高中11个, 二等奖60个,其中小学 20个,初中20个,高中20个; 三等奖90个,其中小学30个,初中30个,高中30个。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

新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探讨与实践——以佛山东平新城为例的开题报告

新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探讨与实践——以佛山东平 新城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城规划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新城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探讨和实践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佛山东平新城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与顺德区交界处,是佛山市城市副中心、重要的外向型新城。东平新城规划总面积33.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区域规划面积约5.5平方公里。东平新城是输配电网络的重要枢纽,有重要的区域保障性产业,同时与港澳密切联系,对推动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佛山东平新城作为案例,探讨和实践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对推动东平新城乃至佛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实践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佛山东平新城为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新城城市发展动力理论探讨。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探讨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论,阐述各种动力机制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2. 佛山东平新城规划建设情况分析。分析佛山东平新城的规划建设情况,了解其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情况分析。 3. 佛山东平新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实践研究。借鉴成功的案例,结合佛山东平新城的实际情况,探讨新城城市发展所需的动力机制,包括

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参与、资本驱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研究目标为:探讨和实践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佛山东平新城为例,提出适合东平新城及其他新城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推进东平新城乃至佛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步骤如下: 1. 文献资料搜集与综述。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了解国内外有关新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国内外成功的新城发展案例。 2. 佛山东平新城规划建设情况分析。分析佛山东平新城的规划建设情况,了解其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情况分析。 3. 实证分析。通过对佛山东平新城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新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动力机制的现状、优劣势以及机制优化的可能性和策略。 4. 提出政策建议。结合佛山东平新城的实际情况和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为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提供科学指导。 四、研究预期结果 1. 对新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论进行探讨,分析各种动力机制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为新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 分析佛山东平新城的规划建设情况,了解其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情况分析。 3. 通过对佛山东平新城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新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动力机制的现状、优劣势以及机制优化的可能性和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