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地理统计图表 (1)
- 格式:doc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2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数据表格2、7、8 12坐标图1、3、4、5、6 12、13结构图5、6、9、10、11 13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右图各坐标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聚落最有可能呈带状分布B.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则G地人口可能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水运条件最好D.若此图表示农业区位因素,则A地需要解决灌溉水源2.读图中X( )。
耕地草地荒地林地其他1980年55.0% 4.9% 15.4% 19.8% 4.9%2010年40.2% 6.2% 1.3% 44.1% 8.2%A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层变薄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地的农业优势区位因素为地形,而气候和河流均没有优势,水源条件不优越,因此要解决灌溉水源问题;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在地形、气候、河流上均没有优势,因此无法确定聚落形态;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G地没有地形优势,则人口不可能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没有河流优势,则水运条件不好。
第2题,由图可知,2010年耕地、荒地比重减小,草地、林地增加,说明该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植树种草,使该河流域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生物多样性增加;因为该河流域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层不易被冲刷,土壤层没有变薄;水土流失减少,下游泥沙沉积较少;同时植被覆盖率增加,对河流径流季节调节作用增强,径流的季节变化变小。
答案 1.D 2.C(2013·江苏扬州检测)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和“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优化重组卷(五)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A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干脆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4·苏锡常镇二模)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改变(含预料)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A.1986—1990年B.2024—2025年C.2024—2025年D.2026—2030年2.据图推想,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为(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B.人口诞生率低C.劳动力严峻过剩D.老龄化现象趋缓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24年之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始终为正增长,劳动力人口总数始终在增加,2026年之后我国劳动力人口始终为负增长,劳动力人口总数起先削减,故2024-2025年为我国劳动力人口从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时期,应为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
故选C。
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2036-2040年我国人口增长率为零,说明我国人口诞生率较低,人口总数比较稳定(并非逐年下降);此时段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人口增长率为零的条件下,劳动人口削减,说明老龄化现象严峻。
故选B。
答案:1.C 2.B甲图为一条河流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的改变图,乙图为该河流不同地点按上下游依次每隔5米所测量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选项中地理景观或现象与甲图中距河床顶部距离改变规律形成缘由相近的是( ) A.喀斯特景观B.科罗拉多峡谷C.河流凹岸水较深D.河流下游石头较圆润4.依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河流( )A.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后河床为基岩B.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前后流速改变较大C.乙图所示岩层为向斜D.乙图各地中A为上游5.乙图中H处距河床顶部距离改变的形成缘由可能有( )①瀑布②地下暗河③断层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解析:第3题,据甲图可知,该数据涉刚好间为60年,内力作用对其改变影响较小,因此该改变受外力作用明显。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能力提高:统计图表台前一高 2020.04(时间 45 分钟,满分 90 分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 2118 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赏析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辰表”。
据此达成 1~2 题。
日期日出时辰日落时辰①7: 3217:08②6: 3118:15③4: 4519:39④7: 2216:49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凑近赤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一旅客于 7 月某日去雾灵山旅行,当天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2019 ·深圳调研 )四川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峰峡谷区,是典型干旱河谷中心,以下图表示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散布特点。
据此达成 3~4 题。
3.茂县乡村聚落空间齐集特点整体呈A .片状集中B.带状延长C.环状散布D.零落无序4.距干流约 200 米聚落数目最多,最可能原由是A.地形相对平展地质灾祸较少B.植被旺盛土壤肥饶易于耕种C.距水源近且不易遭到洪涝灾祸D.地势较高天气干爽适合居住研究者检查发现不一样季节的天气变化能在必定程度上影响自驾入藏旅客的行为。
以下图表示不一样季节入藏自驾车速度的累计百分比曲线。
据此达成 5~ 6 题。
5.只考虑车速,最合适自驾入藏的季节是A .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6.造成旅客入藏低速行驶的自然原由可能是A .春天路面积雪B.夏天天气酷热C.秋天灾祸多发D.冬天季风激烈2017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花费占GDP 的比率为 14.6%,实现了“五连降”,2018 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 14.5% ,但这一比率仍高于主要发达国家8% ~9% 和新兴经济体11%~ 13% 的水平。
这既与我国家产构造、人口和家产空间布局有必定关系,也反应出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图 1 表示 2008- 2017 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花费占GDP 的比率变化,图 2 表示 2017 年中国物流成本构造。
考点十五地理统计图表
(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
据此完成1~3题。
1.
A.棉花B.甜菜
C.水稻D.小麦
[解析] 读表,河北是华北平原小麦主产区,①代表作物为小麦;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②代表棉花;④产量最高的地方是江西,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④代表水稻;③作物在北方种植较多,但面积不大,③代表甜菜。
故选A。
[答案] A
2.江西省农作物③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市场D.交通
[解析] 农作物③在黑龙江分布最多,而在江西省没有种植,故可判断③为甜菜。
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江西省属于亚热带,所以农作物③在江西无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故选B。
[答案] B
3.与河北省比较,黑龙江省农作物④分布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原面积广大B.土壤深厚肥沃
C.机械化水平高D.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农作物④在江西和黑龙江分布面积大,故可判断④为水稻。
黑龙江河流众多且夏季高温多雨,可为水稻种植提供大量灌溉水源;而河北省地表径流少,缺水严重,所以种植面积较黑龙江小。
故选D。
[答案] D
(2017·四川成都月考)城市建城区内的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要随城市规划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下图为某大城市在城郊规划的一居住小区近7年来的区内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
积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居住小区( )
A.2009~2010年建成区面积和建筑物数量均下降
B.2010~2012年建筑物数量在不断增长
C.2012~2013年建筑物数量增长而建成区面积下降
D.2012~2014年建成区面积呈下降趋势
5.据图分析可知,该小区建筑物数量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是( )
A.增大了建筑物的高度
B.提升了该小区的环境质量
C.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
D.造成了建成区面积的盲目扩张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城市化问题。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透过两条曲线的变化分析该城市采用了内涵式的发展模式,注意增长率的数值变化不能与数量变化等同,也要注意增长率的正负值含义。
第4题,据图可知,2009~2010年建筑物增长率虽然下降,但依然大于0,所以,建筑物数量上涨,A错;同样道理,2010~2012年建筑物数量在不断增长,B对;图示时间段内,建成区的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建成区的面积一直在增长,C、D错。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小区建筑物数量的变化表现为正值,说明建筑区的面积在扩大;后期建成区面积增长变慢,但建筑数量增长率高于建成区的增长率,说明城市发展是内涵式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城市扩张并非无序扩张,选C。
[答案] 4.B 5.C
(2017·山东青州热身训练)内蒙古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在当地选了一块试验地。
根据积雪厚度,设计了同面积的两块样地和一块对照样地。
样地A积雪厚度30 cm,样地B积雪厚度10 cm,对照样地为无积雪区。
下面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图。
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实验可以得出( )
A.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
B.各样地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一致
C.积雪越厚则牧草生长的速度越快
D.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的生物量
7.根据实验推测,在牧草发育期,积雪有利于土壤( )
A.保温B.保土
C.增肥D.增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中一个发生变化会带来其他要素的变化。
第6题,仔细读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牧草地上生物量。
4月25日到4月30日积雪地的牧草生长慢于无积雪地,A错;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肯定不一致,B错;不同时期积雪厚的前期牧草生长慢,后期的速度快,C错;从总的生长量看,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
选择D。
第7题,该区域位于内蒙古干旱地区,影响牧草发育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为水分,因此,积雪融化能改善土壤水分,是半干旱地区积雪对牧草发育的主要好处。
答案选D。
[答案] 6.D 7.D
(2017·江苏东台模拟)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
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年~2015
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
据此完成8~9题。
8.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
A.东北坡B.东南坡
C.西南坡D.南向坡
[解析] 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退缩率是1978年冰川面积减去2015年冰川面积与1978年冰川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在东南坡向,退缩面积最大且东南坡向的总面积较小,退缩率最大,故选B。
[答案] B
9.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 )
A.南向冰川规模小
B.南向冰川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C.南向冰川位于向阳坡
D.南向冰川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东南坡,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规模小,故选A。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