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热点11PCR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4
大题1题多练十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018重庆4月调研测试,38)透明质酸酶在临床上常用作药物渗透剂,目前主要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科研人员尝试将透明质酸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其得到高效表达。
下图中NcoⅠ和XhoⅠ为限制酶,重叠延伸PCR是一种定点突变技术。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保护,PCR 的原理是;PCR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如此重复循环。
(2)若图中的透明质酸酶基因来自cDNA文库,则在进行步骤②之前需在其前、后端分别接上特定的,否则该基因就不能转录。
步骤②需要用(酶)切割质粒。
(3)图中A是;早期实验人员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后来发现用毛霉或酵母菌作受体更具优势,从生物体结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地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知道。
检测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答案:(1)透明质酸酶基因,防止NcoⅠ破坏目的基因DNA双链复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2)启动子、终止子NcoⅠ和XhoⅠ(3)基因表达载体毛霉或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对初始形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4)利用目的基因制作成的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2.(2018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二模,38)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产量变低,品质变差。
可以利用细胞工程培育脱毒草莓或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毒草莓。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脱毒草莓,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其原因是。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主要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有关,这两种激素是;在培养形成完整新植株过程中,对这两种激素的调控关键是。
热点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囊泡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囊泡内运输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C.囊泡运输是所有神经细胞都具有的物质运输方式D.以囊泡形式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选D。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当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上加工成熟后,则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并移动到细胞膜,经胞吐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囊泡运输的物质也可以是神经递质(本质不是蛋白质);神经细胞都要分泌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的分泌都是通过囊泡运输到突触前膜并分泌到突触间隙的;以囊泡形式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下列比较大肠杆菌与人的造血干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的细胞之中都含有mRNA、tRNA和rRNAB.前者遗传物质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后者遗传物质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C.两者都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D.两者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解析】选A。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人是真核生物,两者细胞都含有mRNA、tRNA和rRNA;两者细胞遗传物质的单体都是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不含线粒体;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大肠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3.下列有关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B.二者的细胞在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转化C.二者的细胞中,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二者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是RNA【解析】选A。
颤藻和黑藻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颤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二者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且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4.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解析】选D。
专题9 生物技术与工程【高考命题热点10】荧光定量PCR技术与PCR技术相关的生物学科素养主要体现角度:1.生命观念主要体现(1)物质与能量观:PCR扩增目的基因需要模板、原料并消耗能量。
(2)结构与功能观:PCR仪、微量移液管、微量离心管等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2.科学思维主要体现(1)归纳与概括:比较PCR技术和DNA体内复制的异同。
(2)分析与推理:PCR技术中引物的选取。
3.科学探究主要体现(1)实验操作能力:探究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实验中PCR反应体系的配方的配制以及实验流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2)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对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
4.社会责任主要体现PCR扩增的用途包括获取目的基因、对感染疾病(核酸检测)的诊断等。
(2023·广东卷)种子大小是作物重要的产量性状。
研究者对野生型拟南芥(2n=10)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种子增大的突变体。
通过遗传分析和测序,发现野生型DA1基因发生一个碱基G到A的替换,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据此推测突变体的表型与其有关,开展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拟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野生型DA1基因转入突变体植株,若突变体表型确由该突变造成,则转基因植株的种子大小应与________植株的种子大小相近。
(2)用PCR反应扩增DA1基因,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PCR产物和________进行切割,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
为确保插入的DA1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其上下游序列需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后,TDNA(其内部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换)可在基因组单一位点插入也可以同时插入多个位点。
在插入片段均遵循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下,选出单一位点插入的植株,并进一步获得目的基因稳定遗传的植株(如图1),用于后续验证突变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①农杆菌转化T0代植株并自交,将T1代种子播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够萌发并生长的阳性个体即表示其基因组中插入了________。
高三生物PCR技术复习试题一、知识回顾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得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得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得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得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将人工合成得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黏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引物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次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基因。
在PCR放大过程中得关键就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得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二、试题精练1、PCR技术就是一种DNA得扩增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模板DNA、DNA聚合酶、dATP、dCTP、dGTP、dTTP 可以实现DNA得扩增。
据此判断不合理得就是A.dATP在DNA扩增中可以提供能量,同时作DNA合成得原料B.dTTP完全水解后产物有胸腺嘧啶、磷酸、核糖C.DNA扩增过程未加解旋酶,可以通过先适当加温得方法破坏氢键,使模板DNA解旋D.CTP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就是组成RNA得基本单位之一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就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得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得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得叙述中不正确得就是:()A.变性过程中破坏得就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得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得结合就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 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得最适温度较高3、下列有关PCR技术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A.PCR技术经过变形、复性、延伸三个阶段B.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亲缘关系等C.PCR技术需在体内进行D.PCR技术就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得原则4、PCR技术扩增DNA,需要得条件就是( )①目得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 ⑥核糖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⑥5、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得目得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放入PCR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PCR仪中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得个数至少应就是A.640 B.8100 C.600 D.86406、对禽流感得确诊,先用PCR技术将标本基因大量扩增,然后利用基因探针,测知待测标本与探针核酸得碱基异同。
标记PCR病毒分子杂交胚胎发育电泳穆利斯( K.B.Mullis ) 1944~?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 技术的真正诞生。
到如今2013年,PCR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
1973 年,台籍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为PCR技术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生物细胞需要的时间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 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72℃、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PCR的反应体系DNA模板原料∶ dNTP(dATP、dGTP、dCTP、TTP);酶∶ Taq聚合酶(嗜热细菌中分离得到)引物∶(单链DNA片段)Mg2+(维持酶活性所必需)PCR缓冲液∶维持pH,保护Taq酶其中dNTP、引物、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以及Mg2+的加量(或浓度)可根据实验调整,以上表格只提供大致参考值。
PCR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PCR引物为DNA片段,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为一段RNA链)、酶、dNTP、模板和缓冲液(其中需要Mg2+)。
高三生物PCR技术复习试题一、知识回顾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的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将人工合成的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黏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引物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次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基因。
在PCR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二、试题精练1、PCR技术是一种DNA的扩增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模板DNA、DNA聚合酶、dATP、dCTP、dGTP、dTTP可以实现DNA的扩增。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dATP在DNA扩增中可以提供能量,同时作DNA合成的原料B.dTTP完全水解后产物有胸腺嘧啶、磷酸、核糖C.DNA扩增过程未加解旋酶,可以通过先适当加温的方法破坏氢键,使模板DNA解旋D.CTP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后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 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3、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经过变形、复性、延伸三个阶段B.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亲缘关系等C.PCR技术需在体内进行D.PCR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4、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 ⑥核糖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⑥5、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放入PCR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PCR仪中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至少应是A.640 B.8100 C.600 D.86406、对禽流感的确诊,先用PCR技术将标本基因大量扩增,然后利用基因探针,测知待测标本与探针核酸的碱基异同。
热点11 PCR技术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有关PCR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PCR反应所需要的引物是RNAB.PCR反应所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PCR反应所需要的酶在60℃会变性D.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进行【解析】选D。
PCR反应需要的引物是DNA,反应所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PCR所需要的酶是耐高温的,在60℃条件下不会变性。
2.有关PCR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B.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C.PCR反应只需一定的缓冲液和DNA模板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D.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解析】选C。
PCR反应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分子)、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酶(DNA 聚合酶)、引物(DNA片段)和一定的缓冲液等。
3.利用PCR技术扩增某DNA片段得到下图所示产物,则该产物至少经过几次循环才能产生(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60A.1次B.2次C.3次D.4次【解析】选B。
PCR技术中,第一次循环产生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具有引物。
第二次循环产生四个DNA分子,其中两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具有引物,另两个DNA分子两条链都具有引物。
4.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条件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条件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条件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61(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解析】选C。
高三生物PCR技术复习试题一、知识回顾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的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将人工合成的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黏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引物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次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基因。
在PCR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二、试题精练1、PCR技术是一种DNA的扩增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模板DNA、DNA聚合酶、dATP、dCTP、dGTP、dTTP可以实现DNA的扩增。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dATP在DNA扩增中可以提供能量,同时作DNA合成的原料B.dTTP完全水解后产物有胸腺嘧啶、磷酸、核糖C.DNA扩增过程未加解旋酶,可以通过先适当加温的方法破坏氢键,使模板DNA解旋D.CTP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后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 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3、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经过变形、复性、延伸三个阶段B.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亲缘关系等C.PCR技术需在体内进行D.PCR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4、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 ⑥核糖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⑥5、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放入PCR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PCR仪中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至少应是A.640 B.8100 C.600 D.86406、对禽流感的确诊,先用PCR技术将标本基因大量扩增,然后利用基因探针,测知待测标本与探针核酸的碱基异同。
热点11 PCR技术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
1.如图表示PCR技术中DNA变性和退火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右表示DNA加热(94 ℃左右)变性的过程
B.向左表示DNA双链迅速制冷退火过程
C.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和实质都相同
D.图中DNA片段共有四个游离的磷酸基
【解析】选A。
在94 ℃左右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体,双链分开,这一过程称为变性,则A项正确。
变性后的DNA在缓慢降温后才会退火,则B项错误。
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不同,但实质相同,即氢键断裂,双链解开,则C项错误。
任何一个DNA片段都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
2.凝乳酶能够使乳汁中的蛋白质凝聚形成奶酪,主要来源为未断奶的小牛胃黏膜。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来源的凝乳酶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研究人员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目的基因,并培育了能合成凝乳酶的转基因酵母菌,从而获得足够的凝乳酶。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合成引物。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后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通常含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酵母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而不选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用来合成引物。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后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
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通常含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筛选。
(3)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酵母菌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
(4)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而不选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大肠杆菌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
答案:(1)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2)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鉴定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筛选
(3)DNA分子杂交
(4)大肠杆菌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
3.奶酪生产中的凝乳酶是一种分泌蛋白。
研究人员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目的基因,并培育了能合成凝乳酶的转基因酵母菌。
请结合如图回答: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图1所示)。
图中引物为单链DNA 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PCR扩增技术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包含:扩增缓冲液(含ATP和Mg2+)、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引物和________。
(2)为了食品安全,图2所示的表达载体需用________酶切除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再用________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选用缺失URA3基因的酵母菌作为受体细胞(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
养基中才能存活),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测定凝乳酶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测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为1 201个碱基,经判断这段序列的测定是错误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1可以知道,由原来的每条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个新DNA分子中,只含有引物A 或引物B,而以新合成的子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分子时,两种引物都含有,故第四轮循环共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引物A的是15个,占15/16。
PCR扩增技术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包含:扩增缓冲液(含ATP和Mg2+)、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引物和TaqDNA聚合酶。
(2)根据图2显示ApaLⅠ酶切位点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因此可以采用
ApaLⅠ酶切除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再用DNA连接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因为缺失URA3基因的酵母菌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
重组质粒中含有URA3基因。
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酵母菌,即所使用的培养基不需要添加尿嘧啶,如果能存活,说明导入成功;如果不能存活,说明没有成功。
(3)因为生物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联密码,所以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应为3的整倍数。
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为1 201个碱基,不是3的整倍数,因此可以判断这段序列的测定是错误的。
答案:(1)15/16 TaqDNA聚合酶
(2)ApaLⅠDNA连接不需要
(3)因为生物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联密码,所以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应为3的整倍数【加固训练】
在PCR技术中,能打开DNA双链的酶是( )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解旋酶
D.DNA酶
【解析】选C。
DNA聚合酶的作用是以DNA为复制模板,将DNA由5′端开始复制到3′端,无法打开DNA双链;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在转录中催化RNA的形成,无法打开DNA双链;解旋酶的作用是解开DNA双链碱基之间的氢键,从而使DNA双链解旋,因此在PCR技术中,理论上可以用解旋酶打开DNA双链;DNA酶是指能经由水解作用,将DNA骨架上的磷酸二酯键切断的酶,无法打开DNA双链。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