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动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
关于大学生饮酒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原因: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饮酒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同学之间的生日聚会和上最为常见。
仅我个人在大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曾多次目睹同学之间相互斗酒,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醉酒现象。
所以我想对大学生饮酒原因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饮酒的因素。
调查对象:由于外院女生较多,所以我尽可能联系了土木的同学及体院的同学(尽可能使男生女生对半),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一部分资料,以下是调查问卷整理后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其中,有55.7%的男同学,44.3%的女同学;有26.9%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内向型,20.6认为自己是外向型,1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中间型,还有14.7%的同学学认为自己是综合型;25%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从不饮酒,61.9%的是劝酒才饮,12%的有酒必饮,只有1.1%的饮酒成性;在这些同学的的家庭中,15.3%的几乎都饮酒,少数几个饮酒的占到了68.9%,14.4%的同学家中没有饮酒者,有1.4%的同学不太清楚;在他们的同学中,几乎都饮酒的占到了43.1%,少数几个饮酒的是47.3%,5.1%的身边的同学没有饮酒者,4.5%的同学不太清楚;这些同学中有58.7%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而饮酒,29.5%的是因为节日欢庆,9.5%的为了解闷消愁,2.3%的是为了刺激;66.9%的认为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有23.5%的认为喝酒有害于健康;有一半的同学认为因就是一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另一半则不同意这个观点;不过将近90%的同学认为依旧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大学生饮酒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家庭影响,学习及生活压力,酒精期望,同学及社会的影响。
探讨大学生饮酒的原因,家庭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
每个人出生后,接触的最多便是自己的父母,后天习惯的形成受影响最大的也是自己的父母。
因此,家庭作为社会载体的基本单位,对大学生饮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生饮酒动机主要为好奇心,家人同意。
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饮酒原因分析【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女大学生普遍存在饮酒行为,主要受社交压力、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饮酒文化的影响。
社交压力使她们在社交场合中选择饮酒以融入群体;心理因素如情绪波动、自卑等也促成酗酒行为;家庭因素如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离异等也对酗酒有一定影响;饮酒文化的传播也加剧了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趋势。
结论部分对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对高职女大学生饮酒问题的干预和引导。
【关键词】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饮酒原因、社交压力、心理因素、家庭因素、饮酒文化、启示、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饮酒原因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并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之而来的是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象逐渐增多的问题。
饮酒不仅可能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影响到她们的学习和工作表现,甚至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女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经常或偶尔饮酒,其中不乏过量饮酒者。
饮酒现象的增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急需深入了解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探讨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本文将从社交压力、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饮酒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1.2 研究意义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饮酒原因分析的研究意义:高职女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饮酒行为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对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现状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青年群体的消费和行为特点,有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青年健康教育和预防酗酒工作。
探讨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原因可以揭示社交压力、心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饮酒文化等方面对其饮酒行为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动因研究作者:邵杉杉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4期摘要围绕大学生的日常饮酒行为及其饮酒问题,本文对合肥市的250名在校大学生展开了相关调查研究,并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成长环境因素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选取的测量工具是由1994年美国学者库伯编制后经中国学者张崇燮进行测试修订的饮酒动机问卷。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饮酒率高达90.95%,影响合肥市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遗传因素的影响;(2)社会因素的影响;(3)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并采取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饮酒行为饮酒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R163 文献标识码:A0引言(1)饮酒的相关概念。
①动机。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动机的解释不同,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用来说明某种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的。
是推动某种行为的概念。
②饮酒动机。
饮酒行为之所以发生遗传因素、性格、个人认知,还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同伴和饮酒环境等。
饮酒动机是引起个体饮酒行为的内部原因,而且也是最终决定是否饮酒的原因。
动机理论在饮酒行为中的解释应用,已经支持了在无论是在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或者大学生群体中的动机因素对于饮酒的重要性。
1实验研究1.1研究目的论文通过对饮酒动机理论验证,并对在校大学生的饮酒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更具体的呈现大学生饮酒行为的方式和特点,为大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酒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也为学校对大学生饮酒行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1.2研究思路本研究思路是“发放量表—找出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本研究是以合肥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是经张崇燮先生修订后的问卷,利用这些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饮酒的影响因素。
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饮酒原因分析【摘要】现代社会中,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象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她们饮酒的原因。
社会文化影响、心理因素和个人经历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原因。
社会的开放和媒体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高职女大学生对饮酒的接受度提高。
一些个人经历,如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也对她们的饮酒行为产生了影响。
在未来,应该加强对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避免酗酒的行为。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她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原因分析、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个人经历、调查、结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饮酒原因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性自主权的重视,高职女大学生群体逐渐崛起,但与此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象也日益突出。
对于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饮酒行为的特点和频率,还可以探讨其饮酒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及饮酒原因的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高职女大学生健康、积极、阳光地成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现状及其原因,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该群体饮酒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调查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普遍程度及频率,了解她们的饮酒习惯和行为特点。
分析影响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影响、心理因素以及个人经历等方面。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象的深层原因,并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饮酒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甚至严重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严重的酗酒风气对纯净校园文化的侵蚀更加让人焦虑,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了解高校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原因。
本文立足高校,以XX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为基本研究对象,对其饮酒行为及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
通过分析,得出了XX大学学生饮酒率较高及学生饮酒行为不容忽视的结论,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饮酒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分析1 问题提出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酒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不合理饮酒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在大学生消费群中同样突出。
目前,在校大学生饮酒者为数不少,且呈逐年增多趋势,少数人酒后容易做出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处于社会行为建立期的大学生能否树立健康的饮酒观,形成健康的饮酒方式,将影响到其成年的健康与否,对社会、家庭及学校稳定产生较大的作用。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饮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过度饮酒,酗酒,饮酒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影响大学生饮酒行为因素众多,但当前研究侧重于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外部因素,而大学生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则被忽视。
其实,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作为潜在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1.2 选题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XX大学201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饮酒情况进行调查,了解XX大学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为学校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饮酒干预办法提供依据。
大学生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对于饮酒行为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对于饮酒行为的影响,对于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饮酒行为的关系,有指导意义。
对于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饮酒行为存在高相关的大学生,尽量避免饮酒相关的刺激,控制饮酒行为有实践意义。
学术研讨89影响犬学生饮洒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谢华大学生饮酒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 了大学生饮酒的基本现状,重点阐述了影响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心理因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举措,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无时无亥怀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且已经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就是这个道理。
有关研究表明,适当饮酒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保持一种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
但是,饮酒也有消极的方面,特别是过度饮酒和酒精依赖对人们的幸福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其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酒类消费的重要群体,大学生饮酒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对大学生加以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建构。
1大学生饮酒的现状分析笔者于2020年2月23日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大学生饮酒行为”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出48篇文献,其中学术论文35篇、硕士论文13篇。
从检索的研究文献来看,有关大学生饮酒行为的论文发文量(篇)整体比较少,其中,最多发文量(篇)为2013年发表的研究论文7篇。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研究最常见的方法为调査研究法。
图1大学生饮酒行为有关研究丈献发丈量(篇)餡总体趟势图(来源中国知网)1.1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普遍存在孙莉皿等人(2019)认为,大学生饮酒较普遍,其调查发现饮酒的大学生(12个月内)占48.19%。
李凤娟呦等人(2018)研究表明,大学生尝试饮酒率为82.7%,现在饮酒率为42.2%。
吴琼a等人(2018)研究也表明,大学生最近一年的饮酒率为57.90%。
周强旳等人(2014)调査数据显示,大学生的饮酒率为61.06%。
大学生饮酒偏好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饮酒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饮酒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还可能导致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饮酒的偏好和行为特点,并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本调研报告特对大学生饮酒偏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7份,有效回收率为88.7%。
调研对象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饮酒频率、饮酒场所、酒类偏好和饮酒动机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饮酒频率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大学生的饮酒频率分布如下图所示: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中饮酒频率最高的是偶尔饮酒(50%),其次是每周饮酒一次及以上(30%),仅有少部分大学生从不饮酒(20%)。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存在饮酒行为,饮酒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交活动。
对于大学生的饮酒场所,调查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聚会:占比35%- 酒吧或夜总会:占比25%- 同学聚会:占比20%- 公共场所:占比15%- 其他:占比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要在家庭聚会和酒吧夜总会等场所进行饮酒活动。
这反映出大学生饮酒行为关联较多的是社交关系,需要借助特定的场所进行。
3. 酒类偏好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酒类偏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啤酒:占比40%- 白酒:占比35%- 红酒:占比10%- 其他:占比1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喜欢饮用啤酒和白酒的比例最高,这可能与啤酒和白酒在价格上较为亲民以及易获得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动机如下排名:1. 放松心情2. 消遣娱乐3. 交际社交4. 缓解压力5. 尝试新酒品这些结果体现了大学生对饮酒的多种需求,包括情绪调节、社交交际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等。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 大学生普遍存在饮酒行为,特别是偶尔饮酒者占比很高,应引起重视。
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一、大学生饮酒现状(一)饮酒的频率在参与调查的100份问卷里,滴酒不沾者占10.7%,经常饮酒者占1%,88%的同学偶尔饮酒。
其中,男生的饮酒率高达94%,女生的饮酒率则为76%。
在饮酒的种类当中,以啤酒等低度酒类为主,占总体的80%。
被调查的100个人中,大部分(48%)一学期会喝酒3-5次,20%的人6次以上,其余均为不饮酒或者每学期1-2次。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我校普遍饮酒率较高,以偶尔饮酒和低度酒为趋势,但多数饮酒者的频率较低,同时,女生的饮酒频率明显低于男生:60%的女生饮酒频率为每学期1-2次;男生集中在每学期3-5次,并有22%的人6次以上。
(二)饮酒观念酒在我国流传已久,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酒逢知己千杯少”、“无酒不成席”、“酒杯一端,事情好办”等人们口口相传的饮酒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饮酒行为。
认为饮酒是一种社会文化习俗的人占60%,30.7%的人选择有一点同意,只有9.3%的人认为饮酒不是一种社会文化习俗。
同时,对于饮酒是一种社会适应的需要观点,52%的人选择同意,41.3的人选择有一点同意,6.6%的人选择不同意。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同意或者有一点同意饮酒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只有14.7%的选择不同意。
在对饮酒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上,男女之间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男生同意此观点的占56%,而女生只占36%。
对于饮酒的危害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酒的知识所知甚少。
14.7%的同学认为饮酒有利于健康,18.7%的认为适度饮酒才有利于健康,52%的人选择饮酒有害于健康。
二、大学生饮酒的影响因素(一)家庭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在人的成长发展阶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表现也因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
杨娇、滕英等人的《青少年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一文中指出:“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还通过同伴饮酒人数和态度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大学生酗酒恶习成因及限酒对策论文摘要:只要校园内外联动,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就一定能把校园限酒控制在危害最低程度,大学生酗酒恶习的状况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和改善,就会创造出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大学生酗酒、醉酒现象日趋严重,且酒后滋事伤害事件也频频发生。
大学生酗酒恶习在校园蔓延现象已经成为困扰高校稳定,并且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限酒,严禁酗酒,防控大学生醉酒后滋事引发的危害,已是当前高校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酗酒恶习成因分析大学生酗酒恶习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历史文化因素、生理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青春期心理因素和酒风异化因素等。
1.1 历史文化因素酒适用于所有饮酒民族,在我国就有以酒代“久”之内涵,表示“友谊天长地久”和“永久”之意;三国时期就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看出那时人们饮酒的感受和酒的品位;唐代以后,不论是李白“饮酒作诗”还是苏轼的“醉饮风亭”等等,都说明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酒在各国都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文化人文内涵,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爱恨情仇都有酒的故事,而“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等,更是在杯酒之间演绎了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
1.2 生理特征因素适量饮酒确能缓解紧张,可以减轻人的疲劳,改善情绪和睡眠,使人忘却烦恼,令人心情舒畅,增加社交活动和节日中的欢聚喜庆气氛。
但是,过量饮酒不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对社会也会造成种种危害。
许多有酗酒的不良习惯的人,明知酗酒的危害,但还是控制不住要酗酒,原因在于酒使人体内一种基因变异产生强烈的欲望与冲动,导致过量饮酒或酗酒。
1.3 社会环境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受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把饮酒当作社交和礼仪需要,如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喜庆气氛。
社会上还有一种“无酒不成宴” 不成文的规定,洽谈生意都要在餐桌上“烟酒”(研究),且饮酒习惯很不文明,酒桌上喝不多不义气,喝不倒俩不尽兴,助长了年轻人酗酒的兴致。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酒文化在我国逐渐普及,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难免受到饮酒风气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饮酒现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喝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报告将从大学生饮酒的背景、现状、原因、危害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大学生饮酒背景1. 社交需求: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为了融入集体、展示自己,往往需要通过饮酒来增进彼此的感情。
2. 压力释放:面对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部分大学生选择通过饮酒来释放压力,寻求短暂的放松。
3. 文化传承: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部分大学生受家庭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饮酒的习惯。
三、大学生饮酒现状1. 饮酒人数:根据调查,我国大学生饮酒人数逐年上升,尤其是男生饮酒比例较高。
2. 饮酒频率:部分大学生几乎每天饮酒,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饮酒后出现酒精依赖症状。
3. 饮酒场合:大学生饮酒主要发生在聚会、生日、节假日等社交场合。
四、大学生饮酒原因1. 心理因素: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理慰藉。
2.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对酒精的耐受性增强。
3. 环境影响:饮酒文化在我国逐渐盛行,部分大学生受到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开始尝试饮酒。
五、大学生饮酒危害1. 身体健康: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脏、胃、心脏等多个器官受损,甚至引发疾病。
2. 心理健康:饮酒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问题。
3. 学业影响:饮酒会影响学习效率,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甚至影响毕业。
4. 人际关系:饮酒过量容易引发冲突,损害人际关系。
六、对策与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对饮酒危害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压力,避免通过饮酒来释放情绪。
3. 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禁止酒类销售,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
4. 家庭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酒行为,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动因研究
邵杉杉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围绕大学生的日常饮酒行为及其饮酒问题,本文对合肥市的250名在校大学生展开了相关调查研究,并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成长环境因素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选取的测量工具是由1994年美国学者库伯编制后经中国学者张崇燮进行测试修订的饮酒动机问卷。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饮酒率高达90.95%,影响合肥市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遗传因素的影响;(2)社会因素的影响;(3)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并采取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饮酒行为饮酒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R16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1)饮酒的相关概念。
①动机。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动机的解释不同,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用来说明某种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的。
是推动某种行为的概念。
②饮酒动机。
饮酒行为之所以发生遗传因素、性格、个人认知,还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同伴和饮酒环境等。
饮酒动机是引起个体饮酒行为的内部原因,而且也是最终决定是否饮酒的原因。
动机理论在饮酒行为中的解释应用,已经支持了在无论是在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或者大学生群体中的动机因素对于饮酒的重要性。
1实验研究
1.1研究目的
论文通过对饮酒动机理论验证,并对在校大学生的饮酒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更具体的呈现大学生饮酒行为的方式和特点,为大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酒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也为学校对大学生饮酒行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1.2研究思路
本研究思路是“发放量表—找出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本研究是以合肥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是经张崇燮先生修订后的问卷,利用这些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饮酒的影响因素。
最后根据得出的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合理的意见。
1.3研究假设
(1)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受性别差异的影响。
(2)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受年龄差异的影响。
1.4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研究对象
于2017年3月5日到2017年5月5日,对合肥市各专业大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份数为232份,有效调查率达92.8%。
其中男生155人,占66.67%,女生77人,男女性别比例2:1。
1.4.2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本研究的切入点;然后利用问卷对合肥地区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回收的问卷,将无效的问卷剔除后编号,将所有答案编码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1.5结果与分析
1.5.1各维度量表分数的性别差异
对所有数据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并进行统计描述,从表1表1:各维度量表分数的性别差异
表2:各维度量表的年龄差异分析
教|育|观|点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4期/8月(下)—17
中可以看出饮酒得分(t=12.12,p<0.01)在性别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父母因素(t=-1.49,p>0.01)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心境总分(t=2.08,p<0.05)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饮酒动机(t=7.79,p<0.01)在性别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认知因素(t=6,65,p<0.01)在性别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1.5.2各维度量表的年龄差异
表2是对各量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分析,其中18-20岁为组别1的年龄段,21-22岁为组别2的年龄段,组别3为23岁以上的大学生。
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父母因素、遗传因素和心境总分在各年龄段上无统计学意义,1组和2组在饮酒得分和认知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F=-1.476,P=0.005<0.05)(F=-1,.569,P=0.009<0.05),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组别1均与组别3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在饮酒动机中显示第一组与第二、第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F=-4.280,P=0.001<0.05)、(F=-2.830,P=0.037<0.05)。
1.6讨论
1.6.1性别差异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男女生在饮酒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0.935,P<0.05)。
在被调查的232人,有饮酒行为的211人,总饮酒率90.95%,男生中饮酒144人,男生饮酒率92.89%,女生中饮酒67人,女生饮酒率86.72%。
饮酒者中男生144人,女生67人,男性饮酒者明显多于女性。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性别在饮酒模式上存在差异。
调查中女生饮酒率较低,这与我国的传统观念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女生若饮酒则往往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降低了饮酒率。
在本调查中可以明显发现女生和男生饮酒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一种容易理解的现象。
1.6.2年龄差异
从得到的数据中来看。
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在饮酒认知、饮酒得分和饮酒心境上有显著性的差异。
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数据显示大一学生的饮酒行为是最少的,大二、大三,大四的大学生饮酒比例较高。
18-20岁的大一群体刚步入校园,处于适应阶段,他们的饮酒场所或是生日聚会、班级聚会。
21-22岁的大二、大三足额生已经逐渐减熟悉了大学环境,大二、大三的学生基于在学校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有自己的交际圈,他们的饮酒主要是生日聚会、班级聚会、节假日以及个体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情感问题等。
23岁以上的大学生,他们的饮酒场所跟大三类似,相比而言大四学生要面临毕业问题,所以他们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饮酒自然而然也会增多,不同的年龄段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有不同的对酒的认知和心境因素,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
1.7饮酒的原因
1.7.1心理原因
(1)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众模仿,二是逆反心理,三是“个性心理”。
1.7.2社会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家庭影响。
家庭作为大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她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关研究表明,父母自身的饮酒行为以及他们对学生饮酒的态度均对大学生的饮酒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父母对孩子饮酒的态度占主要因素。
(2)同伴影响。
大学期间是摆脱父母追求自由的最明显的时期,也容易受同伴影响的时期。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当同伴在饮酒时,大学生就面临这饮酒的压力;当饮酒程度越高,饮酒的同学越多时。
因此,除问题饮酒外,大多数的饮酒行为多出现在群体或者群体活动中。
2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饮酒行为主要受到来自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1)性别影响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2)年龄影响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3)遗传因素是受先天控制的,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当然也受父母自身的饮酒行为影响。
(4)心理因素包括学生为了逃避压力或者现实,当然也有愉快状况下的饮酒行为,饮酒动机、心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学生选择饮酒的行为。
(5)社会因素中主要探讨不同的同伴和家庭生活对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影响。
3提出建议
(1)改善社会环境,进行健康饮酒行为教育。
社会饮酒大环境的改善。
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制作针对隐居相关的教育材料,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
学校也应加强管理,传播正确的饮酒知识。
另外学校还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2)针对心理因素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国外有关学者发现,除了社会认同、同伴的压力、药物易获和饮酒密切相关外,问题行为,情感紊乱也常常与饮酒相伴。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用积极有效的科学的方法调节自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不良饮酒。
家长也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这些行为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积极的心态,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减少不良饮酒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罗瑜,杨惠萍,何梦恒,李栋,王蕊,肖蓉.云南高校学生饮酒情况调查及分析
[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07):134-143.
[2]周桂花,刘菲菲.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
(03):123-131.
[3]曹栋,郝伟.饮酒行为的文化心理探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4):67-89.
[4]季成叶.我国大学生过量饮酒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10):
112-131.
[5]沙红民.淄博市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认知及相关因素研究[D].大理:大理
学院,2013.
[6]冷启艳.烟台市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期望、认知及相关因素研究[D].济南:
山东大学,2009.
[7]刘桂珍,王海青,刘彩云.?大学生饮酒情况和相关问题的调查[J].青岛大学
医学院学报,2001(02):67-79.
教|育|观|点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4期/8月(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