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国,德国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的国际比较义务教育年限是指国家规定的所有儿童应接受的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基础,它为每个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义务教育的年限也是国际上比较敏感的问题,各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不同,其背后反映出了各国教育的不同特点和国情。
一、我国的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设置于20世纪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基本上形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体系。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从1986年开始实施,当时设定的年限是6年,后来经过多次调整,目前的义务教育年限是9年。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9%。
我国的义务教育主要由小学和初中阶段组成,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学制为6年,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学制为3年。
我国的小学教育主要覆盖了6-12岁的儿童,初中教育则覆盖了12-15岁的学生。
在义务教育之外,我国还有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这些教育阶段的接受并不是义务性的。
二、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1. 美国美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分散,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法规。
在美国,文盲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义务教育对美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美国联邦领导的规定,义务教育年限为12年,这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美国的义务教育主要由小学和中学组成,小学的年限为6年,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共6年。
为了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美国领导在2001年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鼓励州领导为低收入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2. 日本日本的义务教育设立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日本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比美国的长,基本上符合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的教育制度分为5个级别,这些级别包括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
小学教育为6年,中学教育为3年,这两个阶段就是日本义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义务教育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性教育,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各国税制比较研究一、前言税收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各国的税收制度因历史、文化、制度、经济等方面因素而异,但都旨在通过税收收取所需的公共资源、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目的。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各国的税制具有显著的差异,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本文将通过对各国税制的比较研究,探究不同税收制度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旨在为我国税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主要国家税制比较1. 美国税制美国的税收制度是以联邦税和州税为主,并且以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遗产税、礼物税等为主要税种。
个人所得税是美国税收中的最主要税种,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10%、12%、22%、24%、32%、35%和37%。
除了个人所得税以外,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1%,还存在社会保险税、医疗险税等,还有州税和城市税等。
总的来说,美国税收制度体系规模相对庞大,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收入,但也为企业所得税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支持。
2. 德国税制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联邦税和州税构成。
主要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德国个人所得税是以累进税率为主,税率分成六档,起征点为9,744欧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分别是19%、7%和0%。
总体来看,德国税收制度规模相对较小,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少,但财政收入稳定性好,税制同时也为公平正义提供了支持。
3. 日本税制日本的税收制度主要由中央税和地方税组成。
主要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日本个人所得税税率分百分之5到百分之40不等。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86%。
消费税税率于2019年10月1日从8%上调至10%。
总的来说,日本的税收制度规模相对较大,多伦多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财政与公共资源领域管理问题等各种问题。
4. 法国税制法国的税收制度包括联邦税和地方税,主要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等。
“世界500强”是指由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按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直接投资和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根据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1995—2009年的行业演变、地区格局、国际化程度及企业规模变化,分析总结500家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中国最大跨国公司的差异。
一、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一)行业分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行业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产业变迁。
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制造业有157家,服务业227家,其他产业116家,依次占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的31.4%、45.4%和23.2%(缪荣,2009)。
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行业比较集中,其中银行60家、保险37家、炼油49家、机动车辆与零件29家、电信20家、电子及电器设备15家、天然气与电力19家、食品与医药22家。
从行业的动态分布来看,1995年以来,炼油、能源、金属、采矿及原油生产等行业跨国公司数量明显增加,电子及电器设备、贸易、零售行业的数量显著下降,其他行业如电信、航空航天、食品与医药等跨国公司数量基本没有较大变化(表1)。
(二)地区分布由500强跨国公司区域分布来看,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主500强跨国公司:世界与中国的比较葛顺奇赵玉静表1:1995-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分布资料来源:《财富》杂志历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关数据统计。
要分布于北美、欧盟、东亚三个地区(表2),2009年其数量分别为158、152、128家,占500强跨国公司总量的87.6%。
1995-2009年,北美、欧盟的企业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东亚地区虽然中国、韩国500强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日本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东亚总的500强企业数量由1995年的161家降为2009年的128家。
从国家分布来看,1995-2009年,500强跨国公司主要集中于美、日、德、英、法等国。
2010年第5期(总第80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Adm inistrative Cadre I nstitute of PoliticsA nd LawNo .5 2010(Sum No .80)我国和德、日两国犯罪构成体系比较研究张 坤(山东大学法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存在着严重弊端,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从而提出了许多新的犯罪论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德日递进式的犯罪论体系。
我国与德日递进式的犯罪论体系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我国犯罪论体系改革的思路是在坚持我国目前通行犯罪论体系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犯罪成立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以完善我国的犯罪论体系。
关键词:刑法;犯罪构成;德日犯罪成立理论 中图分类号:DF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10)05-0049-04 收稿日期3 作者简介张坤(),男,山东济宁人,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结构我国实行耦合式的犯罪构成体系,该体系是在建国后从苏联引进而来的,并在我国形成了通说地位。
特拉伊宁在分析德国的犯罪论体系时把德文“Corpus deli c ti ”翻译成犯罪构成,其实该词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指的是构成要件该当性,构成要件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只是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在苏联刑法理论中,构成要件被理解为犯罪构成,成为犯罪成立条件的总和。
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四个要件之间是平行并存的关系,各要件必须依附于其他要件而存在。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这种体系中,一个行为,只要同时符合或齐备这四个方面的要件,就成立犯罪,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要件,犯罪便无存在的余地;而且抛开论述上的逻辑顺序不说,这四个方面的要件是谁也不会独立在先、谁也不会独立在后,任何一个方面的要件,如若离开其他三个方面的要件或其中之一,都将难以想象;要件的齐合充分体现出要件的同时性和横向联系性[1]。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Introduction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成为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究其共性与差异,为我国优化社保体系提供参考。
Chapter 1: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抗议保险。
这五种保险均由雇主、工人和政府按比例缴纳,因此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十分稳定。
德国社保体系的优点在于,它同样为所有的工人提供了相同的保障,减少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德国的社保体系还包括了灵活的就业政策,允许被遣散的工人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失业保险。
这有利于减轻失业工人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Chapter 2: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更为复杂。
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除了这些联邦和州政府的社保计划之外,美国政府还有一些针对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计划。
这些计划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预算和州政府。
美国社保体系的优点在于,其市场化特点使得运营效率非常高。
但美国社保体系的缺点在于,由于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压力,政府并未全面覆盖所有美国公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
Chapter 3: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与德国类似,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抗议保险。
不同的是,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 sup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另外,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允许了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家庭主妇被纳入社保范围,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权利。
日本政府还推出了多项社会福利政策,如家政服务计划、生育福利计划和长寿社会计划。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平等和稳定,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Chapter 4: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30卷 第6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30 No.6 2021年6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n. 2021文章编号:1008-8717(2021)06-0020-08比较法的中国发展研究吕斯轩 李世杰(天津大学 , 天津 300072)摘 要:比较法是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及其制度的比较,法律比较的结果被认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法律互动是最初体现,法律移植是主要体现,法律全球化是最终结果。
比较法学研究从1915年创建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开启我国比较法学教学与研究的开端,到文革时期比较法学销声匿迹,再到改革开放以后比较法学复兴,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中国比较法研究机构日益增多,但对比国际和国外的比较法研究机构,中国国内的比较法研究存在四点差距:研究与实践脱节、比较法教育缺乏、研究思路局限、成果发布有限。
针对以上差距,我们可以从服务实践、重视教学、改变思路和优化成果四个方面探索解决方案。
关键词:比较法;法律移植;法律互动中图分类号:DF07 文献标识码:A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of Comparative Law in ChinaLYU Si-xuan LI Shi-ji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Abstract:Comparative law refers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law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region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of laws are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legal interaction i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legal transplantation is the main embodiment, and legal globalization is the final result.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law in China starts from Soochow University Law School, which was founded in 1915, suspend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and revived with the China Reform and Opening-up. It has experienced a tortuous cours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parative law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four gaps in comparison with international and foreign comparative law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lack of comparative law education, the limitation of research ideas, and the limited publication of results. In view of the above gaps, we can explore solutions from four aspects: service practice, emphasis on education, change of think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sults.Key words:comparative law; legal transplantation; legal interaction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20-11-16吕斯轩,天津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法。
德日法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摘要
所谓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通常所说的经济发展模式,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思路、分配方式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日法德中国发展
德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公开宜称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行监督。
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戴维·柯茨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对资本的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可能比较小,但政治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组织的劳工拥有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市场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会民主和基督教民主”。
德国模式的优点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训;慷慨的福利国家和工资差距较小,培养了社会的和谐;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了高投资。
缺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限制较多,权利过大的工会、高税率、过分慷慨的失业救济和对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广泛限制等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
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谈判或协商资本主义“欧洲福利资本主义”,甚至是“莱茵模式”。
日本模式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取得了震憾欧美的“世界奇迹”。
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核心是“追赶”欧美,成为重工业化的先进工业国。
第二,关键是“后发效益”。
第三,加强政府干预。
第四,引进技术。
第五,出口主导、“贸易立国”。
第六,实行统制金融。
日本模式在“积累决策方面依靠私人公司,但决策最终采用与否,还必须要同公共机构进行紧密磋商之后才能决定下来,并且政府部门和银行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倾向于削弱劳工的政治和社会权力,但对劳资关系的形式留有余地,主张通过公司的福利措施将劳工和私人公司的关系融洽起来;主流文化在内容上似乎是保守主义与国家主义”;日本政府具有远见的指导,日本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日本银行与公司交叉持股,
日本的股民力量相对较弱。
日本模式曾经是“追赶型现代化”取得成功的经济模式,优点有:终身雇佣制促进了忠诚和高熟练度;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质量高;银行与其他工商业企业关系密切;公司交叉持股使管理者受到保护,免遭失去耐心的股东影响,从而使之得以对投资采取长期观点。
缺点:受到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在市场力量之下的公司受到的促使其高效率地利用资本的压力很小。
这种模式又被称为政府导向资本主义、“亚洲资本主义”或“开发政府”。
日本模式中日本企业形成以大企业(母企业)为顶点,中坚企业(一般为子企业)为骨干,广大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垂直型”企业群体结构。
公司和银行集团关系紧密,通过复杂的互相持股网联系在一起;由于银行和其它工商企业关系密切,公司管理者受到保护,从而使之能够不受股东影响进行长线投资;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得尽量多的利润;日本企业强调集体作用,集体决策,一般先由下而上提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然后请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再由领导层集体做出决策,不强调个人的作用;提倡大家庭情感,劳资协调矛盾,工会不起作用,不允许独立活动,也无全国性统一工会组织。
在日本企业股东只提供资本,董事会作用不大,实际管理公司者为经理阶层,因此有人称日本为法人资本主义。
日本企业筹集资金,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据有关资料统计,战后日本企业资金筹措大约有60%以上是商业银行提供,25%产生于利润留存及资产折旧,只有10%-12%来自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
企业不急于追求短期利润而着眼于长期占有市场份额。
日本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它们之间也很重视合作关系,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加合作”关系。
日本企业集团内部结构严密,大致包括综合商社—银行—生产厂家三部分,也就是说集信息、销售、资金周转和生产开发为一体。
以法国为代表的指导计划模式。
1、法国有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人民对政府的作用也比较重视。
纵观德国历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家对市民生活的干预深入各领域,历史上,法国民众对政府的无能和不作为,会激起民众愤怒,将政府去合法化,揭竿而起,推翻政权,重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计划对恢复少不了。
此时遭到严重破坏的法国,力争快速恢复经济的最有利措施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计划统一进行不可避免。
3、从国情出发,是供给的恢复,而不是需求的控制。
战争的破坏对法国来说是巨大的,经济
极力向后倒退,物资匮乏,经济的发展则侧重于人民生活资料的不足。
4、左翼政府力量强大。
法国社会党曾多次执政,在国家对经济的政策上相对保守,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于自由放任经济发展,企业的经济发展都必须在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内,因此,政府扮演了全职保姆的角色。
三大经济模式成功经验,对我国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是:1.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也应该是一种管理经济,管理就离不开政府。
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由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经济。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对市场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范围、方式不同而已。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原始积累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国内市场,并开拓了国际市场。
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相反,市场经济呼唤敢于干预、善于干预的政府,呼唤能根据国情和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干预的政府。
正如法国总理若斯潘所说的:没有国家,就没有市场,市场经济需要规则,需要强有力的机构,需要稳定,需要组织。
削弱政府的作用,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造成经济下滑。
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至于如何干预另当别论。
无可置疑,政府不应统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不应包办代替,不应无所不为,而应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依据国情制定战略计划,控制宏观经济平衡;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市场,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引导外资投向,控制外资总量、结构和布局。
确保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惩制经济犯罪,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制止贪污、行贿受贿;协调劳资关系、产业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防止资源浪费和被掠夺性开发,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处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还必须指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是动态的,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市场法律规则进行修订,宏观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的实施以及对公营企业的直接计划目标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是
一种政府干预程度较德国模式更大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2. 微观主体——企业行为理性化,与政府和银行建立恰当的关系
市场调节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由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最佳选择。
所以,作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市场调节作为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这一点与当代西方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是共同的。
而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有机相关的基本前提: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的公平竞争法律规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也就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前提。
当前,关于市场体系与法律规则两个方面,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接轨是不成问题的,中央的政策也早巳明确。
问题的焦点在于第一个条件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主要是企业理性化行为如何实现。
正如近年来一些学者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私营经济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代理公司制民营经济这种公有制的代理实现形式为基础,也就是说,除了一些特殊产业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与控制地位之外,将一般竞争性产业中的众多中小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为以现代公司制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为补充的经济主体构成是必要的。
所以,从一般竞争性产业的微观经济主体构成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当代发达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也是共同的,即在一般竞争性产业,都要以私营或民营经济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