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处理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10
油田化学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XX油田分公司,位于我国北方某油田。
该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了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之一。
在这里,我有幸接触到油田化学的各个方面,对油田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油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掌握油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实习任务,爱护实习单位的设备设施,确保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培训实习开始前,我们接受了油田化学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油田化学的基本概念、作用、发展历程等内容。
通过培训,我们对油田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习打下了基础。
2. 实习过程中的学习与实践(1)油田化学实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油田化学实验,包括岩心分析、水质分析、原油分析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油田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了实验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2)油田化学现场参观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油田化学现场,包括油田注水、污水处理、原油脱水等工艺。
通过现场参观,我们了解了油田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油田化学工艺流程的理解。
(3)与工人师傅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工人师傅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交流,我们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油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了油田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与工人师傅沟通交流,积累了实践经验。
2. 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国石油大学 油田化学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 学号:姓名: 教师:同组者: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与评价一、实验目的1.学会一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掌握由表面张力计算临界胶束浓度(CMC )的原理和方法,学习Gibbs 公式及其应用。
2.学会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掌握超低界面张力在三次采油中的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当它们以低浓度存在于某一体系中时,可被吸附在该体系的表面上,采取极性基团向着水,非极性基团脱离水的表面定向,从而使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
1.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及CMC 的测定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叫表面张力。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定值。
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就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升高,则溶质在表面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
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相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 )吸附等温式表示:dcd RT c σ-=Γ(1)式中:Г——吸附量(mol/L )c ——吸附质在溶液内部的浓度(mol/L ) σ——表面张力(N/m )R ——通用气体常数(N ·m/K ·mol ) T ——绝对温度(K )通过实验若能测出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σ-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的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d σ/dc ,将此值代入公式(1)可求出在此浓度时的溶质吸附量。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面活性剂溶液非常重要的性质。
若使液体的表面扩大。
需对体系做功,增加单位面积时,对体系做的可逆功称为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
中国XX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三钻井液钙侵及处理1. 了解一般淡水钻井液钙侵后性能的变化规律。
2. 学会钙侵钻井液性能的调整二. 实验原理1. 钻井液钙侵后,原来的钠质土变为钙质土,其ξ电位降低,水化膜变薄,粘土颗粒间形成或增强絮凝结构。
从而导致钻井液粘度、切力上升、失水增大。
当钙侵到一定程度后,粘土颗粒继续变粗而沉淀,此时粘土分散度明显降低,使粘度、切力转而下降,失水继续增大。
钻井液性能参数变化趋势见下图。
2. 钙侵钻井液加入适量有机处理剂(稀释剂)后,一是拆散因钙离子作用形成较大较强的粘土絮凝结构,使钻井液处于适度絮凝状态,二是保护粘土颗粒使它保持适度尺寸,不至于结合而又变得过大,从而使钻井液性能得到改善。
三.仪器、药品仪器:ZNN-D6粘度计一台;电子天平一台。
药品:CMC、降粘剂。
四.实验步骤1.取原浆500ml高搅5分钟,测其性能。
2.各组按下表加生石灰,高速搅拌10分钟后测全套性能。
3.根据加生石灰后的钻井液性能,加适量稀释剂和降失水剂使其性能得到恢复。
处理剂加量参考下表: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将所得数据及计算结果整理列表,如下所示:表一钻井液钙侵数据记录表数据的计算与处理:(1)测得的是在7.5分钟下的滤失量,经理论推证,30分钟下的滤失量是其两倍,所以:在基浆+CaO液体组成下,×2=25(ml)在基浆+CaO+降粘剂+降虑失剂液体组成下,×2=15(ml)表二钻井液钙侵数据统计表(2)泥浆剪切应力τ0与粘度计读数Ф的对应关系为×(2φ300-φ600):τ以1/2组数据为例,当转数为600时,读数为23格,当转数为300格时,读数为20:τ×(2×20-23)与转数的对应关系为:(3)钻井液的表观粘度ηp=φ600-φ300:ηp同样以1/2组的数据为例,当转数为600时,读数为23格,当转数为300格时,读数为20:ηp根据上面的描述对上面的表格二进行处理得:表二钻井液钙侵数据处理表2.给出钻井液表观粘度、动切力以及失水随生石灰加量的变化曲线并简要解释。
化学专业实习报告学号 02122035 姓名陈阳班级生物工程22班实习工厂大庆油田化学剂及水处理质量检验中心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21日考核成绩优秀指导老师刘广民生产实习是学校为锻炼本科生能力学号 02122035 姓名陈阳班级生物工程22班实习工厂大庆油田化学剂及水处理品质检验中心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21日检测成绩优秀指导老师刘广民生产实习是学校为锻炼本科生能力,让我们能更好的与社会相适应而组织的大三本科生的生产实践活动.接到要去生产实习的公告后,我很高兴,并积极联系,终于将实习地点定在大庆油田水处理与化学研究所。
这是因为:首先,水化室的主要工作是油田水处理,化学剂量开发及检验,和我们的专业有一定的关系;其次,我们的课程当中并未涉及到有关水生细菌的详细知识,在这里开展生产实习可以扩展这地方的知识;我们在实验中所学习的操作办法可以得到应用基于以上几地方的缘故,我选择在水处理所开始我的生产实习。
水处理与化学研究所隶属于大庆油田工程设计开发有限企业,原名大庆油田建设设计水处理及油田化学研究室(水化室)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油田设计院。
多年来研制出原油破乳剂、油田清防蜡剂、油田防蜡剂、原油降粘剂、原油消泡剂、污水絮凝剂、防垢剂、缓蚀剂等12个系列40余种油田化学剂。
该所现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精英32人,博士2人,硕士8人。
XX年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
同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强联合,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庆研发中心。
拥有研究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其中进口设备占60%实验室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
微生物实验室,可开展菌种培养驯化分离。
拥有国内规模装备最为先进的三次采油实验室,可开展各种除油及过滤工艺和设备试验可自动合成的高压聚合反应实验室。
由于我的实习时间只有三个星期,故在刘老师的部署下对SRB做些认知性的实习,以下为我的主要实习内容基本上了解实验室自XX年开始启动的SRB抑制课题的一些工艺原理流程硫酸盐还原菌(SRB)是导致大庆油田地面系统产生硫化物从而造成设备腐蚀、滤料污染等危害的根源;实验室立足于微生物生态抑制,改变以往追求杀灭SRB数量的目的,转而以抑制SRB活性为目的,是大庆油田系统控制SRB危害的新办法,可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本研究采用的折流板反应器有7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长*宽*高=9.5cm*12cm*42cm,有效体积4。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油田化学应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油田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油田化学作为石油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为了更好地了解油田化学的应用和技术发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油田化学应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了解油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掌握油田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油田化学基础知识培训,学习了油田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了油田化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油田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油田化学实验室,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操作和学习:(1)油田化学品的性能测试:我们学习了如何测试油田化学品的热稳定性、酸碱性、溶解度等性能指标,掌握了相关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油田化学品的配制与使用: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配制油田化学品,了解了不同化学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掌握了现场施工技巧。
(3)油田化学实验:我们进行了原油脱水、降粘、破乳等实验,观察了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了实验结果,了解了实验原理和实际应用。
(4)油田化学现场应用:我们跟随工程师参观了油田化学现场应用项目,了解了油田化学品在油气开采、钻井、井下作业等环节的应用,并参与了现场施工。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油田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油田化学品性能测试和配制。
(2)了解了油田化学在现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实际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3)培养了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感想与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油田化学的应用和技术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感油田化学在石油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一 六速旋转粘度计测泥浆的流变曲线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六速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如何判断泥浆的流型及对应流变参数的计算方法。
3. 比较宾汉模式、指数模式及卡森模式与实际流变曲线的吻合程度,弄清各种模式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1. 旋转粘度计工作原理电动机带动外筒旋转时,通过被测液体作用于内筒上的一个转矩,使与扭簧相连的内筒偏转一个角度。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一定速率下偏转的角度与液体的粘度成正比。
于是,对液体粘度的测量就转换为内筒的角度测量。
2. 流变曲线类型、意义。
流变曲线是指流速梯度和剪切应力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式,它可以分为牛顿型、塑性流型、假塑性流型和膨胀性流型。
为了计算任何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常用的方法是使不同流变模式表示的理想曲线逼近实测流变曲线,这样,只需要确定两个流变参数,就可以绘出泥浆的流变曲线。
牛顿模式反映的牛顿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τ=η·D宾汉模式反映的是塑性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τ=τ0 +ηp·D指数模式反映的是假塑性流体,其数学表达式为:τ=K ·D n 或 Lg τ=lgK + n ·lgD卡森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理想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21212121.D c∞+=ηττ实际流变曲线与哪一种流变模式更吻合,就把实际液体看成哪种流型的流体。
三.实验仪器ZNN-D6型旋转粘度计;高速搅拌器。
四.实验仪器使用要点1.检查好仪器,要求;①刻度盘对零。
若不对零,可松开固定螺钉调零后再拧紧。
②检查同心度。
高速旋转时,外筒不得有偏摆。
2.校正旋转粘度计①倒350ml水于泥浆杯中,置于托盘上,上升托盘,使液面与外筒刻度线对齐,拧紧托盘手轮。
②迅速从高速到低速依次测量。
待刻度盘读数(基本)稳定后,分别记录各转速下的读数Ø.要求:Ø 600=2.0格,Ø 300=1.0格。
五.实验步骤1.熟悉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油田化学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碱在原油乳化中的作用 (3)实验二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8)实验三钻井液钙侵及处理 (12)实验四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测定 (17)实验五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的测定 (19)实验六金属的缓蚀 (21)实验七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 (24)实验一碱在原油乳化中的作用姓名:GGG班级:石工GG班学号:GGG同组者:GGGG实验时间:20GG.10.11一.实验目的1.观察碱与原油乳化后的现象。
2.学会用不稳定系数法确定使原油乳化的最佳碱浓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碱(例如NaOH)可与原油中的酸性成分(例如环烷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
这些表面活性物质可使原油乳化形成水包油(O/W)乳状液。
水包油乳状液的形成与稳定性对于碱驱和稠油乳化降粘是重要的,例如碱驱中乳化-携带、乳化捕集、自发乳化等机理的发生,稠油乳化降粘中原油乳化分散机理的发生都是以水包油状乳液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
碱浓度是影响碱对原油乳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碱浓度低时,碱与原油反应生成的活性物质少,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若碱浓度过高,一方面,碱可使原油中碳链较长的弱酸反应生成亲油的活性物质,这些亲油的活性物质可抵消亲水活性物质的作用,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同时,过量的碱具有盐的作用,也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因此,只有合适的碱浓度范围,碱才能与原油作用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
乳状液的稳定性可用不稳定系数(USI)表示。
不稳定系数按式4-1定义:(4-1)式中USI——不稳定系数,ml;V(t)——乳化体系分出水体积与时间的变化函数;T——乳化体系静止分离的时间,min;从定义式可以看出,不稳定系数越小,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001g)、10ml具塞刻度试管、秒表、滴管、试管架。
2.药品氢氧化钠、原油、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取10ml具塞刻度试管7支,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各5ml,分别用滴管准确加入原油5ml,塞上试管塞子,每只试管各上下震荡30次。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田化学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油田化学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于2021年8月至9月在某油田化学剂研发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某油田化学剂研发中心位于我国某石油工业基地,是一家专业从事油田化学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完善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各个阶段。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油田化学基础知识培训,学习了油田化学剂的作用、分类、应用及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我还了解了我国油田化学剂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法规。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包括:(1)油田化学剂的合成: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合成过程、反应机理及产品分离纯化方法。
(2)油田化学剂的性能评价:通过测试不同油田化学剂的性能指标,如抗盐性能、抗温性能、抗碱性能等,为产品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3)油田化学剂的应用研究:针对不同油田的地质条件,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油田化学剂,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3. 生产现场参观在实习期间,我还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了生产流程、设备运行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现场参观,我对油田化学剂的生产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四、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油田化学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油田化学剂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验操作和生产现场参观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和现场任务,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实验一 六速旋转粘度计测泥浆的流变曲线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六速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如何判断泥浆的流型及对应流变参数的计算方法。
3. 比较宾汉模式、指数模式及卡森模式与实际流变曲线的吻合程度,弄清各种模式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1. 旋转粘度计工作原理电动机带动外筒旋转时,通过被测液体作用于内筒上的一个转矩,使与扭簧相连的内筒偏转一个角度。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一定剪切速率下偏转的角度与液体的粘度成正比。
于是,对液体粘度的测量就转换为内筒的角度测量。
2. 流变曲线类型、意义。
流变曲线是指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式,它可以分为牛顿型、塑性流型、假塑性流型和膨胀性流型。
为了计算任何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常用的方法是使不同流变模式表示的理想曲线逼近实测流变曲线,这样,只需要确定两个流变参数,就可以绘出泥浆的流变曲线。
牛顿模式反映的牛顿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τ=η·D宾汉模式反映的是塑性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τ=τ0 +ηp·D指数模式反映的是假塑性流体,其数学表达式为:τ=K ·D n 或 Lg τ=lgK + n ·lgD卡森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理想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21212121.D c∞+=ηττ实际流变曲线与哪一种流变模式更吻合,就把实际液体看成哪种流型的流体。
三.实验仪器1. 仪器ZNN-D6型旋转粘度计、高速搅拌器; 2. 药品350ml水、500ml泥浆。
四.实验仪器使用要点1.检查好仪器,要求;①粘度计刻度盘是否对零。
若不对零,可松开固定螺钉调零后再拧紧。
②检查粘度计的同心度。
高速旋转时,外筒不得有偏摆。
③检查高速搅拌机的搅拌轴是否偏摆。
若偏摆,则停止使用。
2.校正旋转粘度计①倒350ml水于泥浆杯中,置于托盘上,上升托盘,使液面与外筒刻度线对齐,拧紧托盘手轮。
②迅速从高速到低速依次测量。
待刻度盘读数(基本)稳定后,分别记录各转速下的读数Ø.要求:Ø 600=2.0格,Ø 300=1.0格。
五.实验步骤1.熟悉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2.检查和校正旋转粘度计。
3.测量泥浆在各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
将待测泥浆高速搅拌10min后,把水换成待测泥浆,按四-2的方法操作,分别记录各转速下的读数。
泥浆剪切应力τ与粘度计读数Ø对应关系:τ=0.511 Ø,单位:Pa。
4. 测量泥浆在1分钟和10分钟的静切力将上一步骤结束后的泥浆继续在600 rpm下旋转搅拌1分钟,然后将旋钮上提到3/6 rpm 位置,并同时关闭电源,静置1分钟后启动之,注意读取刻度盘的最大值,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初切力τs1。
再重新在600 rpm下旋转搅拌1分钟,用同样的方法读取静置10分钟后3 rpm 下的最大值,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终切力τs10。
静切力计算公式:τs=0.511ר3 ,单位:Pa。
5.实验后,关闭电源,倒出泥浆,洗净内、外筒,擦干装好。
注意:停转后,由于静切力作用,刻度盘可能不回零,此时不需要再调零。
六.数据处理计算钻井液的流变参数、绘制流变曲线并确定泥浆的流变模式。
实验二常用API泥浆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API泥浆仪器的使用和校正方法;2. 掌握现场测试泥浆性能的标准方法。
二.钻井液滤失原理在滤失介质两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泥浆通过滤失介质发生滤失。
三.实验仪器1.ZNS型打气筒失水仪一台2.马氏漏斗粘度计一个3.ZNB型泥浆密度计一个4. 高搅机一台5. 秒表一只6. 钢板尺一个7. PH试纸一盒8. 20ml量筒1个9. 滤纸10.待测泥浆约2000ml四.仪器使用要点1.ZNB型泥浆密度计校正方法:将清水注入杯中齐杯口为止,轻轻将盖旋转盖紧,擦去外溢清水,然后将杠杆主刀口置于底座的刀垫上,移动游码,使水平泡居于两根红线中间,游码左侧边线所对应刻度,即为该泥浆的密度。
测量清水密度应为1.00 g/cm3,否则,须增减枰杆末端调节器中的铅粒。
泥浆密度的测定:将清水换成搅拌均匀的待测泥浆,按校正时的方法测得的密度值即为该泥浆的密度。
注意:①每测完样品都要把刀口放置于刀架上,保护好刀刃。
②每测完样品都要洗净泥浆杯。
2、ZNN型(马氏)漏斗粘度计校正方法:将用清水刷净的漏斗粘度计挂好,用手指堵住漏斗管口,把清水经筛网倒入漏斗,直至液面与筛网底部平齐,放开手指,记录清水自漏斗流满量杯所需的时间,即为清水的漏斗粘度。
20℃左右时,清水的漏斗粘度应为26±0.5s。
泥浆漏斗粘度的测定:将清水换成搅拌均匀的待测泥浆,按校正时的方法测得的漏斗粘度值即为该泥浆的漏斗粘度。
注意事项:①为了保护漏斗粘度计的管嘴,不得用铁丝等硬物穿通。
②测量时,漏斗应垂直放好。
3.打气筒失水仪①松开减压阀,关死放空阀,打气使气筒压力达1MPa左右,然后顺时针旋转减压阀,直到压力表读数为0.7MPa。
②用手指堵住泥浆杯气接头小孔,倒入适量的泥浆,使液面与泥浆杯内刻度线平齐,放好干燥的密封圈,铺一张干燥的滤纸,将干燥的泥浆杯盖盖好旋紧。
然后装入三通接头并卡好,放好量筒。
③逆时针旋转放空阀,当压力表指针开始下降或有进气声时,开始计时并及时打气使压力保持为0.7MPa。
④记录7.5min时收集的滤液量,取开量筒,顺时针转放空阀,把泥浆杯中余气放尽后,取下泥浆杯。
打开泥浆杯,取下滤纸,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
⑤假设瞬时滤失量为零,量筒中滤液体积的2倍即为API滤失量。
⑥用钢板尺测量滤纸上泥饼的厚度。
⑦冲净、擦干泥浆杯及杯盖。
4. PH广泛试纸将PH试纸放到待测酸碱度的泥浆中浸湿后取出,待其颜色稳定后(大约30s),把变色的试纸上侧颜色和标准色对照,估计出泥浆的PH值。
五、步骤1.校正密度计和漏斗粘度计。
2.用高速搅拌器高速搅拌泥浆10分钟。
3.测量泥浆的密度、API滤失量、泥饼厚度和pH值。
七.数据处理整理并计算所测得的数据。
实验三钻井液盐侵及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淡水钻井液盐侵后性能的变化规律。
2.学会盐侵钻井液性能的调整。
二.实验原理1.钻井液盐侵后,压缩粘土的扩散双电层,其 电位降低,水化膜变薄,粘土颗粒间形成网架结构,导致钻井液粘度、切力上升,失水增大。
当盐侵到一定程度后,粘土颗粒面-面联结,粘土分散度明显降低,使粘度、切力转而下降,失水继续增大,见下图。
2.盐侵钻井液加入适量处理剂后,一是拆散较强的粘土网架结构,使钻井液处于适度絮凝状态,二是保护粘土颗粒使它保持适度尺寸,不至于结合变的过大,从而使钻井液滤失性能得到改善。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高速搅拌机一台;2.六速旋转粘度计一台;3.打气筒失水仪一台;4.电子天平一台;5.秒表一只;6.吸管一支;7.牛角勺两把;8.量筒两支;9.pH试纸、泥浆500ml、NaCl、降失水剂、降粘剂等。
四.实验步骤1.取泥浆450ml高搅5分钟后,测其六速粘度、滤失量、泥饼厚度和pH值。
2.各组按下表向步骤1完成后的泥浆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高速搅拌15分钟后测六速粘度、滤失量、泥饼厚度和pH值。
组 1 2 3 4 5 NaCl,% 0.1 0.5 0.75 2 3 3.根据步骤2完成后的泥浆性能,加入适量的降粘剂和降失水剂,高速搅拌30分钟后测六速粘度、滤失量、泥饼厚度和pH值,使其性能得到恢复。
降粘剂和降失水剂加量参考下表:组 1 2 3 4 5 降粘剂,% 0.1 0.2 0.4 0.3 0.1降失水剂,% 0.1 0.2 0.3 0.5 0.6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将所得数据及计算结果整理列表。
2.绘出钻井液粘度、动切力以及失水量随NaCl加量的变化曲线,并扼要解释。
实验四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固相含量测定仪的操作方法。
2.学会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蒸馏原理,取一定量钻井液用电热器将其蒸干,收集并测出冷凝液的体积,用减差法即可求出钻井液中固相含量。
也可通过称重方法算出其固相含量。
三.实验仪器1.ZNC型固相含量测定仪一台2.电子天平一台;3.10ml注射器一支;4.经充分搅拌的泥浆100ml。
四.实验步骤1.拆开蒸馏器,称出蒸馏杯质量:W杯(g)2.用注射器取10毫升均匀钻井液样,注入蒸馏杯中,称重W杯+浆(g)。
3.将套筒及加热棒拧紧在蒸馏杯上,再将蒸馏器引流管插入冷凝器出口端。
4.将加热棒插头插入电线插头,通电加热蒸馏,并计时。
通电约5分钟后冷凝液即可滴入量筒,连续蒸馏至不再有液体滴出为止,切断电源。
5.用环架套住蒸馏器上部,使其与冷凝器分开,再用湿布冷却蒸馏器。
6.记下量筒中馏出液体体积(ml),若馏出物为水与油且分层不清时可加入1~3滴破乳剂。
油、水体积分别以V油、V水表示。
7.取出加热棒,用刮刀刮净套筒内壁及加热棒上附着的固体,全部收集于蒸馏杯中,然后称重W杯+固(g)。
注意事项:1.操作时蒸馏器必须竖直。
2.蒸馏时间一般为20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3.注意保护加热棒和用电安全。
4.若钻井液泡多,可加数滴消泡剂。
五.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和固相体积百分含量。
对于淡水非加重钻井液: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W杯+固-W杯)×10 单位:g/100ml钻井液固相体积百分含量= 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ρ土单位:ml/100ml钻井液注:粘土密度ρ土=2.4~2.6 g/cm3,数据处理时以2.5 g/cm3计。
实验五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学会用亚甲基兰测定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其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亚甲基兰是一种阳离子材料,在溶液中离解。
当粘土中可交换阳离子水化时,带负电荷粘土晶片便与带正电荷的染色离子结合生成兰色水不溶物,此时亚甲基兰褪色,只有当溶液中有游离的亚甲基兰时才呈绿兰色。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25ml酸式滴定管一支;2.250ml三角瓶2个;3.2ml注射器一支;4.洗瓶一个;5.25ml量筒一支;6.玻璃棒;7.滤纸;8.经充分搅拌的泥浆100ml;9.0.01mol/l亚甲基兰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1.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准确吸取2ml均匀泥浆置入三角瓶中,然后加入10ml蒸馏水稀释。
2.用0.01mol/l 亚甲基兰溶液滴定,为了减少误差,开始加5ml 亚甲基兰,然后每滴入1ml (或更少)亚甲基兰后,旋摇30秒钟,用玻璃棒沾一滴液体至滤纸上,观察在染色固体斑点外是否出现绿兰色圈,若无色圈继续滴加。
3.若发现绿兰色圈,但旋摇2分钟后又消失,说明终点快到,小心加入0.5ml (或更少)亚甲基兰溶液,直至旋摇2分钟后色圈仍不褪色,则达到终点,纪录所耗的亚甲基兰溶液的体积V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