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借款审计程序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借款和费用报销及审批程序制度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内部借款和费用报销的程序,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
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效率。
二、借款程序
1.员工如需借款,应填写《借款申请表》,明确借款金额、用途、还款
方式等内容,经部门主管审批后提交财务部门。
2.财务部门收到借款申请后,审查申请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确认后安排
发放借款,并记录在册。
3.借款人在规定的还款期限内按照约定方式还款。
三、费用报销程序
1.员工发生公司相关费用后,应当及时填写《费用报销单》,附上相关
费用凭证,报部门主管审批。
2.部门主管审批通过后,费用报销单提交财务部门审核。
3.财务部门审核费用报销单内容的真实性,并核对费用凭证。
4.财务部门确认无误后,将费用报销金额打入员工指定的账户。
四、审批程序
1.所有借款和费用报销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发放
或报销。
2.审批流程需确保部门主管和财务部门的双重审批,确保资金使用的合
规性和安全性。
五、制度执行
1.公司全体员工应当遵守借款和费用报销制度,不得擅自挪用公司资金。
2.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对借款和费用报销程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执行的
规范性和准确性。
3.违反借款和费用报销程序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者将追究法
律责任。
结语
本制度旨在保障公司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加强财务管理,希望全体员工共
同遵守,共同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以上为借款和费用报销及审批程序制度,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与财务部门联系。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底稿程序表大全一、审计目标:1、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2、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4、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标识说明:√--适用×--不适用审计工作底稿页次:索引号:应收账款审计程序表被审计单位名称:编制人:检查人:复核人:会计报表截止日期:日期:日期:日期:一、审计目标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完整;5、确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标识说明:√--适用×--不适用审计工作底稿页次:索引号:其他应收款审计程序表被审计单位名称:编制人:检查人:复核人:会计报表截止日期:日期:日期:日期:一、审计目标1、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2、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可收回;5、确定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其他应收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标识说明:√--适用×--不适用审计工作底稿页次:索引号:预付账款审计程序表被审计单位名称:编制人:检查人:复核人:会计报表截止日期:日期:日期:日期:一、审计目标1、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5、确定预付账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预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标识说明:√--适用×--不适用审计工作底稿页次:索引号:存货审计程序表被审计单位名称:编制人:检查人:复核人:会计报表截止日期:日期:日期:日期:一、审计目标1、确定存货是否存在;2、确定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跌价的计提是否合理;5、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6、确定存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7、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其他应付款审计程序表
一、准备阶段
• 1.1 审计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的确定
• 1.2 对其他应付款的相关规定、政策进行梳理
• 1.3 审计计划制定,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 1.4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规模、组织结构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二、风险评估阶段
• 2.1 分析其他应付款项目的特点,了解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 2.2 了解其他应付款的账龄、金额、性质等信息
• 2.3 分析可能影响其他应付款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内、外部因素
三、审计程序设计阶段
• 3.1 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和时间安排
• 3.2 设计其他应付款的取证程序,包括审阅账户凭证、检查相关单据等
• 3.3 制定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程序,确认审计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核实执行阶段
• 4.1 进行其他应付款的账龄分析,核实应付款是否超过账期
• 4.2 通过抽样检验等手段,核实其他应付款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 4.3 对其他应付款的账龄、金额等进行详细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定性定量评价阶段
• 5.1 对其他应付款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其他应付款的性质和特点
• 5.2 对其他应付款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其他应付款的金额和占比情况
• 5.3 结合其他资料,对其他应付款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结论
六、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 6.1 报告编制组织,确定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 6.2 撰写其他应付款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结论、建议等内容
• 6.3 报告审核和审定,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关于其他应付款审计程序表的详细步骤和流程,审计人员在进行其他应付款审计时应按照以上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企业短期借款审计程序表(doc 2页)索引号:(审计机关名称)短期借款审计程序表被审计企业:页次:审计程序执行情况说明工作底稿索引号1.取得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和报表的有关项目进行核对。
2.实施分析性复核。
3.抽取短期借款进行函证,函证内容包括期末余额、利率、计息期和到期日等。
4.抽查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1)审查短期借款的增加①检查年度内增加短期借款和贷款证、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
②检查企业有无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并核实其借款条件、借款数额和借款利率等。
③检查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审查短期借款的归还①检查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对照借款偿还凭证和借款合同,核实还款期限和金额。
②根据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期和短期借款明细记录,检查被审计企业有无到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如有,则应查明是否已向银行提出申请并经同意后办理延期手续。
③检查借款偿还记录,检查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审查短期外币借款的折算①抽查外币短期借款的增减变动是否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或期初市场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期末是否按市场汇率将外币短期借款余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②抽查外币折算差额是否计入财务费用;折算方法是否前后各期一致。
5.询问管理人员或经办人,审阅会议纪要、重大合同、函证、银行贷款利息通知单等,检查短期借款会计记录的完整性。
6.检查短期借款是否已在在资产负债表中恰当披露,重点检查因抵押而取得的短期借款,是否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
7.完成短期借款审定表。
L银行存款科目:至审计时点的所有银行账户账号、币种、余额清单(余额为会计账数)以及这天所有的银行对账单,如果银行和企业之间有未达账项,还需要所有的银行余额调节表。
如果现金较多,出示现金盘点单。
2、应收账款:至审计时点分客户列示余额明细,并分账龄列示。
经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清晰的坏账准备变动表(包括年初余额,本年计提、本年转回、本年核销,年末余额,且该变动应该与利润表费用科目一致)并明示关联方余额。
3、其他应付款:写清其性质,其余同上。
4、待摊费用:比较大的需要出示一下相关合同。
5、存货:应列示分种类的本年存货变动表,存货盘点清单,成本分摊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依据。
存货跌价准备应该与费用科目相勾稽。
存货消耗应该与成本核算中的工料相勾稽,由于存货与成本核算息息相关,因此以上这些东西测算成本的时候也要用到。
6、短期投资:分投资种类列示,并列示其市值。
7、长期投资:应列示相关的董事会决议,投资比例,核算方法,以及被投资企业的当年度报表,如有必要应该对其进行附加审计。
8、固定资产:首先应准备经董事会批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盘点表,房屋建筑、车辆、机器设备、家具分别列示本年变动表。
变动表分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三行,后者是前二者之差。
原值变动应包括:年初余额,本年新增,本年减少,年末余额9、累计折旧应包括:年初余额,本年计提,本年转出,年末余额(计提和转出数应分别与管理费用中折旧费和营业外收支中固定资产处置相勾稽)10、在建工程:出示在建工程合同,竣工决算,在建工程转固的依据以及相关凭证。
应付账款:期末分客户和账龄列示的应付账款余额,列示关联方。
如果有预估余额应单独列示。
11、无形资产:同固定资产12、银行借款:审计期间所有的银行借款合同,期末无余额的也要(用来测算利息用的)。
如果有利息资本化的,应该找出某一个合同对应某一个在建工程。
应付账款:期末分客户和账龄列示的应付账款余额,列示关联方。
短期借款审计程序表一、审计目的和范围1.1 审计目的本次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和相关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确保短期借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1.2 审计范围本次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公司短期借款的账务记录、借款合同、借款凭证、还款记录等进行审计。
二、审计程序2.1 预备程序2.1.1 确定审计目标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与公司管理层确认本次审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需要审计的短期借款业务范围和审计程序。
#### 2.1.2 获取相关文档和资料审计人员需要向公司财务部门索取与短期借款相关的合同、凭证、账务记录等文档和资料,以便进行审查和核对。
#### 2.1.3 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程序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2.2 进行审计程序2.2.1 短期借款账务记录审查审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短期借款账务记录的审查,核实短期借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等信息与合同的一致性,并确认借款的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 2.2.2 借款合同审查审计人员对公司短期借款的合同进行审查,核实合同的签订日期、借款方和借款利率等内容是否与账务记录一致,并确认合同的法律规定与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是否符合。
#### 2.2.3 借款凭证核对审计人员选择一定数量的短期借款凭证进行核对,确认凭证的编号、金额、日期等信息是否与账务记录和合同一致,并验证凭证的审核和核准程序是否符合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
#### 2.2.4 还款记录核实审计人员核实公司短期借款的还款记录,确认还款的金额、时间和方式是否与合同规定一致,并核对还款凭证和银行对账单,以验证还款的准确性。
#### 2.2.5 内部控制评估审计人员对公司短期借款的相关内部控制程序进行评估,包括借款授权、凭证审核、还款审批等环节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 2.2.6 抽样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短期借款进行抽样检查,以核实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并根据抽样结果对整体短期借款进行评估。
员工个人借款审计程序一、背景介绍员工个人借款是指公司员工通过向公司申请借款,获得公司同意后,以个人名义从公司借取一定金额的资金。
这种业务是许多公司员工福利制度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员工应对特殊情况下的资金需求。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个人借款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员工的借款可能对公司的资金流动造成影响,尤其是如果大量员工同时借款。
另一方面,员工个人借款也可能引发腐败问题,例如以公司名义借款后用于个人目的,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获取更高额度的借款等。
为了防范和管理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个人借款审计程序。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二、审计程序的设计1.内控制度的建立首先,企业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明确员工个人借款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相关责任人。
控制制度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借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范围;-借款申请和审批的流程,包括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和审批人的权限;-借款申请的条件和限制,例如最高借款额度、还款方式和期限等;-借款档案的管理和归档;-借款核销的流程和责任人。
2.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应对员工个人借款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对员工借款申请材料的核查和审批,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设立借款额度的限制,根据员工的职务、收入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限制;-定期检查借款资金的使用情况,核实资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建立借款档案,对借款申请、审批、核销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存档,便于审计查证。
3.借款审计的程序为了保证员工个人借款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企业应进行定期的借款审计。
主要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借款申请材料的审查,核实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借款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样核查,确保借款资金的合法使用;-对借款档案的管理进行复核,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借款核销的程序进行审查,核实核销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对借款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4.审计结果的报告和监督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向公司管理层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借款审计报告模板1. 简介本文档为借款审计报告模板,旨在为财务审计人员提供参考和模板。
在进行借款审计时,需要对借款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还款能力和违约风险。
本模板将涵盖借款审计的必要内容,包括概述、审计程序和结论。
2. 概述2.1. 借款方信息•借款方名称:•借款方地址:•借款方式:•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还款方式及期限:2.2. 审计目的•评估借款方的还款能力;•分析借款风险;•确认借款方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 审计范围•借款方的财务报表;•借款合同及相关文件;•借款方的资金账户记录;•借款方的业务及运营情况。
2.4. 审计期间•审计开始时间:•审计结束时间:3. 审计程序3.1. 风险评估•进行资产负债表分析,评估借款方的资产负债情况;•梳理借款方的负债款项,确定其还款期限和还款来源;•分析借款方的现金流量,并判断其对借款的还款能力;•调查借款方的经营情况和业务模式,了解其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3.2. 财务报表审计•对借款方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核实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判断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合理性;•比对借款方提供的财务数据和实际操作数据,确认其一致性。
3.3. 合同审计•对借款合同及相关文件进行审计;•核实合同的法律效应和合法性;•对合同中的各项约定进行核实,确保借款方的还款义务和相关罚则的合理性。
3.4. 现场审计•对借款方的资金账户记录进行审计;•检查借款方的财务数据、会计凭证和账目册等;•梳理借款方的业务流程,确认其合法性和真实性;•核实借款方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或资料。
4. 结论•经过审计程序的检查与验证,本次审计所依据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保障;•经过对借款方的财务数据、合同及相关文件的审核,确认借款方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有足够还款能力;•依据现场核查和其他内容,借款方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在一定范围内内完全透明,不存在欺诈的可能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