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技术分析和点评
- 格式:pdf
- 大小:283.34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何菲乔发布时间:2021-10-18T16:11:26.75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何菲乔[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筑工艺的需求,必须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过程安全进行。
中铁九局集团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筑工艺的需求,必须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过程安全进行。
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此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引言为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不仅需要重视混凝土材料的检查工作,而且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全面提升建筑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特点(1)具有体积大、截面积大的特点,传热、散热性能较差,浇筑施工的时产生的水化热量大,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时,易出现变形、结构裂缝问题。
(2)混凝土材料一般由水泥、沙料、石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果混凝土材料选用、材料配合比、拌制不合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需要综合分析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施工环境和标准要求。
(3)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程,施工过程的要求严格,施工技术、设备、操作规范要求高,浇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大,需要对其进行系统规划安排,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标准化地进行浇筑施工,做到连续浇筑。
(4)水泥化热、混凝土收缩等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后期养护要求高,需要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管理一系列的工作,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课程知识竞赛学生们参加课程知识竞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竞赛小结《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所传授的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土木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不掌握“混凝土结构”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论和方法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性使本课程的涉及面和内容十分丰富,体现在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难点多,同时工程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又使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及时跟踪和适应学科的发展。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学生此前学习的具有严密科学逻辑理论体系的基础科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开始学习本课程时,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若采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
为使学生学好该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灵活性,加深学生对工程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编制构件设计分析程序,加深知识掌握程度;多样化的教学指导模式,除利用上课前后时间随堂答疑,还采取邮件、手机短信、集中预约时间等答疑方式,学生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思想上的困惑还是对本课程的建议均能与教师及时交流。
经过几年的实践,以上这些措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措施对学生更多的是提供条件,起引导作用,而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度有限。
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是按一本分数线招进的,应该说基础还是不错,但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殊性,要想掌握好所学的内容,除课堂教学外,学生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花较多的课外时间,用以前到考试前突击的方法是不行的。
为督促学生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本课程,同时也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学期采用课程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阶段性考查,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给予经济上(奖金)、精神上的奖励(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混凝土世界》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混凝土材料的设计不仅决定着混凝土生产的成本、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而且对混凝土建筑的性能和寿命,进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设计是混凝土行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总页数】2页(P94-9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即将举办
2.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发布
3.知识的检验技能的练兵-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纪实
4.知识的检验技能的练兵——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纪实
5.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获奖
名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胡赛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需要施工企业能够做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在结合建筑工程具体需求基础上,对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施工裂缝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够保障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跟应用效果,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施工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应用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
因此施工企业还需要对现有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完善,还需要做好该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借此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1混凝土施工技术1.1 混凝土搅拌技术(1)混凝土搅拌前,应预先加水空转数分钟,使搅拌筒壁充分湿润,排干净积水后再开始正式搅拌;(2)从技术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3)按规范要求,严格掌握搅拌时间,不能使用超过搅拌机规定的回转速度来缩短搅拌时间,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应确保搅拌时间满足施工作业等需求;(4)搅拌机内混凝土完全放料后,下一盘才能投入,不能边出料边进料。
1.2混凝土配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应用到水泥、骨料以及水和添加剂等多种材料,随后还要在根据建筑单位具体需求基础上,来进行适当型号水泥的合理选择,借此来保障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可以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
骨料作为混凝土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跟使用性能。
因此在进行骨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就其大小、直径、含量以及细度模数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做好含泥量的测试工作,确保其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具体需求。
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需要尽量选用一些干净无杂质的饮用水,保障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
1.3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运输状况的影响,只有在具备良好运输条件基础上,才能够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017年11月25日,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金隅杯”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在北京开赛。
29个参赛队伍经过理论和实际操作比赛,最终决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出席大赛开幕式的嘉宾一致认为,本次大赛是全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职工技能水平的大展示、大比武和大交流,是全面提升行业职工素质,加快建设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行业职工队伍的重要举措。
竞技大平台上午9点,大赛开幕式在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金隅科技大厦举行。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徐永模,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建材工作部部长范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肇嘉,国家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孙倩,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何光明、院长张增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曾庆东,大赛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赵顺增,大赛裁判委员会裁判长、清华大学教授阎培渝以及副裁判长、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韩建国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媒体以及参赛单位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 第四届“金隅杯”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侧记本刊记者 张 红分会秘书长师海霞主持。
师海霞说,本次大赛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搭建这个平台就是给上千位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创造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们本着让参赛选手在竞赛中比武展示风采,在交流中学技能、强本领的宗旨,精心设计竞赛内容,并结合当前技术和原材料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竞赛难度。
四年来,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大赛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参赛选手的竞争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思路,并提出了基本遵循的路径和行动指南。
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总结这次大赛,各高校对参赛极为重视,多数高校派出了两只参赛队伍,可见大学生对参赛和实践环节的渴望。
实践环节是目前我们高等教育中急需改善的环节。
这次大赛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艰苦劳动能力和团队意识。
由于我们是首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固然我们的经验不足,但通过这次大赛,我们也找到了我们准备工作的不足。
我们应变能力不太强、参赛心理素质和一些细节方面做的不够好。
这次比赛,众多比赛队伍同时、同一个场地比赛,大家都可互相看到对方的混凝土拌合情况,当我们旁边的队伍在操作较快的情况下,我们就感觉到有些紧张。
旁边的比赛队伍拌合快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他们可能是对混凝土原材料熟悉,由于混凝土是地方材料的特点,他们拌合快自然在情理之中;二是他们的配比可能胶凝材料多、成本高,这样的配比自然容易拌合,但这样的配比不是合理配比;三是他们操作快,是否严格符合操作规范?这些都是未知数。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确实是最好的参赛队伍。
看着其他多数参赛队伍的拌合情况,我们的拌合情况应当是正常速度,不应有不必要的心里紧张。
虽然我们在参赛之前已经给我们的参赛水平做了预估和定位,结果证明也是正确的,但对于没有经过大赛的学生来讲,遇到突发问题紧张也在所难免。
比如读湿度计问题,大赛的湿度计和我们现在多数实验室用的湿度计有所不同,同学们一看没见过的湿度计,就有些紧张,不会读了。
再比如,比赛中,裁判拿着我们的配合比计算书,影响了我们的比赛时间,这时候我们的同学有些勇气不足,怕惹了裁判,不敢立刻去要。
混凝土是地方材料的特点,决定了其配合比和性能差异的巨大,尽管我们比赛前做了一些材料的理论预判,我们的配合比也是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兼顾,综合性能较为合理的配合比,比赛结果和大赛公布的参赛队伍配合比数据也证明了这点,我们试验的原材料如外加剂、粉煤灰、砂子与大赛的原材料质量差别较大,这也使得我们的配合比对于大赛的材料来讲,与最佳配合比比较尚有不足。
“银杉杯”第四届中国装饰混凝土大赛优秀获奖项目系列展示(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熊猫山展区整体表现的场景是模拟大熊猫生长的环境,采用仿尘土的装饰混凝土地面,并展现树根、竹子、竹叶等与熊猫相关的元素,增加主题环境氛围。
整个园区采用多种装饰混凝土材料及施工工艺,包含主题压印地面、玻璃骨料地面、洗砂艺术地面、彩绘地面、化学着色地面、砼赛克地面、弧形台阶、景观坐凳矮墙等。
设 计: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单位: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景观类金奖银川韩美林艺术馆文化墙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内一段艺术墙。
设计者希望这面墙像岩画遗迹一般,既表达人类的智慧,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浮雕墙板表面为仿贺兰山岩石效果,通过岩石形状及颜色的组合使整个墙面立体感强且富于变化,古老岩画艺术与现代材料技术间的交合与碰撞,将历史与当下通过文化纽带串联起来。
设 计:张宝贵申报单位: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泥河湾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泥河湾遗址群,以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
项目系泥河湾古生物文化遗址护坡。
运用装饰混凝土三角斜齿条节奏板及夯土肌理板套色,与当地地质地层颜色相符,以剪影套色的形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节奏齿条的叠压来体现时间在这里沉积的印记,体现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的时空框架,夯土节奏板能更好地体现历史的厚重及沉淀。
设 计:于杰申报单位: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景观类金奖厦门宝龙一城风井UHPC镂空百叶将风井巧妙地设置在地面绿化种植内,利用镂空的大叶片图案改变风井百叶千篇一律的条纹造型,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高强度特点,使产品整个平面实现60%以上镂空率,使原本突兀的方块状风井,若隐若现于茂密的绿色植物之中,将功能性构筑物转变成具有景观功能的装饰物。
产品使用寿命长,建筑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也避免了其他传统材料更换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物污染。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陈浩哲发布时间:2023-06-15T05:31:35.2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7期作者:陈浩哲[导读] 当前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混凝土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深入研究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提高施工质量。
文章先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随后从具体工程案例入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相关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陕西华石实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当前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混凝土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深入研究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提高施工质量。
文章先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随后从具体工程案例入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相关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引言:混凝土当前建筑工程中的常用施工材料,拥有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工艺技术简单等特征,覆盖范围较广,通过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掌握混凝土施工要点,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工程技术水平,优化建筑质量,促进建筑工程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1.1混凝土材料配制混凝土材料配制中,在保障工程耐久性和强度等基础要求同时,按照施工技术特性要求,优化材料利用,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绝热温升性能。
混凝土施工重点在于通过各环节施工控制,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实现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目标。
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通过试配、计算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实施混凝土泵送试验,按照现行混凝土技术规程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保障混凝土强度性能,配合比设计中还需要联系混凝土温度、绝热温升幅度以及裂缝控制标准,提出有效技术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可以利用拌和水、石料、砂进行降温控制。
优选水化热低矿渣水泥,在混凝土强度超出C20条件下,可以利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或选用42.5级水泥,合理控制用量。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魏双喜发表时间:2019-06-26T15:06:44.93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作者:魏双喜[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而现代建筑楼层愈来愈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混凝土,国内大部分建筑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因为混凝土有着较为坚固的特点,可以让建筑更加的牢固和稳定。
魏双喜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而现代建筑楼层愈来愈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混凝土,国内大部分建筑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因为混凝土有着较为坚固的特点,可以让建筑更加的牢固和稳定。
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引言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材料,混凝土材质与施工质量对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有直接影响。
在建筑施工的实际应用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施工程中的规范程度影响着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作出简要分析。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等材料与水和一定的添加剂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其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凝土,再在建筑工程中特定部位将混凝土进行浇筑搅拌的施工技术。
由于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混凝土浇筑施工广泛的存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正确合理的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但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浇筑工程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难以保证。
基于此,必须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结构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52
行业关注
Industry Focus
CHINA CONCRETE 2013.07 NO.49
混凝土是世界上最大宗的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它的诸多优点无需多说,但是普通混凝土的自重大、比强度与钢材和塑料等建筑材料相比要低很多,因此混凝土轻质高强比赛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赛就要分出高低,评分规则规定依据抗压强度分值P1、混凝土比强度分值P2、试件偏差分值P3的数值加合决定最后的获奖队伍。
其中比强度值在其中的权重最大,有几支队伍在1600kg/m 3左右的容重下,配制出了60MPa左右的混凝土,按照比赛规则,其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名次。
但是混凝土是否都满足“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还值得商榷,本文仅就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的一些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关于评分规则的总结
评分规则中的第二条基本上体现了对比强度的重视,权重非常大,45×(σa /V a )/(50/2400),若强度是60MPa,V a 是1600kg/m 3,该项的得分是81分,因此比强度越高,该项得分越高。
第一条评分规则是强度越高分值越低,有参赛队对此提出了质疑。
比如,比强度相同的两组试块:50/1600,55/1760,它们的第二项得分完全相同,都是67.5分,但是55/1760这组第一项分值要低于50/1600组,笔者认为完全合理。
55MPa和50MPa强度相差无几,但是50MPa组混凝土
的容重要低很多。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比强度不相同的两组,如企业组中的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市站,比强度是91.3/1948=0.0469;而第一名西麦斯(天津)有限公司(2队),比强度是62.2/1583.7=0.039,由于第一条评分规则的原因,比强度高的这组由于强度超过上限,没有获得好的名次,这就是比赛规则,考虑了性能目标范围,有其道理和魅力,需要揣摩和理解。
二、优胜队混凝土配合比和结果分析
(一)院校组
院校组获得前三名的配合比及结果见表1、表2、表3。
这三组最终结果分别是126.7分、125.6分、125.4分,
编者按:于今年4月底在京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吸引了53家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与37所大学学生200多人前来参赛,再次成为每年一届的中国混凝土周展会现场一大亮点。
为便于各参赛队及今后举办类似大赛了解相关技术,本刊特邀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特种混凝土》课程授课教师王林就本次大赛的评分规则、院校组和企业组优胜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分析和对比了院校组和企业组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并就轻质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路线和参数控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借鉴。
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
技术分析和点评
王 林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00044)
53
行业关注
Industry Focus
总49期 2013.07 混凝土世界
结果非常接近,设计思路基本上类似,高掺硅灰,分别达到了胶凝材料总量的30%、20%、30%,同时水胶比控制在0.3以下,实现了60MPa以上的强度,总体来看,第一名、第二名代表队较第三名代表队设计更为合理,胶凝材料单方500kg,而第三名代表队达到了680kg,同时流动性第一名、第二名代表队更好一些,如图1、图2所示。
(二)企业组
由于缺少第二名代表队配合比,所以列出了第一名、第三名和第四名代表队的实验配合比及最终结果,见表4、表5和表6。
企业组第一名代表队单方使用了700kg的胶凝材料,而骨料只有750kg,由于胶凝材料密度都比较大,所以推断
3图 2 第二名代表队混凝土坍落度
图 1 第一名代表队混凝土坍落度3
54
行业关注
Industry Focus
CHINA CONCRETE 2013.07 NO.49
出它们的骨料非常轻,这样才能满足1m 3的要求。
但是该配比不具备经济性和耐久性,属于典型的比赛型配合比。
第三名和第四名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一定的工程价值,胶凝材料控制在500kg以内,硅灰掺量少;第四名代表队基本上没有掺,也配制出了60MPa以上的混凝土,容重也非常低,所以这两个配比基本上体现了现代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低胶凝材料用量,低水胶比。
三、院校组与企业组之间的比较
从数据上来比较一下院校组与企业组的整体情况,院校组40支代表队,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平均值是48.0MPa,平均容重是1857.8kg/m 3,
比强度的大小是48/1857.8=0.028;企业组59支代表队,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平均值是63.5MPa,平均容重是1774.1kg /m 3,比强度的大小是63.5/1774.1=0.0358,无论从强度、容重,还是比强度看,企业组都要强于院校组。
所以,实战经验更强的企业组对于强度和容重的把握要强于学校的学生。
而且从实际结果来看,比较院校组和企业组前几名的情况,企业组有几组的混凝土配合比具备现代混凝土的特征和要求,从和易性、强度、经济性、耐久性考虑可以用于实际的生产,而学院组没有出现比赛效果与实用性俱佳的配合比。
需要说明的是清华大学、河北建筑材料学院虽然因为强度稍低于50MPa 而没有获奖,但是其技术路线和工程实用性值得肯定。
四、总结
(一)关于水胶比
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轻骨料混凝土,水胶比是强度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从参赛队数据可以看出,混凝土水胶比控制的范围较小,获奖队水胶比基本控制在0.2~0.3之间,只有控制了水胶比,加上混凝土若能均匀密实的成型,获得强度≥50MPa才有保障。
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用陶粒做粗骨料,混凝土强度达到了91MPa,进一步验证了低强度骨料也可以打出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学术观点。
(二)关于用水量
在水胶比一定的情况下,胶凝材量用量越多,用水量越大,这种情况比较容易打出和易性较好的混凝土,但是混凝土的经济性和耐久性得不到保证。
分析比赛结果,
发现要找出各组之间胶凝材料用量相差较大,有的组单方高于700kg,有的组单方低于450kg,用水量有的组单方120kg,有的组大于160kg,对于50MPa以上的混凝土,有效有水量(不包括轻骨料吸附水)应控制在单方160kg以下,但不应过低,最好不要低于140kg。
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需要非常好的流动性,过低的用水量即使减水率高的减水剂,也会很稠,流不起来,这是流体的本质决定的。
正如冯乃谦教授所言,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没有单方150kg的用水量是很难打出来的。
(三)关于硅灰
在这次比赛中,大量地使用了硅灰,获得较好的效果,无论是企业组和院校组,名次较前的几组硅灰掺量都远远超过了硅灰的适宜掺量值。
可以这么解释,硅灰本身密度比水泥轻,活性比水泥高,是制备轻质高强的理想胶凝材料,所以在实战中,很多组都采取了这个战术,像企业组第一名代表队单方掺了250kg硅灰,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都是比赛型配合比,真正在实际生产中,昂贵的费用、极高的粘度及容易开裂等弊端,都使得这种配合比不具备生产价值。
(四)关于混凝土的容重
要想实现低容重,大部分组的思路比较统一,尽可能采用全轻骨料。
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胶凝材料用量,是混凝土配制技术是否具有实用性的关键。
轻骨料本身可以有不同的表观密度,要想实现少用胶凝材料,必须选择合理的砂率,尽可能地选择级配好和空隙率小的轻骨料。
例如企业组第三名和第四名代表队良好的技术效果启示我们,用450kg和480kg胶凝材料,仍然能打出和易性好、强度超过60MPa的轻混凝土,这和普通混凝土控制范围相近。
这次比赛圆满结束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数据和结果,还有启示。
除了大家对压力机测试数据的困惑外,还有比赛规则的把握。
单从比强度这个角度而言,这次比赛的最大比强度是91.3/1948=0.0469,这肯定不是轻骨料混凝土最极限的比强度,但这个最高的比强度并没有给他们组带来很好的名次,因为比赛不仅仅要考虑比强度,还有强度要求范围。
正确地理解比赛规则,是获得好成绩的前提;实现优异的比赛效果和更好的工程实用性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虽然难度大,但却是比赛的意义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