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带阻滤波器设计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30.54 KB
- 文档页数:5
有源带阻滤波器设计报告
报告人:XXX
报告时间:2023年xx月xx日
一、背景介绍
源带阻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滤波类型,用于减少系统的频率响应
噪声,提高系统的性能以及保持信号的稳定性。
由于其功能的重要性,这
种滤波器的设计成为电子设计和电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二、阻滤波器设计要求
源带阻滤波器的设计要求是确定频率响应和通带截止特性。
在这一过
程中,必须考虑很多因素,如功率频宽和回声损耗,以及阻抗匹配的要求,然后通过电路中的元件来设计滤波器,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三、元件选择
1.电容器:在这个设计中,为了确保阻滤波器的性能,采用了质量较
高的陶瓷牌电容器,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低介电常数等特点。
2.电阻:采用硅芯电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确保了滤波器
的性能。
3.互感器:采用的是活性式互感器,具有低损耗、高精度和稳定性等
优点,可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四、设计方案
1.频响要求:采用双多普勒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案,频率响应要求中心频率为1G,带宽为100M,通带截止特性要求主动截止≤-40dB,通带增益≤3dB。
有源滤波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有源滤波器的实验研究,掌握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和设计方法,加深对电子电路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 信号发生器。
2. 示波器。
3. 直流稳压电源。
4. 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
5. 电路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
有源滤波器是利用运算放大器的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性,结合电容和电阻等元件构成的一种滤波器。
根据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和元器件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作用。
四、实验内容。
1. 搭建低通有源滤波器电路。
2. 搭建高通有源滤波器电路。
3. 测量并记录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4. 测量并记录滤波器的相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低通有源滤波器电路,并接通电源。
2. 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接入滤波器输入端,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记录频率和幅值。
3. 依次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记录输出波形的变化,绘制幅频特性曲线。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并绘制滤波器的相频特性曲线。
5. 重复以上步骤,搭建高通有源滤波器电路,进行相同的测量和记录。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低通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数据:频率(Hz)幅值(V)。
100 2.5。
500 2.3。
1000 2.0。
5000 1.5。
10000 1.2。
... ...2. 低通有源滤波器相频特性曲线数据:频率(Hz)相位(°)。
100 0。
500 -45。
1000 -90。
5000 -180。
10000 -270。
... ...3. 高通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数据:频率(Hz)幅值(V)。
100 0.5。
500 0.8。
1000 1.2。
5000 2.0。
10000 2.5。
... ...4. 高通有源滤波器相频特性曲线数据:频率(Hz)相位(°)。
100 180。
500 135。
1000 90。
5000 0。
10000 -90。
实验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滤波器的滤波性能特点。
2.掌握常规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实现、调试、测试方法。
3.掌握滤波器主要参数的调试方法。
4.了解电路软件的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就是根据所给定的指标要求,确定滤波器的结束n,选择具体的电路形式,算出电路中各元件的具体数值,安装电路和调试,使设计的滤波器满足指标要求,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阻带衰减速率要求,确定滤波器的阶数n。
2.选择具体的电路形式。
3.根据电路的传递函数和归一化滤波器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建立起系数的方程组。
4.解方程组求出电路中元件的具体数值。
5.安装电路并进行调试,使电路的性能满足指标要求。
根据滤波器所能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或阻带信号频率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与带阻等四种滤波器。
a)有源二阶低通滤波器(LPF)图1 压控电压源二阶低通滤波器b)有源二阶高通滤波器(HPF)图2 压控电压源二阶高通滤波器c)有源带通滤波器(BPF)图 3 压控电压源二阶带通滤波器d)带阻滤波器(NF)图4 压控电压源双T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器三、实验仪器1.示波器2.信号源3.万用表4.直流稳压电源四、实验内容1.二阶低通滤波器①参照图4 电路安装二阶低通滤波器。
元件值取:R1 = R2 = R = 1.6kΩ,R3 = 17kΩ, R4 =10k Ω,C1 = C2 = C =0.1μF,计算截止频率fc、通带电压放大倍数Auo 和Q 的值。
②利用 MULTISIM 电路仿真软件对上述电路进行仿真,给出幅频特性曲线的仿真结果。
③取Ui = 2V,由低到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注意:保持Ui = 2V 不变),用万用表测量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截止频率fc,根据测量值,画出幅频特性曲线,并将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
2.二阶高通滤波器①参照图6 电路安装二阶高通滤波器。
元件值取:R1 = R2 = R = 1.6kΩ,R3 = 1.7kΩ, R4 = 10kΩ,C1 = C2= C = 0.1μF, Q = 0.707,计算截止频率fc 和通带电压放大倍数Auo 的值。
有源带通滤波器设计报告一、引言在电子电路和信号处理中,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路组件,用于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并削弱或消除其他频率范围的信号。
本设计报告旨在介绍一个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二、设计原理三、设计过程1.确定滤波器的频率范围:根据需要滤波的信号频率范围,选择适当的中心频率和带宽。
2.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值:根据所选的中心频率和带宽,使用标准的滤波器公式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值。
3.选择放大器:根据滤波器的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放大器。
常用的放大器类型有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放大器。
4.连接电阻和电容网络:根据所计算得到的电阻和电容的值,将它们连接到放大器的适当位置。
5.确定输入和输出电阻: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输入和输出电阻的值。
这些电阻可以帮助匹配滤波器和外部电路的阻抗。
四、实验结果使用上述设计过程,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有源带通滤波器。
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f0=1kHz,带宽为B=500Hz。
选用运算放大器作为滤波器的放大器。
实验结果显示,滤波器在中心频率附近的增益为20dB,且在带通范围内的其他频率上有明显衰减。
通过连接输入和输出电阻,滤波器与外部电路的阻抗匹配良好,没有信号反射或损耗。
五、结论本设计报告介绍了一个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通过合理选择频率范围、计算电阻和电容值、选择适当的放大器,并匹配输入和输出电阻,我们成功设计了一个满足要求的滤波器。
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增益特性和频率选择性能,能够滤除非感兴趣频率范围的杂散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滤波器可以用于音频处理、通信系统和传感器信号处理等领域。
有源滤波器设计实验报告有源滤波器设计实验报告引言:滤波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信号进行滤波和处理。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采用有源元件(如放大器)来增强信号处理能力的滤波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有源滤波器,通过实验验证其滤波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个有源滤波器,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元件值,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利用有源元件(如运算放大器)来增强滤波器性能的电路。
常见的有源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它们分别通过选择合适的元件和电路拓扑结构来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
三、实验步骤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元件。
2.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值,并进行元件的选取和调整。
4.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并连接到有源滤波器的输入端。
5. 使用示波器测量有源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有源滤波器的滤波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和电容、电阻元件,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了调整。
实验结果显示,该有源滤波器能够有效滤除高频信号,只保留低频信号。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我们还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设计和实现有源滤波器,验证了其滤波性能。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元件值,我们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
有源滤波器在电子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对信号进行精确的滤波和处理。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连接错误和元件值选择不准确等。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实验报告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实验报告引言:滤波器是电子工程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去除信号中的噪声或者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它利用放大器的特性来增强滤波效果。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有源滤波器,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背景滤波器是信号处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
有源滤波器通过引入放大器来增强滤波效果,使得滤波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本实验将设计一个有源滤波器,以探索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学习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 掌握实际搭建有源滤波器的技巧和调试方法;4. 分析有源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带宽等。
三、实验原理有源滤波器由放大器和被动滤波器组成。
放大器起到放大输入信号的作用,同时也引入了放大器的特性和非线性失真。
被动滤波器则通过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需要考虑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和稳定性等因素。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滤波器的类型和频率范围。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低通、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并确定所需的截止频率。
2. 选择适当的放大器。
根据滤波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器,考虑增益、带宽和稳定性等因素。
3. 计算滤波器的元件数值。
根据滤波器类型和截止频率计算所需的电容、电感和电阻数值。
4. 搭建滤波器电路。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元件进行电路搭建。
5. 进行滤波器的调试和优化。
通过实际测试,调整电路参数,优化滤波器的性能。
6. 测试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测量滤波器的增益、带宽和相位响应等指标,评估滤波器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低通滤波器。
经过调试和优化,该滤波器在截止频率为1kHz时,具有20dB的增益,-3dB的带宽为500Hz。
实验结果表明,有源滤波器可以有效地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并增强滤波效果。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二阶RC有源滤波器的设计)】?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3)设计任务 (3)设计要求 (3)第二章设计方案 (3)总方案设计 (3)方案框图 (3)(子框图的作用 (3)方案选择 (4)第三章设计原理与电路 (6)单元电路的设计 (6)原理图设计 (6)滤波器的传输函数与性能参数 (8)元件参数的计算 (10)二阶低通滤波器 (10)[二阶高通滤波器 (10)二阶带通滤波器 (10)二阶带阻滤波器 (11)元器件选择 (11)工作原理 (12)第四章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12)MultiSim电路图 (13)MultiSim仿真分析 (15)》第五章设计总结 (19)附录 (20)附录Ⅰ元件清单 (20)附录Ⅱ Protel原理图 (20)附录Ⅲ PCB图(正面) (21)附录Ⅳ PCB图(反面)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1、学习RC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2、由滤波器设计指标计算电路元件参数;3、设计二阶RC有源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4、掌握有源滤波器的测试方法;5、测量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设计要求1、分别设计二阶RC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电路,计算电路元件参数,拟定测试方案和步骤;…2、在multisim里仿真电路,测量并调整静态工作点;3、测量技术指标参数;4、测量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性;5、写出设计报告。
第二章设计方案总方案设计方案框图{图 RC有源滤波总框图?子框图的作用1 RC网络的作用在电路中RC网络起着滤波的作用,滤掉不需要的信号,这样在对波形的选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主要由电阻和电容组成。
2放大器的作用电路中运用了同相输入运放,其闭环增益 RVF=1+R4/R3同相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非常高,输出阻抗很低的特点,广泛用于前置放大级。
3,4反馈网络的作用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牧电路印象输入端,称为反馈,其中的电路称为反馈网络,反馈网络分为正、负反馈。
有源滤波器实验报告-V1标题:有源滤波器实验报告引言: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有利于信号处理和滤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实验验证。
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分析方法2.掌握有源滤波器的特性及应用3.验证有源滤波器的基本性能二、实验原理:有源滤波器是由运算放大器和电容、电阻元器件组成的。
它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
有源滤波器的特点是可以调节增益和截止频率,并且具有高的品质因数和较大的带宽。
另外,有源滤波器还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补偿等功能。
三、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分别进行了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的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制定实验计划和准备实验器材。
2.按照电路图所示,连接低通滤波器电路,并打开电源。
3.根据输入信号,调节矩阵选择相应信号源。
先调节可变电阻调节电路增益,再调节电容实现截止频率调节。
4.打开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波形,并记录数据。
5.重复操作3和4,分别建立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电路,记录数据。
6.关掉电源,清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及结论:1.低通滤波器实验结果:截止频率为1.6 kHz,增益为2倍,滤波效果好。
2.高通滤波器实验结果:截止频率为2 kHz,增益为3倍,滤波效果明显。
3.带通滤波器实验结果:通带为0.3 kHz~1 kHz,增益为5倍,滤波效果较好。
结论:通过有源滤波器实验,我们验证了有源滤波器的基本性能,并深入理解了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并深入学习了电子电路的知识。
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源带阻滤波器设计实验报告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四班姓名:石昊阳学号:2220121300一、实验目的采用通用运放LM324设计一个有源带阻滤波器电路。
二、技术指标:通带电压增益:1.0输入信号频率范围:0~100KHz中心频率:2KHz带阻宽度:1.6~2.4KHz输入信号电压:UI <100mV电源电压:±12V内任选。
三、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面包扳,交流毫伏表,稳压电源。
四、设计要求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
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参数元件。
画出电路原理图。
(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计算机仿真。
五、参数计算:1.通带增益2.中心频率3.带阻宽度B=2(2-Aup)f04.选择性5.传输函数6.其中,通带电压放大倍数:7.阻带中心处的角频率:8.品质因数:因题目所给增益为1.0 ,中心频率2.0khz,将技术指标带入上述公式,取R1=2k,R2=61K,R3=1K,R4=20,R5=2.3K,C1=6.8nF,C2=6.8Nf,C3=13.6nF。
六、计算机仿真:线路图如图:仿真波特图:由电路图,波特图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中心频率1.991KHz,当衰减3dB时,上下限频率分别为1.633KHz,2.43kHz,,阻带宽度,中心频率,通频带电压增益在误差范围内,符合技术指标。
七、电子元件选择:61K电阻由10K电阻和51K电阻串联。
2.3K电阻由2K和200欧,100欧电阻串联。
13.6nF电容由一个1nF和3.3nF并联代替。
共计:20欧电阻一个,100欧电阻一个,200欧电阻一个,1K电阻一个,2K电阻两个,10K电阻一个,51K电阻一个,1nF电容一个,3.3nF电容三个。
八、实际电路数据记录:经过对实物连接电路的测试,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大约为2.00KHz,通带大约在1.75KHz-2.24KHz之间,基本满足实验设计精度要求。
九、误差分析1.对面包板并不是太熟悉,导致接线过程中,地线接错,带阻滤波器变成低通滤波器,并在反复检查电路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耽误了实验进程,好在及时排除了错误,试验得以顺利继续。
有源滤波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一、实验原理。
有源滤波器是利用运算放大器等有源元件构成的滤波器。
有源滤波器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可以避免负载效应,同时具有较高的增益,能够提供滤波器所需的电压增益。
有源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由运算放大器和被动元件的特性共同决定,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被动元件的数值来改变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示波器。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直流稳压电源。
4. 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
5. 面包板、连接线等。
三、实验步骤。
1. 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和被动元件,并按照电路图连接电阻、电容和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
2.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有源滤波器的输入端相连,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有源滤波器的输入输出波形。
3. 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有源滤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的变化。
4. 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下有源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电压,绘制输入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5. 对有源滤波器的电路参数进行调整,观察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有源滤波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和输入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有源滤波器能够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处理,同时具有较高的增益。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改变有源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效果。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对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实验验证,掌握了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了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认真思考和实验操作,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有源带阻滤波器设计报告
内容摘要
有源带阻滤波器是采用通用运放LM324及其外围电阻电容网络实现的,通过电容电阻的谐振作用来实现带阻作用,通过324芯片实现放大信号的作用。
通过改变电阻电容值可调节阻带中心频率和带宽。
在使用Multimism仿真时结果较理想,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电阻、电容本身数值的误差以及接触不良问题,实际结果误差较大,但符合实验要求。
一、设计任务
采用通用运放LM324设计一个有源带阻滤波器电路。
二、技术指标
通带电压增益:1.0
输入信号频率范围:0~100KHz
中心频率:2KHz
阻带宽度:1.6~2.4KHz
输入信号电压:ui<100mV
电源电压:±12V范围内可任选
三、电路工作原理
带阻滤波器即不允许某一频率带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允许其余频率的信号通过的滤波器。
将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并联起来,再加上一个求和电路,并使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H低于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L,即可构成带阻滤波器。
fH和fL之间的频带即为带阻滤波器的阻带。
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四、方案选择
外围电路由电阻电容网络组成,由电阻电容的谐振实现带阻作用。
通过LM324芯片中的放大器实现增益作用。
通过选择恰当的电阻电容值,调整中心频率和带宽,便可以实现实
验的要求。
五、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
1、基本低通、高通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器:
截止频率:f=1/2π*R*C 高通滤波器:
截止频率:f=1/2π*R*C 将两个基本电路并联即可得到带阻滤波电路。
2、参数计算
中心频率fo =1/2π*R*C
带宽f2 – f1 = 2 (2-Kf)
增益Kf = 1+RF/Rf
Q点Q = 1/2(2 - Kf)
R1=R2=2R3=R
C1=C2=C3/2
R5=RF; R4=Rf
3、元器件选择
由于题目中给出的带宽为0.8KHz,代入公式可求得Kf=1.8 1.6,即确定了RF=1.8Rf RF=0.6Rf ,选择较大的电阻值可使电路更稳定,因此取RF阻值为8K。
由中心频率为2KHz,代入公式可得R与C的取值关系。
由电路常识知道电容较小时电路运行能更稳定,所以选取较小的电容,取C=1nF,代入C的值可得R的取值约为39KΩ,取R1和R2为78KΩ。
实际连接时发现不能精确实现78KΩ,考虑到实际连接电路时的方便,为
减少元件个数,使用51KΩ、20KΩ、5.1KΩ电阻各一个串联成76.1KΩ的电阻,近似实现78K Ω的电阻,实际实验中发现对结果影响不大,中心频率有稍许偏差,但符合指标。
由此得到元件参数,并结合实际选择元件:1nF电容两个,2.2nF电容一个,78KΩ电阻两个,39KΩ电阻一个,8KΩ电阻一个,另外再加上LM324N芯片一块,导线若干,面包板一块。
六、电路原理图
七、实验项目与测试方法
1、选好元件后,按图连接电路,尤其注意正负电源的连接,以免烧坏芯片。
由于找不到8K Ω的电阻,所以采用5.1KΩ和2KΩ、1KΩ串联近似实现8KΩ的电阻。
2.2nF电容也由两个1nF电容和两个0.1nF电容并联实现。
2、将信号发生器连接电路的输入端,使示波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3、调整信号发生器,使输出峰峰值为80mV、频率为5KHz的正弦电压。
4、观察示波器,看电路输出端是否为正弦信号,若不是,说明电路连接错误,检查电路至电路输出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5、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示波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特征,如果在2KHz附近有明显衰减,说明电路功能实现正确,若不是,则继续寻找错误,修正电路,直至满足要求。
6、将交流毫伏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测量输出信号的电压有效值,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为1~5KHz,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的有效值,最后由所记录数据得出电路的中心频率及其带宽。
由数据得知,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电阻和电容的误差以及面包板的接触不稳定,中心频率略微偏移,达到了2.05KHz左右。
带宽略大于要求带宽。
1.6KHz和2.4KHz处增益衰减均大于3dB,两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八、主要仪器名称及型号
函数信号发生器:AS1634
数字存储示波器:TDS-2002
交流毫伏表:AS2173
直流稳压电源:DF1731
万用表、面包板、导线
九、实验数据
十、计算机仿真结果
1、输入输出波形
2、频谱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频谱图呈现出一个带阻的图形,中心频率为2.0KHz,3dB衰减点约为1.6KHz,2.4KHz,所以阻带在1.6KHz—2.4KHz之间,满足实验要求,且中心频率处信号有较大的衰减。
另外输出波形没有失真。
说明电路功能较好。
十一、小结
1、由于电路是在面包板上搭建的,各个管脚之间的连接难免会不稳定,因此实际输出波形有一点抖动。
2、实验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导致对面包板的基本特性不了解,结果把地线接错了位置,没有把地线连接到一起,造成错误而且自己检查了多遍也检查不出来错误,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找出了这个错误。
今后应深以为戒,认真听讲,不可大意疏忽。
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3、在实际电路中得到的波形有一些相位失真,这很可能是因为各元件之间接触不好,芯片功能不够稳定造成的。
另外在仿真中也有一些相位失真,说明这个有源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案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外围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值还不够好。
4、我从此次实验中收获了很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过实际的动手,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通过实验,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书中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体会到了实际动手的重要性。
十二、参考文献
1、傅丰林、陈建《低频电子线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Multimism 应用教程》
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