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22
legalization of archive s and information. Investee 4. i nsist on t he logisti cs, will be around strong str ong reforms, cadres of service management. Office w orkers is to be for thi s, de epe n reform, strengthen management, a nd conti nuously meet the ca dres of the organs function properly a nd the nee d for material and cult ural life. One is to enhance the l ogistica l support capabilit y. Ada 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maki ng full use of social pow er,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market mecha nisms a nd a ccel erate the pr oce ss of marketization and sociali zation of logisti c servi ces. A dhe re to the institutionalizati on of the logisti cs management, esta blish and impleme nt a financial manageme nt system, trolley ma nagement systems, healt h manageme nt systems, se curity sy stems, such a s the l ogistics manageme nt system, strengt hen t he manageme nt of human, fina ncial, material, and l ogistical service s standardized a nd i nstitutionalize d track. Se condly, we shoul d strengt hen t he manageme nt of constructi on. Increasi ng investment, im proving t he worki ng conditions of organs; overall civilizati on create an a ctivity, a nd constantly improv e the level of civilizati on; t o prom ote greeni ng, lighti ng, purification, flower s, landscapi ng, Office w orkers create a g ood environment for work a nd life. T hir d, to improve staff welfare. To in poli cy allow s of range wit hin, tryi ng to for Office ca dres w orkers sol ution housing, a nd couple s separati on, a nd chil dren employme nt, aspects of actual difficult pr ovide s hel p, ha s conditi ons of pla ce and units, also should a ppropriate to i ncrea sed ca dres w orkers of welfare, real do "care er left people, feeling s left people, a ppr opriate treatment left pe opl e", let General Office staff in pay har d efforts of while, feel organizati on of warm, get due of affordable. Investee 5. i nsist on the team, will focus on stimul ating vitality who care a nd re spe ct for pe ople. o Office ca dres for the cut ... Lear ning style, strengthen the theor et ical knowle dge, optimize the struct ure of knowledgeand conti nuously im prove the quality of cadres a nd w orkers. Attention to the ir physi cal health, a nd a ctively carry out regular w hole some re creational第一章简论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和宏大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本文将以问答的形式对中国文化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整理。
一、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积淀。
2. 多元共生:中国文化秉持“和而不同”的观念,尊重多元文化的并存和交流,在多种文化因素的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3. 易学深奥:中国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体系,注重修身养性、尊重天地、追求道义的精神追求,涵盖了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等多个层面。
4. 文学艺术繁荣:中国文化以诗词、歌曲、戏曲、绘画等形式表达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人才。
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和谐共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2. 尊重传统:重视尊敬前辈、尊重祖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尊老、爱幼、敬师的品质。
3. 诚实守信:崇尚诚实守信,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强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原则。
4. 共享共担:注重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推崇“物我两忘”的境界,追求个人与集体的和谐统一。
三、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众多,其中一些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以纪念新年的到来,有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和吃团圆饭的习俗。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赏灯、猜谜、吃元宵等习俗。
3.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前后,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踏青等。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龙舟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诗词、书画、古典音乐、中医、武术等方面。
2.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3. 中国的象征物是什么?
中国的象征物包括国旗(五星红旗)、国徽(天安门、五星、麦穗、法律、科技)、国花(牡丹)、国树(国槐)及国鸟(丹顶鹤)等。
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5. 中国的文字是什么?
中国的文字有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连续使用至今的文字。
6.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7. 中国的传统音乐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表达,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常
见的传统乐器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8.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哪些类型?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宴会画等。
9.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长衫等。
10. 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
《中国文化要略》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作者是知名学者程裕祯。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整体来说,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作者通过对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让读者对于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涉及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比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测等内容。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分析。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让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还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让人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有趣内容,包括中国节日、中国美食、中国艺术等内容。
作者通过对于这些内容的解读,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要略》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状况的书籍。
通过对于书中内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文化要略读书笔记【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二、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儒家、道家、佛教三、中国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包容性、人文关怀四、结论:中国文化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正文中国文化要略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不言而喻。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仁爱”、“礼仪”,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佛教的“慈悲”、“般若”等理念,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佛教三大思想体系。
儒家文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倡导“仁爱”、“礼仪”等道德理念;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佛教文化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慈悲心,倡导“般若”、“慈悲”等理念。
再次,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包容性、人文关怀等特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不断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同时,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民为邦本”、“和谐共生”等理念。
最后,中国文化的价值和现代意义不容忽视。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例如,儒家的“和而不同”、“礼治国家”等理念,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理念,佛教的“慈悲为怀”、“般若智慧”等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要略是一部重要的文化研究著作,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
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优秀4篇)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优秀4篇)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优秀4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篇1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要略这门课程则是其中之一。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的印象和感受上。
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例如,在古代,中国文化的中心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而在现代,中国文化的中心则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和人民利益。
这些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我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至关重要。
其次,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文艺作品,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医、书法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我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至关重要。
最后,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当代文化。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当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更好地吸收和借鉴中国文化至关重要。
总之,学习中国文化要略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让我更加热爱和传承中国文化,也让我更加自信和自豪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文化要略心得体会篇3探索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并尊重各种文化的多样性变得尤为重要。
standardization and legalization of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 Investee 4. insist on the logistics, will be around strong strong reforms, cadres of service management. Office workers is to be for this, deepen reform,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continuously meet the cadres of the organs function properly and the need for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One is to enhance the logistical support capability.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making full use of social power,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market mechanisms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 services. Adhere to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a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trolley management systems,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security systems, such a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financial, material, and logistical services 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track. Secondly, we should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mprov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organs; overall civilization create an activit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ization; to promote greening, lighting, purification, flowers, landscaping, Office workers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work and life. Third, to improve staff welfare. To in policy allows of range within, trying to for Office cadres workers solution housing, and couples separation, and children employment, aspects of actual difficult provides help, has conditions of place and units, also should appropriate to increased cadres workers of welfare, real do "career left people, feelings left people, appropriate treatment left people", let General Office staff in pay hard efforts of while, feel organization of warm, get due of affordable. Investee 5. insist on the team, will focus on stimulating vitality who care and respect for people. To Office cadres for the cut ... Learning style,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dres and workers. Attention to their physical health, and actively carry out regular wholesome recreational第一章简论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还包括石刻书籍。
①简册“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
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每根竹片叫“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为“简册”。
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
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
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根据先秦典籍记载的推断,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②帛书与竹木简册并行的还有帛书,也就是用丝织品写成的书籍。
古书中提到的“书于竹帛”,就是写在竹简和丝帛上。
丝帛质地轻软,易于书写绘画,但因其造价太高,难于普遍采用,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有条件使用。
③纸写本书籍的另一种形式是纸写本。
从史籍记载知道,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
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而且还是主要的书籍形式。
到了三国时代,随着造纸术的改进和纸张的大量出现,纸写本才取代简册和帛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
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
④刻印本隋唐时代,纸写本书籍有了很大发展,书籍的装潢也不断改进,这就为一些雅好藏书的文人学士提供了大量藏书的可能。
后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和活字印刷技术,使书籍的产生和流传更加便捷,藏书事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
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和195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出土的唐代《陀罗尼经咒》是目前我们所知较早的印本书籍。
宋以后,印刷业日渐发展,书籍的印刷和出版也日渐增多,大型典籍的产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就是包罗丰富和经典第一。
前者是面,后者是点,点面结合,广博专深,形成中国的典籍文化。
所谓“包罗丰富”,是指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军事、经济、农学、医学、烹调以及历代典章制度等等,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表明了中国人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和贡献。
中国文化要略第一章简论1.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4.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9.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3.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4.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5.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6.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8.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9.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1)西方的华夏集团(2)东方的东夷集团(3)南方的苗蛮集团10.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11.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12.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13.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称“卜辞”14.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15.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16.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17.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18.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9.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20.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魏:曹丕,以洛阳为都蜀:刘备,以成都为都吴:孙权,以建业为都2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22.“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23.南朝均以建康为都24.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25.元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26.明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7.明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28.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29.《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30.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31.《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32.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1)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2)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3)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3.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4.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5.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6.姓氏最初的区别:(1)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2)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3)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7.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8.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
9.姓氏的主要来源:(1)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姬、姜、姚等 (2)祖先的族号:唐、夏、周等(3) 国名:齐、鲁、燕、韩等; (4)地名:西门、南宫、东郭等;(5)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帅、尉、史等 (6)职业:屠、陶、乐、卜等(7)动植物:马、羊、龙、杨、柳等 (8)排行或数字:孟、仲、季、伍、陆、万等(9)爵号或谥号:王、侯、昭、庄等 (10)出身:王子、公孙、公子、王孙等(11)少数民族:长孙、慕容、尉迟等10.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
如:韩愈其实是河阳人,但由于韩姓以昌黎为郡望,所以自称“韩昌黎”11.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12.姓氏混杂的原因:(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也即后来的姓(2)战乱: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13 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14 全国姓氏中以李最多,其次王和张15 “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1)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2)义:以道德品行命名(3)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4)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5)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
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16.名和字的关系:(1)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2)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子子龙(云生龙)(3)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4)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
(5)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6)取于古语或成语17.号的流行是在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
第五章汉字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2.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3.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4.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5.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6.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7.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仓颉篇》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9. 六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象形: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日、月、龙、门等指事:指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上、下、本、甘等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伐。
旅、聂、安等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成的字;左形右声:江、河、松、枫等右形左声:期、朔、鸠、鸽等上形下声:空、穹、笔、篆等下形上声:基、垄、悲、愁等内形外声:闷、圆、闽、唐等外形内声:街、裹、序、固等转注: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条件:部首相同或字义相同。
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
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等假借: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令、长、我、自、耳、且10.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1)写实主义精神(2)人体本位精神(3)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第六章学术思想1.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哲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
2.孔孟之道: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
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讲的是“入世之学”,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