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第十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开学习网电大数据库应用技术第11章测验答案以下是对国开研究网电大数据库应用技术第11章测验的答案:1. 数据库事务具有ACID特性,即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3.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机制包括两阶段封锁(Two-Phase Locking)、时间戳(Timestamp)和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4. 数据库索引是一种用于加快数据访问速度的数据结构。
常见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位图索引。
5. 在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型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系模型包括实体(Entity)、属性(Attribute)和关系(Relationship)。
6.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编程语言。
SQL可以用于创建、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7. 数据库触发器(Trigger)是一种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的程序。
触发器可以用于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和完整性约束。
8. 数据库备份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免受数据丢失的措施。
常见的数据库备份方式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9.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一种通过优化数据库结构和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和响应速度的方法。
常见的优化手段包括索引优化和查询优化。
10. 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的一种措施。
常见的数据库安全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
以上就是对国开研究网电大数据库应用技术第11章测验的答案。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事务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技术。
本章讨论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技术。
本章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读者学习本章一定要做到概念清楚。
一、基本知识点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个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所以DBMS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机制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是衡量一个DBMS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需要了解的: 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的必要性,活锁死锁的概念。
②需要牢固掌握的: 并发操作可能产生数据不一致性的情况(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及其确切含义;封锁的类型;不同封锁类型的(例如X锁,S锁)的性质和定义,相关的相容控制矩阵;封锁协议的概念;封锁粒度的概念;多粒度封锁方法;多粒度封锁协议的相容控制矩阵。
③需要举一反三的:封锁协议与数据一致性的关系;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概念;两段锁协议与可串行性的关系;两段锁协议与死锁的关系。
④难点:两段锁协议与串行性的关系;与死锁的关系;具有意向锁的多粒度封锁方法的封锁过程。
二、习题解答和解析1. 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技术能保证事务的哪些特性?答数据库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
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和/或修改同一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事务的一致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
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技术能保证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
2.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 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答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1) 丢失修改(Lost Update)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覆盖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
第十一章数据库安全与维护1、Access数据库中用户组的用户不具有的对数据库操作的权限是()。
A读取数据 B更新数据 C打开或运行窗体 D修改表的定义2、为数据库设置密码时,数据库应该以哪种方式打开()。
A.共享方式B.只读方式C.独占方式D.独占只读方式3、对数据库实施()操作可以消除对数据库进行频繁的数据更新带来的大量存储碎片。
A.压缩B.备份C.另存为D.加密4、切换面板是下列哪一种数据库对象()A.表B.模块C.窗体D.宏5、若使打开的数据库文件能为网上其他用户共享,但只能浏览数据,要选择打开数据库文件的方式为()A.以只读方式打开B.以独占只读方式打开C.以独占方式打开D.打开6、Access数据库中用户组的用户不具有的对数据库操作的权限是()A.读取数据B.更新数据C.打开或运行窗体或查询D.修改表的定义7、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导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发生改变时,源数据对象的数据也会随着发生改变B.导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其源数据对象不可删除C.当链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发生改变时,源数据对象的数据也会随着发生改变D.当源数据对象的存储位置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链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的使用8、(压缩)数据库可以重新整理数据库磁盘空间的占有。
9、如何实现数据库关闭时自动压缩?答案:Microsoft Access中有一个“退出时自动压缩”的选项,把它选上就可以了。
即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在弹出的选项对话框中选择“常规”选项卡,在其中选上“关闭时压缩”。
10、压缩和修复数据库能否提高数据库的性能?答案:能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Access数据库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数据库会逐渐膨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程序执行的速度,压缩和修复数据库将使数据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得到整理,所以经常对数据库进行压缩和修复对应用程序本身的性能是有很大提高的。
11、为什么数据库使用一段时间会自动变大?答案:因为数据库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数据库的操作很多,可能会造成存储数据库的磁盘空间出现碎片,导致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增大,也导致了数据库的增大。
数据库第十一章
20091003856 江立锐09计一
1
答: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事务的一致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能够保证事物的隔离性和一致性。
2
答:并发操作可能会造成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三种问题。
用一级封锁协议可以控制丢失修改问题,用二级封锁协议可以防止丢失修改和读脏数据问题,用三级封锁协议可以防止不可重复读问题。
3
答:
封锁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封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它的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
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
4
答:利用封锁机制保证并发操作时不发生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就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8
答: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也就是可串行化。
9
答:
封锁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
T2可能永远处于等待状态中,这就是活锁。
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请求封锁R2,T2请求封锁R1,造成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成为死锁。
排它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它的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
共享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
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
并发事务的调度:是指按某一次序执行这些事务。
可串行化的调度: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也就是可串行化。
冲突可串行化的调度:一个调度Sc在保证冲突操作的次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交换两个事务不冲突操作的次序,得到另一个调度Sc’,如果仍是串行的,就称Sc为冲突可串行化的调度。
两段锁协议:是指两个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它的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