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项目设置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空中机器人组比赛规则(补充)本次空中机器人的比赛总分140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PPT展示部分(40分)二:室外比赛部分(50分)三:室内比赛部分(50分)注:[1].室内、外飞行可使用不同的空中机器人,不限体积,不限方式,只体现技术;[2].空中机器人可以使用智能、远程视频控制的方式,但排除现场遥控方式。
1.PPT展示及答辩部分(40分)PPT展示及答辩环节,主要考察空中机器人是否由参赛团队自主研发制作和技术水平,参赛团队队长使用PPT讲述参赛空中机器人的设计思路以及创新之处。
评委对参赛团队进行现场提问并根据参赛者讲述及回答情况,以及整体技术水平(例如VSLAM、自主、智能等),进行打分。
2.室外比赛部分(50分)2.1场地布置空中机器人室外场地俯视图如图1所示。
设置H、1、2、3、4、5,共6个路点,路点用直径为2m的圆标记,H为起始点,其他点用数字进行标注。
重物投放点处也用直径为2m 的圆进行标记,并用符号字母T进行标注。
H、1、2三点和3、4、5三点的连线为直角三角形,标志点间的距离按照图中尺寸进行固定。
参赛团队可在赛前到比赛场地进行现场取点。
室外场地尺寸为70m*60m,场地周围需设置警戒线。
此场地可在学校操场进行布置。
标准空投的重物质量为2kg,形状为标准长方体,长方体上方有半径为0.02m的圆环,方便空中机器人夹取(如下图2所示)。
为了提高比赛普及率,各支队伍也可以自己设计和带来2KG的重物。
为了便于观察飞机的飞行轨迹,以及飞机是否有晃动,在空中机器人下方预先自主安装一个垂直指向地面的高强度激光笔(该笔赛场不提供),评委可以根据激光点的位置来判断飞机的位置。
另外当飞机有晃动时,激光笔照在地面的光点也会晃动,可以判断空中机器人的稳定性。
0.2m.1m0.03m0.02mO.1m图2 标准投放重物示意图2.2室外比赛流程1.自主离陆空中机器人从起点H点自主离陆,至高于地面5米处悬停,评委对空中机器人起飞状态图1 空中机器人室外场地俯视图进行打分。
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
总决赛赛制
1. 总决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2. 初赛
(1)初赛为分组循环赛。
南、北两赛区晋级赛后晋级的各16支参赛队分为A~H共8组,每组4队。
各赛区的前四名为种子队,其它24支参赛队抽签确定排位,如下表所示:
【注】表中“北”、“南”分别表示北方赛区和南方赛区,数字为在该赛区的名次。
(2)每组内实行循环赛制,比赛6场,对阵表及场序如下表所示:
(3)每场比赛在某一队实现“登顶”或开赛3分钟后立即结束。
(4)每场比赛获胜队积分为1;失利队积分为0;没有平局。
(5)初赛结束后按下顺序排队组内名次:
①先按积分排名,积分高的队在先;
②如果两队积分相同,则三场中实现“登顶”次数多的队排列在先;
③如果仍然持平,则三场总分高的队在先;
④如果仍然持平,则三场机器人总重轻的队在先。
(6)各组前两名晋级复赛。
4. 复赛
(1)复赛为淘汰赛。
淘汰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最先获得两局胜利的参赛队晋级。
(2)每场比赛在满足结束条件后立即结束。
(3)根据分组循环赛后的排名成绩,各组排名1、2位的参赛队出线,取得复赛的资格。
复赛按上图对阵,图中A1为A组第一名,A2为A组第二名,余
类推。
(4)对阵表中,红框中的参赛队为红队,蓝框中的参赛队为蓝队。
(5)颁奖仪式前的比赛为八进四、半决赛和决赛。
附件2:苏台两地青年学生机器人擂台争霸赛赛事介绍一,活动目的:随着“机器人革命”到来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机器人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促进教育改革的有力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苏台两地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两地青年学生间的友谊,为智慧江苏建设,储备人工智能专业方面人才服务,江苏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省科普服务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亚太青少年科技创作协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拟联合举办2018年“首届苏台两地青年学生机器人擂台争霸赛”活动。
二,组织架构:主办单位:江苏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省科普服务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亚太青少年科技创作协会三,参赛要求和基本流程:(一)参赛对象:1,苏台两地初、高中(包括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大学(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大专院校)2,以团队为报名单位,每个学校可报名多个队(以XX学校代表一队、XX学校代表二队等),每个队至多由三名学生组成。
每个队可申报一个或者多个项目。
(二)参赛组别:1,初中组:拔河项目和跳远项目2,高中组:拔河项目和擂台项目3,大学组:擂台项目注意:低年龄组别在申报本组别的同时也可申报高年龄组的项目,但申报项目不能重复。
例如:初中团队可以既参加初中组的拔河项目,同时又参加高中组的机器人擂台项目;但不能既参加初中组拔河项目又参加高中组拔河项目。
(三)比赛时间:2018年7月(四)比赛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五)比赛形式:1,大赛所使用的所有机器人必须是自制机器人(车轮、电机、遥控器和控制主板可自行购买,也可通过主办单位联系购买)。
注意:为防止比赛双方遥控信号互相干扰,请各队多配备几套遥控方案。
2,大赛总共分三个项目(拔河、跳远、擂台赛),三个组别(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
三个项目独立运作,奖项单独设置,不设立团体奖项。
3,参加两个项目以上的可以是同一台机器人,也可以是不同的机器人。
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方案设计赛规则1 比赛简介ROBOTAC方案设计赛(以下简称方案设计赛)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 赛事在原竞技赛的基础上的新增赛项。
方案设计赛的参赛者需根据本规则要求设计制作一台机器人,并提交设计图、设计方案说明书及功能展示视频。
2比赛背景本届方案设计赛背景来源于2019年ROBOTAC比赛《主题:攻城夺旗》。
根据规则,车型机器人拔掉对方军旗,该方立即取得比赛胜利。
具体任务要求参见附件1《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比赛规则》。
3作品提交要求3.1所设计的车型机器人应该满足《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比赛规则》对车型机器人的尺寸、重量、动作功能等要求、能够实现对规则所述军旗的拔旗动作;3.2提交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参赛队于2019年4月30日前,登录ROBOTAC赛事官方网站()根据要求填报提交参赛作品。
4 参赛报名4.1 2019年ROBOTAC比赛分为竞技赛与方案设计赛两类。
其中方案设计赛只面向首次参赛学校报名,且鼓励首次参赛学校直接参加竞技赛。
4.2 参加方案设计赛的参赛者应为2019年8月前注册在籍的高校高职院校学生。
每个学校最多允许3支参赛队报名,且每支参赛队伍的参赛人员最多为3人,每人最多参加1队,每队指导教师最多2人。
4.3 报名方式:登录ROBOTAC赛事官方网站,在线填写报名反馈信息。
报名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16日。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官网将公布报名成功参赛队名单。
5 奖项评定方案设计赛评审将依据符合规则要求、技术性、创新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方案设计赛作品必须是参赛队独立创作,不得抄袭竞技赛参赛队机器人,同一学校参赛队方案不得有雷同,否则组委会有权取消该队的参赛资格。
规则的解释权属于组委会。
6奖励方案设计赛将按照比例设立一、二、三等奖,并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总决赛时与竞技赛获奖学校一起发布评审结果并颁奖。
关于举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各学院,各相关单位,各位学生:为加强南航学子对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特举办校第六届机器人大赛暨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校内选拔赛,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承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管委会二、比赛内容1、竞技类:机器人灭火比赛(规则详情见附件3)机器人分拣搬运比赛(规则详情见附件4)机器人游中国比赛(规则详情见附件5)2、展示类:机器人自主创新设计比赛(规则详情见附件6)三、日程安排10月12日—10月18日报名10月21日试题解析会10月22日—11月30日各参赛队制作、调试作品12月上旬提交参赛作品及技术报告12月中旬作品现场展示、比赛注:视报名和作品制作情况,可能会进行中期检查。
四、参赛要求凡我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参加,且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人数为2-5人,建议有专业老师指导。
因竞赛需求多学科知识,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组队。
五、报名方式参赛队可自由组队报名,也可由学院团委推荐。
各队于10月18日中午14:00前将参赛报名表(附件1)、报名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竞赛工作邮箱:jidiankexie_nuaa@;纸质版交至将军路校区机电学院办公室(教育超市二楼212)或明故宫校区机电学院楼15—B311办公室。
相关表格下载请至学生版奥兰信息系统()、教务网()、纸飞机青年网络社区()。
六、奖项设置和资助形式本次大赛每个类别预设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可能根据作品情况适当调整。
成功参赛的队伍均颁发参与奖。
奖金额度:特等奖800元;一等奖 500元;二等奖 300元;三等奖200元;七、其他获奖作品赛后由主办方统一代为保管,用于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作品选拔以及后期优秀作品展示。
2018年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普及赛—乐高Blastgames竞赛规则一、竞赛项目及参赛人员小学组低年级项目:由J1耐力赛、J2抛球、J3 X棋、J4斜坡跑、J5摔跤五个项目构成。
比赛随机确定二个项目参赛。
小学高年级组项目:由P1耐力赛、P2抛球、P3马拉松3个项目组成。
比赛随机确定二个项目参赛。
中学组项目:由X1斜坡跑、X2摔跤、X3攀岩、X4战略4个项目构成。
比赛随机确定二个项目参赛。
组队方式:每个队伍由2名参赛学生组成。
所有组别的参赛机器人必须拆散,每个项目有90分钟的搭建、调试时间。
二、小学低年级组项目介绍及规则小学组项目中WeDo 2.0 集线器的使⽤数量没有限制。
连接到集线器的WeDo 2.0传感器数量和/或是电机数量也没有限制(如有特殊规定,会在具体项目中标明)。
LEGO® Education WeDo 2.0 (电脑版) 与/或是LEGO® Education WeDo 2.0 (iOS Android Apps平板)J1耐力跑1.1简介你能经受得起最累⽤的耐⽤赛么?将完美的编程与巧妙的建筑结合在⽤起,在线条之间和线条之外⽤进。
1.2机器人尺寸22.4cm*22.4cm*22.4cm-在⽤赛之前,之中,之后,凡是超过最⽤尺⽤的机器⽤将被⽤动取消⽤赛资格,比赛时机器人外观不得发生变化。
1.3场地4条⽤线,每条宽19mm,⽤50cm。
线条在⽤个宽阔的⽤平⽤上平⽤放置。
线条之间的间隔距离在5cm到50cm之间随意选择。
1.4规则与得分你的机器⽤在第⽤条线之前(开始/结束位置)启动。
为了达到最⽤分,你需要完成所有循环,然后在开始/结束位置结束(机器人完全越过第一条黑线即可)。
游戏时间和最佳时间由游戏裁判使⽤秒表(⽤动定时)衡量记录。
每一次尝试的最长时间为120秒。
总分(最⽤分100分),加上最佳时间。
总分100分的组成如下:+20分成功完成第⽤圈⽤赛;+30分成功完成第⽤圈⽤赛;+50分成功完成第三圈⽤赛。
“机器人跳高/跳远”项目比赛规则一、总体介绍二、场地与环境三、机器人四、比赛规则五、其他附录:比赛场地示意图一、总体介绍“机器人跳高/跳远”竞赛项目分为“机器人跳高”和“机器人跳远”两项内容。
要求参赛机器人以规定动作进行跳高或跳远,以跳越的高度或距离成绩计算比赛名次。
机器人跳高:要求参赛机器人以规定动作进行跳高,且机器人起跳及落地后不得变形、分离、散架,并可继续正常工作,以弹跳跨越的高度成绩计算比赛名次。
机器人跳远:要求参赛机器人以规定动作进行跳远,且机器人起跳及落地后不得变形、分离、散架,并可继续正常工作,以跳越的距离成绩计算比赛名次。
本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设计与制作更好、更耐冲击、具有良好弹跳越障能力的移动机器人,有优秀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特别是在弹跳原理与机构上有一定的创新与制作能力。
二、场地与环境1、场地比赛场地范围大体为2m×8m。
场地的表面为普通体育场馆内木质地板,上覆盖有绿色地毯,边界由不确定高度的边框围成。
助跑跑道长4米、宽1米,跑道两侧是宽度约为24mm的白线,用以约束机器人起跳方向与助跑;跑道中间有一条宽度约为24mm的白色中心线,可用于引导机器人运动方向(机器人也可以不使用)。
这些白线可能存在高度为1mm左右的台阶。
比赛的起跳点(线)为一条宽度为24mm的白线;距起跳点(线)约0.8米有一条白线,为起跳提醒点(线),用以提醒机器人还有0.8米的距离即到起跳点(线),为起跳做准备。
白线可能存在高度为1mm左右的台阶。
跳远降落区铺有四块标准体操垫,外包牛津面或帆布面、内部为再生海绵,四块拼在一起的尺寸为长度为4米、宽度2米、厚度约0.1米(实际尺寸会有一定的误差),紧贴起跳点(线)铺放,上面铺有白色纸张,用以记录机器人落地点,方便裁判测量距离。
跳远落地区域比助跑跑道略高一个标准体操垫的高度,约0.1米(实际尺寸会有一定的误差)。
跳高栏宽度大约1.2米,横杆高度由裁判根据参赛队要求可进行调整。